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深深 文创花开
2022-08-23九望
文◎九望
午间,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5号雪莲·亮点文创园里,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创业者侯颖和同事们来到办公楼顶层近500平方米的花园小憩。微风拂面,手中咖啡馥郁浓香,周边胡同纵横交错,青砖灰瓦映衬着绿树,时不时有鸽子在胡同间盘旋着,又呼啦一声冲向蓝天……这里,有现代化高楼大厦里的写字间看不到的风景。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奚大龙说: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正处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成效卓著。文化产业园区品质高、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既有产业规模过百亿元的大型文化园区,也有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专业化园区,“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就是“文化东城”特色鲜明的品牌。
1. 77文创园(邓伟 摄)
2. 改造升级后的三友商场成为雪莲·亮点文创园办公楼(武亦彬 摄)
3. 雪莲·亮点文创园的楼顶花园(武亦彬 摄)
4. 雪莲·亮点文创园的楼顶花园(武亦彬 摄)
老厂房孕育产业新活力
一场夏雨过后,北二环护城河水光潋滟,岸边鲜花怒放。滨河路畔,红灰白三色相交的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静静矗立,花园、景观带从园区蔓延而出,与相邻的胡同、地坛公园相接。
这是东城区老旧厂房腾退改造最早的文创园。最初,这里是我国航天科工研发生产基地,1996年与诺基亚集团合作建成工业园,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大洗牌,2008年诺基亚退出。也是在2008年,东城区与中关村管委会合作,将其改造为高科技文化创意园区,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吸引光线传媒、猫眼娱乐、永航科技等众多文化、科技类公司入驻。“我们既要深耕高科技,又要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文化内涵,科技、文化双管齐下,做高端的首都园区。”航星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郭永喜说。如今,航星科技园成为创意时代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的集聚地,入驻企业每年创造产值约400亿元。
5. 升级改造后的隆福寺餐饮实体店(邓伟 摄)
航星科技园扬帆之时,狭窄老旧的板桥南巷里,人民美术印刷厂老厂房也在孕育着重生的希望。2009年,伴随老城产业调整,人美厂印刷主业停产,6000平方米的老厂房就地改造。“十几米的挑高、开阔的空间,是非常理想的办公场所。”一家设计高端办公家具的企业负责人对这里“一见钟情”,“更独特的还有胡同文化,街坊间亲切互动的生活日常,也许就能触发设计师的灵感。”这个曾经年产值仅1200万元的老厂,如今没有增加一分土地,却创造着年产值4亿元的发展奇迹。
如今,东城的老城深巷里,已初步形成了航星科技园、人美文创园、雪莲·亮点文创园、南阳共享际等42处“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入驻企业5000余家,为老城带来了新的产业活力。2021年,全区文化产业累计实现收入1436亿元,收入总量保持全市前列。
文创园栖身文化腹地
美术馆后街77号,一个大烟囱矗立在静美的院落里,年轻人鱼贯进出,青春的面庞上洋溢着戏剧人的活力。
以地址冠名,这里取名“77文创园”,创立于2013年10月,前身是北京胶印厂。当大烟囱、烫金模切机、迂回旋转的钢梯、红砖修葺的老厂房将参观者的思绪拉回20世纪时,排练厅里的先锋戏剧表演又会瞬时将人唤醒。
入驻园区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平均每年有200余部原创剧目在此排练,被称为戏剧界“横店”。扎根东城厚实的戏剧文化土壤,中心负责人王雷带领专业运营团队抓住了老厂房转型的契机,将有形的老城工业历史与戏剧东城相融,聚焦影视、戏剧,将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厂房设置成18个50平方米至9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排练厅,质优价廉,提供给首都文艺团体,推动东城戏剧文化繁荣。
77文创园只是“文化东城”的冰山一角。
南中轴线旁,“大宝SOD蜜”诞生地被改造为全国首座非遗主题文创园区,玉雕、景泰蓝等“燕京八绝”技艺传承人入驻,致力于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转化;天坛公园旁,先前主营百货批发的红桥市场转型为“设计+非遗”双赋能的文创园,2020年迎来北京首家“非遗传播孵化园”落户……
“各个文创园立足‘文化东城’的核心资源,在戏剧、美学、设计、非遗等多元载体上,延伸出众多生长点,展现了文化多姿多彩和大繁荣的面貌。”东城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嘉说。
美好生活新地标
2021年9月8日,东四南大街有着30多年历史的三友商场在闭店关停近一年后,摇身一变,成了焕然一新的文创园。简洁的白色建筑,沿街通透的玻璃落地窗透出的温暖灯光,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6. 演员在北京剧目排练中心排练话剧(邓伟 摄)
2021年9月以来,这个名为雪莲·亮点的文创园成了网红打卡地。毗邻胡同、四合院,这座9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里,遍布着“望月”“山友”“子午”等十多处大大小小约2000平方米的花园。通过绿色空间的串联,文创园办公、休闲、娱乐、展示等功能被不断地组合与重构,为人们带来惊喜。园内有个被称为“偶得”的迷你剧场,为改造中保留老厂房楼梯空间偶然而得。宽3米、挑高约20米的空间里,阳光从穹顶玻璃照射进来,洒在粗糙的钢筋水泥墙面上,每一层楼梯都可成为小小的展示舞台。
夏日的午后,因未设计工作室的设计师们有的到楼顶花园晒太阳,有的串胡同、撸猫,“浸染在胡同、烟火气、花园的诗意里,创意会自然肆意生长。”因未设计工作室负责人、设计师侯颖说。
一个个文创园打开围墙,与商业区、街区、社区相融。在东四北大街西侧胡同深处的南阳共享际,戏剧爱好者们排练演出,成为“戏剧共享生活社区”的一员;中轴线南端的金隅龙顺成文创园,不仅是市民身边的公园,其中的京作非遗博物馆还是非遗体验地……文创园区的蓬勃发展为街区更新注入生机。目前,东城区正在致力于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约1.5公里半径范围内,人们既可以领略故宫的皇家风范,也可以到王府井“买买买”,还可以到隆福寺享受一场文化盛宴。
在古都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交相辉映中,一个个“胡同创意工厂”不仅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优质企业的聚集地,更是城市更新的承载地、生活美学的高地。它们将新的产业带入胡同,给老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多了源头活水的老城文化生态,正滋养着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