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方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2-08-23孙超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3期
关键词:消化性螺杆菌幽门

孙超荣

(金溪县中医院,江西 抚州 34480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内科疾病,多发生在胃以及十二指肠部位。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为5%~10%。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于春冬季节发作更为频繁。其中,胃溃疡的临床表现为进食后疼痛,空腹时缓解,服用抑酸药物可减轻;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为空腹或夜间疼痛具有明显疼痛,进食后会缓解,疼痛主要位于上腹部胃脘部位。如果在慢性疼痛基础上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甚至蔓延于全腹,此时需警惕溃疡穿孔。如果出现了呕血、黑便等症状,则有可能是溃疡发生了活动性出血。如果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则有可能是幽门梗阻。除上述临床表现外,消化性溃疡患者还可能出现厌食、早饱、胃脘部胀满等症状,长期反复出血会引起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胃酸过多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1]。消化性溃疡有可能自愈,但是完全自愈的概率较小,一般症状较轻、未损伤到胃肠道肌层者,自愈的可能性较高。如果消化性溃疡症状较为严重且存在肠穿孔、肠道出血、胃出血等并发症时,几乎不可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症状。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通常采取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奥美拉唑和瑞巴派特均为常见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二者联合应用能够起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主要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方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7.73±2.71)岁;病程0.5~3.0年,平均病程(1.73±0.21)年。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7.91±2.70)岁;病程0.5~3.5年,平均病程(1.78±0.23)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P>0.05,可行比较。本研究中涉及内容均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同意且自愿参加;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主观意识清晰,具备自主呼吸能力;沟通无障碍,可正确表达自身真实意愿;良性溃疡;肝、肾功能正常;入组前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排除标准:认知、视听功能存在障碍;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病变;合并精神疾病,依从度较差;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或在使用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贫血、恶液质或其他可能提示恶性疾病;因外界因素中断治疗;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遵医嘱戒烟戒酒,并接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确保饮食规律,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接受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剂型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奥美拉唑治疗,用法用量:每次20 mg,每日2次。每日晨起吞服或早晚各1次,胃溃疡疗程通常为4~8周,十二指肠溃疡疗程通常2~4周。遵医嘱用药,在用药期间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停止用药,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应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用法用量:通常成人每次0.1 g,每日3次,口服。胃溃疡通常成人每次0.1 g,每日3次,早、晚及睡前口服。遵医嘱用药,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果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转氨酶水平显著上升,或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停止服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两组患者持续用药1个月,在疗程结束后通过胃镜进行复查。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即黏膜形态结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症状轻重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3级。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变化,涉及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数据提取,对比治疗前后10 d患者的血清指标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的录入上应当由2名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整理及核对。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溃疡愈合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对比()

2.2 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不良反应 经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研究组各项炎症指标在治疗后的变化均低于对照组,炎症问题得到缓解,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对比(pg/mL,)

表4 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对比(pg/mL,)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溃疡病,其临床表现为节律性腹部疼痛。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具备较高的复发性,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3]。消化性溃疡主要受到胃蛋白酶、胃酸自身消化和黏膜防御因子失衡所致胃部黏膜表层破溃、糜烂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提升,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逐年提升[4-5]。近年来,老年患者数目逐渐增加,可能与饮食药物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胃动力障碍等有关。消化性溃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造成消化性溃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细菌会产生一些毒素,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形成胃溃疡。②服用非甾体药物,如风湿病患者长期服用的抗风湿镇痛药物、心脑血管患者长期服用抗炎药、血液病或风湿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都有可能会导致消化性溃疡。③长期抽烟、饮酒会使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溃疡。④患者长期处于压抑或亢奋状态,此时身体的神经、免疫系统会出现紊乱,导致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减退,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形成溃疡。⑤寒冷刺激,中医认为,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液功能下降,会出现上皮脱落、糜烂、溃疡。⑥患者有意或无意吞食了强酸、强碱,在极短的时间内患者的食管、胃黏膜就会被腐蚀、糜烂。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临床方面主要以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药物、精神因素、饮食因素为主要致病原因[6-7]。

消化性溃疡存在一定的致癌概率,消化性溃疡患者如果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慢性胃溃疡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治疗不及时,都会增加癌变的概率[8-9]。除此以外,还有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急性腹膜炎、幽门梗阻等并发症[10]。所以,当出现消化性溃疡后,要在第一时间明确溃疡的严重程度与溃疡面积,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定是否出现感染,然后再选择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当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抗生素、抗胃酸分泌等方法进行治疗[11]。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患者消化道黏膜自我防御能力,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应用保障幽门螺杆菌得以消除,抗胃酸分泌剂则主要保护胃黏膜,避免胃酸对胃黏膜产生侵蚀[12-13]。近年来,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的三联、四联方案,但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逐渐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性逐渐提升,使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呈现部分下降趋势[14]。临床研究发现,经治疗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逐年提升,因而临床中应探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黏膜形态结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溃疡愈合效果更好。奥美拉唑对患者的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作用持久,能有效提高溃疡的愈合效果[15]。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能够促进药物发挥效用,有效抑制炎症、氧自由基对胃黏膜产生的继发性损害,同时促使胃黏液糖蛋白复合物增加,刺激损伤处单层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降低溃疡炎性反应[16]。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能够改善黏膜免疫屏障,对消化道抗原炎性反应起到相应的改善作用,保障疾病恢复,主要是由于瑞巴派特是一种同时具有抗炎及保护黏膜作用的新型药物,不但能够促进上皮细胞内黏液的分泌,还能提高黏膜的防御功能,避免溃疡再次复发[17]。

奥美拉唑钠联合瑞巴派特可调控胃肠激素水平以促进溃疡愈合[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炎症指标在治疗后的变化均低于对照组,炎症问题得到缓解,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联合用药后虽然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等情况,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如果发生较为严重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奥美拉唑钠虽与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同为常规质子泵抑制剂,但其不仅兼具抑制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体外活性的功能,亦无选择性代谢且效果稳定差异小,而且对患者肝脏不会造成负担,患者预后较好[20]。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方案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经治疗后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得到显著恢复,治疗效果确切,同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充分说明该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消化性螺杆菌幽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