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白族诗人周馥诗中的女性情怀
2022-08-25张锡梅
张锡梅
(大理大学文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周馥,字雁沙,太和(今大理市)人,生于乾隆庚午年(1750年),卒于嘉庆丙子年(1816年)。周馥出身在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家庭,她的父亲周孔潜是一位秀才,但并没有拘泥于当时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相反,他不仅亲自教女儿潜读诗书,还专门请了当时大理比较有名的私熟教师杜仰之给女儿讲授经史。成年之后,周馥与学冠大理府的秀才赵廷玉结为夫妇。赵家是诗书世家,父子兄弟都是颇有成就的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周馥不仅能诗,而且善诗,是白族颇有名望的女诗人。她的诗目前传世的有43首,是她过逝后,她的儿子杨载彤从她的100多篇诗作中精选出来的,题为《绣余吟草》。她的诗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情怀,流露出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白族女性情怀。
一、天真浪漫的少女情怀
男权社会宣传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女性是没有自我的,但周馥诗中,表现了对社会的反叛,这与白族地区礼教统治不如中原顽固与僵化有关。
少女情怀总是诗,少女时代的周馥,天真、浪漫。一次,她独坐窗前弹琴,偶一抬头,看见一对大雁飞过,停在芦苇边的沙滩上栖息,这不经意间看到的一幕,引发了她的诗兴,勾起了少女的心事,她就写了一首小诗——《弹琴得小字》,并给自己取了个字叫“雁沙”。
天际随阳到水涯,双飞双宿伴芦花。琴中绎得关心调,小字从今篆雁沙。
这是未嫁前的一首小诗,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灵秀、多情的少女形象,同时传达出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天际随阳,双飞双宿”。
其《雪》以雪喻人:群山浮玉寒,太古琼酥托。本是素心人,梅花与共嚼。
人如雪、如梅,娇媚但不艳丽,柔美而不懦弱,这其实就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一种写照。
群山被雪笼罩着,诗中却说山浮起来了,浮在如玉的白雪之中,就是远古时白玉盘拖着一杯美酒(琼酥,即美酒)。雪和迎雪绽放的梅花都是“素心人”啊,只有梅花和雪相互媲美。这首诗,细细品味,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而《龙女花》以花喻人:
檀心雪瓣绝尘埃,如意中抽点绿苔。一献宝珠春透早,水晶宫外立徘徊。
龙女花又叫上关花,大理兰。据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载:“龙女花,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苛赵加罗修道于此,龙女花美人以相试,赵起以剑之,美人入地生此花”,花以龙女相喻,可见其美。另据传说,感通寺有一位和尚,每日都念诵《龙女经》,风雨寒暑了无间断。感动了天上的龙女,她下凡为和尚做饭洗衣照顾起居,最后人迹遁去化作龙女花。
据考证,龙女花曾栽培于三塔寺及感通寺内。史料载,明朝初,大理荡山寺(今感通寺)高僧无极和尚策马送龙女花给明太祖朱元璋,马嘶花放,轰动京城,朱元璋大喜,赐诗给无极。此花一时传为国中名花,后失传。
这首诗头两句写了龙女花的与众不同:浅红色的花心,白色的花瓣,龙女花长在远离尘世的地方,红色的花心中抽出绿绿的小萼。后两句写龙女花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但是她又羞涩地在水晶宫外徘徊。颇似待字闺中的女性形象。
白族女性尚白,衣服都是以白色为主色调,以上两首诗写了白雪和龙女花(白色),即白族民俗的一种反映,同时是诗人以白喻己,纯洁、高雅。
二、健康自然的情爱意识
中国古代的婚姻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的包办婚姻,在男权至上思想的压制下,女性没有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力。周馥饱读诗书,但并未被“发乎情,止乎礼仪”的教条束缚,从她的作品能看出她健康自然的女性情爱意识。
(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周馥在她的诗中热情讴歌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周馥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如,
唐阁逻凤女:
庄郎采樵人,诏女滇王姬。宫门信牛步,跨背牵朱丝。委巷角辘辘,夫婿睨捧腹。金桥银路方往来,阿翁车驾上徘徊。
关于阁逻凤的女儿三公主的故事,大理有民间传说:阁逻凤有一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阁逻凤打算把她嫁给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女儿不同意。阁逻凤和妻子责备她。公主说:“我倒骑牛背,任牛所往,牛进入哪一家,管他们家是富贵还是贫贱,我就嫁给他。”父母没有办法,只好随她而去。公主倒骑牛背,来到一个小村庄,牛转角进了一间茅屋,屋子里只有一个年迈的老妇人。老妇人一见来了这么多人,就害怕了,躲了起来。三公主叫人问她有没有儿子。老妇人回答:“我有一个儿子,在山中砍柴呢。”公主又问:“你儿子娶妻了吗?”老妇人说:“未曾娶妻”。公主就说:“我父母想把我嫁给王侯,我宁死不同意,现在牛到了你们家,我就是你们家的媳妇了,这姻缘是天定的,我就是你的儿媳妇。”然后就和老妇人的儿子结婚了,夫妻恩爱无比。派人去禀报阁逻凤,阁逻凤非常生气,坚决不认这个女儿。一天女婿问公主:“你头上戴的首饰是何物所制?”公主说:“这是黄金”。女婿说“我砍柴的地方多的是”,然后出去带了很多回来,果然是黄金。时间久了,公主想念父母亲,阁逻凤诘难说,要他们铺一条金桥银路,就可以和他们往来,结果夫妻俩果真铺就一条金桥银路,阁逻凤感叹:“这真是天婚啊!”于是就把这个村庄命名为“辘角庄”。三公主作为千金小姐,在个人婚姻问题上不再将就,不惜背叛礼教,背叛父亲。大胆地、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诗人作诗不仅是纪念三公主,亦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二)对忠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再如《梁阿盖公主》:
骑逸珠市桥,番使伏弓刀。哀怜昆明土,渊海祖冤遭。雁门难归去,如何点苍路?死同将军有穹碑,金马碧鸡不知处。
元朝末年,明玉珍起义,第九代大理总管段功不计与驻守昆明的梁王的前嫌,率兵攻打明玉珍。红巾军退兵之后,梁王抱着对段功的感恩之情,把他封为云南平章,又把自己的女儿阿盖郡主嫁给了他。阿盖郡主貎美如花,被蒙古人称为“押不芦花”,意思是能够起死回生的美丽仙草。后因梁王忌惮段功,派人刺杀了他。阿盖郡主听到丈夫的死讯后,悲痛万分,失声哭曰:“昨瞑烛下,才讲与阿奴,云南施宗、施秀烟花殒身。今日果然!阿奴虽死,奴不负信黄泉也。”作诗一首后,扶段功灵柩回到大理,绝食殉情而死。阿盖的殉情,是她自己的主动选择,是她对段功忠贞不一爱情的体现。斯人虽已逝,但是他们的爱情千古流传。故周馥也作此诗,来铭记他们的故事,讴歌阿盖对爱情的忠贞与专一。郭沫若先生据此,著有历史剧《孔雀胆》。
三、娴淑善良的主妇情怀
在中国古代的夫妻关系中,女性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做一个贤妻良母作为对自己的要求,这也是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从周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不仅是一位与丈夫同甘共苦的妻子,还有坚韧刚强的母亲情怀,是一位娴淑善良的家庭主妇。
(一)同甘共苦的妻子情怀
成年之后,周馥嫁给了大理府较有名气的秀才赵廷玉,夫妻感情非常深厚,共育有四子二女。赵廷玉及父亲和弟弟赵廷枢,妻子周馥,儿子杨载彤,构成了大理的赵氏作家群,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较为独特的家庭作家群。
诗人与丈夫的感情较深,每次丈夫外出,两人都会诗书不断。周馥的诗既表现出两人的恩爱,也表现出妻子与丈夫同甘共苦的情怀。
紫笈夫子就馆中甸话别:
唐破吐蕃地,夫君又远征。铁桥江漭荡,石鼓雪峥嵘。翁殁新阡表,姑衰宿疾萦。家贫无一可,辛苦砚田耕。
紫笈是她的丈夫赵廷玉的字,这首诗是赵廷玉去中甸教学,送别时所作的。首联表现了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之情,丈夫又要远行了,去唐军曾经打败吐蕃的地方去教学。颔联写了金沙江的景色,从大理到中甸要沿江而上,铁桥下的金沙江是无边无际,长江第一湾旁的石鼓镇雪色峥嵘。颈联写家中近况:公公新逝,刚刚新修了墓碑,婆婆越来越衰老,旧病缠绕其身。尾联勉励丈夫也是自励,虽说家徙四壁,但是你要努力,安心教学。
从这首诗看来,诗人的生计是窘迫的,但诗中并无抱怨、感伤这些消极的情绪,反而勉励丈夫,同时也是勉励自己,要努力,这是一个坚贞的白族女子的心声。
(二)坚韧刚强的母亲情怀
赵氏是一个大家族,儿孙满堂,赵廷玉和弟弟为了功名,长期在外求学、求仕,后期为了谋生,奔走于省内各地。家中的一切事务,就由周馥来操持,她大度、善良、尊老爱幼,所以全家的生活尽管贫困,倒也其乐融融。
作为当时少有的白族知识女性,她认真地教育着孩子们:
课子:
君子求诸己,才成远辱耻。青年等闲过,天壤一敝屣。
教育孩子要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荒废时间,就如同一只破鞋子,没有什么用处了,比喻生活化,比较贴切,易于接受。
绣衣行:
路大将军长九尺,衣裁顾绣工则度。将欲补短须截长,蟒爪金绣谁组织?有缝人杨来款扉,杭绒擘就列茵席。审视就其麟之而,金针参以青黄赤。数日功完持将去,儿讶斐披无襞积。试看天孙云锦章,变幻无心倬赫谈奕。尔曹为文当如此,笔补造化庶几迪。
通过描写一位技艺高超的裁缝杨师傅,将巧夺天工的衣服比作富有文采的文章,既歌颂了裁缝的辛苦劳动及高超手艺,又勉励孩子们需向裁缝师傅学习,写出好的文章。
示懿儿:
有暇方读书,夸父日不及。有余方尽养,季路风不息。开卷期益广,仰天见景昃。胡然我念之,惕若警惰魄。况君子远行,承荷居室责。昔人重分阴,自维爱驹隙。
这是周馥写给自己的长子赵懿的诗篇,鼓励孩子要珍惜时间。
周馥用这件事来教育儿子,要他们学习沙琛的为人,将来也象他那样,就能惠及百姓,又能显扬父母。
寄示三儿载彤时主讲石羊书院:
远朋诚亦乐,念想切丁宁。设教方知困,由蓝每出青。
修摩金殿赋,研讲石渠经。好興英才辈,鹏飞化比滨。
谆谆告诫儿子,当了教师,更应该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要懂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周馥有两个儿子先她而去,作为母亲,悲痛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周馥是一位坚韧刚强的女性,她有一颗坚韧的心。
哭次子慧(出继夫弟所园):
儿生甫三日,翁命继伊叔。叔锡名曰慧,掌珍同抚育。叔遂趋行在,谓有子绍述。复职荷恩纶,谁期病局促。儿幼奉药饵,父子亲和睦。沉屙既弗起,泣葬龙峰麓。
发愤攻经籍,念切继芳躅。十六文已成,与弟共昼粥;薪或不供炊,背我采岩谷。十九筋力强,从师远干禄。弧矢男儿志,那甘囿乡俗。燕北帝王州,万里驰水陆。结驷黄金台,公卿接纶毂。仁贤资经济,大雅亘亹勖。天何不永年,心悁凄以毒。兄恐原隰裒,匍匐往收束。三载负骨归,哭之神恍惚。祔葬龙峰阡,祖父鉴衷曲。风雨魂归来,我思鞠不足。
赵廷玉有个弟弟叫赵廷枢,由于赵廷枢无所出,周馥的二儿子过继给了他。这个孩子被两家人当作掌上明珠,可惜他十九岁就去世了。白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周馥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这首悼念他的诗。
悼四子珥彤,命载彤寄书武乡,唤懿儿归
慧儿逝七年,悔令远行也。珥彤岁廿二,相依俨居者。诗文虽不逮,善射骑生马。洱河东渡来,拜述梦非假。佛土檄双童,诏引青松下。中秋侍酬月,出入不相舍。夜起待羲轮,窗曙别脱洒。我德凉且薄,致尔手足寡。尔兄馆晋阳,寄书我心写。人生即坚金,安能抗大冶?信驰重九前,归期或初夏。
这是周馥悼念四子珥彤的诗。晚年丧子,周馥悲痛不已,但是尤自我宽慰:他不是普通地去世了,是因为佛的召唤而去的。做母亲的还在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所以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儿子。同时感慨即使是坚韧的金石,也不能抵抗死亡的力量。表现了顺应自然、从容的心态。
四、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失的一环,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缺少的精神。
作为没有社会地位的封建时代的女性,她们很少有机会来表达对国家,对历史的关注。周馥的诗作并没有局限于闺阁或家庭,她以一个女性独特的视角表达她的家国情怀。
诗人写了七首吟咏古代女性的咏史诗,分别是歌咏汉族的钩弋夫人和王昭君,白族历史上的女英雄古蜀山氏女、阿南夫人、阁罗凤的女儿、阿盖公主和段羌娜,与男性借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等情怀不同,周馥的咏史诗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同情历史上的女性,表达了对女性自身命运的关注。
(一)对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同情
在《钩弋夫人》这首诗中,周馥对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历史原因进行了精辟的总结。批评了汉武帝的滥杀,说汉武帝到老都未曾醒悟。对钩弋夫人的不幸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王昭君是众多男性歌咏的对象,男诗人们歌咏王昭君,无非是借昭君的“怀貌不遇”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周馥的《遣兴》这首诗通过对昭君遭遇的歌咏,表达了对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的同情。
另外,《汉阿南夫人》:
殉烈开南中,羞慑彼狡童。故夫衣焚尽,喉断跃火红。从兹星回节,廿五当六月。天上历历星常回,云南处处薪不灭。
在大理一带,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据《南诏野史》载:“汉元封间(公元前110年——前105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白族人民为了纪念阿南夫人,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五这天,点上火把,久而久之,成了民族独特的一个节日,火把节。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这只是其中的一种。
此诗对勇于反抗的阿南夫人进行了歌颂,对以强权欺凌弱者的男性进行了批判。
(二)家国意识——对国家一统的认可
周馥诗中有非常深厚的家国情怀。咏史诗《古蜀山氏女》中,作者说“圣嗣千古绵,未闻国色夸”。无论是大理国,还是古蜀国,我们大家都是炎黄子孙,表达了白族女性对家国一统的认识和胸襟。在《闻紫笈夫子言,沙雪湖罢官后复得免戍归养事,作诗以勖诸子》中,“惠政不及民,何以动天子。”因为大理人沙琛一心想着老百姓,百姓投桃报李,为其请命,连天子都被感动。作者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向沙琛学习,要做好父母官,体恤百姓,这是诗人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同时在周馥的诗中,我们还能看到作者对国家安定的向往及女性独特的担当意识。《天未篇,时有维西边警》中,作者首先分析边疆动荡的原因“黠哉汉奸蠹,窜边成妖氛”,说明是汉人中的奸贼造成了边疆的动荡不安。同时号召“鹤丽邓浪女,草履泥簪裙”,做好自己的针线活,来“代耔耘”。从女性自身长处出发,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和平贡献一己之力。
作为生活在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白族地区的女诗人,作为白族文学史上第一个有诗集出版的女诗人,周馥用她的诗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白族女性不一样的情怀,她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执着,对古人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及对家国一统认可的大局意识。
①[清]檀萃著.宋文熙、李东平校注.滇海虞衡志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14页。
②[明]杨愼辑.増订南诏野史[M].云南图书馆藏版.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29-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