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下高校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2022-08-25刘红
刘 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服装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加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划,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更多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卓越工程师人才。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运用,数字化技术也逐渐成为各院校进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变革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化思维的引导下,服装从设计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被有效整合,并且每个环节都密切关联、互相衔接、缺一不可。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运用,使服装设计教学可以将色彩搭配、整体款式设计以及配件装饰使用等环节进行系统性整合,同时也优化了实践教学效果。
1 高校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有助于优化高校服装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普及,原有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在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融入有助于将当前较为先进的虚拟现实、3D技术、数字化存储技术、数字化印花技术等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服装设计教学的资源和素材,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实践课程的深度和广度[1]。在这一体系中,教师可以将“服饰文化”“服装设计”等课程进行融合,同时面向学生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模式;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设备和融媒体平台的优势,更好地掌握多种服装设计文化以及具体应用技能,探索出适合提升自身能力的独特路径。
1.2 有助于优化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构建数字化服装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有助于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新设计成果的转化效率。高校也可以根据现有资源,开发出更多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同时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高校也可以将更多师资人才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人才输送到企业化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处理实践难题的良好习惯[2]。另外,高校也可以实现实践教学的与时俱进,充分掌握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并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实用性且创新设计能力较强的服装专业人才。
1.3 有助于提高服装实践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必须时刻处于特定的立体裁剪的学习机房和版房,参与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受时间和空间场地的限制较大,并且实践教学的形式较为固定,无法激发学生对实践学习的兴趣;而在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操作练习,随时巩固所学内容,为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构建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还有助于教师在虚拟空间中开展实践教学,在优化学生实践学习体验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教学成本,优化教学效果。
2 当前高校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化,实践教学效果差
在当前许多高校构建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许多教师缺少数字化教学内容,他们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教师主要利用教材性内容和示范性操作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居于主导性地位,学生只需配合即可,导致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首先会对特定服装的效果图或款式进行正反面和整体性展示,其次会对服装的款式信息和结构造型特点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服装款式的制版[4]。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总是处于绘图过程,并且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对服装的放松量、省线位置、省转移等细节性知识进行深入把握,对于知识考核内容也只是死记硬背。
2.2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学科交叉性差
高校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较强且较为复杂的项目,一般会涉及许多相关性学科内容,例如服装款式设计、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裁剪、制作工艺等学科教学。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都将服装设计教学设置成互相独立的三大板块,面向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学生也无法有效掌握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关系,最终造成许多学生无法将二维结构图准确运用于三维成衣设计过程中,还有许多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制作的成衣效果与预期款式效果不一致[5]。因此,在创新人才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将服装教学的结构设计、工艺制作以及款式设计等内容有效结合,是当前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主要方向。
2.3 学生缺少知识应用实践的转化性思维
当前,许多高校在进行服装专业实践培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教学设施软硬件的缺失以及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偏差,服装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例如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许多教师更加注重对平面制版的知识性讲解,但是服装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制作成衣的能力,如果在实践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平面结构理论的论述,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平面图示的学习习惯,进而缺少对立体化形象的塑造能力。尤其是许多实践技术较差的学生,在知识应用环节无法将服装设计的平均结构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联系起来,长此以往也会产生乏味性思维[6]。因此,教师需不断结合实践教学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结构图和成衣之间的空间转换关系,提升实践技能。
3 “卓越计划”下高校服装数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3.1 搭建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化综合实践平台
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中,数字化综合实践平台是一个综合性教学空间,能将基于数字化教学技术所构建的虚拟仿真服装缝合、服装制版、三维人体模型、服装设计、虚拟试衣、服装虚拟展示等教学环节向广大学生进行真实性、数字化的展示,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有效处理服装设计的各类元素,进一步整合高校服装教学的多学科课程,引导广大师生共同构建服装专业教学的数字化研发平台,为培养卓越人才奠定良好基础[7]。数字化设备还能为服装设计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例如可以充分结合数码印花、激光刻花、数字化图案设计、仿真工艺、数字缝合等技术,实现独特的图案设计效果,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图1)。
图1 “流动身体”服装设计技术
3.2 加强高校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除了构建服装教学数字化实践平台,广大师生还要共同进行教学探索,有机融入当地传统服装设计元素,挖掘并整理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库[8]。教师首先要对现有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同时遵循系统性、互动性、开放性的原则,将数字化教材内容应用于服装设计教学的具体环节,使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和利用图片、视频、文献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另外,广大师生还要构建共同参与渠道,利用各种实践教学途径搜集更多有关服装设计和生产流程的电子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利用服装教学软件开展游戏化互动教学,进一步丰富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
3.3 丰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环节
在数字化实践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进一步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首先,教师需具备基本的数字化教学素养,要对线上教学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整理和分类存储,以便为教学实施过程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性数据和过程性数据。同时还要利用数字化设备的智能筛选功能,实现教学数据的高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抖音、三微一端、融媒体教学平台等,与学生共享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的拓展性内容。教师还可以参考学生意见,构建服装设计教学的线上师生座谈会,师生可以在虚拟直播间内对实践教学的特定内容进行商讨[9]。另外,教师群体也可以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共同构建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独特优势,进一步促进高校服装实践教学数字化体系的构建。
3.4 打造现代化服装数字化教学的师资团队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国家和社会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学素养要求,因此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校也要遵循服装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当前数字化实践人才的培养要求。服装专业教师也要积极配合师资队伍的优化工作,积极学习“卓越计划”的文件精神,彻底转变落后观念,要将培养符合市场导向的人才作为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广大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平台,熟练操作当前服装专业教学数字化技术设备,例如掌握三维人体建模技术、虚拟试衣、虚拟展示、虚拟设计等技术,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实践教学交流,真正发挥出教学协同的优势。
3.5 校企合作,开展服装数字化项目教学
服装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对高校卓越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相关服装企业的技术攻关来说,也是其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高校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校企人才共育机制。校企之间要针对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进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构建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共赢、共享、共建体系。例如共同构建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库,以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基础开展学术交流或科研合作[10]。高校还可以与企业的技术性人才开展项目协作,引导更多学生和教师走进企业的生产一线,在企业化环境中学习更多学校环境中没有的服装生产技术,比如服装网络定制技术、服装产品周期管理技术、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技术等。学生也可以综合了解企业使用的数字化设计软件,进一步参与到服装的平面款式图、结构图、工艺样板图等图示的设计过程中,提高自身数字化实践应用能力。
4 结语
随着近些年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服装产业也衍生了服装CAD技术、三维虚拟试衣技术、动态服装展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因此,高校也要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重新构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要将集中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线上虚拟教学的优势,不断完善学生对服装结构原理和基础性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在成衣制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