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性景观重构视角下的徐州市彭祖园景观改造研究

2022-08-23徐志洋徐敏萱王隽文缪珊珊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彭祖景观空间

陆 磊 徐志洋 徐敏萱 王隽文,2 缪珊珊 田 雨*

(1.徐州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221018;2.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311300;3.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你认识的彭祖,除了《逍遥游》中“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的传说,彭祖又具备怎样的历史情怀,你知道的徐派园林,除了楚风汉韵,徐州留给你的,又有哪些深刻的记忆和重要的城市名片,先秦时期封地彭城(今徐州)的道家先驱彭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养生达人”,善阴阳之道、养生之道与修养之道,活了800多岁,被誉为长寿始祖。彭祖园是徐州人民为了纪念徐州的始祖——彭祖而建造的一座兼具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致的综合性公园,是徐派园林的重要代表。

1 彭祖园改造背景

营建城市与景观时不仅要统筹生态性与功能性,还需要协调好文态、业态、活动组织等之间的关系,探求构建人居环境的新模式[1]。其实中国古代的城市、山水和园林景观之间就始终是密切相关的,居民仿佛生活在城市与景园之间[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同时对自然的感知也由敬畏、神化逐渐进入理性认知阶段,“人”与“地”的关系始终是协调统一的[3]。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同时,追求诗意的栖居[4-5]。近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建造的一些公园,由于受西方思潮(比如前苏联)的影响,重视绿化而轻视品质,公园在形式上重“西化”而轻“本土化”,古典园林的传承也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国内绿化思想刚刚起步的阶段,生态思潮并不是造园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公园也更没有作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考虑。彭祖园正是在那时由原先的南郊公园改造而成,人为增添上彭祖的文化元素。受建造时代限制,彭祖园存在着许多问题。无论是景观内容、设施完整完好性还是其他一些设计细节上,彭祖园都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健康危机,后疫情时代公共健康问题成为风景园林人的时代课题[6]。如何在城市绿地中引入“健康”的概念,如何引导居民健康地生活,似乎,彭祖所提倡的健康观念和养生文化又拥有了一定的时代语言。借当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以及徐州市徐派园林探索之机,拟对彭祖园进行更新改造。

2 彭祖园现状问题分析

彭祖园的主体是两座高20 m左右的天然山丘福山寿山,围绕山体四周布置了景观空间与活动空间。彭祖园具有优美的水体景观与植物景观,中日友好樱花林成为周边居民散步健身、赏花打卡的好去处。名人馆和天涯门碑林是徐州市名人文化的寄宿空间,徐派园林研究院是徐州文脉的发源和传承基地。然而,彭祖园的其他区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2.1 分区主题不协调,动静空间互相影响

彭祖是养生的始祖,养生文化的表达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而喧闹的游乐设施严重影响了整个园区“澹然无极”的主题氛围。

2.2 建筑形式不匹配,创新性不足

除了较为现代的名人馆,其余建筑都采取徐州汉代建筑风格,与彭祖文化契合度不足。建筑体量恢弘,但内部建设过于单调,实用性不强缺乏深入体验的建筑景观空间。

2.3 文化体验不足

彭祖文化的表达不足,人为植入的文化符号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的引导与表达;彭祖文化的感知基质不足,缺乏体验性的文化空间,未能让游客真正深入学习了解彭祖,体验彭祖文化;缺乏精神文化的延续性空间——对历史精神的传承、置身其中时的内心感受,形成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

2.4 其他设计与要素缺陷

比如,植物空间混乱无序,绿化树种搭配混杂,林下空间黄土裸露,苗木养护效果不佳[7];部分空间荒废,利用不佳;缺乏构筑物和休憩设施等等。

3 彭祖园地域文化改造策略探讨

彭祖园更新改造的实践是对当代中国景观语言的寻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起始于春秋、发迹于六朝[2],以道家为首的宗教阶层探讨出人文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天人思想[3]。这说明生态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同质关系,由此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彭祖为首的道教生态思想文化与中国景观及人居环境关系密切相关,21世纪以来已经进行了一些道教聚落生态思想与人居环境关系之间的探讨[8-9]。道教在创造神仙世界的同时,还寻求构建人间的仙境,如洞天福地,被认为是理想清修、避世避疫的场所[10]。这些传统道家生态思想对现代人居环境的构建启示深刻[11]。

在进行彭祖园改造时,需要思考以下内容:

首先,人居环境与游境空间的构建应该注重整体性和持续性;

其次,人居环境与公园游览环境的构建应该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同生共荣;

第三,生态人居环境应该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第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顺应自然规律。

总之,以彭祖为首的道家思想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寄托着先民的生活理想,形成了人居环境构建的生态观和审美观,也造就了中国的文化精神,成为人们对生活的理想追求,无数先贤哲人一直寻找着精神境界的诗意栖居。彭祖是长寿之祖,彭祖文化是天地宇宙自然观念与正身清心健康观念的集合体,彭祖园改造时也应该具备这两种文化地域属性,以探求城市生态的和谐、居民身体的健康,以及身心世界的诗性永恒。

因此,拟将彭祖园打造成为一处浸入式园居体验的空间,既可以独处静坐静思、感受天然山水,又可以提供社交空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传递彭祖文化理念,弘扬彭祖精神;传递“养心”理念,促进健康心灵理疗;传递健康养生思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递山水自然观念,引导自然生态保护,践行和谐的人居环境新思想。这是一处城市中的“琼华仙玑”,也是一处现代人的“洞天福地”。

对彭祖园景观改造划分成地域文化主题理念表达和景观设计手法表现两个层级进行思考,同时这两个层级又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在总体布局方面,应尽可能采用减少干预的手段,即对原有的较好的景观资源少干预多保留,对不利的景观要素进行改造设计详见图1,更好地重构场地的主题空间分区,满足城市综合公园要求的同时又对彭祖园自身特色文化属性进行诠释,提出以下几个改造策略。

图1 改造分区

3.1 文化叙事表达性策略

彭祖园改造设计的文化引导性思路是“《逍遥游》中的彭祖(你认识的彭祖)”—“你不认识的彭祖”—“深挖彭祖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彭祖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形成“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叙事性体验格局。

现代公园设计,往往偏重于整体,营造大面积的连续性空间却不注重细部刻画。整体绿色空间确实创造出较好的生态效应,但是忽视小空间的营造弱化了人在公园中的体验效果。彭祖园改造既要注意整体生态山水格局的营造,又注重各个分区特别是院落空间的。东侧解放路入口成为公园的主入口,主入口广场与现状公园大门入口处南侧游乐区改造成的疏林漫步道形成缘起逍遥—入口引导区域,对应游览序列中的“《逍遥游》中的彭祖(你认识的彭祖)”;福山东侧的彭祖历史展示建筑及至公园东侧边界的区域形成彭韵恒生—彭祖文化展示建筑区域,对应游览序列中的“你不认识的彭祖”;公园东南角形成洞天福地—儿童娱乐区域,公园南侧及西南侧形成药圃馀香—健身养生区域,福山西侧的冥想建筑构成福山“真山的余脉”,至公园西侧边界形成正身清心—吐纳冥想区域,这几个区域是彭祖园改造设计的高潮所在,重点凸出体现人地观山水骨架空间策略和健康观养生思想理念两大策略,主要构建“居于山水”“居于自然”的自然园居体验空间和养生健康体验空间,对应游览序列中的“深挖彭祖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现状西入口广场的区域重新规划成为天地宇宙—彭祖文化传扬广场,对应“彭祖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一景观叙事序列,见图2。

图2 文化叙事性序列

彭祖园除了整体形成一定的文化叙事引导性外,对于每一个空间也注重叙事性表达。比如入口区域结合《逍遥游》的故事采取转折的景墙划分空间,形成折入式游览路径,见图3,避免狭长的广场一览无余,造成庄严肃穆的形式感。景墙采用彩绘的形式,结合种植、水池,营造“大椿”“天池”形象,描绘《逍遥游》的天地宇宙的故事,这又与彭祖博大深邃的思想境界形成了呼应。穿过广场,右侧植物密植围挡,左侧疏林漫步道,疏林漫步道结合红色镂刻景墙雕刻《彭祖经》,见图4,同时隐约可见建筑两三,又再次形成空间的导引,将游客向南引导参观,从而先后经历彭祖文化展示、养生文化体验等内容,到达西侧广场,成为主要的游览体验线路。

图3 入口空间的文化引导

图4 疏林草地引导与《彭祖经》景墙

3.2 人地观山水骨架空间策略

彭祖园重构地域主义和地域文化,而人地关系可以视为中国最大的“地域主义”,山水审美观和自然崇拜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园林文化的本质[3]。

道家先驱彭祖,就是人地和谐观的重要践行者。彭祖文化思想包含着天地宇宙至理,形成了人与自然宇宙的深层对话。他修行的所在地武夷山、彭祖山都具备着洞天福地的环境品质。居于自然、呼吸吐纳、天人合一、养生长寿。随着时代发展,纯自然区域已经很少了,但在城市中,我们可以将生态自然视为这片土地古老的历史,践行道家人地思想,形成“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理想人居环境。

研究好人地思想这个中国最大的地域性景观理论,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城市景观的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彭祖园中可以充分利用彭祖园的天然山水环境,结合人为的造景表达,提供一个供人修养身心、亲近自然的环境,使人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同时传达出保护山水自然环境的时代呼声。特别是南侧福山营造吸霞吐纳的意象,原本的笔直的登山道可以改造成曲折的上山步道,在林间健身漫步,呼吸吐纳,亲触自然的风韵,感受生态的智慧。

3.3 健康观养生思想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健康城市的思考。尽管医疗水平提升,但是健康问题仍然不可忽视。一般健康分为三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12],因此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必不可少需要探讨健康的问题。就景观而言,健康观念丰富了现代医药学在绿地中的运用范畴,为医疗景观、康复性景观、健身体育公园等绿地的活动内容营造、自然环境构建、绿化植物(如药园)选择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形成了以自然为依托的人文关怀。

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健康思想作为传统文化和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现代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追溯道家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养生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解决当下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譬如以彭祖为代表的道家健康观念、洞天福地避疫场所等,都可以作为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重要思考与实践方向。

彭祖园景观改造中,重点凸出的彭祖健康健身场地的设计,除了公园整体的健康跑步道(图2绿色环线)、登山健身、茶室养生膳食体验、自然山林环境的天然氧吧以外,专门设计了儿童健康活动空间与成年人健康活动空间。儿童空间结合“洞天福地”和农耕体验的故事性元素、创新性设施、现代科技、灯光艺术手段等,营造一个能够学到知识、感受乐趣、激发兴趣、拓宽心智、亲子互动的愉悦体验环境[13]。针对市民创造健身养生空间,还包含养生(健身)场馆、静坐冥想场所、景墙思考,详见图5图6、健身广场(如打太极等)、药园体验、琴棋书画心理旅疗等功能要素,期望达到健康活动的目的,并引导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养生文化,亲近自然阳光,认识药用植物。结合生态思想智慧理念,依托环境创造具有自我净化过滤功能的山水空间,这不仅是人的养生,也是自然的“养生”。

图5 静坐冥想庭院

图6 《彭祖》竹简景墙思考

3.4 古今艺术技术手段

如果说,传统的文化理论为景观空间提供了精神内核的话,艺术技术手段则是这些理念实现的重要载体。古代的造园手法,如小中见大、动观定观相结合、构景手法、塔山四面等,为现代公园设计提供了观景意趣;而现代的光影艺术、造型艺术、声音装置、数字化技术等,也为景观提供了与人交流的新渠道。两种技术手段的结合,是古今的碰撞,也是一种景观语言的升华。

因此,彭祖园改造设计,以景观设计手段形成彭祖园造园的空间骨架,也应从古今艺术技术两个方面考虑:以古典园林为汲取灵感的源泉,形成彭祖园的景观格局。如山水要素的改造与重构、大小空间的整合与刻画、建筑要素的继承与发展、造园手段的借鉴与创新、体验文化的丰富与沉浸等;以现代艺术技术为媒介,考虑到将科技手段融入园林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浸入式体验环境,创造出智慧型公园。

这里重点讨论对于古典园林文化艺术的发掘,如:

①空间的多变性创造了古典园林院落丰富的游赏性。彭祖园入口空间的景观折向式引入借鉴了留园入口的空间处理手段以实现引导游览的目的见图3。

②庭院空间是古典造园的重要载体,庭院空间的变化性、虚实性创造了古典园林沉浸感的游赏体验氛围。彭祖文化展示场馆见图7是多进院落空间,坐落在福山脚下的“高台”上,是章华台的现实写仿。建筑院落空间的打造,划分为动态穿行体验空间和静态感受空间,形成浸入式的彭祖文化体验。

三重院落空间面积较小,结合植物、水体、景墙、格栅等拉开视觉距离,形成视觉引导,营造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整体氛围,创造“生境”“情境”“意境”三大空间主题。生境空间仅70 m2见图7-Ⅰ,似乎空间有限,但是游客在一进展示空间透过格栅隐约可见背后的水帘瀑布及院落见图7-Ⅱ,颇有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走过狭窄的通道,前方墙上刻着苏轼描写彭祖“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的诗句见图7-Ⅲ。通道尽头有光打来,似有空间,恰如《桃花源记》所写“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那样。“复行数十步”,转折,透过三进月洞门见图7-Ⅳ,情境庭院“豁然开朗”。意境空间见图7-Ⅴ结合诗句与青桐(明代马蕙《彭祖井》“甃石苔侵秋雨积,梧桐叶落晚风旋”),形成意象的升华。

图7 彭祖文化展示场馆

③古典的造园手法尝试以现代的材料技术进行表达。冥想静坐、呼吸吐纳、静心养性的建筑空间形成一处院落(图4),庭院玻璃立石、片石墙面刻山、背景为自然山体,构成了三重山体的延续;建筑就仿若真山余脉,又仿佛将山建在了院落之中,从而达成了山居的理想意境;同时以玻璃形成庭院的“水景”与“山景”,又是“一池三山”的现代写仿,形成广阔的沉浸感。

④北侧寿山借鉴琼花岛塔山四面的意象[14]。山顶构亭台,山北山路沿途花开,山东背景密林遮掩,山南呼应彭祖阁建筑与福山,山西改疏林草坡,开阔视野,站在福寿山上登高远眺,可借景西侧的云龙山,与园内的不老湖形成了一幅烟雨朦胧,山光水色的天然图景。同时西侧山脚的泉石也重构形成一处小小的院落,构成“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及“临流晓坐”的体验。

⑤福山与寿山呈马鞍形布局,现状彭祖祠正好处于“山峡”的位置。打破原有的狭长轴线,彭祖祠坐落于自然林地之间,既构成了寿山的一面之景,又被福山寿山夹于中间,可以结合背景古典音乐写仿玉泉山“峡雪琴音”的意象,虽无泉水,但有境界,形成了空灵之象。

4 总结

中国现代景观的出路到底在哪,中国现代的景观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创新“扎根于中国园林传统特色中”[15],扎根于景观文化的地域性中,扎根于民族的整体认同与自信中。

中国古典园林是生态、文化与人居环境良好融合的集合体,注重山水环境的营造,也注重人的游赏体验。从古典园林出发,向先人智慧学习,在“根”的基础上“开枝散叶”,发展创新,应该可以作为一种经典传承、当代寻路的途径。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意境,一种让人浸入其中的意境氛围。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地域性,每一个流传下来的传统园林都是“基于地域(既是人地观,又是地方性)”而“迈出地域(即基于时代特色与地域融合的创新)”,最终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

我们不仅要学习古典造园的手段,更需要学习古人的处世之道和理念智慧。彭祖园的改造规划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从彭祖文化本身出发,去深挖彭祖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提出了人地观山水骨架空间策略和健康观养生理念两个深层次的内容。我们的尝试更是引导性的尝试,尝试在这个地域景观环境中引导某种理念,像健康生活观、人地环境保护观等等。设计师无法左右游客对于空间的体验,我们提供的空间也是需要游客自己去创造可能性,使游客与空间交互激发出新的需求,但还是尝试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基于传统文化意境美的手段,让空间作为人的载体,不同的感官因子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引导游客在景观空间中拥有浸入式体验,不自觉地与这个场地发生互动,发生关系。在景观中引导游客很难,但还是值得尝试。

猜你喜欢

彭祖景观空间
彭祖山的传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彭祖的故事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约:给“彭祖故里”的音乐达人说媒
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方水土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