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潘:高校数字化转型“人”是关键
2022-08-24项阳
文/本刊记者 项阳
常潘 上海纽约大学信息技术部主任
“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简单易用、随时可达、富有弹性、安全高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或工具以提升教学、科研体验以及行政管理的水平。”在本刊对上海纽约大学信息技术部主任常潘的采访中,他这样描述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在常潘看来,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要了解师生的需求,获得充分的人力支持,还要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人”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改变固化思维,拥抱数字技术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核心任务?
常潘: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就是采用各种先进的理念、技术及方法提供以最终用户为导向的服务,从而提升教学、科研及管理的效率。
从目标角度来讲,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采用各种先进数字渠道吸引知名的教授及科研工作者来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来学校学习,丰富管理经验的员工参与学校的管理。其次,收集各种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激活有价值的信息,为学校的各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提供各种自服务及自动化的工具使广大师生能够自助完成尽可能多的格式化工作。最后,开发自动化的工作流系统以便更快、更精确地完成各种跨部门的协同。
《中国教育网络》:在您看来,当前高校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常潘:首先,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让所有人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拥抱数字技术,改变那些已经固化的思维方式、使用习惯、甚至对新生事物的抵制。
第二,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社会时髦的流行语,各行各业都在鼓足干劲进入数字领域,各高校也纷纷效仿推出智慧校园。然而,尽管数字化转型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不小的热度,但很大一部分高校并没有推出经过深思熟虑的数字化战略规划以及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第三,数字化转型需要高校理顺关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来推进。很多观点提到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往往很难分出精力推进数字化的进程,致使数字化转型“花了钱”,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四,任何业务或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前都需要获得用户的需求,建成后都要充分听取用户的反馈意见,尽可能保留或简化用户的使用方式。很多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只是堆砌硬件、上线新系统,没有从最终服务好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停留在偏重管理的思维方式中。比如,很多智慧教室项目盲目跟风,为了追求功能的多样化,造成系统复杂性过高,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使用。因此,任何一项新服务、新工具的上线都必须摒弃以管理为目的,而坚持以服务好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第五,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队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广大师生对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抱有很大的期盼,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需要学校的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有很高的素养,能够不依赖于供应商自行解决绝大部分故障,提升服务等级。
最后,建立多方参与的数字监管流程也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监管是实现数据完整性、标准化、安全性,以及健康有序访问的必备途径,对数据及流程的改动必须经过监管流程,防止出现数据或流程的不一致性。
了解用户需求,制定转型规划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结合学校特点,谈谈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常潘:第一,同广大师生及管理人员交流,了解他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迫切需求,结合业界及其他高校的发展情况,评估学校现有的数字化所处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列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制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列出数字化转型可能覆盖的场景,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向管理层及用户展示最终的愿景,以获得管理层及使用者的广泛支持。
第三,根据实施计划,启动各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的优先级。
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安全、稳定、可靠、快速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高速以太网、基于零信任的网络及数据安全体系,云平台、智慧教室等,实现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中心化及数据可视化。
其次,尽可能实现所有管理流程的数字化与自动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教职员工招聘到离职或退休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
再次,同教务部门、教学支撑部门、广大教授及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广泛意见的基础上,改进智慧教室的基础设施,使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及教育评价方式更加数字化,人性化。
最后,积极推动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推广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通过开办讲座、培训、沙龙、研讨会等各种渠道提高师生及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
《中国教育网络》:上海纽约大学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是什么?有哪些典型实践?
常潘:上海纽约大学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工作包括依靠安全、稳定、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用户服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系统,采用数据仓库提供各种决策支撑,最大程度保障服务的连续性、可用性及可靠性。
在网络架构方面,学校同三大运营商、CERNET及纽约大学总部采用基于BGP 的路由协议,任何一条或多条线路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学校对内、对外提供的业务,内外网所有的设备采用冗余设计,网络接入采用零信任方案。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智慧教室和智慧会议室,使之既适应全数字化的教学及会议需求,又保留了传统的板书功能。
在数据方面,学校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处理,所有数据根据应用的特征提供基于秒级的连续数据备份或每天一次的快照及其他方式备份。在应用方面,学校采用基于DevOps 的微服务开发模式,所有敏感数据通过加密接口存入数据库,同时,所有敏感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最终用户身份令牌获取,杜绝了系统开发人员或数据库管理员泄露数据的可能性。学校采用数据仓库为报表系统和决策系统提供支撑,打造基于API 网关的标准化数据交换及存取平台,基于全流程、全自动化的用户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
夯实人力基础,保障数据安全
《中国教育网络》:除了上述挑战和实施途径,在您看来,高校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常潘:首先,高校数字化转型需要获得学校高层的一致支持,特别是人、财、物的中的人力资源支持。同人事部门达成共识,在数字化专业人才招聘方面给予薪资及福利方面的倾斜,特别是信息化部门的领导,需要配备具有实干精神及一线经验的专业人才,对于信息技术及服务人员,要提前设定好职位或专业晋升通道,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其次,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信息化服务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收集业务部门、数据所有者及使用方的需求,在全盘了解现有的业务运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意见,避免直接将业务部门介绍给第三方的应用开发方或集成商。
最后,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及用户的隐私。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据安全应该提升到首要地位,要切实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防止数据的泄露及滥用。例如,对于在教室安装摄像头获取教师及学生上课的行为,应该广泛听取师生及教学伦理委员会的意见,把录制及远程查看功能的确认权交给任课教师,对于如家庭地址等敏感信息的获取应该采用多次认证方式,并保留查询的记录,切实保护信息所有者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