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2-08-25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肌张力痉挛偏瘫

唐 林

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康复科,辽宁沈阳 110015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临床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脑卒中引起的功能障碍包括大脑高级皮层功能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平衡功能障碍以及继发障碍等。脑卒中的致残率高,康复大都经过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偏瘫患者发病两周后逐渐进入痉挛期,往往出现肢体硬瘫,肌肉弹性明显下降,腱反射亢进,呈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的运动模式。痉挛性偏瘫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是脑血管病康复长期面临的重要难题。西医治疗痉挛性偏瘫以物理治疗为主,传统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治疗及转归有较多论述,中医学治疗痉挛性偏瘫手段丰富。本研究选取于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治疗的60 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治疗的60 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痉挛性偏瘫的判定参照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定量表,肌张力分级Ⅰ~Ⅳ级。

1.2.2 中医诊断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痉挛性偏瘫诊断判定,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活动障碍,关节屈伸困难或僵硬。

1.3 纳入标准

①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均符合上述的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通过CT 或MRI 确诊;②年龄28~78岁;③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1.4 排除标准

①既往患有中风或有运动功能障碍病史者;②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有过肉毒素注射,应用镇静药物或肌肉松弛剂者;④存在重度认知障碍者,无法配合治疗。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内科治疗包括口服营养神经药、合并内科疾病对症用药,如伴高血压者予以降压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关节活动训练、神经促进技术等)、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光疗、电疗、磁疗等)。

1.5.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刺、中药熏洗、中医推拿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1.5.2.1 针刺 根据痉挛期避免刺激优势肌原则,上肢避开优势肌屈肌群,取伸肌群阳经腧穴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鱼际等穴位,下肢避开优势肌伸肌群,取屈肌群阴经腧穴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等穴位,以平补平泻的手法为主,得气后留针约30 min,1 次/d。随症加减如出现足内翻加照海、申脉等穴位,语音障碍加廉泉、哑门等穴位,口眼歪斜加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

1.5.2.2 中药熏洗 自拟中药熏洗方,基本药物组成红花10 g,艾叶10 g,川椒10 g,海桐皮10 g,当归10 g,白芷10 g,防风10 g,透骨草10 g,荆芥10 g,茜草10 g,皂刺10 g,威灵仙10 g,伸筋草10 g,独活10 g,秦艽10 g,鸡血藤30 g。将各药物放入纱布口袋,再放到约3 L 清水中煮沸,对患肢进行熏蒸治疗,每次30 min,1 次/d。水温适宜可泡洗患肢,或将温度适宜的药袋敷于患处。

1.5.2.3 中医推拿 痉挛肢体熏蒸后放松,揉、按、捏从肩到手以及大腿、小腿部肌肉,先轻后重。点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商阳等上肢腧穴,风府、大椎、悬枢、命门等督脉穴以及风门、心俞、脾俞、肾俞、大肠俞等膀胱经穴,血海、髀关、伏兔、太冲、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等下肢腧穴。弹拨硬筋肌肉,揉、按、捏、拿、点腿部大肌肉群及主要腧穴,摇膝关节,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角度。治疗时间每次20~30 min,1 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

1.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6.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

痉挛程度采用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进行评定。具体标准如下:无肌张力的增加为0 级;被动屈伸受累部分时,关节活动之末突然卡住,而后出现或释放最小的阻力为Ⅰ级;被动屈伸时,于关节活动的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继续检查始终有小的阻力为Ⅰ级;阻力在关节活动通过的大部分明显增加,但仍可较轻易的移动受累部分为Ⅱ级;关节活动的检查有困难,肌张力严重增高为Ⅲ级;受累部分出现僵直,无法活动为Ⅳ级。肌张力的评分在0~Ⅳ级中的6 个等级,分别赋予0、1、2、3、4、5 分的不同分值,分值越高,提示肌张力越大,痉挛程度越重。

1.6.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进行评定。具体标准如下: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共50 项,每项分值赋予0、1、2 分,满分100 分,<50 分提示严重运动障碍,50~<85 分提示明显运动障碍,85~95 分提示中度运动障碍,>95~99分提示轻度运动障碍。

1.6.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

平衡功能采用Berg 平衡量表评分进行评定。具体标准如下:Berg 平衡量表共14 项,每项分值赋予0、1、2、3、4 分,满分56 分,0~20 分提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乘坐轮椅;21~40 分提示有一定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41~56 分提示患者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其中≤40 分提示有跌倒风险。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 的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 平衡量表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erg 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erg 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 平衡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3 讨论

脑卒中形成的偏瘫是由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称为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即肌张力增高,牵张反射亢进,肌肉间断性或持续性的不随意激活,形成痉挛性偏瘫。痉挛性偏瘫涵盖了痉挛性张力障碍,痉挛性协同收缩,痉挛性运动失调。祖国医学典籍中没有痉挛性偏瘫的病名,属于“痉证”“筋病”的范畴,多由中风后经脉运行不畅、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受阻、筋失濡养所致,表现为半身拘挛、活动不利,治疗多以外治法为主。

针灸治疗适用于中风病的各个时期,由于痉挛性偏瘫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因此针刺时避免刺激优势肌,上肢取患侧阳经腧穴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取患侧阴经腧穴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不宜强刺激,可起到温经通脉、调节气血阴阳、缓解痉挛的作用。中药熏洗康复时中医常用的外治法,古时常称为“淋拓”“淋洗”“淋涤”等。现代研究此方法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及组织营养;加速炎症因子的清除,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降低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缓解痉挛;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免疫功能。本方红花、艾叶、川椒、海桐皮、当归、白芷、防风、透骨草、荆芥、茜草、皂刺、威灵仙、伸筋草、独活、秦艽、鸡血藤合用熏洗患处,活血、散瘀、止痛、通经络,在湿热的环境下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及血液、淋巴的循环,松解肌肉、关节。当熏洗与中医推拿合用时,可有效缓解患肢的局部痉挛,更能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循环,缓解炎症及水肿。推拿是痉挛性偏瘫功能障碍恢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依据经络循行运用轻缓持续的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及肌腱的营养代谢,松解粘连,同时促进水肿的吸收,使肿胀、挛缩缓解或消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 肌张力分级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康复措施均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中药熏洗、中医推拿等传统医学的干预使疗效更显著,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同现代康复治疗手段互为补充与促进,能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肌张力痉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漫画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