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输血科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分析

2022-08-24杨静红

人人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科室研究组措施

杨静红

(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 湖北罗田 438600)

输血是临床各级医院医疗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临床上抢救急性失血、贫血、血液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以及重症感染等患者的常用手段之一。输血安全和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同时关系到患者的用血安全、生命安全[1]。输血虽在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抢救和日常治疗中意义重要,但输血存在不良反应、感染性疾病等发生风险[2]。输血科是临床上承担储血、配血、发血、临床输血咨询和会诊、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等各项医疗工作的科室,输血科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用血安全、用血质量,关乎患者疾病的治疗,故加强该科室管理,推动输血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确保输血质量显得十分有必要[3]。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年来兴起和广泛应用的管理方式,是在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管理模式,可通过加强细节服务,改进工作方式,持续改进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4]。本研究即探讨了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应用该管理的效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此次研究共选取两组患者。对照组为2021 年1月~2021年6 月于我院进行输血的200 例患者,该组患者男女分别为102、98 例,年龄20 岁~68 岁,平均44.12±8.26 岁。研究组为2021 年7 月~2021年12 月同样于我院进行输血的200 例患者,该组患者男女分别为101 例、99 例,年龄20 岁~69 岁,平均44.71±8.38 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5]:(1)均进行输血治疗者;(2)临床资料齐全者;(3)同意参与研究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2)合并精神障碍者;(3)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输血工作,主任加强科室工作人员的管理;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如下。

1.2.1 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成立输血科主任、医师、主管护师等组成的持续质量改进小组,主任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培训,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持续质量改进相关知识,提升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小组成员积极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完善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建立管理标准。同时小组负责科室的以下工作:临床输血的操作技术指导,输血治疗的监督管理,血液制品、成分等使用的指导,临床输血出现重大问题后协调处理。

1.2.2 实施改进措施。首先对以往输血科管理以及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科学的讨论、分析、总结,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输血违法违规,在输血中应用不合格血液;对输血的认识错误,导致非必需的成分输入;人为因素、技术条件等原因导致血液漏检、误检;管理人员对输血工作管理模式认识不够;缺乏对工作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导致其对于输血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定位;医院领导不重视输血科的管理等。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措施如下:小组定期开展输血方面知识的规范化培训,组织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试行)》《献血法》等,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使其全面掌握输血基本知识,要求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相关规范[6]。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制定和完善《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办法》等,要求工作人员按照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加强科室能力建设,管理人员做到对科室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利用,确保仪器、工作人员资质等符合要求,以满足输血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关,确保血液来源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杜绝非法采血、用血情况的发生。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科工作人员输血适应症的培训,促使其全面掌握、熟悉输血适应症,促使其完成全血和成份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成分输血比例≥90%的质量指标。每个月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了解有无不合理用血情况发生,给予临床医护人员指导,帮助其合理科学用血,杜绝不合理用血,及时提出用血中存在的问题,敦促改进。制定并实施输血感染方案,严格执行报废血液处理规定,贮血冰箱每周进行消毒,并做好细菌学监测和相关记录,确保输血器材符合标准,输血完毕后血袋按规定回收输血科,保存24 小时后销毁,做好一次性器材的销毁记录。规范输血流程,对输血前核对、备案登记、接受标本、交叉配血、发放血液、输注血液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细化到各步骤的操作,确保输血流程规范、标准,从而保障用血安全。急诊危重患者用血或无家属患者用血时,报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同意,批准书、用血记录等备案并存入病历,若用血量需超过2000 毫升,则报医院职能部门批准,同时将批准书、用血记录等备案并存入病历。

1.2.3 持续改进质量。在实施管理措施的过程中,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及时评价管理效果,并不断发现改进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根据总结、分析结果进一步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形成一个闭环,以持续提升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表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将其发放于患者评价,计算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P<0.05 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的0.00%比对照组的2.00%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总满意率:研究组的99.50%比对照组的96.50%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在抢救大出血、手术中应用、治疗重度贫血以及改善机体状态、增强患者抵抗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7]。输血虽效果显著,但若输血管理不当或输血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有可能引起不良事件,严重时甚至可危及到患者生命,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极为严重,故加强输血科管理尤为重要[8]。输血科积极良好的管理可有效保障输血质量,真正达到合理、科学、有效输血[9]。往常在输血科一般采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虽在临床中应用时间较长,但总体效果欠佳,需选择其他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广泛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对工作人员职责、分工等进行明确,促使其工作模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要求其在实施基础服务的同时强化细节服务,并与持续、全面、不断的质量改进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效提升管理质量[10]。本研究首先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随后制定改进措施,对输血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全面掌握输血方面知识;要求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改进措施,最后总结改进措施实施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并解决,促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此次研究实施的管理措施包括各个方面,如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化培训、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合理布局、严格把控质量关、加强技术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落实输血感染方案、规范输血流程等,全面、综合、持续的质量改进发挥了积极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的0.00%比对照组的2.00%更低(P<0.05);总满意率:研究组的99.50%比对照组的96.50%更高(P<0.05)。由此可见持续质量改进是显著有效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在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与该方式可提升管理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用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意义重要,在预防输血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科室研究组措施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