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的发展前景探究

2022-08-25南京电视台陈思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发展

■ 南京电视台:陈思宇

新媒体的根本基础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创新的可互动形式区别于旧媒体的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的仅一面灌输的媒体形态,革新了传媒的产业结构。在如今全球化的浪潮中,以无可替代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技术,使所有用户能体验、享用新科技的成果和便利。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是:新媒体产业改变了我国及全世界的社会活动形态,成为中国人生活、经济运作及发展极其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传媒,之所以被称为“第五媒体”,乃是其是新信息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实践、运用条件下的产物。它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接收终端,把媒体的功能扩展到人们可视、可动的各个方面。以技术上、形式上、理念上的革新,向用户提供信息、娱乐、交流互动等服务。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缩短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现代化科技发展更加迅捷,进入更加广阔的空间。

何谓新媒体?西方当代媒体理论家马丁·里斯特和乔恩·杜维等在《新媒体:批判性导言》书中为其概念作出了定义:首先,“新媒体”是广义的概念,囊括了日常生活中所有我们熟知的事物,通常它与所谓的“旧媒体”即传统媒体相对。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宽泛的。既然与“旧媒体”相对,那“新媒体”暗示的就是旧有的媒体所不具备的属性和价值。可以说,“新媒体”预示着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历史性变革。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虽存有争议,但也有共识之处。不可否认的是没有新的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有现在人们不可或缺的新传媒形态。如那些进入门槛低、可平等交流、深入互动等特点的互联网门户网站、BBS、博客、搜索引擎、聊天室等,它们这些特点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根本属性和表现形态,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产生这些传媒的新功能,没有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是绝无可能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

现在,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定义有十多种,反映出新媒体发展之快、变化之多。实质上,可把新媒体限定为“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两大类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我认为,这两者对新媒体概念的定义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恰当的。因此从我们现在可见的新媒体所体现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三个层面的含义:媒介、媒体、内容来验证上述论点的正确性。毫无疑问,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互联互通,跟计算机相关的、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这些新媒体都具有明显的、强烈的技术上、形式上、理念上革新的特色。表现为:

一是Originality原创性。新媒体在一段时间内有新的内容的创造,在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于以前传媒形态的革新特色,具备有广泛的意义。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表现出有无可争议的原创性。

二是Effect效应。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网络在自接入我国后,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使人的一切活动皆智能化成为可能。

三是Life生命力。由于近几年我国媒体的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形式的创意层出不穷。但是就其形式和技术都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无情的市场面前,不断地对其进行技术上的、形式上的、用途上的、理念上的发展和更新,这些是新媒体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的基本要素。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的需求与变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世界里的新媒体的存在与发展,必然受其影响和左右。但就目前一般意义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可以由以上这三个核心表现相对界定。

2.传播现状

在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智能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和广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新媒体在这一革命性的历史进程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深入渗透到报纸、期刊、图书、电视、广播、电影、门户网站、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媒体等行业内,形成新的产业组织体系形态与功能。进入21世纪,昔日的主流媒体现在成了网络媒体的内容供应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界限已渐消融,原有的行业划分方式和分析模型难以体现传媒产业全貌与变化。今天,互联网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庞大的网民数量是中国互联网近40年来快速发展的基石。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2008北京奥运会,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首次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新媒体布局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三网融合带来的终端多元化强化了网络视频的价值。受众通过有线网络、互联网、IPTV和手机等获得视频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机为传播视频信息的主要载体的状态,使网络电视逐步成为视频传输的主流平台;二是网络电视广告将成为广告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的蓬勃快速增长和互联网带宽的增加,网络视频的受众规模巨大,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的地位正在逐渐淡化,现在约有80%以上的网络视频用户减少了观看传统电视的时间;三是大力发展网络新媒体是传媒革新必然的选择。网络视频在中国迅速兴起,以无可替代的强势和发展速度抢占了传媒视频制高点,发挥了国家在网络视频领域中的导向作用;四是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货物贸易的时空界限,一个新的产品的出现会迅速在互联网上得到传播,加快了商品的覆盖面和流通速度,使生产、销售、流通等行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看中了此契机,纷纷经营自己的媒体,用网络、博客、播客、官网等,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大大的增加了资金流转的时效性,运用网络新媒体将是企业最为热衷的推广渠道。因此,绝大多数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的迅速性,广泛性、互动性,组建了包含金融、文娱、硬件、汽车、医疗健康、企服、物流等跨行业领域的集团公司。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与传输技术,从太空到地面,全方位、立体地完善和发展自身的业务。从技术、产品、业务、架构、资本各个层面实现了真正的“媒体融合”。除此以外,自媒体也争相与资本联姻,融资百万级别与千万级别的都不在少数。在互联网竞争中,技术与资本共同作用,无疑是加大了胜算比率。

3.发展趋势预测

美国华盛顿大学下属智库发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10年至20年,区块链、量子技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发展将带来互联网重大转型,下一代互联网将为用户创建一种更安全、实用的网络环境,为人们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服务。

该项研究指出,到2027年,通过区块链、量子计算与加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实现互联网安全性的概率约为60%。到2030年,通过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和物联网等,实现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概率约为65%。到2032年,通过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体感游戏、物联网和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互联网沉浸式交互体验环境的概率约为70%。下一代互联网将从根本上区别于现有互联网。在安全性方面,基于区块链、量子计算与加密等新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架构,极有可能颠覆现有网络体系,提供更安全的互联网服务。

在沉浸式交互体验方面,下一代互联网不同于使用显示器和键盘的传统互联网体验方式,用户将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沉浸式游戏等技术手段,将互联网变成三维互动场景,并完全融入其中。沉浸式交互体验技术可适用于工作、教育、医疗等各种场景。

这些技术概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所谓下一代互联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实际运作中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方面,己初步地、逐渐地体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特色,IPv6、人工智能必然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引爆点。其进化的表现形式有:

窄带到光纤。移动端5G技术正在迅速普及,被大众所使用。硬件和设备的飞速发展使网速从MB到TB,通信传输能力提高上千倍;初步实现了云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互联网企业进入移动应用领域,已经难以满足传统数据传输以及用户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在云概念出现后,飞速成为个人或家庭智能生活的数字交互中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简单通讯到数据移动流媒体。5G最大的改变就是实现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走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实现万物互联,推动社会发展。从简单的通话转换为支持新闻资讯、影视、MTV、体育、教育、行业和专项应用等多种移动流媒体业务,实现了传输格式从数据到移动数据再到移动流媒体的变迁。

台式机到可穿戴式设备。21世纪以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智能设备受技术创新所推进不断革新升级,IT界的消费电子设备也正在向更加微型、云端大数据这“一小一大”的方向发展,向可穿戴设备发展。现在的互联网功能,正在逐步实现社会活动的全覆盖,很多地方己经能够进行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的互通互动的使用,彻底改变过去只是通讯、信息传递的功能,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和感知。

固定互联到智能互联。过去20年,互联网从诞生到发展,从初级到高级,从有限范围发展到进入社会多个领喊而被广泛使用,並实现了初步智能化;在未来的30年里,互联网将会无所不在,所有的人能有一个直接全能信息处理装置,形成人机一体,把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人工智慧的功能完美地形成一体。

低速到云计算。由于市场对网络内容分发服务的极大需求,互联网通过一体化托管云计算,从低速向高速再向核心云计算纵向深化发展,赋予了人们超强的计算能力,这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一浏览到智能服务。智能设备与云端计算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与数据相处的方式,各类媒体形态也正形成“协同进化”的关系。PC时代是键盘鼠标,移动互联网是终端变化,智能互联是云端变化,数字媒体在改变人们的认知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将发挥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兴起的语音交互功能,可从云识别把语言转成文字,未来,以巨量设备数据和AI超算力为驱动,以智能设备、智能云、智能服务为依托,所有自然语言理解和对话将快速构建知识体系,彻底打通服务供需双方的数据,实现用户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匹配,“智能服务”将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和时间,成为未来的进化方向。

人与人交流到人与物的交流。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我们正进入数字时代:2.0-全连接时代。连接的范畴将由人与信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演进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系统、人与现实环境、人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全方位连接与交互,极大丰富人类对世界的想象和认知,未来将是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经济新时代。信息传送到信息分析处理的应用。信息物理系统()为全面分析判定、物力条件与网络条件的综合体系。通过3C()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合作和自治等能力,突破了传统应用的粗粒度划分、单一使用场景和封闭式开发的模式,呈现多粒度、多维化和开源化,从而实现应用的多样化。达到对业务情况以及环境情况的及时全面监督和控制,实现信息互动全面的智能化。

传感网到泛在。对于泛在网而言,物联网处于基础地位,未来的智能微尘()可体现出信息在技术载体上的延伸和创新,促进经济以及社会相关问题的顺利应对与处理,全面完成信息化发展建设目标,具备云服务以及云计算基本属性。

网络共享到计算共享。20世纪90年代,随着web1.0、2.0时代的到来,发展到2010年前后,以服务、用户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建立了动态资源分配系统,达成计算资源、数据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以及协同工作。通过跨平台、低功耗的虚拟化技术、节点就近访问的智能调度技术,实现更快、更易扩展、更环保的计算方式,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媒体平台、场景以及服务生态系统内,实现真正的全面的智慧功能,使人工智能与人脑神经、认知思维、心理生理、宇宙中所有未知领域等等科学深度融合,使人类有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面对这一不断进化的局面,新闻行业应进行从思维方式到创作方式的革新。重新定义新闻法则与新闻从业者的生存方式,提高掌握新技术、前沿音视频的制作、计算机摄影、阅读理解、事实核查技术以及视觉预测、语音交互等技术及应用能力,成为媒体演进的重要推手,在形成新的学科——“计算新闻学”过程中作出贡献,使人们对生活科技以及新信息的的及时需求,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体现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得到更大程度的互动,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改善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的劣势,达到了市场,受众,反馈的良好循环模式。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余。因此新媒体又可以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是一种建构新的世界体系的框架,必然深度渗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

中国新媒体与世界同步发展,也拥有了与跨国传媒集团竞争的实力。因此中国需要争取与自身整体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这都是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在这方面,我国主流媒体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的政策引导下,传媒数字化、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还将加快。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