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探讨

2022-08-23金敏华张建新张佳佳方晨

现代园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丽水市美丽乡村绿化

金敏华,张建新,张佳佳,方晨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丽水市针对“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曾在2016 年获得“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荣誉称号。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过程中融入丽水本地特色,促进美丽乡村进一步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进行了深入研究。胡炜等[1]探讨了广东肇庆市乡村绿化美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原则;李砚晗等[2]分析并提出了10 种南京地区乡村庭院配置模式;贾胜亮[3]探讨了乡村绿化植物需要具备的特点、选择原则;潘玉娟[4]强调了庭院绿化树种的选择、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围村绿化树种的选择、游憩绿化树种的选择的重要性。

本研究实地调研丽水市域范围内5 个村庄,分析、总结了当前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化植物选择与植物配置设计,并探求如何将丽水本地的人文地理、历史风俗融入其中,为将来科学、可持续地规划与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1 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丽水古称处州,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为省辖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有“浙江绿谷”“长寿之乡”的美称。根据历年来浙江省美丽乡村认定、中国传统村落、省传统村落的认定,结合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选取莲都区下南山村、堰头村,景宁深垟村,云和长汀村、龙泉住溪村为样本,开展美丽乡村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的调研工作。

2 植物种类与配置现状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绿化植物配置,是运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地被和草本等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和组织景观,使植物的自然美与美丽乡村特色要素相融合,从而达到集观赏与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效果。

2.1 植物种类分析

此次共选取了丽水市范围内5 个有代表性的村庄,对村庄内的绿化植物种类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5 个村落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绿化植物共计134种,其中乔木22 科29 属31种,灌木28科37 属45种,草本25 科42 属44种,其他植物14种,乡村绿化植物主要用来装点庭院、改善人居环境,从树种选择上来看,居民多选用观花、观叶植物,体现了当地村民的审美倾向。

2.2 植物多样性分析

由表1 可知,除下南山村外,其他村庄现有植物种类以草本和灌木居多,尤其是大港头草本植物占比达到46.6%;而灌木除港口村外,其他村庄占比在1/3 左右,灌木多为观赏性树种,说明村民对植物的观赏性要求较高,符合新时代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时代背景。

表1 各村庄中植物种类的比值分析

2.3 植物配置方式分析

由表2 可知,各调查村落配置方式均以孤植、群植、列植及盆栽4 种方式为主,花境、丛植、花坛等配置方式较少。说明在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缺少多种植物的组团配置,导致景观效果单调,缺乏观赏性,同时导致不同村庄绿化景观特征相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绿化风格和风貌;此外,植物配置手法仍较为传统,花境、丛植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配置手法仍较为少见,亟需加以引导。

表2 各村庄植物配置方式现状

3 丽水市美丽乡村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3.1 美丽乡村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乡村绿化植物通过合理的配置,可以起到调节村庄小气候环境以及保护、改善和美化村庄环境的作用。在绿化环境中,各种类型植物承担了配置群体中不同的角色,乔木是乡村绿化的主干与支架,灌木是协调过渡与补充,草本、地被是铺垫与烘托。通过乔灌草、常绿与落叶、观花观果与观型等不同类型植物的良好有序配置,可以建立稳定健全的植物群落,构建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绿化景观。

3.1.1 适应性原则。选择绿化植物时,要优先考虑植物对本地气候的适应性,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尽可能提高美丽乡村绿化植物的自我维护、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应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抗性强的绿化植物为宜,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使美丽乡村的绿地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1.2 多样性原则。利用不同植物间存在的形态、体量、观赏特点、季相变化等差异,通过呈现出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上的不同效应,以乔、灌、草结合的多层种植结构为主,营造多层次、多样复合、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增加乡村绿化效果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进而打造新时代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绿化景观。

3.1.3 乡村特色原则。尊重自然、传承乡村文化,应尽量避免城市化,保留乡村特色,突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韵味。植物配置要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性和人文景观特征,将乡韵、乡风融于一体,营造能够充分体现当地风貌和特色的植物景观,实现“一村一品”。

3.1.4 艺术性原则。植物之间的相互搭配务必与艺术规律契合,在突出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立面、平面构图以及色彩、季相等变化,同时注意绿化艺术效果要与周边道路、水体、民居等环境要素整体协调。

3.2 绿化植物推荐

根据以上原则,从形态类型、观赏特性、栽培管理、应用等方面进行筛选,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植物推荐见表3。

表3 丽水市美丽乡村绿化植物推荐表

3.3 配置模式推荐

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植物配置模式构建,要综合考虑植物适应性、观赏特性等自身诸多要素,同时结合植物周边道路、民居等绿化环境,突出田园乡村风光特色,使其顺应自然、融入自然。通过本次调研,推荐适用于丽水市美丽乡村的植物配置模式如下:

3.3.1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配置模式。公共绿地在整个村庄中通常占地面积较大,视线开敞,是展现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村民的重要活动区域,其景观要求较高,注重体验性和亲和感,可营造较为丰富的植物配置模式,根据需求,推荐香樟+南方红豆杉+红叶李-腊梅+木绣球+无刺枸骨+金森女贞-蜀葵+虞美人+萱草、桂花+樱花+水杉-木槿+金叶大花六道木+火棘+花叶络石-蓝羊茅+金盏菊+百日草、女贞+鸡爪槭+合欢-南天竹+木芙蓉+结香+栀子花-斑茅+彩叶草+葱兰、罗汉松+枇杷+黄山栾树-紫玉兰+茶梅+红叶石楠+金银花-蜀葵+辣椒+萱草、深山含笑+石榴+紫薇-茶花+金边胡颓子+金丝桃+爬山虎-美女樱+肾蕨+郁金香5 种植物配置模式。

3.3.2 房前屋后(乡村庭院)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乡村庭院与房前屋后是村民日常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植物配置应简洁疏朗、在不影响建筑物采光的前提下,延续空间特色、以人为本,植物群落应当既有饱满的景观层次和植物多样性,又能营造浓郁的农家气氛,便于村民维护管理。推荐垂丝海棠+鸡爪槭-云南黄馨+月季-蜀葵+萱草、石榴+紫荆-茶花+杜鹃-鸢尾+波斯菊、紫薇+柿-八仙花+金钟花-向日葵+凤仙花、梅+无花果-结香+金边六月雪-醉蝶花+二月兰、榉树+紫薇-木芙蓉+紫玉兰-四季秋海棠+大丽花5 种植物配置模式。

3.3.3 村内道路与宅旁宅间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村庄内通常道路较窄,同时建筑密度比较大,导致宅间宅旁的空地通常较少,因此可造景的空间往往较小,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观赏性。推荐银杏+枇杷-腊梅+紫玉兰-葱兰+萱草、水杉+柿-结香+杜鹃-蓝羊茅+波斯菊、黄山栾树+白玉兰-火棘+紫茉莉-蜀葵+彩叶草、桂花+红叶李-南天竹+金森女贞-无刺枸骨+二月兰、枫杨+合欢-木芙蓉+茶梅-大丽花+萼距花5 种植物配置模式。

3.3.4 村庄滨水绿地植物配置模式。大部分村庄多多少少都会有水池或池塘,在其周边因地制宜地适当营建滨水绿地,可大幅度提升村庄整体绿化风貌。滨水绿地植物在配置上应结合池塘或水体本身的样式,选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同时充满野趣的半水生、水生植物。根据此需求,推荐木荷+桃-云南黄馨+月季-睡莲+鸢尾、香樟+樱花-木芙蓉+南天竹-蒲苇+芦竹、鹅掌楸+南方红豆杉-木绣球+南天竹-蜀葵+睡莲、枫杨+垂丝海棠-结香+火棘-蒲苇+荷花、乌桕+合欢-木芙蓉+杜鹃-睡莲+芦竹5 种植物配置模式。

4 结语

绿化作为美丽乡村的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生态文明、村容村貌建设,并对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新农村的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对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选择了莲都区下南山村、堰头村,景宁深垟村,云和长汀村、龙泉住溪村5 个村进行调研。同时,走访了浙江省内已建成的美丽乡村典范,拓宽视野,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从形态类型、观赏特性、栽培管理、应用等方面,为丽水市美丽乡村建设筛选了120 余种适合的植物,并以乡村公共绿地、房前屋后(乡村庭院)绿地、宅旁宅间与村内道路绿地、乡村滨水绿地4 个类型,推荐了20 种绿化植物配置方案。以期为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为美化乡村、诠释乡村、解说乡村、升华乡村、振兴乡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工作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丽水市美丽乡村绿化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爸爸的爱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我爱绿化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