APP下载

抗栓泵联合床上减压运动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2-08-2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6期
关键词:肺栓塞胰腺炎入院

李 娟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30015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1]。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全球每10万人中约有34人患有此病,其中20%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此类患者血液通常处于高凝状态,加上长时间卧床,导致其下肢DVT的发生风险普遍较高[2]。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下肢DVT的早期症状较隐匿,并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往往在出现肺动脉栓塞时才得以发现,极易增加患者病死率,故加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DVT的早期预防管理至关重要[3]。以往传统的抗凝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DVT的目的,但风险大且费用高,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4]。抗栓泵是一种新型抗血栓机械设备,主要通过对静脉血管进行有效挤压来改善静脉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在静脉内潴留,从而预防DVT发生[5]。床上减压运动主要是指在床上进行的各种减压运动,此类运动能够避免患者长期卧床而导致的血流滞缓,降低患者血液黏度,防止患者下肢DVT发生[6]。本文旨在探讨抗栓泵联合床上减压运动在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7];(2)发病后48h内入院;(3)入院前3个月未服用抗凝药物;(4)神志清醒,问答自如;(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严重的胃肠道疾病;(2)存在外科手术史;(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严重外周血管疾病;(5)既往有DVT病史;(6)抗栓泵治疗禁忌证;(7)肢体功能残缺或丧失;(8)精神障碍类疾病。将8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8.51±5.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15h,平均时间(8.42±1.41)h。治疗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8.42±5.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16h,平均时间(8.54±1.4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含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抗炎、静脉补液、抑制胰腺分泌等,并加强下肢DVT预防管理,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DVT预防管理,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下肢DVT发生风险,向患者解释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下肢DVT的原因、危害性及防范措施,患者卧床期间协助其抬高双下肢约 30°,对双下肢予以棉被保暖,每晚睡前采用50~60℃温水进行足浴;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液体外渗;每2h帮助其翻身,每日帮助其按摩双下肢3~4次,15min/次;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每日定时测量患者双下肢周径,观察下肢情况,若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可给予下肢彩超检查。

1.2.2 治疗组:在常规下肢DVT预防管理同时给予抗栓泵联合床上减压运动管理:(1)抗栓泵:仪器为AirPro-300型空气波压治疗系统(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261773),治疗时将室内温度维持在 25℃,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叮嘱患者放松,双下肢自然舒展,充分暴露患者下肢部位,选择适宜的套筒套进患者双下肢,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连接主机,调整压力旋钮,序贯地对患者踝、小腿至大腿进行充气加压,完成后待所有气囊自动排气,停5s后再重新开始,设置压力为50~110mmHg(1mmHg=0.133kPa),30min/次,4 次/d。(2)床上减压运动:指导患者双手掌心向下平放于床上,从腰部两侧插入至髋部骶尾处,五指内收握拳顶起臀部,臀部肌肉收缩,反复进行4×8节拍;吸气时尽量收缩肛门上提,呼气时尽量放松还原肛门,反复进行4×8节拍;让患者双下肢自然舒展,单腿略抬高,将脚尖尽量勾起指向自己,再渐渐将脚尖放平,反复进行4×8节拍,左腿、右腿交替进行,每日运动2~3次。

1.3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后的各项凝血指标变化,包含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2)血液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周后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包含下肢血流峰速及平均流速。(3)下肢DVT及肺栓塞: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均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确诊。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入院1周后治疗组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2.2 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入院1周后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流速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 住院期间治疗组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下肢DVT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发生机制较复杂,一方面与患者长期卧床致血液循环受阻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炎症反应持续时间长、腹内压力升高、血管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强等有关,一旦栓子意外脱落流入肺内,可诱发肺栓塞,从而增加病死率,因此,积极预防及控制重症急性胰腺炎下肢DVT的发生极其重要[8]。目前临床上对下肢DVT多给予常规预防、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其中常规预防主要指下肢保暖、避免下肢输液、下肢按摩等预防措施,简单易行,但其预防效果存在局限性;药物预防主要以抗凝药物为主,虽然有明显的溶解血栓作用,但用药期间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安全性较低,预防效果存在局限性,故物理预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9]。抗栓泵是一种新型的DVT物理预防方式,此种方式主要通过空气波的反复收缩、膨胀来增强血液灌流,防止血流滞缓,从而预防下肢DVT发生[10]。早期床上运动同样是下肢DVT预防的重要措施,对改善患肢血液淤滞状态具有明显的作用[11]。床上减压运动是床上运动中的一种,有利于受压部位充分减压[6]。

本文结果显示,入院1周后治疗组PT、APT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流速显著快于对照组,且住院期间治疗组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抗栓泵联合床上减压运动具有明显的血栓预防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压泵治疗时能够对患肢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不但能够避免传统人工按摩力度不均衡、用力不当问题,同时能够刺激机体纤维溶解,使纤维系统发生短暂变化,从而改善机体凝血指标;(2)气压泵加压时能够辅助肌肉进行被动收缩,使深静脉得到更多血液,有效避免血液淤积,减压时能够增加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3)气压泵的气囊有排气舒缓功能,患者易耐受,可避免患者因为不适而中止治疗;(4)同时配合床上减压运动,能够充分叠加不同预防方式的抗血栓作用,有效减轻受压部位压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使患者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进一步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下肢DVT预防管理基础上辅以抗栓泵联合床上减压运动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指标与血液动力学指标,最大限度预防下肢DVT及肺栓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栓塞胰腺炎入院
老年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后CT肺动脉造影及CT肺灌注成像参数变化及意义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观察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栓塞,癌症最易致死的并发症
Reporting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in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子宫全切除术后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