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
2022-08-22郭泽华
郭泽华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医医院,江西 九江 332500)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胆总管切开取石、ERCP取石,但切开取石的治疗方法容易导致结石复发,时而还容易产生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且患者术后易复发,体内残石量较高[1]。所以,术后对患者采取科学的干预方式,有助于继发结石的预防,可对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起到优化作用。本研究主要对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后会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该因素从源头上进行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治疗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术后继发肝内胆管结石)与对照组(无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各41例。对照组年龄20~62岁,平均(41.56±2.36)岁;观察组年龄21~65岁,平均(41.88±2.4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指标分组设置,按照卫生部门的检查标准联合院内检验数据评估标准来测定;胆红素、转氨酶标准的参考按以往研究文献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准则,胆总管直径分组依据胆道外科学,胆总管结石多少与大小观察标准分组借助以往研究。胆道狭窄诊断依据:B超、CT、MRCP图像展现狭窄近端胆道扩张、结石声像,狭窄胆道比较规则,对称短节段狭窄,狭窄为瓶颈样环状缩窄。①术前:胆囊切除手术史等各项资料,血糖(≥7.1 mmol/L,<7.1 mmol/L),总胆固醇(≥5.77 mmol/L,<5.77 mmol/L),三酰甘油(≥1.7 mmol/L,<1.7 mmol/L)。②术后:手术当天或术后第一天白细胞、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组与术前相同。
1.3观察指标:①观察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患者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单因素。②观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肝内胆管结石。
2 结果
2.1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患者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单因素:两组各项指标差异较大,即为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患者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单因素(P<0.05)。见表1。
表1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患者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单因素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肝内胆管结石:影响的独立危险原因有胆囊切除史、胆道狭窄、胆总管扩张、高密度脂蛋白、术后直接胆红素升高。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肝内胆管结石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在施以取石术后,容易产生肝内胆管结石,以往研究会发现患者是否切除胆囊与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关联。现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证明胆囊切除术为产生结石的主要危险原因,这些均为既往研究所得出的结论[2]。胆囊切除引起继发肝内胆管结石,有研究人员表示可能是胆囊切除手术开展时,受到神经肝支的影响。神经内分泌对通路的影响容易引起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总管内压较大,最终会致使肝内胆汁无法顺利排出,肝内会淤积胆汁水,继而引发肝内胆管结石。
经研究,胆道狭窄、胆管结石与患者术后的复发具有相关性,研究中,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取石术后,术前影像学对胆道狭窄的诊断,患者术后出现结石复发的时期性较长。经推测,患者因胆道狭窄出现结石,主要是胆道狭窄诱发胆管中胆汁于流动期间阻力发生异常出现轴流,胆汁速度缓慢会引起附壁效应,长期发展最终诱发肝内胆管结石[3]。
胆总管扩张和胆总管结石术继发内胆管结石,虽然以往研究表示肝内胆总管出现结石的原因是总管扩张,加上ERCP治疗,这些均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取石存在一定限制,只能在内镜下进行。研究数据显示,取石不管是内镜或胆总管切开术,扩张胆管取石很容易导致患者再次出现结石的风险,这些均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和延展[4]。胆总管扩张诱发术后反复出现结石的风险,部分人员表示长时间胆管扩张会引起胆管管壁纤维化,降低胆道排空能力,致使胆汁排空延缓,最终会形成结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构成,为合成胆汁酸的主要原料。研究得出,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会引起胆石的形成[5]。另外,临床实践中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引起继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中,是因为脂蛋白密度高,游离胆汁酸与其结合相关,上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与其合成胆酸,导致胆汁酸中疏水性游离胆酸构成比出现异常。
综上所述,患者继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影响因素众多,是诸多危险因素共同引起的后果,主要决定因素是胆总管扩张、胆道狭窄等。所以,术前应评估危险因素,选取科学的诊疗方式,术后按照患者个体特征制定针对性方案,定期随访,预防远期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