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高职工科类专业课中的开展与探索
——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施为例

2022-08-25张丹丹张治国

现代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张丹丹,张治国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机电工程学院,742500,甘肃成县)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此,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专业课教师对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等。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想元素”和发挥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前行,形成育人合力,是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 课程内容分析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2],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的先修课程,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及开课课时长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该课程采用传统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只是单纯的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缺乏对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因此培养的学生很少去思考自己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意义及学习完自己能干什么等问题,更不会去思考自己将来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而在国家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及如何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包含金属学、热处理、毛坯的热加工方法、机械加工等很多有关机械学的基础知识,是一门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能并能合理选用所需材料,初步掌握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型方法及机械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了解特种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场合;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诚实守信、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方面的工匠精神等。机械制造是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在讲述制造业案例时结合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价值,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自然而然地融入,从而设计思政教学案例。

2 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

高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充分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有效发挥专业课中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从而实现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育人作用,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高职专业课开展的课程思政存在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充分、思政素养有待提高,专业课教师不能充分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专业课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限制了“课程思政”有效的开展,专业课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全面深入研究探索及实践总结,给出以下解决对策。

2.1 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

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师都是育人的主体,在高校的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二者育人的优势,形成育人的合力。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引领作用,在育人方面更具有发言权。然而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思政课,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专业学习上。因此可以将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各自的育人优势结合起来,凝聚成巨大的育人力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出既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又有职业精神、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 充分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融入得不够自然,只是将思政理论牵强生涩地引入课堂教学,导致学生接受放果不佳。为此可以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共同探索专业课中蕴含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专业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发挥其协同育人作用。

2.3 优化教学方法,构建“融道于教、融德于心、融乐于教”的教学模式

2009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工作者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1]这说明了教师在百年大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又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课程思政”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进行。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该避免使用原来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应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绎法、影视导入法、实践体验法、项目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启发引导作用,将专业课知识和思政元素充分融合,将思政元素自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的有效性。高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的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以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这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融道于教、融德于心、融乐于教”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较高素养且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实现专业课传授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2.4 建立“德能并重”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同时也是督促“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专业课教师在考核评价时,可以在考核学生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纳入考核,列入评价标准,建立“德能并重”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做到考核全面客现。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

3 “机械制造基础”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涵盖面广,专业课教师和思政理论课教师经过共同探讨和研究,结合本课程知识体系特点,梳理了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以《中国制造2025》介绍的大工程背后的故事及英雄事迹,充满中国智慧的制造业故事,《大国重器》案例中普通工人和企业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的故事为例,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以及工程师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使我国的制造技术有了一次次飞速发展。用这些故事和事迹激发学生内心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让学生明确大学阶段学习的目的,明白为谁而学及如何学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祖国出一份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同探讨研究,结合课程内容,找准思政的契合点,将课程划分为“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拟定和实施”和“工艺与装备设计”三大模块,制定了五大思政专题,如表1 所示,形成了既承载着思政元素又有鲜明专业课程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思政教育不追求全面,但求经典和深入人心,做到专业课知识点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素养[4],避免在专业课知识传授过程中生搬硬套地加入思政教育内容,这样做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表1 融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

教学过程中采用 “线上+线下”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课中开展项目教学,以完成项目为主线,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影视导入法、实践体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学习;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并提交。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是答疑和主持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建设“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定期发布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时政和图片等热点话题,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和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这种多样化教学手段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多次在院校组织的学生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中获奖,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同事和专家们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情况及教师发布的“思政”的相关讨论、视频等学习记录,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一起计入成绩考核,这种采用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德能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4 结语

专业课教师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实施者,应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职业素养,以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己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协同探讨,充分挖掘相关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德能并重”考核方式,将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目前,在高职工科类专业课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