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舒适物理论的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评价及分析

2022-08-23胡一鸣

开发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吸引力高新区园区

杨 斌,胡一鸣

(中国科学院 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

一、引言

人才作为当今社会竞争的焦点,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创新人才资源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产业、长期看人才”。从短期来看,各类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能够形成“政策洼地”效应,迅速集聚大量创新资源,从而推动园区快速发展,但是,当政策红利消失后,如果缺乏有效的资源链接方式,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从中期来看,具有根植性的高科技产业可以有效支撑园区发展,虽然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更长期来看,高科技产业背后的技术和知识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因此,人才资源构成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人才是创新活动开展的主体和核心要素,园区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国务院2020年7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提出“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人才”,要求国家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揽人才。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般以区域、城市或集群为对象研究影响人才吸引的各类因素,而专门以国家高新区为主体对人才吸引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研究还不多见,由此也导致实际工作中对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的评价和政策制定缺乏相关依据和理论支撑,造成人才招引、利用成效不理想,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高,园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尝试利用舒适物理论,从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属性和运行机理出发,分析影响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的舒适物类型,制定评价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选择2018年作为基期,利用2018年到2020年3年的国家高新区统计数据进行指数模拟,从而对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进行评价。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国家高新区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促进国家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相关文献回顾

影响人才吸引的因素在城市或区域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后工业经济的背景下,可以看到,以往传统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比如距离、交通成本、当地劳动力成本以及与自然资源和消费市场的相近程度等的重要性下降,却增强了一些更为隐蔽的区分变量的重要性,比如生活趣味、生活质量,等等[1]。目前,学者们从人才自身的消费视角将区域视为更高层级或更大范围的消费对象,称之为“地方消费主义”,认为具有高人力资本的人才往往是地方消费主义观念的携带者[2],城市政府需要考虑人才的地方消费主义观念。已有研究表明,城市舒适物能够吸引高技能人才,促进高新技术行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策略在于保证员工生活质量[3]。

(一)舒适物的概念及分类

“舒适物”(amenities)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厄尔曼就提出了舒适物吸引人口迁移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观点[4]。所谓舒适物,是指使人们在感官和心情上感到舒适、愉悦、满足的事物、环境、事件、设施或服务。舒适物理论认为,人的流动不仅基于经济和工作机会,同时也基于生活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敢于创新、富有创造力的新知识阶层和创意阶层而言,城市提供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氛围更重要。

Clark把城市舒适物分成4个类型:(1)自然舒适物(如令人舒适的气候、湿度、气温、水域等);(2)人造舒适物(如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书店、食品店、星巴克、自行车道);(3)社会经济构成和多样性(居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居民构成等);(4)居民的价值观和态度(是否友好、宽容度、风险承担精神、个人主义价值观)[5]。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舒适物的类型主要包括丰富多样的服务和消费品供应、美感和舒适的物质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及交通便利程度和速度。总的来看,学者们提出的现代城市舒适物主要类型包括自然舒适物,如宜人的气候、气温、湿度、空气质量、地形地貌等;人造舒适物,如基础设施、城市建筑、服务设施等;市场消费舒适物,如商业服务、日常消费、娱乐服务、信息基础设施等;社会舒适物,如宽容与包容、当地公民素质、地方政府的服务、官方语言的普及程度等。

(二)基于舒适物的人才吸引研究

YIGITCANLAR T,SCOTT B,HORTON S认为知识型城市(knowledge city)或者未来想要成为知识型城市,能否吸引和保留知识型员工主要受城市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城市多样性(urban diversity)、社会公平性(social equity)、空间质量(quality of place)等因素的影响[6]。陈胜、马凌认为城市的舒适物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舒适物、生活舒适物和生存舒适物三大类,而高素质人才对城市舒适物的偏好会受到人口统计特征(性别、婚姻状况等等)、文化资本(教育程度、技术职称)、城市舒适物体验(主要是家乡城市以及就读大学所在城市体验)的影响[7]。温婷等将舒适物理解为舒适性,并将其分解为健康环境、自我发展环境、休闲环境和社会氛围环境,持有相同观点的其他学者将舒适性细分为自然环境、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条件、休闲游憩环境和社会氛围[8]。宋鸿等认为就城市而言,作为人才集聚地,对人才吸引力的大小受其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会和宜居环境3个方面能力的影响,可通过壮大城市经济总量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并重、加强吸引人才制度建设与打造人才“特区”并重和提升人居硬环境与建设人居软环境并重的途径不断提升城市3个方面的能力[9]。郑姝莉则分析了城市的制度舒适物与高新技术人才间的关系,由于不同的城市在制度舒适物上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使得城市间在对高新技术人才吸引的策略上具有差异性[3]。

有学者更进一步基于舒适物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组成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10]。马凌等基于西方舒适物类型研究和国内已有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为舒适物指标体系构建了6个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是:(1)自然舒适物,是指使一个地方更具吸引力的自然属性,如气候条件、空气质量、绿地率等;(2)文化舒适物,主要以公共部门提供为主,如博物馆、图书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通高校等;(3)商业舒适物,主要是以私营部门经营为主,是城市重要的消费设施和场所,如星级酒店、高端购物中心、特色餐饮等;(4)交通便利程度,反映城市的交通水平,如机场、铁路、城轨等;(5)卫生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卫生服务设施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反映,如三甲医院、城市卫生服务设施等;(6)社会舒适物,通常指一个地方的社会安全、宽容、文化多元和居民素质程度,如地方政府服务、官方语言普及程度、社会治安等[11-12]。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

1.从产业园或功能区角度评价人才吸引力的还不多见

在知识经济社会,已有研究能够从区域、城市或产业集群层面提供分析人才吸引的视角,识别影响人才流入的因素等,为开展人才工作带来帮助,但很少有研究以国家高新区为对象进行人才吸引力评价。

2.区域和集群视角的人才吸引力研究对实际工作指导力有限

区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缺乏直接的管理主体,相关研究工作提出的对策建议缺乏抓手,较难落地。产业集群既可以是一个具体产业,也可以是一个抽象概念,相关分析评价只能形成一个基本判断,但更精细的分析因为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很难深入。相比较而言,城市层面的人才吸引力研究指导性更强一些。

3.已有研究缺乏可量化的东西

一方面,源于衡量相关舒适物的指标缺乏共识和存在争议;另一方面,即使确定了相关指标,数据的获取仍有一定难度,持续性跟踪就更无从谈起。此外,定性指标或调查数据的获取受诸多因素影响,总体上不太适合评价分析。

4.对人才吸引主体的内在发展机理分析还不够

舒适物理论本质上要求对人才吸引主体的研究有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理解及分析,这样才能确保分析的维度和角度全面准确,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历史域、时空域和未来域的研究主体分析。

三、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分析

(一)高新区发展的内涵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火炬计划的一部分,担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神圣使命,其上位指导机构是科技部火炬中心,具体发展则是地方政府的职责。高新区在我国属于功能区,具有相对清晰的地理边界和管辖范围。从发展内涵上讲,国家高新区内核心是以企业、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和个人为行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维持整个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原动力,引致区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裂变[13]。要形成这样的动力和裂变,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供给,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健全便捷的基础设施,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态生活环境可以承载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各种资源。这些创新资源要素互促互动,创造出新的工艺、技术、产品、服务、品牌以及新兴产业等具有市场价值的经济形态,带动新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区域的产业支撑和新的产品供给。有供给就需要市场要素,充分发育的市场和友好诚信的商业环境,可以促进创新价值的实现并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市场来引领新的消费、体验,逐步形成新的文化和消费导向,并形成对创新型产品和知识文化服务具有特殊偏好的消费群体,以及对新产品或服务的强大需求和购买力。

(二)舒适物类型辨析

基于以上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内涵,可以看出其人才吸引的舒适物类型和城市有所区别。第一,人才选择高新区的最大考量因素是其能否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即能不能满足个人事业上的成就感,从舒适物类型而言就是有没有相应的创新平台和载体,研发投入情况如何,科技人力投入状况和水平如何。第二,人才选择高新区需要考虑所在园区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如何。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由具体企业来实现的,企业是创新人才的具体吸附物和实际承载平台,一个园区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足够多,产业结构是否高端等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14-15]。第三,创新创业氛围也是影响创新人才进行地方消费的主要方面,包括园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如何,创新环境如何,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如何,等等。第四,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对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高工作效率、高品质生活、强工作压力意味着科技创新人才更关注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环境质量、绿色生产和优美形态等。第五,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完备的外部设施对吸引人才同样重要[16-18]。不同于自然舒适物,这类舒适物包括文化体育设施、休闲场所、医疗保健、子女教育条件的满足等。第六,园区文化也是吸引人才不容忽视的因素。创新人才拥有交流和互动的需求,更注重区域价值文化的认同与包容,其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变革意识、超越精神、宽容失败、人文关怀等。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沟通交流方式的便捷,创新人才依据自己对生活品质的喜好选择生活区域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所在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最好,产业结构最优,对外开放水平最高,营商环境最佳的区域,其舒适度(舒适物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力资本入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三)人才吸引的评价维度及视角

1.科技引领力

国家高新区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集聚很大程度上依赖系统内的各类研发平台和载体,科技引领力反映在资源要素的规模和投入水平上。该维度观察视角包括3个方面:一是研究平台,用园区各类研发机构当量数表征,根据国家级研发平台的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系数,进行加和;二是科技投入,从企业投入和政府投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用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和管委会当年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来表征;三是人力投入,从科技人力投入总量和水平来分析,分别用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位)人员比例来表征。

2.产业推动力

国家高新区作为功能区,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其核心业务,企业是产业的具体承载,也是创新人才施展专业知识的最普遍载体。该维度观察视角包括3个方面:一是经营主体,从吸纳人才的一般主体即工商注册企业和企业发展的经营状况来考量,分别用园区当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和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来表征;二是创新主体,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来表征,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高新区创新的核心力量;三是结构优化,从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情况和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来分析,分别用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和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来表征。

3.创业带动力

国家高新区是双创最为活跃的地方,也是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地方。该维度观察视角包括3个方面:一是双创载体,用园区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当量数来表征,根据国家级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赋予一定的系数,进行加总;二是创业要素,一方面用吸引应届大学生来衡量,另一方面用创投机构的投资热情来衡量,分别用当年吸引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和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来表征;三是双创成效,主要看园区各类孵化机构内当年新增在孵企业数。

4.自然吸引力

自然吸引力属于典型的高新区舒适物,观察视角包括3个方面:一是空气优良,用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当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来表征;二是绿色低碳,体现的是园区生产过程是否清洁环保和能源利用效率是否高效,用国际通用指标企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来表征;三是环境优美,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来表征。

5.社会支撑力

社会支撑力观察视角突出3个最主要的方面:一是住房情况,用园区从业人员平均月工资性收入与每平方米住房均价比例来表征;二是医疗情况,用园区各级各类医院当量数来表征,突出三级甲等医院的作用;三是教育情况,用园区重点高中数量,初中、小学和国际学校(含双语幼儿园)当量数来表征,根据各类学校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系数来合成。其他社会舒适物,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场馆、音乐厅等文化体育设施与服务,高新区与所在城市均可共享,因此不做专门统计。

6.价值凝聚力

价值凝聚力观察视角包括3个方面:一是工作吸引程度,用企业当年净增从业人员数来衡量;二是价值共享程度,用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占增加值比例来表征;三是开放包容程度,用企业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来表征。

(四)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的评价维度及观察视角可构建如下(见表1)的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构成,总量指标、增量指标和强度指标合理匹配。

表1 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四、评价方法

(一)指标权重的规定

1.一级指标按所含指标数“自然赋权”

为了减少复杂性,对每个二级指标赋予同等的权重,而一级指标按每个二级指标的数目多少自然反映一级指标的权重程度,即“科技引领力”含5个指标,则该一级指标就代表5/23的权重。以此类推,“产业推动力”占5/23,“创业带动力”占4/23,“自然吸引力”“社会支撑力”“价值凝聚力”均占3/23。

2.二级指标等权分配

在某一领域内,指标对所属领域的权重为1/k(k为该领域下指标的个数,比如“科技引领力”下有5个二级指标,则其下的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为1/5),这样可以使二级指标的选择更加灵活、合理,便于满足不同情景的需要。

3.复合指标的分项指标权重按重要性分配

本报告共有5个复合指标,每个复合指标分别包括若干个分项指标。经过咨询相关专家,根据分项指标的重要性对分项指标进行赋权。

(二)指数合成方法

采用“综合加权”的方法计算指数,以反映人才吸引的整体水平,实现总量评价和结构评价相统一。选择2018年作为基期,国家高新区创新人才吸引即是以2018年为基期的定基动态总指数,2018年的指数为100,然后计算每一年相对于基期年的“定基指数”,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定义指标属性

在计算各个指标的指数之前,首先应对指标属性进行定义。本报告中有22个指标属性为正指标,即指标数值越高对指数增长的贡献越大;1个指标属性为负指标,即指标数值越低对指数增长的贡献越大。

2.计算各指标增速

通常指标的增速或发展速度是以基期年份指标值作为基准进行比较的。在某一指标体系中,如果按照通常方法计算各指标的增速后进行加权平均,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指标增速变化太大造成整个评价结果失真的现象(即增速过高或过低的一些指标的作用掩盖了其他指标的作用),因此,增长率的测算采用对称增长率,将指标的增速基准值设定为该指标的两年平均值,这样计算出来的各指标增速的范围可以控制在[-200,200]的区间内。

各指标相邻年份的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

(1)

其中,Vit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t年的增速,i为指标序号,t为年份,t≥2018。对称增长率可以消除基数变化的影响,使上升与下降量均等,因而较一般增长率而言更为平稳,而且能有效防止因分母为0而造成无法计算的情况。

3.合成分领域指数和总指数

指数合成方法分为以下3个步骤。第一步,计算各领域所辖指标的加权增速:

(2)

其中,Y为分领域的加权增速,Wi为i指标对其所属领域的权重,k为该领域内指标的个数,t为年份,t≥2018。此处由于各分领指标是等权重的,因此,分领域的加权增速等于该领域各指标加权增速的平均值,其取值范围也是[-200,200]。

第二步,计算定基累计发展各领域分指数:

(3)

其中,M为分领域指数,t为年份,t≥2018,M2018=100。

第三步,计算总指数。总指数等于6个分领域指数的加权之和。其基本计算公式是

(4)

其中,Z为总指数,Wj为j领域对总指数的权重(一级权重),t为年份,t≥2018。

(三)指数模拟方案

本研究采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火炬统计数据,并以2018年数据为基期来模拟指数结果,用来观察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指数的总体趋势和变化特征。

五、指数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1.指数总体表现情况

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总指数持续增长,从基期2018年的100提升至2020年的129.6,增长了29.6(见图1),表明国家高新区整体人才吸引能力在增强,人才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

2.分指数增长及贡献

从2018年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6个分项指数均保持增长态势,科技引领力指数从100提升至113.1;产业推动力指数从100提升至147.2;创业带动力指数从100提升至134.2;自然吸引力指数从100提升至121.3;社会支撑力指数从100提升至143.2;价值凝聚力指数从100提升至116.6(见图2)。在6个分指数中,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产业推动力,说明国家高新区吸引人才的因素主要来自产业促动;其次是社会支撑力,说明国家高新区在居住环境、医疗和教育配套等方面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提升幅度最小的是科技引领力,说明国家高新区在创新要素投入方面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价值凝聚力同样表现欠佳,说明国家高新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

图1 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综合指数

图2 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分指标雷达图

(二)科技引领力评价

科技引领力属于人才吸引中的发展类指标,主要看与人才相关的资源要素的规模和投入水平。该一级指标观察视角包括3个方面,分别为研究平台、科技投入和人力投入。国家高新区科技引领力指数缓慢增长,2020年为113.1(见图3),表明国家高新区在与人才成长相关的科技资源要素的规模和投入水平方面表现一般,尤其是科技投入增幅最小。据统计,2020年,国家高新区入统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5%,尚未达到业界认为的3%的中等投入强度。

图3 科技引领力及其分指标

(三)产业推动力评价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高新区的核心业务,企业是产业的具体承载,也是创新人才施展专业知识的最直接载体。该一级指标观察视角包括经营主体、创新主体和结构优化情况。2020年,国家高新区产业推动力指数为147.2(见图4),较2018年增加47.2,增长幅度最大;在分指标中,“经营主体”指数2019年大幅上涨,较2018年翻了一番,2020年小幅下降至182.7。据统计,国家高新区2020年园区当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达到747 535,新增企业吸纳了大量人才流入。

图4 产业推动力及其分指标

(四)创业带动力评价

通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国家高新区吸引了大量人才。该一级指标观察视角包括双创载体、创业要素和双创成效。2020年,创业带动力指数为134.2(见图5),较2018年增加了34.2,反映出国家高新区“双创”活跃程度逐年增加。在创业带动力中,国家高新区吸引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2020年达到727 162人,同时创投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也在不断增长。2020年,园区各类孵化机构内当年新增在孵企业数超过10万,成为创业的“乐土”。

图5 创业带动力及其分指标

(五)自然吸引力评价

自然吸引力属于典型的高新区舒适物。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环境有更高要求,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该一级指标观察视角包括空气优良、绿色低碳和环境优美。2020年,国家高新区自然吸引力指数为121.3(见图6),呈稳定上涨趋势。根据科技部统计,2020年国家高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3天,总绿地率达到37.2%,反映出园区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均表现良好。

图6 自然吸引力及其分指标

(六)社会支撑力评价

社会支撑力观察视角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3个最主要的方面。2020年,国家高新区社会支撑力指数为143.2(见图7),较2018年增加了43.2,增长幅度较大,其中,“教育情况”指标最为突出,2020年为331.1,是2018年的3倍多,“医疗情况”先降后升。根据国家高新区新修订的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加快各类教育、医院、文化、娱乐、体育等城市化公共服务配套。2020年,几乎所有高新区都具备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金融邮电设施、社区服务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在内的居住生活配套硬件设施,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进一步促进了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

图7 社会支撑力及其分指标

(七)价值凝聚力评价

价值既包含抽象价值,也包含与员工实际收益相关的实际价值。价值凝聚力观察视角包括工作吸引程度、价值共享程度和开放包容程度。2020年,国家高新区价值凝聚力指数为116.6(见图8),较2018年增加16.6,其中,“工作吸引程度”增幅明显,2020年净增从业人员数达到1 700 331人。开放包容程度和价值共享程度指标增幅较小。以硅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科技园区十分关注吸引全球人才迁徙落地,2019年美国硅谷的国外出生人口占比为39%,而我国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业人员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员工所占比重2012—2020年一直在1.0%~1.2%之间徘徊。

六、结论与基本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舒适物理论,结合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构成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的主要舒适物类型,以此来构建其人才吸引的评价维度及指标体系,通过指数模拟观察2018—2020年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的总体趋势和各级指标的表现差异,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高新区是典型的知识经济社区,评价其人才吸引力的最主要方面是识别园区人才吸引舒适物;(2)国家高新区的人才舒适物类型主要涉及科技因素、产业因素、创业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价值文化因素;(3)近3年,产业推动力和社会支撑力是国家高新区人才吸引力的最主要促动因素;(4)国家高新区在前沿科技端和价值文化端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与世界一流园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还须加强。

图8 价值凝聚力及其分指标

(二)基本建议

国家高新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创建世界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离不开人才的加持,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真实力。国家高新区需要全方位优化人才总体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

1.强化科技引领

按照新时期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以科技为支撑,牢牢掌握产业技术话语权,破解“卡脖子”技术,提高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大政府科技支出,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加强创新载体及平台组织的建设力度。在高端科技人才招引方面,探索“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等柔性引才机制,创新研发人员使用方式,提高全时当量,争取“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2.优化产业结构

扶持高技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形成高技术产业对创新人才的强大引力。支持大企业兴办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同时,满足新知识人口对新消费的需求。完善分层分类引才的理念,除了中、低技术产业,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人才、海外人才、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文创人才、能工巧匠等的吸纳。在新旧能动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确保引进人才与资本、自然资源等其他要素之间的适配。

3.重视创业引导

通过创新创业的感召形成园区的人才吸引力,围绕孵化器形成多样化创新创业服务网络或联盟,形成以孵化器为结点的对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支持。响应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带来的产品性质、企业组织模式、生产和经营模式、需求特征等发生的全方位改变,促进更广泛的创新创业。吸纳、承载和留住新知识人才,积极吸引应届大学生来园区工作、创业。

4.建设美丽园区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理念,通过开展形象、品质、素质三大工程,全面推动园区的产城人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园区。完善交通、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公园城市样板。布局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感知设施,构筑全场景展现、触手可及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打造集科技旅游、科普教育、新产品推广应用和创新创业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场景。

5.加强高端配套

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与工作条件,提升人才的获得感。不断完善房屋租购、子女教育、家属安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宜居、便捷、舒适和高端的工作环境。对标国际先进园区,打造15分钟舒适便捷优质生活圈。通过一流硬件设施和营商环境的打造,推动人才不断入驻。

6.提升价值需求

制定特别的引导措施和发挥政府的社会嵌入作用,培育和发展社会网络组织,助力创新人才转化自身价值、实现自身价值,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此外,在聚集和引进国际人才方面,在身份认定、居住和居留、出入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猜你喜欢

吸引力高新区园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吸引力1
吸引力2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跟踪导练(三)4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