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重大疫情报道的时度效

2022-08-25王明浩邵香云白佳丽

中国记者 2022年7期
关键词:奥密克新华社舆论

□ 王明浩 邵香云 白佳丽

今年以来,天津、上海、北京等多地遭遇疫情大考,与之伴随的各种热点问题、社会舆论严峻复杂。如何做好重大疫情报道,考验着主流媒体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时度效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揭示的是受众群体心理的内在逻辑和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把握时度效,时是前提,度是关键,效是目的。时,即时机、节奏。要首发定调、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度,即力度、分寸。要掌握火候、讲究策略、把握基调。效,即效果、实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

面对此轮重大疫情报道,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结合疫情走势及时发声、稳妥把控、有效传播,在众声喧哗中回应关切、凝聚共识,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掌握时机,先声夺人,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

信息传播有“首发效应”,一般指信息受众对首发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舆论发酵、生成、引爆、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注重时度效,要完善热点问题快速反应机制,对热点话题不失语、不缺位。要强化第一落点意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权威声音,先声夺人。要加强独家原创策划,精心选择报道时机,做到谋定而后动。

(一)聚焦社会热点,及时回应关切

当前,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热点问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舆论热点量大面广;单一事件易于跨界演变为复杂问题,舆论热点的泛政治化趋势明显;境外势力容易推波助澜,对热点问题的介入更深更早、力度更大。在热点问题发酵时,主流媒体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就能赢得话语主动权。

2022年1月,奥密克戎突袭天津。这是中国本土奥密克戎防控第一次大规模“遭遇战”。传播速度极快、隐匿性极强,在国外造成海啸式传播,天津发现时至少已传播三代,当时的疫情形势极为严峻。本轮疫情源头在哪里?奥密克戎传播特点如何?当地防疫措施怎么样?一系列疑问困扰着社会公众。

聚焦这些热点问题,新华社天津分社迅速成立报道团队,深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商务局等多个部门采访调研,掌握了政府部门、权威专家的一手信息,就病毒溯源进展如何、奥密克戎传播有何特点、感染者症状如何、如何防范疫情外溢,以及市民供给保障是否到位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时间发出报道《与奥密克戎大规模“遭遇”——聚焦天津疫情五大焦点》,全网置顶,超700家媒体采用,多家公号转载。该报道全面、精准、有力地回应了公众疑问,有效稳定了民心,增强了抗击奥密克戎的信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到达范围广,如能稳妥把握、正确处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就会大大增强。

(二)力争独家首发,做到“人无我有”

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要体现时的要求,就要提高鉴别力和判断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快速准确判断新闻的价值,努力挖掘“人无我有”的独家首发报道。

从天津疫情初期阳性感染者详情分析来看,不少儿童被感染。一时间,“儿童是奥密克戎易感人群”的说法甚嚣尘上,感染了奥密克戎的孩子们的救治情况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由于疫情刚刚开始,很多情况尚不确定,采访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记者们没有放弃,克服各种困难联系到了“红区”一线的专家,发出《感染了奥密克戎的孩子们还好吗?——新华社记者独家对话“红区”儿科专家》。该报道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在天津海河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感染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恢复情况,全网置顶,超1000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浏览量超1200万次,多家公众号转载,网友纷纷留言,消除了众多家长的恐慌心理。新华社报道发出一段时间之后,其他媒体开始陆续跟进,起到了先声夺人引领舆论的作用。

此外,在天津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发现了一条埋没于众多信息中的关键内容——“疫情发生前的十多天里,天津58所高校超34万名师生员工离津,仅疫情风暴眼津南区就超6万人。”这些散布在各地的人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感染?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新闻的重要价值,立即深入天津市教育部门、各大高校调研,并在兄弟分社支持配合下,获得了核心信息,播发稿件《争分夺秒六昼夜,一场34万余人的“大追踪”》,被130余家媒体采用,客户端总阅读量超170万次,微信阅读量超10万次,新华社也成为当时唯一一家发出此报道的主流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不懈追求,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千方百计挖掘独家新闻,是主流媒体提高影响力的重要法宝。

(三)加强创意策划,努力占据主动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各种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相互交锋、相互较量。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要加强独家创意策划,精心选择报道时机,才能在舆论场中掌握主动权。

2022年以来,美西方对抗疫不力找借口的同时,更是反复攻击中国的防疫政策,妄称中国的抗疫会威胁全球经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新华社天津分社聚焦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先后策划了外国人“疫”见中国《“抗疫高效,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抗疫有序,我感到踏实”》《“千万人拧成一股绳”》,以及“我在中国乐业”《西亚阿鲤“东游记”》《丝路兄弟“创食记”》《德国老彭“变身记”》等系列报道。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现身说法,对中国的防疫政策点赞,对疫情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全网总浏览量迅速突破千万次。境外反华势力不断对我攻击污蔑、造谣生事,发动舆论战。通过“借嘴说话”,这些独家策划有效驳斥了西方反华舆论,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

二、把握尺度,精准研判,掌握新闻舆论主导权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注重时度效,度是关键,哪些新闻要突出报道、哪些内容要淡化处理,都要着眼大局,审慎考虑,既不能把小事说大,也不能把大事说小。面对众声喧哗,要提前研判报道播发后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拿捏好分寸,控制好火候,牢牢掌握新闻舆论主导权。

(一)坚持着眼大局,把握好报道力度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基调。疫情报道体现“度”的要求,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评估好新闻价值、社会影响,该造势时造势,该突出的突出,该淡化的淡化,因事制宜、因时制宜。

疫情期间,国外对于抗击奥密克戎一再“躺平”“得过且过”;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持续保持“战疫定力”。有些媒体或个人出于政治目的,故意发布和传播虚假消息,扰乱公共秩序,制造公众恐慌,甚至抗拒“动态清零”政策,幻想与病毒共存。在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下,新华社及时推出重磅述评《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该稿件被1900多家媒体采用。在“流感论”“躺平论”“共存论”裹挟民意、甚嚣尘上之时,这篇新华述评无疑是在舆论战场上打响的“关键一枪”,是对此前种种奇谈谬论的迎头痛击。在新闻舆论争夺战中,不论是涉及思想动态、社会安定、国家安全,还是民族团结、民生保障,主流媒体都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发挥新闻舆论排头兵作用,该旗帜鲜明的时候坚决亮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二)坚持客观真实,拿捏好报道分寸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学永久的命题之一,是新闻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主流媒体确保新闻客观的同时,又要掌握分寸力度,避免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

天津“首战奥密克戎”宣布社会面清零的关键节点,不少媒体欢呼雀跃,密集报道。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后,在深度报道时则更为冷静。考虑此轮疫情是否会出现反复尚不能确定,如果此时浓墨重彩报道战果,则容易因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仔细考量之后,记者发出报道《首战奥密克戎,天津靠什么?》。问句式标题淡化成绩,聚焦行动,更吸引读者。内容上“好消息”“阶段性成果”等字眼平实客观。三个小标题,“快!快!快!背后是过硬的组织力”“细!细!细!背后是顽强的战斗力”“齐!齐!齐!背后是强大的凝聚力”则更多地聚焦天津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充满温情。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也避免话说得太满,引发负面效应。此稿在《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后,全网转发,数万网友留言评论,认为新华社的报道对天津抗疫进行了客观有力的总结。所以,疫情报道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不该褒奖的渲染拔高,把应该贬抑的炒热放大。

(三)坚持正面引导,控制好报道节奏

疫情报道中,面对民间舆论场的信息过载和谣言混乱,主流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好发稿节奏,引导受众多看主流和光明面。同时,面对敏感复杂问题,不缺位、不失语,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

疫情之下,中国面对更为复杂的舆论环境。如,在疫情期间,上海宣布“全域静态管理”后,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求医问药的求助帖,有人“饿死”“自杀”等传言趁机传播,混淆视听,使公众对防控措施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新华社发出《守“沪”之行:生命至上!一条求助信息背后的故事》《关注众包骑手!探访睡在桥洞下的小哥》《新华社记者入户探访封控区老人生活》等系列报道,聚焦群众关心的求医问药、物流保供等热点话题,通过专家、当事人的解释和回应,助力阻断谣言的传播。同时,《广福日记·8户11人|第十二记:夜·守》等系列报道纪实呈现,也让受众看到了上海战疫真实的一面。所以,在疫情形势严峻,各种矛盾集中突出的时刻,更需要主流媒体把握好报道基调,有效应对负面舆情。要引导广大群众全面看问题,多看主流,不要纠缠于片面、枝节,更不要渲染炒作,放大负面效应。

三、注重实效,贴近受众,提高新闻舆论吸引力

主流媒体把握时度效,效是目标。讲究实效,要把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的实际效果,作为舆论引导的出发点、落脚点。这就需要充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增强受众意识,深入研究受众的阅读心理和接受习惯,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增强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一)内容上加强议题设置,找准受众的关切点

主流媒体的议题设置关键是要找准受众的关切点,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绝不能自说自话。

在天津“首战奥密克戎”时,新华社天津分社围绕病毒溯源、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感染者的症状、疫情是否外溢、公众如何防护、政府如何应对等热点焦点加强议题设置,先后策划了《与奥密克戎大规模“遭遇”——聚焦天津疫情五大焦点》《感染了奥密克戎的孩子们还好吗?——新华社记者独家对话“红区”儿科专家》《子夜直击,天津寒天战疫》《迎战奥密克戎——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系列报道,多条稿件被全网置顶或被头部媒体置顶推送,最高采用超2000家,多条报道获得新华社总编室表扬稿。不仅如此,上海抗击疫情期间,新华社半月谈微信公众号开设“上海抗疫观察”栏目,聚焦社会反映集中的重症就医难、基层治理痛点、复工达产率低等现象,发表系列评论,分析切实中肯,被腾讯、网易、新浪、哔哩哔哩等门户网站和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引发网友共鸣。所以,主流媒体进行议题设置要善于找准受众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

(二)形式上突出融合创新,抓住受众的兴趣点

互联网已成为新闻竞争的主战场,也是党的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首战奥密克戎,新华社天津分社在融合报道上下功夫,以移动化、视频化、直播化引领内容创新,推出了Vlog、漫画、快板、海报、慢直播、纪录片等形式多样的融合产品。《Vlog|新华社记者防范区抗疫日记》《天津疫情防控什么样?来听听这段快板您就明白了》《天津战疫》《零点后的“她”》《画说抗疫:物流那些事》等报道,全网总浏览量过亿次。同时,“两微一端”、抖音、视频号、PC端聚合发力,不少报道登上热搜榜,形成传播矩阵。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主流媒体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和思维,积极拥抱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需求。基于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多渠道多平台融合报道,以更多元的报道形式和更丰富深刻的报道内容诠释好媒体责任,向广大群众交出满意的疫情报道答卷。

(三)表达上追求共情传播,激发受众的共鸣点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特征,也为新闻表达带来了新课题。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之一是碎片化,信息大容量快速传递,但也更容易如“过眼云烟”。主流媒体要想保持长期的优势地位必须追求直抵人心的新闻表达,让受众可听可感有共情。

共情传播是实现新闻舆论工作“四力”提升的重要策略。精心的策划采编和巧妙构思以及理性的情感表达,是实现主流媒体共情传播的重要路径。在疫情报道中,新华社天津分社策划推出了大量一线记者体验式、观察式现场感强的新闻报道。比如《“核酸二筛听指令,叫到哪栋哪栋动!”——天津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直击》标题用了天津市民拿着大喇叭喊居民核酸检测的口号,语言鲜活接地气。《“只要大家还有需要,绝不撤场”——子夜直击天津零度之下全员核酸检测》用了志愿者的一句感人的话作为标题,暖心感人。《南开!“我们的辅导员一晚上没睡”》《“我在学校挺好的”——天津高校外籍师生感受抗疫“中国力量”》等报道语言平实接地气,文风清新暖人心,在新媒体平台播发后,迅速登上热搜,增强了人们抗疫的信心。新闻追求流量无可厚非,但新闻报道具有的人文关怀、情感抚慰等社会功能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应该永远有生命力。主流媒体要讲究传播艺术,通过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叙事手段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和内容属性,才能够打动受众,凝聚人心。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 刘光牛,毛伟.科学精准把握时度效 全方位提升舆论引导能力[J].中国记者,2022(1).

[4] [5]马昌豹.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J].中国记者,2022(6).

[6] 秦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研究[J].新闻传播,2020(11).

[7] 郭小良,吴欣欣.共情传播:客观叙事与共情[J].中国传播,2021.(7).

猜你喜欢

奥密克新华社舆论
某方舱医院收治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再创新高
迎战奥密克戎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