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化背景下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22-08-23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廖文浩温裕标李美娣

广东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学习者考核

文/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 廖文浩 温裕标 李美娣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开展质量评价的规范性文件,伴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逐步落实,汽车的发展也进入了冷静思考期。针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汽修技能人才的培养难以适配未来汽车行业的人才缺口,应根据国家方针等指导文件,从专业目标调整、课程建设、考核评价模式三个方面对汽修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给汽车四化注入新力量

(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需求迫切,汽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未来制造强国的关键一步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需求迫切,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同样的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国家、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证,但是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整个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技能实训基地、制度标准、企业参与、配套政策尚待完善,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体现。[1][2]

汽车产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的由大变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过程。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就提出,继续支持包括但不局限于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发展,推动建立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国内汽车销量出现下降,但是,新能源汽车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汽车的总销量中却增长迅速,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图1所示。而此前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更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发展,并作为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图1 近五年我国汽车销量

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汽修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支撑,而职业教育就是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与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相比,汽修技术技能人才的储备却略显滞后。汽车行业进入发展新时期,不仅对产品制造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更是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如何提升汽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和“量”,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汽车的电动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必经之路,该变革对于汽修人才培养的影响尤其突出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随着《规划》正式印发[3],标志着关于未来15 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落地发展的愿景将有法可依,汽车的电动化毋庸置疑将成为汽车类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

汽车的电动化作为汽车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对于汽修技能人才的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汽车产业变革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发展也需要大批跨学科交叉的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这对汽车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和国际视野提出了新要求,也对传统的汽修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4][5]二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逐步落实,使得传统汽车产业的后市场变革加速,汽车后市场的检测、维修保养以及养护面临着新的挑战,质量工作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此外,汽车生产方式由于电化学、材料科学、现代电控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整个工艺流程和制造体系也在向更加科学严谨的方向发展。

汽车电动化既是对汽修技能人才培养的极大考验,也是应对环保、能源危机的有效决策,汽修技能学习者一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紧密前行。而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注重对传统车辆技术的跟进,缺乏对新事物的积极调整,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的需求是一大痛点,老方法应对新事物使得学习者深入探索专业领域遇到很多的阻碍,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立足当下深入研究汽修学习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培养方式的改革创新之举,其逻辑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汽车电动化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变化

(三)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汽修技能人才对就业创业本领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问题,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快速融入,让汽车正从传统单一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逐步转变。要想充分发挥汽修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率,就必须针对产业人才需求进一步展开剖析,深刻挖掘本学校区域汽修学习者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车辆智能化方面,新技术涉及环境感知、信息融合、决策规划、控制执行一系列核心技术,是车外信息与车内控制相结合的复杂交叉学科系统[6],而传统汽修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对于新技术融入的挖掘较少,主要涵盖检测、维修与维护等基础机械技术以及电工电子、电子控制等控制技术,但是,对于近十年出现并取得广泛应用的外部环境传感感知、信息融合、深度学习以及驾驶行为决策等软硬件方面的知识却鲜有见闻,如图3所示。

图3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

在网联化方面,“V2X(车与万物互联)”的出现反映了消费者的新需求,然而,在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体系中,汽车通常被看作是相对孤立的运动个体,车辆信息主要通过LIN、CAN、FlexRay等车内总线进行传递和交换,汽车与外界通信的信息传递系统框架及传输方式等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尚未涉及。因此,紧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发展,拓展现有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可以进一步确保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尽其用,直接与企业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这一点在职业教育的汽车领域内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汽车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较多地集中在学校传统车辆的检测、维护及保养方面,培训设备也脱离了新时代的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产教分离,如汽车修理工在考核认证时,在理论知识考核方面采用了大量传统汽车维修知识,缺乏对新技术的引进。基于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初始阶段这一突破口,提高对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汽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产教分离学习者就业岗位匹配困难的问题,对保留学习者探索专业领域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培养目标确立的研究现状

在职业教育领域,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依照国家规定设立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内研究方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静在关于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明确培养目标,是建立中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应根据院校的优势和特点,科学确定汽修专业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格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7]天津市静海交通局的郝润忠通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提出现阶段汽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过于宽泛,导致汽修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技能不强等问题,应重点以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进行明确的定位。[8]

在国外,“现代学徒制”是培养目标面向就业的典范,其中Peter Noack等人针对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考虑将学徒制和传统教育特色结合设立两种培养模式,其中之一就是培养目标面向就业,即学校开展学徒式实训与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9]Daniel Horn 等人针对同一教育系统中“学徒制”和“非学徒制”在培养学生的就业方面的差异,即面向企业和非面向区别,进行跟踪调查指出:经过两种培养方式的学习者尽管在就业机会和就业率上差异较小,但是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面向就业的学习者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能。[10]

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由上述分析可知,汽修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是坚持面向就业、服务社会的原则,主要涉及的是顶层设计,即处于方法的研究和探讨阶段。面对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四化正加速到来,无论是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技术领域方面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还是商业领域共享化,如何进行明确的定位,确保培养目标不过于宽泛,掌握核心技能和能力,更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的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和论证。

(二)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以汽车四化为契机,汽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在符合教育部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增设延展性课程以拓宽汽修学习者的发展可能性。

1.1+X证书制度对于课程设置的要求

国务院于2019年确立了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该制度的落实将企业的技能标准融入传统的基本教学中,以达到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对汽修专业课程建设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

国内方面,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入STAMPP项目(巴斯夫公司的汽车喷涂技师)。在汽修专业课程和课程标准设置方面,在充分考虑学校当前师资和行业需求的情况下,经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团队调研论证确定了适合培养高端喷涂人才的喷涂专业方向,突破性地将汽修喷涂技术与喷涂工艺课程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中。此外,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课程和培训后,可自行参加合作单位的技能认证,获得进入合作单位的工作机会,有效解决了就业困难问题。[11]黎明职业大学与上汽通用汽车进行校企合作,引入了ASEP项目,上汽通用将智能新能源高新技术导入学校课程,并给予技术、车辆和设备设施的支持,学校则提供上汽通用智能新能源汽车培训基地,二者在资源的优势上充分协调互补,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12]国外方面,为了实现良性的证书制度,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职业技能管理部门规定,职业证书的评价开发工作需结合区域内行业联盟的共同参与,相应的政策设计和实施也会进行定期审核,此外,在原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邀请专业内行业协会的认证,如俄亥俄州认可的可堆叠证书包括第三方的行业证书、职业许可证以及学徒证。[13]

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试行,在上述汽修的课程建设方面,针对现有职业教学基础,积极推进企业参与办学,把企业的工作岗位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中,给予技术、设备的支持,实现生产和教学的相互融通,既充分考虑院校办学特色,突出优势,且融入了企业标准,得到了较好的反馈,但是未对现阶段的新四化背景下汽车产业变革做出相应对策。

2.汽车新四化对于课程设置的要求

汽车产业的四化正加速到来,而作为在技术领域方面的代表——电动化在汽车的发展中独占鳌头,既是政策扶持的使然,也是能源危机感的必然,而围绕电动化的课程设计也走向开发阶段。

西南大学的冀杰等人在应对汽车产业新四化方面,对车辆工程与新工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作出较为清晰的辨析,并针对该背景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依据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团队对未来汽车专业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工程教育转型发展,并为我国汽车行业提档升级提供人才保障。[14]广东工业大学阳林团队基于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FSEC),以汽车新四化为新机遇,设立研发中心、组建赛车团队,在传统车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了电动赛车的“三电”、控制理论等作为提高课程,满足学生全方位的技能知识需求,并在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设置电动汽车应用技术课程,并开展新能源汽车教学实践,经多次教学实践改革,新能源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逐渐成形。[16]

针对汽车四化对于教育的影响,在上述汽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尽管在汽车基础理论方面依旧沿用原有体系,但在汽车的电动化这条汽车变革的必经之路上,课程建设已然悄然变化,主要反映在电动化教学上,通过增设课程达到比赛技能的需求。在技能领域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建设,而智能网联化又是汽车变革的核心问题,知识更新也将会是必然。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中评价技能掌握的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当前的研究在于对引入的行业标准与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融合,另一方面直接与课程实训相连接,让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

吴万敏教授在《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书中提及:以行业标准为基础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符合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行业岗位人才模式,并且与当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相契合。[17]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张怡所在课题组,在应对高职汽修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上,从考核模式的构建、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考核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主体的构成、课程考核的执行与反馈六个方面较为完善地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技能教育的健康发展。[18]为了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体现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美国社区学院将现有的副学士学位课程模块化,使之成为证书课程模块,即在现有的学位课程中嵌入职业证书进行考核,让学生快速获得适用的行业证书并获取学分,此外,在原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邀请专业内行业协会组织的验证。[19]

在上述研究中,汽修技术技能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积极引进行业标准融入基础教育教学的模式,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但是对于企业、社会的参与较少考虑,因此技能学习者的积极性不高,带来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缺乏对于区域性行业发展的调研,使得标准的权威性不足,如何通过调动企业及行业的参与积极性,以此带来就业的改善需要综合考虑。

三、汽修人才培养新方向

以汽车新四化背景下汽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牵引,以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为着力点,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符合区域技能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汽修专业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点入手,探索研究汽车新四化背景下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在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的起始点,是开展课程建设、组织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的前提,其中专业培养目标的精准确立是明确职业技能培养方向的关键。

考虑人才供需方面,在供给端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方针文件作为设计理论和方法指导,需求端结合区域性产业链分布、行业发展、专业特色对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本部分研究内容对区域内汽车产业链分布、急需/紧缺岗位展开调研,并对所在院校已有的办学基础和专业特色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并研究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育供应之间的关系,完善汽修专业培养目标的参考材料,为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落实提供依据。

(二)专业课程建设

汽车新四化对于国家汽车行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整个行业要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人才供应的支撑更是不能置之度外。考虑企业的行业标准更加契合专业教学,应拓展专业课程的宽度,设计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本部分研究内容:一方面,综合所在院校既有的教学基础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在原有汽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技能知识的教学,使得课程更具实践性;另一方面,在对急需紧缺岗位及其技能的调研基础上,根据院校的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师资现状,增设选修课程,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拓展。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考核应当围绕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进行,采用多元化评价考核模式,既考虑汽修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对汽修学习者的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为充分考虑评价的“多元”特性,本部分在评价主体上考虑学校、企业或第三方评估与认证三者相互结合,并参考汽修学习者学习全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

一方面,在考核培训过程中“多元”,在学习过程中、结尾进行双考核,学习过程考核主要是在分模块的阶段评价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学习效果,结尾考核主要是对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整体考核;另一方面,在考核主体上“多元”,通过邀请企业或第三方及行业协会等组织技能等级考核或举办竞赛考核,即重视市场的认可。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学习者考核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内部考核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