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三花1951高效栽培技术
2022-08-23李兰英龚雪蛟刘东娜王迎春
李兰英,罗 凡,龚雪蛟,刘东娜,王迎春,黄 藩,高 远,尧 渝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都 610066)
1 引言
茶树[Camelliasinensis(L.) O. Kuntze]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四川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茶叶科研人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发掘、筛选和利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选育了一批适合四川省茶叶生产及产品特点的茶树新品种,持续提升了四川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创新能力[1]。“三花1951”系近年选育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等单位根据四川省茶叶加工需求及茶叶市场环境,以适制高档花茶坯的茶树新品种为目标,选育的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异、产量高、适应性强的茶树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该茶树品种属于灌木型、中叶型、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呈椭圆形,叶长10.6cm,叶宽4.2cm,叶面积31.54cm2,色泽翠绿,富光泽,叶侧脉较明显9~12对。叶缘成微波状,锯齿大小较均匀,叶渐尖稍长,叶质较柔软,芽头肥大、色黄绿、茸毛多。年生长期较长,年生长周期内萌发4~6轮。该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芽头肥壮、滋味淡雅、花茶适制性突出等特点[2],且该品种适宜加工名优绿茶蒙顶甘露[3],可加强推广示范力度。为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生产潜力,通过各地推广种植的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该品种高效栽培技术,供各地选植“三花1951”品种的茶农及生产部门参考,并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2 茶园建设
2.1 茶园选址基本要求
“三花1951”在四川及相似区域内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为获得产量及质量的提升,对于新建茶园地址的选取尤为重要。“三花1951”通常要求栽培于海拔介于500~1200m,年平均气温介于12~25℃之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00mm以上,且降雪少,年平均相对湿度介于70%~90%之间,土地要求pH 4.5~6之间的微酸性肥沃土壤,且一般要求坡度不大于25°。
2.2 茶园基础建设
茶园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局茶园排灌系统,便于茶园排灌。合理设置主道、支道、生产管理作业道,便于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管理,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
茶园应建于平地或缓坡地。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应进行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的以梯级茶园进行建设施工,梯面宽度大于1.5m。“三花1951”抗旱性、耐热性相对较差,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局茶园排灌渠系,确保旱可灌、涝可排,茶园内合理配置蓄水池,有条件的茶园可建立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在茶园四周种植与茶树无相同病虫害、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的经济林木,茶园内适当套种、间作绿肥。
2.3 园地整理
2.3.1 初垦 “三花1951”新建茶园应先进行初垦作业,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将沟壑地块填平整、或整理为不大于25°坡地。对土壤进行翻耕,耕作深度为6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初垦适用挖掘机、铲车、深耕犁、深松机等机械。
2.3.2 复垦 茶园在移栽前需进行复垦,复垦通常采用轮式拖拉机配套圆盘耙、旋耕机等进行作业。“三花1951”属中叶类,树幅较大,种植大行距1.8m的宽度,划行定线,开挖种植沟,开宽50~60cm、深30~40cm的种植沟,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栽植前1个月在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圈肥和堆沤腐熟的杂草肥)1500~2000 kg,籽饼肥200~250 kg作为底肥,也可以用茶树专用复合肥。 施足底肥后,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至地平,然后理厢呈龟背形,厢面宽80cm,高5~8cm,并将土壤整细,待土壤沉积。移栽茶苗前,在已回填的种植行上覆盖地膜,覆膜时要求土壤湿润,土粒细小,并压紧压实地膜四周。
3 栽植及茶园管理
3.1 规范化栽植
3.1.1 种苗选择及栽植 选择由茶树种苗企业生产销售的经过去杂、保纯、精选后符合质量标准的“三花1951”无性系良种种苗。种苗要求苗高20cm以上,无病叶、虫叶,于茶园中定植。宜采用双行、单株、错窝方式栽植,大行距180cm,小行距40cm,株距30cm。坡度大的特殊地形,可沿等高线,采用单行双株种植。定植前,茶苗根部需浸混合生根粉的泥浆进行短时浸泡。定植后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根系离底肥20cm以上,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若基础设施较好的茶园,更换为茶树品种“三花1951”,可在原茶行间按照单行双株种植“三花1951”。种植第二年,挖去原茶树品种,完成品种更换,缩短品种更替时造成无产量的年限。
3.1.2 栽植时间 “三花1951”茶苗栽植分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以秋季为主。秋栽时间为10月上旬~11月下旬,春栽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
3.1.3 定型修剪及行间管理 “三花1951”在栽苗、浇定根水后及时进行初次定型修剪,离地15~20cm剪去上部主杆头部。行间可覆盖地布防草,或春季在大行距间种植矮杆绿肥,如小绿豆、伏花生、矮生大豆等;秋冬可种紫云英、黄花苜蓿、蚕豆等,不种攀绕作物,绿肥割青后翻入行间培肥土壤。
3.2 树冠管理
“三花1951”为近年新栽培种植品种,无老龄茶园,不需要进行重修剪或台刈等低产低效茶园的复壮,只需根据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整形修剪等树冠管理措施。
3.2.1 幼龄茶园树冠管理 茶树幼龄期需分3次进行定型修剪,第1次在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cm处剪去上部主杆上部;工具设备采用整枝剪或水平剪。第2次在第2年春季茶树萌发前。定剪高度为上次剪口上15~20cm(或离地30~40cm)剪去上部枝叶;工具采用水平剪、单人修剪机或双人修剪机。第3次在第3年春季春茶结束后。第3年春季先人工打顶茶采春茶,春茶结束立即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定剪高度为上次剪口上15~20cm(或离地45~50cm)。工具采用单人修剪机或双人修剪机。
3.2.2 丰产茶园树冠管理 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轻修剪,提倡弧形修剪。修剪高度是在每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2~5cm,剪去采摘面上突出枝。时间一般在春茶后进行。推荐设备为单人修剪机、双人修剪机或采茶机。
深修剪每4~5年进行1次,深修剪的深度,为剪去树冠上绿叶层的1/2,为10~15cm左右,以剪尽结节、鸡爪枝为原则,剪口需保持平滑,切忌撕裂。一般春茶结束后进行,并注意茶行边缘的茶树修剪,有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设备为单人修剪机或双人修剪机。
3.3 耕作及养分管理
3.3.1 耕作 合理耕作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清除杂草。对“三花1951”茶树品种茶园进行耕作时,应考虑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少耕作。
2月中旬至月底浅耕,结合春茶催芽肥进行春茶前耕翻,深度5~10cm左右,朝阳坡先耕作、阴坡后耕作。春茶结束后5月底前进行第2次浅耕,深度10cm左右。不得漏耕,若1次作业出现多处漏耕,应进行多次作业。选用小型茶园除草机、中耕机、旋耕等机具。
秋茶结束后进行深耕,深度20~30cm,茶行中间深、两边浅。作业时应旋碎土块,平整地面,不能伤茶根和压伤茶树。选用小型深耕机,深耕一般结合基肥施用,可选用旋耕施肥一体机具。
3.3.2 养分管理 “三花1951”为高产茶树品种,年生长期较长,春、夏、秋三季均可采茶,年生长周期内萌发4~6轮,全年鲜叶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近30%,对养分需求相应较大。为获得较高的茶叶品质,提升产量,需对“三花1951”茶园进行合理的养分管理,主要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模式[2],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但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比例不应过大,因有机肥肥效不能及时补充茶树所需养分,进而有可能出现减产风险[4]。
3.3.2.1 基肥 秋末冬初最高气温稳定低于20℃(连续5~7d),沟施饼肥150~200kg/667m2,或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75~100kg/667m2,或茶树专用肥(氮-磷-钾 18-8-12)25~30kg/667m2,或有机肥60~80kg/667m2与15kg/667m2茶树专用肥(氮-磷-钾 18-8-12)配合施用,有机肥和专用肥拌匀后开沟15~20cm或结合深耕施用。
3.3.2.2 追肥 第1次施用追肥应在春茶开采前30~40d,茶树专用肥12~15kg/667m2+尿素5kg/667m2,拌匀后开沟开浅沟5~10cm施用。第2次施用追肥应在春茶结束重修剪前,或6月下旬,施茶树专用肥25~30kg/667m2,开沟15~20cm施用。
3.4 茶园绿色防控
近年,“三花1951”茶园在常规管理条件下,无明显病害发生。四川茶园最为常见且发生严重的害虫有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灰茶尺蠖、茶黄蓟马、螨类等[5]。“三花1951”具有较强的抗螨、抗蚜、抗小绿叶蝉等病虫害能力[6],可采用理化诱控(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预防为主,只有当害虫爆发时适当使用农药,并在农药降解期过后采摘,从而减少茶园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
3.4.1 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长期对雅安、邛崃、蒲江等地“三花1951”开展茶树病虫害监测,其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发生高峰期见表1。茶园管理时可根据主要虫害发生期,确定防治指标和防治时期,采取合理防治,提高时效性和精准性。
表1 主要虫害及其发生、防治时期
3.4.2 防治措施 采用平衡施肥、合理修剪等农业措施,提高茶园抗病虫害能力。分批多次及时采摘,降低茶叶病虫密度。茶季停采或采摘结束后,将病枝、虫枝、残枝清出茶园集中销毁。每年冬管结束时,用石硫合剂等进行封园。使用频振灯诱杀或LED灯诱杀、色板诱杀等进行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一般每2000~3000m2安放1盏诱虫灯,呈棋盘状分布,灯距保持在120~200m,安装高度距离地面1.3~1.5m为宜。根据害虫活动规律调节开灯时间,每天开灯6~8h为宜,每天需清理1次。每667m2茶园挂20~25块黄板或天敌友好型数字化色板,能吸引叶蝉成虫、蓟马、有翅蚜等,防治率可达70.00%。利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等进行生物防治,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应经过农业部在茶叶上使用登记许可,同时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也可使用性诱捕器控制茶园主要鳞翅目害虫、灰茶尺蠖、茶毛虫、茶细蛾的危害。
3.4.3 全年成套绿色防控技术 “三花1951”茶园全年防治策略,按照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补充的策略开展。3月中下旬,开幼虫灯、悬挂性诱捕器,诱捕尺蠖类、茶细蛾、斜纹夜蛾等第一代成虫,可降低茶园全年虫害发生程度。4月中下旬,主要防治螨类害虫,兼治茶尺蠖、茶细蛾。春茶结束修剪后,放置黄板(1~2周,1年挂1次)压制叶蝉和蓟马高峰期虫口数量。5~6月和9月茶树害虫发生高峰期,通过虫口监测茶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发生情况,如果超过防治指标,根据虫害种类适时喷施推荐应急农药,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见表2。性诱剂10月底不再更换。11月下旬使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2次封园(防治蚧壳虫、螨类)。蚧壳虫危害较重的枝条修剪后烧掉。
表2 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4 合理采摘
“三花1951”采摘期长,采工成本投入较大,且夏秋季鲜叶平均单价和经济效益显著降低,因此,从降低茶园采工投入成本角度考虑,通过春季采摘两轮芽茶后进行机采原料,有利于在保证茶园经济效益的同时,从减少茶园用工,减少茶园劳动用工成本,解放茶区劳动力。通过对同等条件茶园的产量、价格和投入进行记录,并进行茶园效益分析(表3),三花1951各采摘模式经济效益均优于“福鼎大白茶”,其经济效益、净收益分别较“福鼎大白茶”上涨15.80%、8.48%,三花1951的经济效益优势主要是由于产量较高,相应的手采成本较“福鼎大白茶”增加26.82%。当采用机采结合手采时,与传统全年手采模式比较,“福鼎大白茶”“三花1951”经济效益上涨7.54%、5.88%。加入机采采工投入下降35.69%、43.64%,净收益分别上涨11.24%、23.56%。“三花1951”适宜采用“芽茶+机采模式”进行合理采摘,研究建议手采与机采转换的时间节点定于清明节以后较为适宜。春夏两季机采会对带走较多养分,对树势调控不利,可能加速茶树衰老。建议减少秋茶采摘轮数,有助于强壮树体,从而保证来年春茶品质。
表3 不同采摘模式茶园经济效益
5 小结
“三花1951”是近年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已广泛种植于蒲江、邛崃、雅安等川西茶区,也作为巴中市等地新发展茶园主要引进品种之一[7]。但茶企、专合社在进行茶园新建或改种过程中对选种存在迷茫,对新品种的基本性状缺乏认识,出现有种植不规范,管理粗放等现象,导致品种成活率低或投产周期长等,需要开展良种配套的相关的绿色高效栽培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技术研究,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高产优质[8]。本文为茶树品种“三花1951”长期试验、示范和推广总结出的一整套技术,供“三花1951”种植者参考,但也应根据不同种植环境,不同生产区域等具体情况,在栽培与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最终实现通过推广良种茶树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减少茶园化肥农药施用量、促进茶园肥料精准施用和高效利用,降低茶园人工管理成本,提升茶园产量、品质和安全水平,支撑四川特色的精制川茶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