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制图课程的改革实践
2022-08-25何溪窈
何溪窈
(湘南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制图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中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在整个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体系中,至关重要。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试图通过改革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真实的制图水平,有的放矢地改革教学是科学、有效的途径。为此,选取已学习过该课程的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环境设计专业3班、6班学生(其中39名女性,29名男性,共68名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以制图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3个方面26项内容为调查重点;以自制环境设计专业制图课程网络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集中进行无记名方式填写该问卷调查表和检查相关作业情况为调研方法,而后针对问题,实施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手段,效果显著。
一、制图课程教学调研与反馈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方面情况调研
首先,课堂教学讲授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以选定的教材为依托,按章节按步骤对各部分内容通过使用PPT课件和三维动画进行理论分析讲解,强调其课程章节重点、难点,及各部分内容在图纸中的表现形式,加入板书进行示范练习;其次,穿插学生相互讨论和教师答疑环节。如教师在对建筑施工图的内容、画法、步骤进行讲解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就相关知识难点提出疑问,教师负责集体答疑。总之,教学过程以围绕教材书本知识授课为主,重点是通过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达到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目标等。这种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教学方法过于理论化,书本上理论知识的适用性在实践过程当中与企业、市场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轨情况。
如在学生课堂练习的环节里,先从课程的前半部分三视图及点、线、面、体的投影知识开始,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堂练习,并抽取一些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现场演示,以及时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从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思维碰撞,弥补课程知识过于抽象的缺陷。但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过于薄弱,需要添加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以促进理解和巩固掌握。
老师对应课程阶段,布置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让学生对其进行抄绘学习。让学生从中记忆和巩固相关的制图内容、制图步骤及制图规范。
“以抄图促进识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大量的抄绘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制图规范,正确地使用制图工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但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在校园内对相应的场地建筑及周边景观进行测绘,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施工图的图纸内容和要求,按步骤绘制相应的施工图纸(平、立、剖)。这个实训环节,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从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在综合实训中,比如,建筑的测量与绘制,通常是选择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小型建筑进行测量,学生能够从中掌握施工图的基本绘制方法。但遇到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仍然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需要使用更多的实践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制图课程教学内容难点调研反馈情况
(1)建筑、室内、园林施工图的学习,被公认为制图课程中难度最大的几个主要章节(见图1)。
(2)在施工图的学习中,建筑、室内、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的想象和规定画法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难点(见图2、图3、图4)。
(3)在施工图的学习中,学生感到难以把握室内外空间构造尺寸、比例的准确性(见图2、图3、图4)。
(4)在施工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室内外空间的各细部构造、材料、施工工艺的表达方法往往不太清晰(见图2、图3、图4)。
图1 制图学习内容从难到易排序
图2 建筑施工图内容的主要难点
图3 室内装饰施工图内容的主要难点
图4 园林景观施工图内容的主要难点
(三)制图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以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意见和学生作业情况为依据)
部分学生直到毕业设计阶段,施工图纸仍然会出现尺寸标注不规范,分类线型不标准,内视符号或定位轴线编号使用方法不准确等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在施工图学习阶段,学生只对相关施工图纸进行抄绘,虽对识记制图规范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学生能凭借理论知识以及临摹所产生的知识记忆来强化基础的知识概念和框架。但这样的框架是机械的、重复的,学生没有得到创造性的训练,难以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相对灵活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实操时容易暴露出基础性的错误。
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方式是“传递—接受”式的,教师在课堂上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抽象,难于理解。制图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前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制图方式方法的练习,对设计对象的功能属性、空间结构、装饰材料以及各种空间构造节点、比例尺度之间的关系,却没有相应的重视,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去认知、掌握基本的施工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现实案例支撑诠释,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相关知识概念模糊。导致学生在后续具体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盲目而不自知的状态,识读和绘制表达相关装修构造及设备施工图纸也较为困难,图纸严重缺乏现实性和实用性。
制图课程包含“制图基础”和“建筑测绘”,在环境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占有的比重相对过低,课程训练往往只停留在课程作业的表面完成上,与其他基础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教学穿插,导致课程内容缺乏关联性和延展性,制图知识没有得到广泛而充分的综合训练。过于孤立的课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制图课程结束后也没有得到相关知识的巩固。
传统的教学课程成绩评价往往以教师评判为主,学生缺乏互动参与意识,课程结束,作业上交,对作业质量没有清晰的认知。而教师往往只注重图纸是否规范,线条是否流畅漂亮,导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措施与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实训基地,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将教学重点从教室转移到不同的施工现场,通过具体项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掌握设计工作内容。如在基础施工图的教学时,以校外实践基地为核心教学场地,并明确以下教学任务。
首先,明确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等工作,并依照测量的尺寸,按比例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如测绘建筑施工图,要求学生了解房屋的外部造型、内部结构、固定设施、构造作法和所用材料等;测绘室内装饰施工图,要求学生了解建筑室内空间的布局,各界面表面装饰、家具布置、固定设施的安放及细部构造做法等;测绘园林景观施工图,要求学生了解实训区域的占地大小,区域内建筑风格和构筑物的大小、材质,道路的宽窄及布局、绿化的布置及品种、水体的位置及类型、环境小品及设施的位置、地坪的铺装材料、地形的起伏及不同的标高等。
其次,明确实训项目空间组成特点。如对室内外空间结构、空间性质、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总结与思考,记录相关的建筑、装饰材料,绘制出详图,使学生前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实践,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效果如下。其一,从实地测绘中,学生初步体验了不同场所的空间特性。如通过对建筑空间和室内家具、灯具、其他设备及开关位置等进行测绘,学生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基本尺度,也对空间和形体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不同景观空间的探索,学生学会了具有不同场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小品的特定画法,进一步掌握了建筑空间、景观空间极其各部分构成要素的位置、比例关系。其二,广泛的实践范围和多样的实践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分组实地测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全面观察、整体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在实训后期,许多学生已经懂得融会贯通,思路更加灵活,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克服了知识概念模糊的现象。
(二)强化制图课程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当教学涉及相关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施工图纸、室内设备施工图等详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等理论教学时,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借由企业范图解读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能、应用方式、设备施工图的原理和画法来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加强学生理解。当教学涉及材料、设备的具体应用时,强调学生再深入到实践场地进行调研,使之对各种类型的装饰材料、场地设备有感性认识。并以此绘制出材料图,从而达到知识灵活应用的效果;同时,通过直接调查、走访、绘制设备施工草图,达到“从做中学”的目的。
教学效果:一是使学生了解了相关材料特性,不仅达到制图课程识图、制图的教学目的,也为今后正式学习方案设计课程和装饰材料施工工艺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理解和掌握基础设备施工图的基本原理、制图方法和在具体实践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的运用能力。
(三)强化拓展教学途径,努力创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一,开展跨课程教学,拓展与延伸课程外延,强化各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如“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是在贵州安顺云山屯等地进行的,云山屯始建于明代初年,遗存有完整的屯门、吞楼、屯墙、古戏台、门楼砖雕石雕木雕等。为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拓展学生空间结构的想象能力和学习功能空间布置的教学需要,写生训练内容强调了地形地貌、建筑、景观、室内布置等内容的塑造,并跨课程地增加了古建筑、古民居的测绘内容,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应变测绘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设计意识和能力,还安排学生们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的地理、人文、历史材料,通过分组写生建筑构件(包括门、窗、房檐、雕花等)及建筑局部、完成场景效果图(包括建筑、室内、景观)的形式,集体合作绘制成一整套的建筑施工图(含平、立、剖、梁柱结构图)、室内装饰施工图,并附以相应的历史文化研究文字说明,立体地反映出当地的建筑人文风貌,来加强学生对其建筑内涵的理解,促进学生关注古建筑造型结构、基本构件、使用功能等,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提供传统人文思想基础。
其二,假期布置相应的家庭实践作业,以实现多手段的实践教学。如在教授“室内装饰施工图”时,以家庭作业的形式来补充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对自己家室内空间及其构配件、家具固定设施、细部构造等进行测量及绘制出自家的室内装饰施工图(平面布置图、天花布置图、电视背景墙立面图、开关布置图及衣柜、鞋柜或书柜的详图)。从19级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来看,家庭实践作业的安排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三,科学诠释制图课程教学目标,适时穿插CAD软件制图教学。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制图标准为参照,规范学生制图意识,穿插CAD软件制图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标准化制图。
其四,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加深学生对制图的认识。通过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认知建筑结构功能、空间布局、装饰材料及重要节点的比例尺度等。同时,让学生现场观摩认知专业施工图纸和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纸的实操方式。
其五,改变单一评价模式,促进教学考评改革。新的考核方式以学生互评、教师讲评、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分。强调过程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跨课程教学科目“风景写生”的考察小组测绘作业。每完成一套实践测量绘制的全套施工图纸都以小组展板形式展现出来,首先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其次,集合各测绘小组的展板,进行直观的比对、分析,交换互评;再次,教师进行总评,选出较为优秀的图纸进行点评,总结本次作业的主要优缺点;最后,将展板以作业展的形式进行全院展出等。通过师生互动考评,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交流意识,以及对图纸优劣的判断能力。
教学效果如下。其一,跨课程教学丰富了写生课程实考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制图课程的认知实践,也培养了学生实考研究中国优秀传统古民居文化的能力,同时,作业表现形式在原有的制图标准的基础上显得更加灵活,绘图任务依据学生个人喜好、特长进行分配,使用多种绘画工具丰富图面效果的教学方法,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制图课程所学知识,实践内容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其二,通过家庭作业教学模式,使学生增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通过CAD软件制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提高学生对多种制图工具的应用能力。2019级大二的“大师作品分析”“人体工程学”的课程,已体现出学生超前的软件使用能力和制图严谨、精确的工作作风。其四,学生在施工现场的参观实习,使学生看到了真实的建筑构件和施工方式,并通过职业设计师在现场对工程施工图纸的讲解,使学生明晰了以往的一些模糊概念,增强了对专业图纸的理解能力。其五,以评促学,摒弃教师一人评价的单一模式,通过自评、互评、讲评以及作品展示等开放式评价模式,让每位学生均能参与其中,并对他人的图纸进行充分的观察与分析,也能收到对自己的图纸更为细致、全面的评价,唤起学生强烈的进取意识,以及敢于探求新知和突破自我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制图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案自实施以来,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手段探索,其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课题研究团队本身也受到了锻炼,认识到教学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