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2022-08-23汪慧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中心幼儿园

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自主性创设班级

汪慧 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也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的,只有在自主的活动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保教人员在“环境创设”上的视角转变以及在课题研究下的专业成长,还能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内容与途径的拓展细化

本文主要聚焦幼儿自主参与班级生活环境、班级学习环境以及班级游戏环境创设,通过拓展细化三个内容下的具体途径来进行梳理。

(一)幼儿园自主性班级生活环境创设的内容与途径

表1

(二)幼儿园自主性班级学习环境创设的内容与途径

表2

(三)幼儿园自主性班级游戏环境

表3

二、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策略与方法的实践梳理

(一)自主设计策略

1.转变观念,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应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环境创设,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创设观念,把自主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去考虑,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使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自己当小主人设计自己的环境,体验自主创设环境的快乐。

2.给予支持,做幼儿的追随者

(1)见缝插针式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零散的活动时间,如晨间活动、转换环节等,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和多种参与方式,通过和幼儿谈话、游戏等途径了解幼儿对环境的需求和兴趣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共同确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及具体呈现的内容,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2)留白创意式

班级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幼儿对“半完成”状态的安排更感兴趣,可以通过操作产生变化,因此教师必须给孩子留出创造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班本化的幼儿园环境更加完善,对留白区域的自主设计充分展现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3.提供多种机会,关注幼儿的评价

自主的环境创设还要重视幼儿在体验环境氛围时对环境生成的情感体验,即对环境的评价。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种机会,从其自身的喜好、感受等方面出发,采取多种开放性的策略,提出对环境的看法,将评价主动权还给幼儿。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评价,既培养了其创造能力又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也有助于教师在动态的调适与控制中作出对环境创设更趋于理想的预设。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让幼儿在参与创设自主环境中收获自信、收获满足、收获快乐、收获成长,而这正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在自主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更加关注幼儿在自主性环境创设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也许从结果看,孩子们的涂鸦很稚嫩,甚至毫无设计感和美感,但是孩子们体验到的是创设的过程。重视过程,改变的不仅是教师,更是幼儿,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回归教育的本质。

(3)及时与延时相结合

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环境创设时,应及时给予评价,鼓励支持幼儿的创意和想法;当幼儿有一些新颖、可贵的想法时,不急于给幼儿评价,不作出肯定或者否定,让其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给予更多的等待和期望,引发幼儿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二)问题推进策略

1.话题探讨式

在自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问题墙经常会出现在各班的教室中,特别是在大班年龄段尤为凸显。问题墙,即幼儿在主题活动前或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及围绕问题的探究过程、经验交流,问题墙的呈现方式满足了幼儿在主题开展过程中的探索周围事物的愿望,诠释了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意义。

2.循环往复式

自主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某一阶段的创设完成后,从孩子们与环境互动的情况再来反思问题,从问题出发再优化环境,就是在这个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幼儿园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循环往复式策略图

(三)资源拓展策略

1.烘托暗示法

烘托暗示法是指借助生活化材料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创设富有创意、改变的环境,同时也暗示身边随时都有无限可能的改变。

2.材料拓展法

在自主环境的创设中,材料的收集与制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拓宽材料收集与选择的思路,从以往由教师转变为由幼儿来收集材料的方式,回归幼儿选择材料的自主权。

3.家长互助法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自主性环境创设时,家长也是重要的资源,他们积极为班级创设出谋划策,提供创意;家庭中收集各种盒子、瓶子等,提供材料。家长资源的利用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增色不少,家园合作为孩子们的发展共筑平台。

三、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规律模式的架构

(一)规划设计

班级环境的设计是幼儿自主参与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点进行班级环境的设计。优质的环境创设离不开创设前的规划,有效规划是创设环境的第一步。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幼儿经验点: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规划和设计自己所需要的环境与材料。幼儿结合自身近期的生活经验,将主题经验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相结合,自主选择环境与材料,设计和规划符合幼儿自主发展的环境。

幼儿发展点:教师需要了解当前幼儿的发展需求,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筛选能够支持幼儿发展的环境与材料创设方式,将幼儿的兴趣点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规划班级环境创设。

主题素材点:自主性班级环境设计离不开对于教参的解读。作为教师,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对教参进行解读,了解主题开展进程,同时结合课程实施方案以及《3—6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班级环境创设进行长期的、发展性的规划。

(二)收集制作

师幼合作:在收集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请幼儿一起探讨需要的材料,如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去哪里收集材料等。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更自主地参与环境的创设,选取幼儿熟悉的材料,使幼儿对于制作环境的积极性更高了,后期的参与互动性也自然较强。

幼幼合作:在制作材料时,幼儿可以根据需要开展合作。幼儿在环境创设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商讨解决对策,教师可作为观察者,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同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自主完成环境的创设。

亲子合作:在收集制作的过程中,可借助多方的资源。首先,在收集材料阶段,可借助家长资源,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材料的多种用途,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其次,在开展亲子制作的过程中,可借此机会使家长与幼儿更好地沟通合作,促进良好家庭亲子关系的养成。

(三)互动操作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是自主参与的。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与环境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四)评价优化

自评:幼儿可以对环境进行自我评价,在操作互动中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与环境的参与度、互动性、安全性,及时对环境记性评价与优化。

互评:互评包括师幼互评、生生互评。幼儿可以就墙面环境近期出现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环境中的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当前环境可以继续优化的角度;作为老师,也可以通过近期的观察进行分析,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与分享,开展师幼互评。

在评价优化过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环境自主进行互动与操作,在互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复评价,继而优化环境,使环境的创设始终能够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需求。

图2 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模式规律图

四、自主性班级环境创设的进一步思考

(一)进一步关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成长因人而异,年龄段之间有年龄特点的差异,班级幼儿之间有个体差异,如何兼顾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与发展速度,根据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不同能力的幼儿自主性参与班级环境的适宜途径与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专业支持。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评价诊断环境创设有效性的专业能力

经过研究实践,教师对幼儿自主性参与环境创设有了观念上的转变以及行动上的改变,适当地给予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与空间,但是环境创设之后,教师对幼儿与环境互动有效性的进一步诊断评价还需持续关注,从而在“创设—观察—评价—优化”中助推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自主性创设班级
班级“四小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班级被扣分后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