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25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发生率导向

姚 玉

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上饶 33400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进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物理治疗方法,在精神科应用较广泛。其原理为通过适量的电流刺激,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进而促使脑部代谢重新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当患者行MECT 时,由于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会出现如一过性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很容易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对自身或周围人员造成伤害,故对于接受MECT的精神障碍患者,更加需要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在接受MECT 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行MECT 的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年龄19~50 岁,平均(31.36±6.41)岁;男16 例,女14 例;学历:初中及以下6 例,高中7 例,大专10 例,本科及以上7 例。对照组中,年龄18~50岁,平均(30.18±6.25)岁;男17 例,女13 例;学历:初中及以下4 例,高中8 例,大专11 例,本科及以上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②年龄18~50 岁;③其法定监护人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心律失常病史者;②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③有MECT 禁忌证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伦理审核批号:AF-IRB-2018-163)。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如术前8 h 需严格禁食禁水,术中床旁护理,遵医嘱注射麻醉、肌松药物,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术后等待患者清醒并在得到医师许可后才能离开治疗室等。

观察组给予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成立标准化流程管理小组。小组组长为精神科护士长,成员为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标准化流程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实行,以降低精神障碍患者接受MECT 时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为目的。②建立完整的病例资料档案。患者入院后应建立完整的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时间以及精神情绪的变化情况。③加强干预力度,重视患者心理变化,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理解患者,与患者建立信任,对存在沮丧、绝望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多关怀、鼓励患者,帮助其度过难关,同时争取患者家属和朋友的积极支持。在进行MECT 前,向患者讲解其原理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④治疗时的床边护理。在患者行MECT 时帮助其选择正确的体位,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注意患者气道维护和管理,避免出现缺氧或血氧饱和度过低情况。⑤术后干预。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待患者清醒2 h 后可适当进食,以流食为主,术后4 h 可恢复正常饮食。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烦躁症状,此时可进行适当语言或肢体安抚,避免患者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刺激心脏。向患者交代术后可能出现记忆障碍,为正常反应,1 周内可自行恢复。

两组患者均干预2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接受MECT 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②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现状精神病症状检查(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PS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的评分变化情况。PSE 量表共25 项条目,分别从一般情况、认知过程、情感障碍、意志行为方面评估患者精神病症状,每项条目按症状等级评为1~7 分,总分25~175 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BPRS 共20 项条目,采用7 级评分法,总分18~126 分,分数越高表明精神症状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干预2 周内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记忆障碍、头晕、烦躁不安、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总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SE、BP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 周后,两组患者的PSE、BPR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2 周后的PSE、BP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况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记忆障碍2 例(6.67%)、头晕1 例(3.33%)、烦躁不安2 例(6.67%)、呼吸道分泌物过多1 例(3.3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6/30),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630,P=0.031)。

3 讨论

患者接受MECT 时,交感神经受到电流刺激会出现异常兴奋状态,进而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QT 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增加心脏事件的风险。此外,若患者在接受MECT 前后的心理状态过于紧张,也可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对MECT 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对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行MECT 时,电流刺激下异常兴奋的交感神经会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期间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可有效降低MECT 精神障碍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究其原因,考虑可能是因为该干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建档,从而对MRCT 的禁忌证进行严格筛查,同时,该干预模式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治疗过程中需要麻醉和通电,事先给患者介绍治疗过程和治疗原理,可使患者明白治疗过程是相对安全且无痛苦的,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在接受治疗时能以更加平和和积极的态度面对。除此之外,该干预模式还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在术后患者苏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躁闹情况,护理干预人员通过安抚、肢体接触等方式减少患者躁动不安症状,降低其氧耗量,进而减少缺氧对心脏的刺激,故心律失常发生率得以明显降低。

MECT 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引起治疗中断,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不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2 周后的PSE、BP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可有效改善MECT 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考虑可能与该干预方式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能够保证治疗过程的完整性,从而治疗效果得以保障,故患者恢复进程加快,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得以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其他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可明显降低MECT 精神障碍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可能与该干预方式通过标准流程式护理干预方法,消除患者恐惧情绪,使患者以更加放松、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气道的管理,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降低。

综上所述,以目的为导向的标准流程干预可有效降低MECT 精神障碍患者心律失常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发生率导向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四川省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