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形制分析与创新设计应用

2022-08-25王禾祺周思雯吴春胜

纺织报告 2022年8期
关键词:仕女画裙装细长

王禾祺,周思雯,吴春胜,康 超

(浙江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座高峰,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就服饰文化而言,宋代与汉唐元明清等朝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其以清雅简约的服饰风格独树一帜。当下,中国服饰文化发展亟需探寻能够传承中华服饰文脉,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服饰美学和服饰风格。将目光投向宋代,可以发现一种可能的路径:挖掘宋代服饰最具现代性的清雅简约审美风格,实现当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服饰的研究可以通过文物、文献、塑像与绘画等相互佐证,其中,绘画作品中的服饰图像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生活状貌、服饰审美趣味、人物着装形象、服饰整体风格等,因此具有特殊的价值。宋代画家绘制的一些以当时生活为原型的仕女画,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服饰样式的特点,可作为可靠的研究资料。同时,宋代仕女画服饰图像承载着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2],能够呈现出宋代审美风尚。笔者以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其服饰形制和审美特征,并开展了设计实践探索,以期为宋代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新中装的时尚设计提供参考。

1 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形制分析

通过仕女画研究宋代服饰,首先需要判断作品的生活场景与服饰原型是否属于宋代,其次需审视图像能否清晰地展现服饰特征以及在审美趣味、艺术风格方面是否具有典型性,最后还要注意艺术图像服饰和传世文物等的比照,明晰其异同,以期共同确立具有现实性的宋代服饰美学风尚。经分析可知,具有代表性的仕女画主要有《瑶台步月图》(图1)、《歌乐图》(图2)、《招凉仕女图》(图3)等。

图1 《瑶台步月图》(宋,佚名,绢本设色,25.6 cm×26.7 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 《歌乐图》(宋,佚名,绢本设色,25.5 cm×158.7 cm,上海博物馆藏)

图3 《招凉仕女图》(南宋,钱选,绢本设色,22.4 cm×21.7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 服饰样式与形制特征

在宋代仕女画中,清新洒脱的裙背装和襦裙服呈现出以“纤秀雅趣”为主流审美特色的宋人习尚。裙背装和襦裙服是指褙子、衫襦、裙子、裤子的服饰形制种类,宋人以衣袖适体、简洁明快作为风格特色[3]。

褙子是一种窄袖长袍、直领对襟且合体紧俏的上衣,是宋代清雅简约、内敛拘谨的审美理想的产物。将《瑶台步月图》中的褙子与宋代褙子文物(图4)相比,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其极为细长的廓形。作为宋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汉族传统服饰,利落的“H”廓型、袖式收拢、不束腰身、门襟和下摆缘及胁下开叉处镶有细窄的缘边表现出的清新洒脱之美成为宋代女性常服典型的审美特色。

图4 《瑶台步月图》褙子(上)与福州博物馆藏黄色纱镶褐罗花边褙子(下)

宋代仕女画中的裙装和裤装也极具特色,裙装可见典型的仕女画《瑶台步月图》,画中女子的裙装具有双侧有褶裥、长度及地的特点;裤装可见《招凉仕女图》,图中的女性服饰表现为长度及地、双侧开衩的形式特征,裙装和裤装搭配褙子在视觉上形成了峭窄、清瘦的审美特色。

抹胸是宋朝女性的贴身内衣,作为常用服饰并且显露于外,其具有上端和腰间各缀有帛带、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的特征,与褙子的搭配是宋代具有特色的服饰形制搭配方式之一,体现了宋代俏皮雅趣的审美特色。

1.2 服饰风格与审美特征

1.2.1 服饰廓形和结构的线性美

中国传统绘画是线条的艺术,强调线条的质量和艺术表现,这一点也体现在宋代服饰上。线条的形式特征在服饰中主要表现在服饰轮廓和结构处。服饰轮廓是由长而微曲的直线构成,腋下开衩、裤装两侧开衩和裙装两侧褶皱的形制细节打破了规整的矩形服饰轮廓,使宋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凸显出上紧下放的曲线,展现出服饰的飘逸美感。此外,线性美还体现在服饰结构细节处,褙子的中轴对称表现出对称的平衡美;面料的褶皱衣纹也是线性美的一个体现,松软的面料和以人体为本的裁剪方式,使服饰的袖子与前衣身之间形成了自然的褶皱,裙子的褶裥也集中体现了线性美。

1.2.2 细长面搭配形成的峭窄美

在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中,细长面之间的搭配随处可见:上衣和下裙或裤之间,较长的褙子下面搭配长度及地的裙或裤,这就形成了上下之间的细长面。褙子前衣身无纽扣系带,门襟不系合,可露出内外搭配形成的细长面。此外,袖子也具有细长的特征。这些服饰形制细节都可在视觉上形成宋代女性峭窄、瘦长的形象。宗白华曾将宋代审美誉为“初发芙蓉,清新可爱”[4]。

1.2.3 细窄缘边形成的层次美

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极具层次感,主要由缘边和嵌条形成。在大衣身基础上,服饰的领子、袖子、下摆以及侧边的开衩处都镶嵌了缘边,抹胸上缘也会镶嵌缘边,这些小的细长面点缀在简练的服饰上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共同组成了整套服饰素净典雅但又富有韵律的审美趣味。

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形制中的线性美、峭窄美以及层次美共同构成了简约精练、纤瘦雅趣的审美风格。

2 基于形制特征的创新设计应用

通过宋代服饰形制要素的现代表达,让宋代的审美风格在现代时尚转换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是对宋代服饰形制元素进行简单的挪用和拷贝,而是要把服饰中蕴含的无形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内涵表达出来[5]。具体可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创新设计,例如解构手法、量感扩张手法、符号点缀手法等。以解构手法为例,其是以“否定”“颠覆”“消解”现存服装秩序为目的,带有一定的破坏性[6]。在运用解构手法对传统服饰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元素解构分寸的把握,如果对宋代传统元素保留过多,那么服饰所展现出的时尚感较弱;如果对解构手法运用过量,那么传统元素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很可能会流失。

因此,在对宋代审美进行传承创新时,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宋代服饰元素来展现宋代审美。例如峭窄的褙子、袖口、门襟处、衣摆处的缘边装饰,细长且偏几何形的轮廓以及裙子的褶皱等,这些标志性的要素可作为时尚服装的“点睛之笔”,与时尚元素的平衡关系处理可获得整体时尚效果,使服装具有时尚感的同时,也可以传达传统审美观。因此,要想将时尚与传统恰当结合,拥有一个完美的比例才是最重要的。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进行了设计实践,设计应用效果如图5所示。将宋代较具代表性的服饰元素与时尚流行款式相结合,具体表现为宋代服饰中的缘边在服饰款式门襟、缘边、袖口以及领子部位的点缀设计,宋代裙装褶皱要素在时尚款式中衣服下摆和裤子侧边局部的不对称设计应用,宋代服饰中的带饰在时尚服饰基础上进行重复式的点缀应用等,集中体现服装的层次美、峭窄美与线性美。传统服饰形制要素在时尚流行款式中的点缀设计应用,中和了宋代传统服饰所具有的复古感的同时,为时尚服饰增添了不少宋代韵味中的俏皮、清新、峭窄、雅趣的审美格调。

图5 设计应用效果(笔者设计)

3 结语

宋代服饰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重要的思想与美学价值,在当代进行传承创新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宋代仕女画中的服饰为例,在服饰形制、审美特征方面做了初步的分析探索,图像资料与出土实物等的佐证也比较粗浅,仅以之抛砖引玉。在宋代服饰文化传承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审美精神和形式要素的挖掘与提炼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传统与现代结合转化的路径与方法也需要做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仕女画裙装细长
BUST IntoBloom
春绽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浅谈细长轴车削加工
盛夏裙装
“礼教下的光斑”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细长斜型芯在热塑模具中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