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小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2-08-25福建省武夷山市湖桃小学叶凤

家长 2022年24期
关键词:自律心理学小学生

□福建省武夷山市湖桃小学 叶凤

自律是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学生的自律品质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指导,借助积极心理学来进一步强化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也有了更严苛的要求,不仅会从知识和能力角度来评价一个人,还会重视人的道德素养。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家庭中孩子的数量都不多,很多家庭都是“6+1”的模式,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备受宠爱,而且自我意识较强,希望所有的人或事都能够以他们为中心,这也使学生比较自私,而且缺乏责任心。为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就需要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些良好行为和习惯都是基于学生自律基础上的,只有强化学生的自律品质,才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

一、自律品质的重要性

何谓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他人所立之法主要是他人的约束,带有一定的强迫性,而自己所立之法是基于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无须他人的监督和约束,也可执行。为此,自己所立之法效果要远大于他人所立之法,而自己所立之法正是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律的人能够真正明白自身所想,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无用的事情上。然而自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能够坚持的人有很多,但想要长期坚持,并保持自律的人却比较少。自律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质的变化。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发育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自律不仅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还能使学生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例如,很多小学生做事都比较拖拉,课后总是先玩再写作业;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走神;生活中总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就会生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就是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然而,教师通过强化学生的自律品质,就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而充实自己的生活。小学阶段是树立行为意识的启蒙阶段,为此,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要从人类积极的品质入手,来挖掘人的潜在力量,进而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关注对象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延拓构建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可以拓宽人的知行能力。比如,自信心可以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更加积极向上。相反,负面情绪则会窄化人的知行。比如愤怒时,人会有一定的攻击性和伤害性,害怕容易使人退缩等。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带给人的往往是有用的资源。

二是积极的环境和氛围。环境和氛围给人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积极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使人朝着积极的一面发展,同样,消极的环境和氛围也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影响。以家庭氛围为例,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与在争吵、沉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行为举止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当周围环境能够给人带来积极影响时,人也会朝着更健康积极的状况发展。

三是积极的性格。在积极心理学中性格也逐渐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积极的人格特征又被称之为性格优势,拥有积极的性格不仅有助于与他人的和谐相处,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积极性格的人即便在遇到问题时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就更容易解决问题。相反,性格比较消极的人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自怨自艾。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自律品质培养的促进作用

自律对一个成年人而言都具有很大的难度,何况是小学生。之所以自律很难,主要是因为自律需要跨越人的舒适区,需要打破自己所有的惰性。以每天坚持写日记为例,小学生不仅知识储备不丰富,而且语言基础也比较薄弱。对于教师布置的日记作业,学生经常还会无内容可写,更何况每日坚持写日记。由于自律品质的养成有很大的困难,为此,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就尤其重要。在自律品质的培养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积极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坚持做某件事。

此外,学生在自我约束过程中还很容易半途而废,这主要是因为在制定目标时可能过于宏伟,而难以实现。在制定目标时要切忌好高骛远,要有清楚的定位,只有目标切合实际,完成后,才能获得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绪同时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进而推动学生自律品质的提升。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生自律品质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律品质。

四、基于积极心理学下的小学生自律品质培养的措施

(一)注重榜样力量,激发学生自律意识

在课上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制定规矩,如:课上不能交头接耳、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秩序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都不能完全遵守课堂秩序,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是从“他律”的角度来约束学生,而并非学生自律。在教学中想要使学生养成自律的良好品质,首先要基于学生的自发行为,只有学生自我约束,并主动来完成某件事情,长期下去,才可以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模仿能力是相对较强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如当学生看到周围学习好、遵守纪律的同学经常受到表扬时,自己也会照着他们的行为去做。生活中处处有实践,人人心中有榜样,教师也可以用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学生自律意识。如一些人普通但不平凡,渺小的身躯却做着伟大的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便利贴的形式,写下自己最敬佩的人,可以是通过勤奋努力,考上清华大学的学子;也可以是有着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或者是勇于奉献的医护人员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既然我们都有要学习的榜样,那如何让自己成为他们,这就需要我们更加自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长大后的自己也可以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教师再以语言激励,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自律,为什么要自我约束。因为只有自律,并坚持自律,才可以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那个人。教师将便利贴张贴在醒目的位置,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支持,从而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

(二)采用干部轮换,加强学生自律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之一,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来强化学生的自律体验,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律的良好品质。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80%的小学生都希望能够“当官”,无论是班干部、课代表,还是小组长,学生对此兴趣都是非常高的。为何小学生对职位的需求较强?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当班干部比较自豪,还可以更好地为教师和同学服务。作为一名班干部,想要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能够以身作则。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律品质,在班干部的选拔上,教师还可以采用干部轮换制,可以以月为单位,每月实行一次干部轮换制度。在当选班干部期间,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能给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则会被撤销干部职权,重新选拔。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这种方式对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小赵是班上特别调皮的一个男孩子,在课上总是不遵守纪律,而且经常带着其他同学扰乱课堂纪律。为了更好地管理小赵,教师让小赵担任班级的纪律委员,主管班内的纪律。在小赵担任纪律委员的这一个月内,班级纪律明显有好转,教师与小赵交谈时问到“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小赵告诉教师,自己作为班干部必然以身作则,给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否则同学们又怎么会听我的呢。由此也能够看出,加强学生自律体验,对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营造自律氛围,强化积极环境的构建

教师可以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环境和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在班级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律环境和氛围。学期开始之初,教师往往都会给学生制定班级管理规定,或者带领学生一同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然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便教师制定了班级管理规定,要求学生遵守班级制度,但仍有很多学生违反规定。如8 点上课,要求学生必须7 点50 分到校,然而经常还会有学生迟到。为此,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定时,不要一手包办,可以专门抽取一节课的时间来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良好自律品质的养成是比较困难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小学生本身就缺乏耐心,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烘托,学生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因此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质。以“坚持写日记”为例,坚持写日记对自律品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却很少有学生做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兴趣不强、写作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相应的氛围。为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每天写日记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设立日记分享交流会,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日记内容以及写日记的方法。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长期下去,对学生自律品质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四)重视赏识教育,督促学生自律

赏识教育,意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情绪,进而强化学生的自律品质。一方面,小学生比较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另一方面,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成年人来说,要让养成良好的自律品质都是比较难的,更何况是小学生。因此,为了加强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教师还要加强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自律的动力。例如,王同学是班上非常调皮的一个男生,其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在课上经常和同桌小声说话,而且还比较好动。不仅在其他教师的课上如此,在班主任的课上也毫不收敛。为此,教师课下单独找王同学聊天,但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采用了表扬和点拨的方式,先是肯定了他的优点,评价他是一个活泼向上的孩子,但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和别人交流,如果能够改正自身的这个缺点,将课上交流的时间用于课下,则成绩会更加优秀。教师在和他交谈完一段时间内,他的行为确实有所收敛。因此,只有多鼓励学生、赞扬学生,才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加强学生自律。

(五)组织实践活动,落实学生自律

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自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自律的重要性,进而通过这种积极的体验,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纪律之星”“学习之星”“回答问题之星”等活动,通过这类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提升学生的自律品质。在生活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立“早到王”“整洁王”“运动王”等评选活动。学生如果想要在这些活动评比中获得荣誉称号,就要坚持自律,并不断地约束自身行为。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律的重要性。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情绪和感受可以延拓人的知行能力,自律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律带给人的积极影响。此外,小学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开展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自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到提升。

五、结语

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自律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加强对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还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因此,从小学阶段起就加强对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由于自律品质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体验,营造积极的环境,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进行自我约束,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自律品质。

猜你喜欢

自律心理学小学生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没有用”的心理学
自律的力量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跟踪导练(二)5
我是小学生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