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流程管理的健康街道评价方法研究
——以北京鼓楼西大街为例

2022-08-23孙鹏飞王书灵王梦瑶

交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大街鼓楼盖板

孙鹏飞, 胡 莹,2, 王书灵, 黄 金, 王梦瑶

(1.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北京 100073; 2.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北京 100044;3.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养护中心, 北京 100067)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城市街道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既承担了城市交通功能,又承担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等社会性功能,街道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多个国家均出台了相关的健康街道的设计指南,其中英国伦敦是迄今为止研究最系统的城市. 2017年伦敦交通局(TfL)发布《伦敦健康街道》[1],以市民体验作为伦敦未来城市规划的根本,以十大指标作为衡量各类体验的标准,全方位提升街道环境,引导更多市民在街道空间使用活力出行方式. 美国纽约也高度重视健康、活力的出行环境的建设,在2019年发布的《纽约2050》[2]规划中提出了活力街区、健康生活等发展策略. 加拿大多伦多发布的《健康街道设计特色与好处》[3]中也提到了建立完整的、合理的街道的理念,提出了提高可达性、保障安全、提升过街体验等方面的措施.

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市同样高度重视健康街道的建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提出营造生活方便、环境宜人、景观优美、具有丰富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提升街道环境品质,让街道拥有舒适安全的环境、赏心悦目的景观和生动美好的生活氛围.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也提出建设林荫路、林荫景观街、林荫步道3级林荫街巷,提高林荫步道的连续性与舒适性,优化城市街道景观.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健康街道建设的今天,如何把控好健康街道的建设环节,评估健康街道建设效果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2017年,伦敦交通局为推进健康街道建设,推出了《健康街道指标使用指南》《健康街道设计评分表》《健康街道公众体验调查》3套互为独立但相辅相成的评价工具,为健康街道建设提供设计与决策支撑[4].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建设与健康、活力的街道建设息息相关,丹麦作为公认的自行车王国,其首都哥本哈根制定了长期的自行车发展战略,提出成为世界“最好的自行车城市”战略目标[5],而哥本哈根设计公司提出了哥本哈根自行车友好城市指数,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开展世界上最佳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评选工作[6].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展了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评价的相关研究工作,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于2017年采用街道步行指数计算方法,对287个地级及以上中国城市街道步行吸引力进行评价,并于2019年进一步引入街道环境指数,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50个城市步行吸引力和步行环境进行交叉分析,识别城市中最需改善的道路并提出政策建议[7-8]. 李蔷强等[9]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市林荫道道路空间适宜度、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历史文化价值、设施完善度和环境舒适度6个方面,构建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曹哲静等[10]以天津市为例建立针对便捷、安全、舒适3个维度的步行与骑行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街道尺度的步行指数和骑行指数.

伦敦、纽约、多伦多等国际大城市均高度关注健康街道的建设,提出了建设健康街道、活力街区的发展策略,鼓励市民健康出行,北京市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同样高度关注街道环境品质的提升,注重打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赏心悦目的景观和生动美好的生活氛围. 国内外机构与学者也从街道建设、慢行交通发展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从评价指标来看,国际健康街道评价体系包括了政策、设施、管理、环境、居民健康、经济发展、居民意愿等多方面类型,而国内的健康街道相关评价体系主要关注设施、管理类指标,对居民健康、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评价仍存在不足,既有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丰富.

提出全流程管理的健康街道评价方法,开展健康街道评价工作,构建了一套包含街道安全、舒适、绿色、活力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对健康街道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把控.

2 指标体系构建

2.1 健康街道的全流程管理理念

对于健康街道建设的“全流程管理”是在项目前期分析、方案设计一直到投入使用各个环节对健康街道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实现对健康街道建设的全流程管理. 本文中健康街道的全流程管理主要包括健康街道前评估、预评估和后评估3个评价阶段,对前期分析、方案设计、使用效果等环节进行监测与评价,如图1所示. 前评估是指健康街道建设过程中在开展方案设计之前对街道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其目的是查找“零分项”、分析街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重点建设内容、指导方案设计,以期在有限的成本范围内保障最好的建设效果. 预评估是指在形成设计方案后,评估设计方案预期效果,若按照设计实施后街道评分仍较低,则需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后评估是在健康街道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对健康街道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以支撑健康街道建设后续项目动态优化调整工作.

2.2 构建指标体系

从健康街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活力、安全、绿色、舒适4项目标出发,从林荫覆盖、交通设施、交通管理、使用感受等方面,提出健康街道评价指标. 此外,为充分了解使用者感受,除客观指标外,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中还加入了主观感受指标,从主客观2个维度把控健康街道建设质量.

图1 健康街道的全流程管理

本文构建的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28项指标,其中客观指标20项,主观感受指标8项. 活力方面指标6项,包含客观指标4项,主观感受指标2项;安全指标9项,包括客观指标7项,主观感受指标2项;绿色指标3项,包含客观指标2项,主观感受指标1项;舒适指标10项,包含客观指标7项,主观指标3项,具体如表1所示.

2.3 指标权重

除交通功能外,街道也承担了丰富的社会性功能,从街道功能、使用者需求出发,对于“活力、安全、绿色、舒适”四大类发展目标,评价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异. 本文根据街道主要功能将街道划分为历史文保、滨水绿廊、商务休闲、便民生活、通勤道路5种类型,本文采取专家打分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具体如表2所示.

表1 健康街道指标体系

表2 指标权重设置

对于便民生活、通勤道路、历史文保等类型街道,由于其服务与居民生活、通勤、游览等功能,对慢行环境的安全与舒适要求更高;对于滨水绿廊,绿色是更加需要关注的方面;对于商务休闲林荫路,则更加关注其活力.

2.4 数据获取方式

对于本文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前评估和后评估工作时,主要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互联网数据等手段获取数据;开展预评估工作时,主要通过设计方案测算、问卷调查评分等方式进行指标测算.

表3 各项指标数据获取方式

2.5 指标计算方法

本文所构建的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均采用5分制打分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对于客观效果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其评分依据和数据来源均有所不同.

2.5.1 客观效果指标

对于客观效果指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参考健康街道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现状平均发展水平、数据自身意义等,以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进行分档,分别对应指标评分为5分、4分、3分和0分. 例如设施占道情况主要参考了西城区现状发展水平进行打分,若全线无设施占道现象,则该指标评分为5分;若设施占道率低于西城区平均值,则该指标评分为4分;若设施占道率略高于西城区平均值,则该指标评分为3分;若设施占道率远高于西城区平均值,则该指标评分为0分,如表4所示.

表4 设施占道情况指标评分规则

对于树池盖板设置率等指标,其数值本身即可反映该项指标的优劣,若树池盖板设置率达到100%,则该指标评分为5分;若树池盖板设置率达到80%及以上,则该指标评分为4分;若树池盖板设置率达到60%及以上,则该指标评分为3分;若树池盖板设置率不足60%,则该指标评分为0分.

表5 树池盖板设置情况指标评分规则

2.5.2 主观评价指标

对于主观感受指标,采用沿街问卷调查的形式,将主观感受指标转化为相应的问题,通过受访者所选答案进行评分. 以林荫感受指标为例,在主观感受调查问卷中设置相关问题“步行/骑行时感觉这条道路林荫体验如何?”,根据受访者选择答案,给予相应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表6所示. 各受访者评分的平均值即为该项指标的得分.

表6 林荫感受指标评分规则

2.6 健康街道评分方法

采用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健康街道综合评分进行计算,也可对健康街道在活力、安全、绿色、舒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进行计算下,

健康街道综合评分计算:

综合评分=∑各指标得分/5*指标权重

(1)

健康街道活力、安全、绿色、舒适发展水平评分计算:

单项评分=

(2)

3 评价案例分析

鼓楼西大街修建于元大都时期,位于什刹海北岸,顺着后海水域的走势而建,与地安门外大街、旧鼓楼大街、鼓楼东大街相交于鼓楼,是元大都时期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素有斜街市之称,文化底蕴浓厚. 几百年来,鼓楼西大街的走向、宽度基本没有变,真实的空间格局成为这一带最为重要的历史遗存. 它们见证了老城千百年的岁月沧桑.

为恢复老城特有的古都韵味和历史文化,实现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创建人行优先、人车共存的“稳静街区”,北京市西城区开展了“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对鼓楼西大街进行了优化改造. 在鼓楼西大街改造过程中,应用全流程管理的健康街道评价方法对其改造过程进行把控,对其改造效果进行评价.

3.1 前评估

在鼓楼西大街改造前,对鼓楼西大街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改造前鼓楼西大街存在着步道铺装破损、机动车违章停车占用步道、变电箱等设施占用步道、机非混行车道未设置慢行优先标识、缺乏行人休憩空间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慢行出行感受,如图2所示.

图2 改造前鼓楼西大街存在问题

图3 鼓楼西大街前评估4项发展目标评分

鼓楼西大街既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评价时将其定义为1条历史文保林荫路. 使用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前评估计算,改造前鼓楼西大街评分为71分,安全、活力、舒适评分均较低,分别为64分、78分和68分. 在客观效果指标中,树池盖板设置情况、路缘石检查井盖板设置情况、机动车违章侵入步道情况、机非混行道路自行车优先标志设置情况 4项指标得分均为0分;主观感受指标得分平均为4.0分,对于休憩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2项评价得分较低,仅为3.2分和3.5分,具体如图3、4所示.

图4 鼓楼西大街前评估各指标评分

3.2 预评估

在鼓楼西大街优化改造中,以创建人行优先、人车共存的“稳静街区”为核心理念,形成优化改造方案. 方案通过拆违整治及立面提升、中小型电箱改移、弱电箱改移、多杆合一、交通停车综合治理、附属设施改造、步道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文化品质提升等分项措施,全面实现“稳静街区”公共空间提升.

使用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预评估计算,鼓楼西大街预评估评分为93分,其中活力、安全、绿色方面评分均达到90分以上,舒适方面评分也达到88分. 客观效果指标中,所有“零分项”均得以消除,具体如图5、6所示.

图5 鼓楼西大街前评估与预评估4项发展目标评分对比

图6 鼓楼西大街前评估与预评估各指标评分对比

3.3 后评估

在鼓楼西大街改造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优化建筑立面设计、人行道路面铺装、增设人行道阻车设施、占道设施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改造、设置慢行优先标志、建设街角公园及休憩场所等措施,使鼓楼西大街慢行出行品质显著提升,具体如图7所示.

图7 鼓楼西大街改造措施

在鼓楼西大街改造完成后,重新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改造后评分为91分. 通过增设人行道阻车设施等手段,保证步道上无机动车违章停车,通过占道设施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改造等手段避免设施占道,通过设置慢行优先标志保障机非混行路段上非机动车路权,鼓楼西大街慢行安全性显著提升,从68分提升至96分.

通过增设树池盖板和路缘石检查井盖板等措施,拓宽了步道的通行宽度,消除了“树池盖板设置情况”“路缘石检查井盖板设置情况”两项“零分项”,鼓楼西大街慢行舒适性也得到大幅提升,从 68分提升至86分.

此外,优化建筑立面设计及人行道路面铺装、设置街角公园、设置休憩座椅等措施也优化了慢行出行环境,人们更加乐于使用该街道步行或骑行,街道活力从78分提升至91分.

图8 鼓楼西大街改造前后4项发展目标评分对比

图9 鼓楼西大街改造前后各指标评分对比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慢行评价体系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慢行交通发展情况,构建了全流程管理的健康街道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包含前评估、预评估、后评估等在内的健康街道建设全流程评估与监测模式,并以鼓楼西大街为例对改造前后街道环境进行评估.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为健康街道建设全流程的监测提供依据,并为健康街道建设效果的研判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

猜你喜欢

西大街鼓楼盖板
不规则防辐射盖板施工技术在核电项目的创新应用
记忆中的老大街
2.5D触摸屏盖板玻璃翘曲控制技术
梳棉机用固定盖板针布发展趋势探讨
鼓楼颂
这样的爸爸
梳棉机回转盖板运转方向与盖板选型研究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Compar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alpine meadow and cropland in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侗寨鼓楼传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