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年”的由来
2022-08-23本刊资料
图/本刊资料 文/融 冰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里。河北省有个河间县,汉朝封了一个王叫河间王。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传》中说他“实事求是”,从此这句话就流传下来。1914 年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为校训,1917 年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时,校长宾步程撰写“实事求是”挂匾于书院正楣。但是,无论“实事求是”概念的首创者,还是校训的提出者、挂匾的书写者,他们都没有深入研究过“实事求是”内涵为何物。
到了1941 年5 月19 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是”“求”作了全新解读,使人豁然开朗。这是他首次对“实事求是”进行解读。1941 年7 月,毛泽东在延安马列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专门以《实事求是》为题作了报告。1941 年底,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确定为中央党校校训,号召全党要实事求是。
毛泽东解读和强调“实事求是”的用意,不是要求每个人把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搞清楚,都能找出一切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现所有规律。其要义在于,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步入1961 年,由于“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共和国“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刻”。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在这次全会前后,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他提出,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61年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为扭转困难局面,开展全面调整准备了条件。在充分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条例和文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