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透明视角下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2022-08-24曲吉林朱逸才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透明度会计信息财政

曲吉林,朱逸才

(山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 言

财政透明是实现政府良治、宏观经济稳定和财政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是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也是完善政府治理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财政透明度逐步提升。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财政透明度还有很大的差距,各省市财政透明度比较低。根据国际预算合作组织(IBP)最新发布的2019公开预算调查报告,全球财政透明度平均得分为45分,而我国仅有19分,在117个国家中排名第98位,处于最低水平。从国内研究机构对各省、市财政透明度的评价来看,根据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编制的2021年中国城市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在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财政透明度得分超过60分的城市只有55个,合格率仅占18.70%。我国财政透明度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极大地影响到国家治理和政府治理水平,如何提高财政透明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政透明度的提高离不开政府会计体系的支撑,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基本保障,而政府会计信息共享则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主要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着力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为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提供了基本保障。然而,只有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获取信息,才能发挥政府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财政透明度。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主要由各单位自行披露,信息使用者只能到各政府部门网站一一寻觅,一方面信息获取极为不便,另一方面财政等部门相关业务系统无法与各单位政府会计信息集成,难以充分发挥政府会计信息在提高财政透明度中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财政透明与政府会计信息共享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会计信息平台,负责政府会计信息的统一收集、审查和公开披露,构建纵向贯通、横向交互、业务融合、公开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实现政府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使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获得会计信息,政府部门实现会计信息与相关业务一体化整合,提高财政透明度,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二、财政透明是完善政府治理的必然要求

现代政府治理理论认为,公民与政府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民将公共资源与权力委托政府管理,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社会监督和评价的前提是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其中财政透明度最能体现政府的各项活动,有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效果,监督和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和公共服务能力,财政透明度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政府良治、宏观经济稳定和财政公平的重要前提条件。

财政透明度是指政府详尽地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倾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规划等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的《财政透明度手册》中提出了财政透明度的基本要求:一是明确职责,界定公共部门内部政策和管理职能,明确财政管理应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框架,并予以公开披露;二是公开预算程序,在编制预算时,以明确的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目标为指导,预算的执行、监督和报告应有明确的程序和时间表;三是便于公众获得信息,及时公布过去、现在和未来财政活动和主要风险的全面信息,以利于政策分析和加强问责制;四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财政信息应当符合公认的数据质量标准,并且接受外部审查,对财政活动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和保护。财政透明度的核心是要求政府定期向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真实的财政信息,而编制和发布政府财务报告是向公众提供这些信息的重要途径。财政透明是完善政府治理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相应服务职责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内容。财政透明是公民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第一,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活动和行为,监督和评价政府行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激发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对政府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政府公信力。Yan等通过对四川省白庙镇政府的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在线财务报告能够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从而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吴进进和于文轩通过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与政府信任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第二,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有效地缓解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和行为的意图,增进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建立政府和公众良性互动关系,合理引导经济社会主体的预期和行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李湛等通过对我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政透明度通过提高基本公共品的投入效率与供给水平,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王永莉等通过对我国微观调查数据和省级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能够显著地提高公众对于公共教育、公共医疗、住房保障以及社会管理的满意度水平。

第三,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宏观政策的制定。政府财务信息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依据,财政透明度是宏观经济和整体财政可持续、良好治理和财政整体清廉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建立良好公共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张树剑考察了我国省级财政透明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和效率,促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二)科学评价政府绩效,提高政府治理效率

政府绩效评价是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衡量,是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在信息透明的基础上,财政透明度一方面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能够显著地提高政府绩效。

第一,政府财务信息是政府绩效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政府绩效评价以全面、详细、准确的政府活动信息为依据,目前绩效评价的主要瓶颈是定量信息匮乏。政府会计及其财务报告能够详细地反映政府活动情况,包括政府公共资源取得和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是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政府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孙琳和方爱丽通过对全球48个国家的实际数据分析发现,伴随权责发生制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不对称和财政透明度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政府治理水平和政府绩效具有明显的提升。

第二,提升财政透明度能够显著地改善政府绩效。财政透明度能够促进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政府行为,显著地改善政府绩效。阎波等通过对某乡“裸账”的案例分析发现,在政治绩效方面,财政透明能够强化问责和反腐败,减少行政负担,改善民众对乡镇政府及干部的印象,树立“阳光政府”和“诚信政府”的积极形象;在经济绩效方面,财政透明打开了招商引资的突破口,使乡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在社会绩效方面,提高财政透明使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得到了显著改善,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刘俸奇等通过对我国2009—2017年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测评发现,财政透明能够直接或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间接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增强权力监督,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

财政透明度能够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政府活动,对政府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和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和社会公众外部监督,构建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建设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

第一,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其管理目标,在各职能和岗位实施的一系列相互约束和牵制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有效缓解各个职能和岗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打破权力操纵的“黑箱”,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监督与制衡,有效地遏制政府活动中的寻租行为。

第二,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社会公众加强外部监督。财政透明度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政府活动和行为,有助于社会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效果,监督和约束政府的权力运行情况,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

国内外实证研究表明,提高财政透明度对于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明显的效果。李春根和徐建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省级财政预算透明度对地区官员腐败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财政预算透明度得分平均每增加10分,腐败程度平均减少约3.5%;Chen和Neshkova通过对2006—2014年期间来自95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财政透明度越高国家腐败程度就越低。

(四)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效率

财政风险是政府财政活动或行为不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各种危害和损失的可能性,财政效率则是财政资金在政府和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处于最合理的配置状态。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合理配置财政资源,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透明度主要从财政规模、财政效率、财政风险三个方面影响政府的财政活动:从收入和支出方面控制财政规模,从预算过程、公共资金使用等方面提高财政效率,从债务规模、成本和逾期违约等方面防范财政风险。

第一,控制财政规模,防止规模过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财政透明度,社会公众可以根据政府年初预算报告和执行报告等对财政规模进行监督。一方面对预算内收入规模、进度等进行监督,防止突击征收、超额征收、乱收费和滥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对公用经费和公共事业发展支出进行监督,防止公用经费铺张浪费和公共资源浪费,减少政绩工程、重复建设项目等不必要的支出。

第二,提高财政效率,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财政效率是评价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核心。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减少政府部门在公共权力执行过程中与公众利益偏离的决策和行为,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政策的制定效率和公共资金管理使用效率,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第三,防范财政风险,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成本。政府债务规模膨胀和财政赤字的产生,从表面上看是政府收不抵支,但其关键问题在于财政透明度缺失。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社会公众对财政活动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成本,缓解财政赤字,提高财政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财政透明度与财政风险和财政效率之间的关系。邢文妍基于我国2007—2016年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于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和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汪崇金和崔凤通过对我国2013—2016年地市级政府债务信息分析发现,提高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能够有效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债务风险。Alt和Lassen通过对经合组织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透明度越高,政府公共债务和赤字越低,财政透明度是财政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政府会计信息共享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主要手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财政透明度手册》中提出,财政透明度包括会计透明度、制度透明度和指标与预测透明度三个方面。其中会计透明度是财政透明度的核心,是指向公众详细披露有关财务信息,包括政府部门的明细报表、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等;制度透明度是对政府财政行为的制度界定,包括政府的结构和功能,预算过程、预算方案的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和审计结果等;指标与预测透明度是对政府财政分析性指标的测算,包括结构性和循环性的财政平衡、财政可持续性和政府债务净值等。

(一)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基本保障

财政透明度的提高离不开政府会计体系的支撑。政府会计信息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经济活动情况,是实现财政透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会计信息能够完整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情况,有利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政府会计信息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能够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活动信息,完整地记录和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过程和运行结果,对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政府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地反映政府的“家底”,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政府会计通过记录政府资产和负债等情况,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有利于监督和约束政府财政活动和行为,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成本,防范财政风险。

第三,政府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政府运行成本,有利于科学评价政府绩效。政府会计实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全面、详细、准确地反映政府成本和效益等信息,便于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项目公共资源效益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更加科学地评价政府绩效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财政政策、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状况等信息,真实地反映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预算收支的“前因后果”和财务状况的“前世今生”,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基本保障。

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活动的过程和效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客观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和公共服务能力,构建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王汇华以我国2007—2014年省级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能够显著促进财政透明度提高,抑制地区经济风险,助力“稳增长”“防风险”,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政府会计信息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为提高财政透明度提供了基本保障。然而,只有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获得信息,才能发挥政府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财政透明度。在传统方式下,政府财务报告都是以纸质版的方式呈报和传递的,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信息。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我国各单位政府会计信息开始利用网络向社会公开披露。然而,由于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主要由各单位自行披露,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难以充分发挥政府会计信息在提高财政透明度中的作用。

第一,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目前,政府会计信息主要由各部门和单位自行披露,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只能到各个政府部门网站一一寻觅,信息获取极不方便。同时,各部门和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格式不一、内容不够规范,给公众阅读和使用带来许多困难,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信息获取成本比较高。为改变这种政府会计信息“分散化”的现象,应当指定一个部门,负责本地区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披露,收集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对内容和格式统一审查,集中披露。

第二,信息缺乏共享。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一直是政务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2017年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推动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政府会计信息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例如预算管理、决算管理、债务管理和政府审计等。各部门职责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相同,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存在重复报送、口径不一、互不衔接等许多问题,难以实现政府会计信息与财政相关业务的有机融合,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第三,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目前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简单、笼统,信息可读性、可理解性差,存在流于形式等现象。一是信息披露不够完整,根据彭启发和武璟对江苏省117个市级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状况的调查,财政决算报告和财政预算草案披露的比例分别只有35%和36%;二是可读性差,公众难以理解,每年两会召开期间,总有不少代表抱怨政府的账本“看不懂”,政府预决算报告的“条目过粗”“项目分类不清”;三是及时性、可靠性差,信息真伪难以甄别,杜烽等通过对深圳市31个政府部门2012—2015年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发现,在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等方面明显不足。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明显偏低,发达省份和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为改变这种局面,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方法,建立政府会计信息技术规范和标准,统一规定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时间,加强对披露内容的审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政府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难以实现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规范和标准。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政府会计信息平台,负责政府会计信息的统一收集和公开披露,实现全面收集、集中处理、统一服务。

四、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就提出,会计既要为企事业单位微观管理服务,又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决策服务。1988年7月在中国会计学会召开的会计改革专题理论讨论会上,提出了当时会计改革的两个总体设想,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会计信息平台,实现会计信息共享。1991年财政部开始在全国部分县市进行会计信息平台的试点工作,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财务报告收集和报送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集中审核、汇总和分析等处理,实现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会计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会计信息平台并没有在全国得到很好地推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已经在各单位普及,为会计信息统一收集提供了基本条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政府会计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手段,使政府财务报告能够通过网络传递和公开披露;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政府会计信息的集中处理、统一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会计信息共享成为现实。从2011年开始,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一直将建立社会化会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2011年,财政部会计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通过验收。该课题主要面向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构建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共享平台,涵盖会计信息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功能,实现了会计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本文以作者负责的财政部会计信息平台试点为基础,探讨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与实现策略。

(一)政府会计信息共享的内容

政府会计信息共享是以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统一收集、审核、汇总和分析等处理,使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获得会计信息,政府部门实现会计信息与相关业务一体化整合,实现政府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主体是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有直接或间接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军队、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基层单位。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会计主体自身、债权人、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根据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特征,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为三类:财政部门、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信息使用者分类

第一,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预算、决算等业务,是政府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其共享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单位上报的财务报告、财政部门内部预决算等各项业务信息,以及下级财政部门报送的政府会计信息及其预决算等业务信息,以实现财政部门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

第二,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政府机关主要包括审计机关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计机关负责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等相关业务,并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共享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单位上报的财务报告等修改业务信息。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立法机构,负责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共享内容主要包括预决算执行报告等。

第三,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是政府活动的外部监督者,有权获取财政预决算报告、行政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政府集中采购、行政许可和重大项目建设等相关信息。

(二)政府会计信息共享的模式

会计信息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融入到财政管理的主要业务,既是政府各部门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主要依据,也是上级政府及其部门了解和掌握下级政府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信息,如图2所示。

图2 会计信息共享的服务模式

会计信息使用者目标不同,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形式也不相同。为便于信息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在保障会计信息使用权限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特征,采用不同的共享模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

第一,业务集成服务模式。财政等政府部门相关业务系统通过数据接口直接与会计信息平台集成,相关业务所需的会计信息直接从会计信息平台获取,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二,信息检索服务模式。社会公众等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信息检索方式,通过网站等途径获取会计信息。

为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共享具体分为纵向共享、横向共享、内部共享和社会共享等几种类型。

第一,纵向共享,是指政府部门上下级之间会计信息共享。例如,地市财政部门将本地区会计信息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等。纵向共享分为自下至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上级政府部门利用区域内下级政府部门报送的会计信息,实现宏观调控和决策;下级政府部门利用上级政府部门发布的综合信息,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在同级区域内的综合情况。

第二,横向共享,是指政府部门之间会计信息相互共享。例如,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会计信息共享等。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相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存在多头报送、口径不一等问题,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实现政府部门信息横向共享、互联互通,增强宏观调控的协同性,是信息共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三,内部共享,是指会计信息与政府部门内部相关业务融合,在部门内部相关业务之间共享,也称为业务融合。会计信息是政府相关部门宏观管理和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政府相关部门内部相关业务的基础信息,例如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门。在财政部门内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等业务都直接与会计信息相关。

第四,社会共享,使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获得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公开透明。一方面提高财政透明度,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治理效应;另一方面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三)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政府会计信息贯穿于政府治理的各个层面,融入财政管理的主要业务。为实现政府会计信息共享,提高财政透明度,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会计信息平台,负责收集区域内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存储、汇总和分析等处理,逐级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建立纵向贯通、横向交互、业务融合、公开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实现会计信息“一个平台,五级应用”。如图3所示。

图3 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一个平台指全国会计信息平台,以县级会计信息平台为节点,逐级收集、整合政府会计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会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五级应用是指利用会计信息平台实现县、地市、省、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共享,通过纵向贯通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各级政府部门间纵向政府会计信息共享,通过横向交互实现区域内各政府部门间横向政府会计信息共享,利用互联网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政府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

第一,纵向贯通,实现政府会计信息全面收集、逐级报送、纵向共享。以县级财政部门为节点,全面收集区域内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单位的政府会计信息;通过审核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通过汇总、分析为相关政府部门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实现政府会计信息逐级收集、纵向共享。

第二,横向交互,实现财政部门与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之间政府会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所需的政府会计信息由会计信息平台统一提供,通过数据集成直接从会计信息平台获取,实现区域内政府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建立政府内部沟通、协调与制衡机制,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第三,业务融合,推进财政部门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与整合。政府会计信息是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的基础信息,包括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等。财政部门各业务系统直接与会计信息平台集成,各项业务所需的会计信息直接从会计信息平台获取,实现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与整合,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监督检查”有机衔接、相互制约的财政运行机制,提高财政治理水平。

第四,公开透明,满足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通过建立会计信息平台,实现政府会计信息全面收集、集中处理、统一服务,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获取政府会计信息提供通畅的渠道。一方面,通过会计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政府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利用会计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检索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

五、政府会计信息共享的实现策略

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共享,而且能够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扩充会计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使信息使用者方便地获得会计信息,提高财政透明度。建立会计信息平台、实现会计信息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简后繁,逐步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一)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分类标准,为会计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已经发布,对企业会计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方法,建立政府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通过分类标准的建立,规定政府财务报告的技术规范,为财务报告的编制、传递和使用提供统一的标准,便于信息使用者获取、交换和利用会计信息,有效地降低信息获取与使用成本,促进政府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政府会计信息的作用。

(二)推进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提高财政治理水平

2016年财政部提出了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以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财政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业务系统一体化整合和财政大数据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形成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全国系统化的发展格局。政府会计信息是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的基础性信息,为推进财政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与整合,应当将政府会计信息共享作为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发挥政府会计信息的效能

业务流程重组(BPR)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主要思想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将分散的业务职能和流程重新整合,削减中间组织和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集成和职能整合,减少信息传递时间,提高运营效率。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性信息,政府会计信息渗透到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融入财政管理的主要业务,在部门之间传递、集成和共享。因此,应当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改造和优化,甚至改变原有的部门职能与分工,建立与财政信息化相应的财政治理模式、方法和手段,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利用云计算技术,根据使用权限将会计信息划分为私有云和公共云,分别进行存储、管理和共享,以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从源头上保障信息的安全性。私有云主要为财政部门、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服务,包含各项业务所需的相关信息,以业务集成的方式提供服务,相关业务系统直接与会计信息平台集成,私有云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财政部门私有云和政府机关私有云;公共云主要为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包含面向社会公开的基本会计信息,通过网站等途径以信息检索方式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在此基础上,采取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非法入侵和攻击,为会计信息共享提供保障。

(五)先简后繁,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共享的目标

会计信息共享涉及财政部门内部管理的变革,以及其他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的信息获取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遵循先简后繁、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共享的目标。

首先,实现公开披露,面向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基层单位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信息检索,这是会计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

其次,实现业务融合,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系统直接与会计信息平台集成,实现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与整合。

最后,实现横向交互,财政部门与政府机关和立法机构之间政府会计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六)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建成全国会计信息服务网络

会计信息共享以基层单位会计信息为基础,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及非营利组织。由于各地区会计工作基础不同,难以在全国各地同时全面展开。应当选择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好的省、市、县区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应当以省级平台为基础,统一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集成省内各级政府部门相关资源,统筹规划,为国家会计信息平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透明度会计信息财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