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2-08-24谭淦纹曹欢杨彦平王玲

海南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全脑脑血管颈动脉

谭淦纹,曹欢,杨彦平,王玲

西安市胸科医院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患者可表现为突发性对侧肢体麻木、感染障碍、眩晕等症状[1]。相关报道指出,约有半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脑组织死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而患者预后与早期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故对患者预后给予早期预测及尽早干预至关重要。血管造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评估方法,但均存在一定弊端,血管造影为创伤性检查手段,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3]。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因具有扫描迅速、辐射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其可清晰呈现血管管壁状况,并能反映病变血管部位及血流循环状态[4],但目前有关其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情况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究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为该疾病的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26例;年龄43~69岁,平均(58.73±5.04)岁;合并糖尿病21例,高血压33例,冠心病15例。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5]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19)、中度组(n=41)和重度组(n=15)。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标准:正常或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中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75%;重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5%。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端近心段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直径)/狭窄端近心段正常血管直径×100%。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6],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54例及预后不良组(>2分)2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颅脑CT或MRI证实存在脑内梗死病灶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肺疾病患者;②既往有颅脑手术史者;③脑血管畸形者;④脑肿瘤患者;⑤存在CT检查禁忌证者;⑥发病前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⑦合并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者;⑧合并出血倾向疾病者;⑨影像图像不清晰者;⑩碘过敏者。

1.4 CT检查 应用德国西门子双源128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头颈部制动,嘱咐患者尽量减少吞咽等细微动作,先行平扫,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300 mAs,扫描时间为9 s,层厚64×0.6 mm。行CTP检查时,选择基底节层面为中心,扫描覆盖范围为20 cm,应用MEDRAD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370 mgI/mL碘普罗胺注射液(拜耳医药,批号:国药准字H20000494)45 mL,注射速率为5~6 mL/s,注射完毕后立即注射30 mL氯化钠溶液,于注射对比剂5 s后行动态CT轴位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80 kV、管电流255 mAs,扫描时间为45 s,层厚1.2 mm。将获得的图像传入SIEMENS Syngo Nav igator工作站进行处理,根据脑动脉显影状况调节密度值,应用Perfusion CT软件生成去除脑血管干扰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迟时间(delay time,DLY)的脑灌注图像。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析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2)比较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3)分析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不良预后发生的关系;(4)分析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发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经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两组间AUC比较采用Z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发生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重度组患者的CBV值小于轻度组、中度组,TTP、MTT、DLY值大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的CBV值小于轻度组,TTP、MTT、DLY值大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s)

表1 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s)

注:与重度组比较,a P<0.05;与中度组比较,b P<0.05。

组别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F值P值例数19 41 15 CBV(mL/100 g)48.35±7.62ab 39.87±6.25a 27.69±6.31 72.605 0.001 TTP(s)16.58±1.05ab 17.96±1.38a 19.02±1.30 26.440 0.001 MTT(s)5.11±0.37ab 5.35±0.34a 5.89±0.50 24.314 0.001 DLY(s)2.20±0.23ab 2.41±0.21a 2.69±0.24 32.989 0.001

2.2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CBV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TTP、MTT、DLY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2和图1。

图1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图像

表2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2.3 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预后不良组CBV小于预后良好组,TTP、MTT、DLY值大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s)

表3 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s)

组别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t值P值例数54 21 CBV(mL/100 g)42.38±6.78 32.39±7.19 5.634 0.001 TTP(s)17.01±1.41 19.91±1.34 8.106 0.001 MTT(s)5.33±0.57 5.67±0.42 2.480 0.015 DLY(s)2.35±0.23 2.57±0.25 3.630 0.001

2.4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 根据ROC曲线截点值将各参数进行二分类,以CBV≥40.76 mL/100 g为1,<40.76 mL/100 g为0;TTP≥17.52 s为1,<17.52 s为0;MTT≥5.47 s为1,<5.47 s为0;DLY≥2.39 s为1,<2.39 s为0。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BV≥40.76 mL/100 g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TTP≥17.52 s为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发生不良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5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联合检测预测不良预后发生的AUC大于MTT、DLY单独检测(P<0.05),见表5、图2。

表5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发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图2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预测发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全脑灌注成像参数CBV与脑血管管径和微循环血管网功能密切相关,CBV降低多表示脑循环储备功能下降[8-9];MTT、TTP分别为血流流经血管结构时间及注射对比剂至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DLY是血流灌注参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脑血管调节能力降低、反应性减退,而导致DLY延长[10-11]。颈动脉是将血液自心脏输送至颅脑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目前认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缺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经验显示,颈动脉狭窄会限制流入大脑的血液,从而导致脑灌注不足[12-13]。本研究发现,CBV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TTP、MTT、DLY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说明患者脑血管血流灌注情况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14],提示颈动脉狭窄加重会进一步影响脑血管血流灌注,继而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目前认为脑功能损伤与脑组织存活时间有关[15],而脑组织存活时间与缺血严重程度相关,患者脑组织缺血越严重,其出现永久性神经受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预后也就越差[16-18]。而既往研究指出,脑缺血程度与脑血管血流灌注情况有关,故笔者认为患者预后或与其存在某种联系。本研究发现,预后不良组CBV小于预后良好组,TTP、MTT、DLY值大于预后不良组,说明预后不良组患者存在脑血管血流灌注异常的现象,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这主要是因为脑血管血流灌注异常可加重脑缺血程度,增加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提示患者脑血管血流灌注异常或为导致不良预后发生的影响因素,但目前尚无研究明确指出其与不良预后发生的关系。为此,本研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CBV≥40.76 mL/100 g为不良预后发生的保护因素,TTP≥17.52 s为危险因素,表明脑血管血流灌注异常与不良预后的发生有关,这可能与脑血管血流灌注越差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越严重有关。本研究发现,全脑灌注成像参数联合检测预测不良预后发生的AUC大于MTT、DLY单独检测,说明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不良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且对患者预后具有评估价值,提示可将该检查方法应用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中。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纳入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移,故后期需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探究该检查方法对缺陷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全脑脑血管颈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全脑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