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有效性分析
2022-08-24王震
王 震
(如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南通 226400)
颅脑外伤是指有明显的头部创伤史,多见于车祸、坠落、撞击等事故。脑出血是一种急性疾病,患者多伴有突发性症状,出血后会形成颅内压增高,引起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患者发生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时,会对其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且极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障碍等,加重病情的同时增加致残率以及死亡的风险[1]。若不及时处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患者入院时,应立即针对患者自身损伤情况选择有效治疗方式。为有效改善患者通气状态,防止发生窒息,实施气管切开治疗尤为重要。有研究指出:早期气管切开术对于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具有显著意义,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率[2]。本研究采用68 例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案,重在分析在上述疾病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术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8例。编录时间: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按照交替分组法均分两组,各34 例。对照组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龄35 岁~67 岁,平均(46.12±1.56)岁;病程2 小时~11 小时,平均(4.12±0.23)小时;入院时GCS 评分,15 分钟患者10 例,3 分钟~8 分钟患者24 例。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龄34 岁~69岁,平均(48.05±1.32)岁;病程1 小时~12 小时,平均(3.98±0.24)小时;15 分钟患者12 例,3 分钟~8分钟患者22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临床确诊为颅脑损伤与脑出血者;(2)无手术禁忌症者;(3)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方法等,自愿将其临床资料用于研究中。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免疫功能障碍者;(4)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迅速做好病情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意识模糊以及昏迷者进行脑神经功能检查,合理选择手术,给予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治疗。术后24 小时给予气管切开,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躺平,在其肩部下方垫软枕,使其头部处于后仰状态,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铺设无菌消毒方巾,建立静脉通路,确保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在环状软骨下方作一切口,与呼吸机相连。
观察组:在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早期切开术)。由主治医师告知患者家属手术目的以及手术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经医患沟通后,手术医师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严谨定位,选择合适的套管,检查手术工具,密切观察患者体征。让患者取仰卧位,患者头部后仰,使患者颈部完全暴露。手术助手立于患者头位,以固定患者头部,保持中正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实施静脉全麻。在患者颈前正中线上方以环状软骨下侧1 厘米为限,取直切口,将甲状腺峡部切开,充分暴露气管,在气管2 节~4 节处置入气管套管,进行固定,术后24 小时内严格监测患者呼吸和肺部指征,对患者进行吸痰,1 小时~2 小时一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生存自理能力情况。采用Barthel 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 分。基本可以自理>60 分,轻度残疾:需要帮助,40 分-60 分,重度残疾:需要依赖,20 分-40 分,完全残疾:完全依赖,<20 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总分为42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情感、社会,每个项目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分为痊愈:经CT 影像检查,血灶完全消失,意识清晰,无并发症;显效:未见明显血灶,意识几乎正常;有效:部分血灶已经吸收,意识好转;无效:血灶无变化,意识模糊。(4)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含:肺部感染、呼吸障碍、低氧血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生存自理能力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自理能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生存自理能力评分([),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生存自理能力评分([),分]
神经功能 生存自理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4) 15.26±0.56 8.39±0.78 42.89±0.53 64.58±0.35观察组(34) 15.24±0.54 6.12±0.21 42.87±0.51 71.23±0.45 t 0.150 16.386 0.159 68.017 P 0.441 0.000 0.437 0.000组名(n)
2.2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
躯体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4) 50.23±0.78 72.23±0.25 53.21±0.48 65.74±0.58 55.45±0.36 69.58±0.23观察组(34) 50.25±0.77 79.56±0.46 53.20±0.47 74.23±0.12 55.44±0.33 76.12±0.45 t 0.106 81.637 0.087 83.583 0.119 75.458 P 0.458 0.000 0.466 0.000 0.453 0.000组名(n)
2.3 疗效评估
通过比较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评估[例(%)]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可见,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例(%)]
3 讨论
近年来,颅脑外伤发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多见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意外事件。颅脑外伤是因外力原因所致,临床上大部分颅脑外伤患者伴有脑出血。此疾病患者往往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引起意识模糊[3]。在搬抬患者时,患者体位的不断变化,舌根后坠,从而导致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减弱,从而引起患者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通过气管切开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从而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指在患者发病后24 小时内进行气管切开,维持患者呼吸正常,稳定患者病情[4]。与常规的气管切开术相比,早期气管切开术有效缓解患者发病后的颅脑功能损伤情况,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在患者未发生颅脑水肿之前进行手术,并通过气管导管给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患者脑损伤的发生率。同时早期气管切开能够保障患者呼吸功能,从而避免发生气道障碍,能够及时清理存在于气道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以及气道感染。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有效率为73.5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有效率97.0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低,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5.88%低于对照组23.52%,组间差异显著(P<0.05)。分析取得此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颅脑损伤与脑出血患者,意识较为清醒时,24 小时内脑水肿程度较为轻微,有利于维持呼吸以及给氧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利于气管切开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患者发病时间超过24 小时后,颅内脑水肿加重,造成脑部缺血缺氧,意识障碍程度加重,此时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难度增加,且感染风险随之增加。
通过研究发现该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操作时间较短;(2)由于解剖结构较为简单,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出血量较少;(3)对于呼吸困难患者而言,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无需过度后仰头颅,因此可避免因变动手术体位而引起不良反应;(4)具有切口小、操作便捷等优点。
陈敢学者研究中以100 例颅脑损伤与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66.00%,研究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之处,可见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效果理想,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本次研究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性,后期须加大研究力度,以望取得较为全面研究数据,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