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25王金祥李青青黄艳青杨世昌
王金祥,李青青,黄艳青,杨世昌
(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河南 新乡 453002;2.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山东 济宁 272067;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湖南 长沙 410013;4.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河南 新乡 453002)
近年来关于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多关注于特殊群体[1-4],如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家长、同性恋者、高考复读生、贫困大学生、特种兵等,而对于普通人群却关注较少,尤其对初中生这一群体关注的更少,缺乏相关研究。初中生处于发育的高峰期,是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格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可塑性较强,因此,关注初中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契合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析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新乡市第二中学和新乡市第九中学为整群分层抽样对象,在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3个班,共抽取16个班682名学生为被试。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由作者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班干部、在班中总体成绩、主要生长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12项内容。
1.2.2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采用由胡月琴等[5]根据访谈法编制的适合中国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弹性量表,含27个题目,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2个因素,其中个人力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3个因子,支持力包含家庭支持、人际协助2个因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0.85,采用5点计分,从“1”至“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说不清”、“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对量表反向计分条目处理后,得分越高,表明在该项目上心理弹性越好。
1.3 施测程序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本科生担任主试,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及注意事项,强调保密原则,在确认被试完全理解后开始施测。施测时间约为30 min,要求被试独立作答,施测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中同一题目选2个或多个、漏答题目多于2项以上、问卷答案呈规则作答如波浪形作答等视为无效问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当场发放问卷682份,回收682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31份,保留有效问卷651份,问卷有效率为95.5%。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为98.57±15.92。651名学生中男生292人,女生359人,年龄12~15(13.62±0.98)岁;初中一年级190人,初中二年级240人,初中三年级221人;12岁97人,13岁192人,14岁221人,15岁141人;独生子女320人,非独生子女331人;班干部275人,非班干部376人;在班中总体成绩:优秀162人,良好208人,一般211人,较差70人;主要生长地:城市501人,乡镇62人,村组88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153人,中等474人,较差24人。
2.2 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
2.2.1 不同性别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比较结果见表1。男生情绪控制、个人力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的得分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及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得分与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性别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独生子女初中生的积极认知和个人力因子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及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得分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3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比较结果见表3。班干部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个人力、支持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非班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班干部家庭支持因子得分与非班干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班干部与非班干部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4 不同年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比较结果见表4。不同年龄初中生的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个人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岁和13岁初中生的目标专注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14岁和15岁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初中生的目标专注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和13岁初中生家庭支持因子得分均高于15岁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初中生的家庭支持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初中生个人力因子得分高于14岁和15岁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初中生的个人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初中生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年龄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5 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5。不同年级初中生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个人力、支持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个人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均高于初中三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个人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与初中二年级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一年级学生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得分高于初中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级学生的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积极认知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6 不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6。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心理弹性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优秀的初中生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因子得分高于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者,学习成绩良好的初中生目标专注因子、积极认知、个人力因子得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一般的初中生个人力因子得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的目标专注、积极认知、个人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优秀、良好、一般的初中生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初中生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得分高于学习成绩较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的人际协助、支持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不同学习成绩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7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比较结果见表7。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的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支持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初中生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支持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经济状况初中生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个人力、支持力因子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8 不同生长地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比较结果见表8。不同生长地初中生心理弹性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8 不同生长地初中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
2.2.9 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总分与初中生的年龄、年级、是否班干部、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相关(r=-0.123、-0.142、-0.161、-0.178、0.132,P<0.05)。以心理弹性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年级、是否班干部、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为自变量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班干部、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对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9 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心理弹性也称心理韧性、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的能力[6]。作为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及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能够解释在相同的压力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个体适应状况良好,而有的个体却发展受限,甚至出现心身健康问题[7]。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98.57±15.92,表明初中生心理弹性整体状况良好,与常模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徐程伟[8]、蒋玉菡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里专门配备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状况,以及学校针对中学生特点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等,这些都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理弹性总分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而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因子得分差异显著,这与蒋玉菡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男生相对于女生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即在遇到困境时男生能更好地调整和控制情绪波动和悲观情绪。这可能与男女个性差异及社会对男女性的要求不同等因素有关。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显著优于男生,表明女生具有更好的人际协助能力,更善于通过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获取帮助或宣泄情绪。本研究发现,男生家庭支持因子得分与女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MALECKI等[10]的观点一致,认为女生能感知到更多的来自朋友的支持,但青少年感知到的来自父母的支持无性别差异。这可能和我国传统教育中,对男生的独立性和女性易群性的要求有关。
刘苓等[11]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性格外向,善于人际交往。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初中生积极认知和个人力因子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提示独生子女在遭遇逆境时更能够正确看待困难和坚持乐观的态度。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支持方面的差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示,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现代家庭都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心、支持、尊重、理解和宽容。本研究结果显示,班干部较非班干部学生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班干部在面临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每一次成功应对压力,都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弹性重组,促使心理变得更强并达到一个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
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心理弹性各因子得分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极不平衡所导致的短暂下降。这也提示,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趋势可能是曲折上升的,但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本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心理弹性各因子得分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提示应该给予高年级学生更多的关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于家长、老师的积极评价和肯定,在学校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在家里与父母关系融洽,能够得到来自外界更多的支持,他们倾向于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然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做出消极的自我评价。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相对较多,其父母大多受过较高学历的教育,他们在培养孩子时更注重能力和知识培养,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好地将目标集中在学业上;相比之下,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易产生自卑感,强烈的自卑情绪使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能力的发展[12];这提示要更多地关心和关爱贫困家庭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本研究中,未发现不同生长地初中生心理弹性存在差异性,说明不同生长地不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在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在农村可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
本研究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心理弹性总分与年龄、年级、是否班干部、在班中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相关。本研究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发现,是否班干部、家庭经济状况、在班中成绩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班干部较非班干部心理弹性总分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在班中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心理弹性总分越高。
综上所述,初中生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在心理弹性总分上,男女无差别;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水平。本研究只选取了新乡市二中和新乡市九中学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样本选择的范围还不够大,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选择范围,增加样本代表性,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