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BE和SD法的乡村滨水景观带美景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衢州庙源溪为例

2022-08-22胡洁思张建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滨水美景样本

胡洁思,张建国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2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国内对乡村滨水景观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晚,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关注乡村景观的发展,而后乡村的农业景观及自然风光得到挖掘发展,直到90年代国内学者受国外自然滨水景观建设影响开始研究一些国外优秀滨水景观案例的营造方法与优越之处,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乡村滨水景观建设产生影响,如2009年张泉在《村庄规划》一书中通过分析大量乡村规划实例及多年来乡村规划的实践经历,提出滨水景观的营建是打造特色乡村景观的一个重要环节[1]。2010年祝红娟[2]总结了滨水景观对江南水乡独特之美的影响。2014年苟倩[3]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提出了能更好迎合社会旅游发展的乡村滨水景观建设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从乡村滨水景观的角度思考乡村景观构建,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新视角。过去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较多,但对乡村滨水景观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将乡村河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文逐渐增多[4-5],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对乡村滨水景观进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研究滨海景观[6]、城市河流景观[7]等,采用语义差异分析法(SD)对海绵城市景观[8]、瀑布公园景观[9]、城市景观轮廓[10]进行评价研究,为本研究进行乡村滨水景观影响因素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理论经验。SBE法是1976由Daniel提出的[11],SD法是1954年由Osgood提出的[12],这2种方法都是从人的视觉角度定义景观存在,并以人对景观的直观感受为基础的景观评价方法,同属于心理物理学评价法,其中心理物理学评价法是四大视觉景观评价[13-15]方法中被证明最具可信度的景观评价方法[10]。SBE法、SD法用于研究公园景观、城市滨水景观的美景度研究较多,但用于探讨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研究将SBE法与SD法相结合,从人的感官出发通过心理物理学评价法对乡村滨水景观的美景度影响要素进行探究。

1 概况

庙源溪位于钱塘江上游衢江支流,发源于衢州九华山西侧山脉属季节性河流,庙源溪向南流经十几个村庄汇入市区的衢江流域。早年由于沿溪村民散养生猪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后经“五水共治”恢复了洁净水质。衢州从2014年起推进实施美丽溪流建设,不仅治出了一江清水维护了钱江源头区域水生态,也为衢州美丽乡村建设和滨水休闲旅游注入了活力。经过系统整治提升的庙源溪滨水景观带成为了衢州市区人们时常光顾的生态走廊。庙源溪滨水景观带总长约12.3 km,是连接沿溪两岸休闲空间、自然景观、村庄聚落、文化古迹等元素与衢州城区的纽带。岸堤和堰坝在水生态治理和工程修整过程中保留了庙源溪原始风貌,并在原有地形、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营造,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高的生态价值。庙源溪滨水景观带不仅是衢州治水的典范,也是乡村滨水景观带的典型代表之一,因此,笔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照片的获取与影响因子筛选

2.1.1 照片的获取 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庙源溪滨水景观,让照片所表达出来的景观形象能够被公众更好的感知,同时为了保证样本照片的质量,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对收集照片的工作做出了限定。在可见度高的条件下进行庙源溪滨水景观的实地走访拍摄,具体路线是从庙源溪上游衢州九华山脚沿鲶鱼湾方向直到万田乡,顺庙源溪沿岸进行拍摄具体路线如图1所示。使用华为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原相机模式对庙源溪沿岸能驻足停留并具有观景条件的景观进行记录,共拍摄得到照片343张。

图1 实地调研拍摄路线图

由于季节因素影响以及笔者摄影技术受限,为了更好地通过图片形式呈现庙源溪实际景观状态,还原庙源溪实地景观,收集大量游客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有关庙源溪景观的图片用作样本补充,网络分享平台包括美篇、微博、百度贴吧、携程、大众点评等,进行游客分享的庙源溪照片采集,得到2117张照片,去除人物占比太大不能较完整反映庙源溪滨水景观特征的图片752张,留下能够清晰、真实表达庙源溪景观的照片共1365张。最后根据实地调研以及游客网络评价得知的庙源溪景观特征挑选得到14张具有代表意义的样本照片。将样本照片编号为1~14号方便后续研究,如图2。

图2 庙源溪滨水景观样本照片

2.1.2 影响因子筛选 参考前人对美景度的研究[16-18],得到滨水景观影响因子有空间尺度、景观体量大小、景观色彩丰富度、水景动静状态、景观构成要素种类、空间围合状态、景观轮廓韵律感、有无焦点景观、景观纵深层次感、景观协调感。这些因子的变化对人的观景感受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探究这些因子对滨水景观美感的影响程度,运用专家打分法对10个景观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判断,得到对景观美感较为重要的影响因子。通过问卷得到50名专家对这些影响因子重要性的评价值,然后根据式(1)~(2)进行评价。

式中,Mj为第j个因子的影响分值,σj2为第j个因子的分值方差,Xij为第i个人对第j个因子的评分,n为评价人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因子专家打分统计表

方差表示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契合度,由表1可知方差值分布在0.465~1.500之间,方差大于1说明各位学者对该影响因子的影响度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对这些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有无焦点景观、空间尺度、景观轮廓韵律感、景观体量大小4个影响因子的方差大于1,说明各位专家对这些影响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故在后续调查中不对其进行研究。其余因子的整体契合度差异不大,对影响度分值进行筛选,由于分值分布在5至1分,当影响度评分大于3时表现出该因子具有较强影响,所以最终筛选出6个滨水景观视觉影响因子,分别是景观协调感、水景动静状态、构成要素种类、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围合状态、景观纵深层次感。

2.2 问卷设计

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借助问卷星平台,共发放251份问卷。其中美景度评价问卷共发放200份,有效回收189份问卷,研究对象主要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不同受教育背景、有无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经历的大众群体,调查的内容主要是采用SBE法(美景度评价法)对14个景观样本美景度进行评分,并利用李克特量表划分美景度评价程度,非常美、美、一般、不美、非常不美分别记为5、4、3、2、1分;影响因子评价问卷共发放51份,有效回收48份问卷,研究对象主要为景观专业工作人员,调查的内容主要是采用SD法(语义差异法)对6个影响因子进行程度评判,采用语义差异法划分受访者对景观样本中影响因子程度的感受,用强、弱界定景观协调感、景观纵深层次感,急、缓界定水流状态,多、少来界定构成要素种类丰富度、景观色彩,开、合界定空间围合状态,并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进行评价程度的划分。

2.3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

美景度评价的评分越接近5分代表该评价者对该景观的认可度越高即美景度评分越高,然后运用Excel软件将受访者评价数据代入美景度评价标准化公式中计算得到庙源溪景观样本的美景度评价标准值。

影响因子评价的调查对象通过对景观样本中的影响因子程度进行打分,影响因子程度评分越接近5就表示该景观样本中的影响因子程度越强,反之则弱。计算庙源溪景观各影响因子的均值得到影响因子评价值。

最后通过SPSS软件将美景度评价标准值作为因变量,将影响因子评价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美景度评价

美景度评价具有较科学系统的标准化公式进行数据统计,这样的公式处理可以降低受访者个体审美意见与整体审美意见差异过大产生的数据误差,如式(3)~(4)。

式中,Zij为第j个评价者对第i个庙源溪景观评价的标准化值,Rij为第j个评价者对第i个庙源溪景观的评价值,Rj为第j个评价者对所有庙源溪景观评价的平均值,Sj为第j个评价者对所有庙源溪景观评价的标准差,Zi为第i个庙源溪景观的标准化美景度评价均值,Nj为评价者人数。

通过式(3)~(4)标准化处理调查人群对庙源溪滨水景观的评分,得到189位受访群众对庙源溪各滨水景观样本的美景度评价值,最后得到的标准化值如表2所见。

表2 14个庙源溪滨水景观样本的SBE标准值

根据表2的数据可知,庙源溪滨水景观照片样本中8个美景度评价为正值,6个美景度评价为负值,不同内容景观的美景度评价相差较大,针对SBE值(美景度评价值)高的景观样本和SBE值低的景观样本进行特征分析。SBE值越大说明该景观越符合群众的视觉审美喜好,具有更高的景观美感,其中将14个样本按SBE值进行排列得到10号>11号>12号>3号>13号>4号>5号>7号>0>8号>2号>9号>6号>1号>14号,图3中排名前3位的景致在庙源溪所有景观样本中有较高的景观价值,受评价者的喜爱程度高,更符合大众景观审美,景观建设较成功。观察这3个SBE值较高的景观样本,发现这些景观水景占比较大,色彩更丰富,呈现出较为开阔的景观视觉效果。排名后3位的庙源溪景观样本为6号庙源溪沿溪绿道、1号庙源溪沿岸乡村、14号庙源溪横向视域,由图4观察发现,受访者评价较低的景观闭合性较高观赏者视线局限感较强,视域中的景观元素较多,造成繁杂的视觉效果。

图3 SBE值前3位的景观样本

图4 SBE值后3位的景观样本

3.2 影响因子评价

48位评价者给同一样本的同一因子评分的平均值即可代表该景观样本中景观影响因子存在的状态和程度,也称该值为影响因子的评价值。如表3所示,对滨水景观有影响的视觉影响因子有6个,X1~X6分别表示景观协调感、水流速度、构成要素种类、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围合状态、景观纵深层次感。由表中数据分析影响因子在不同照片中的存在程度。12号、1号构成的要素种类更丰富;12号、11号的景观色彩更丰富;3号、11号的空间更开阔;1号、12号的景观纵深层次感更强。

表3 庙源溪景观影响因子的评价值

分析美景度评价得到的SBE值前3位的10、11、12号样本的影响因子评价值可得,10号样本景观协调感一般,水流速度较急,景观要素种类数较多,景观色彩丰富度一般,景观空间较开阔,纵深感较弱。11号样本景观协调感较强,水流速度很平缓,构成要素种类数较多,景观色彩很丰富,景观视觉感受很开阔,纵深感较弱。12号样本景观协调感很强,水流速度一般,构成要素种类多,景观色彩较丰富,开阔感较强,纵深感强。美景度评价前3位的景观样本具有共性,即具有丰富的景观构成要素和开阔感强的视觉景观特征。

分析美景度评价得到的SBE值后3位的6、1、14号样本的影响因子评价值可得,6号样本景观协调感很弱,水流速度快,构成要素种类数较少,景观色彩少,景观闭合感强,景观纵深感较较强。1号样本的景观协调感较弱,水流速度较快,景观构成要素多,景观色彩较丰富,空间围合状态较闭合,景观纵深感很强。14号样本景观协调感弱,水流速度较缓,景观构成要素少,景观色彩很少,空间有一定闭合感,景观纵深层次感很弱。美景度评价后3位景观样本具有共性,即景观协调感较差且空间闭合感明显。

3.3 美景度评价模型

3.3.1 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模型建立前对庙源溪景观样本的SBE标准值与影响因子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除相关性较小的影响因子,得到与SBE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影响因子,进入到后续的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中。其中在进行相关系数方法分析时需先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数据具有连续性且服从正态分布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不服从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SPSS 22.0软件中的图形构建器对X1~X6数据进行直方图正态分布检验,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条件,所以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对SBE标准值与影响因子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到显著性系数,显著性系数>0.05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如表4中所示,X2、X3、X4、X6与美景度标准值变化不存在显著关联,X1景观协调感和X5空间围合状态2个影响因子与美景度存在显著相关性,且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0.657,说明这2个影响因子与美景度呈正相关。

表4 影响因子与美景度相关性分析

3.3.2 回归分析 经过相关性分析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得到2个与美景度相关的影响因子,将这2个影响因子作为自变量代入线性回归方程中,对生成的模型拟合度、共线性诊断、DW值进行判断。其中该模型的DW值为1.882,当DW值分布在2附近,说明该模型中因子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满足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条件。美景度与X1、X5影响因子回归分析的显著性值为0.013,显著性值小于0.05说明2个影响因子中至少有1个能对美景度产生显著影响。如表5所示,X1的显著性值为0.004,X5的显著性值为0.491,当显著性值小于0.05时说明该对应因子与因变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且VIF小于5说明2个因子不存在共线性,即最终得到仅有X1景观协调感这一因子与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

表5 美景度与X1、X5回归系数表

3.3.3 模型建立 在美景度模型建立时,筛除X5后建立庙源溪美景度与X1影响因子的线性关系如表6所示,因子的回归标准系数代表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具体数值关系,由表6中X1的标准系数可得庙源溪美景度评价模型式(5)。

表6 美景度与X1回归系数表

式中,YSBE为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X1为景观协调感。由方程可得,庙源溪滨水景观的美景度与景观协调感有直接关系。

在进行影响因子评价分析时,总结美景度评价值较高的景观样本共性时发现X1景观协调感与其他影响因子似乎存在一定关联。可进一步研究X1景观协调感与其他影响因子之间关系,将X1作为因变量,X2~X6作为自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由表7中的显著性系数可知,X1与X3、X4、X53个影响因子存在相关性。

表7 影响因子X1与其他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因此,继续将X1作为因变量,X3、X4、X5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方程拟建,进一步筛查得知,X3的显著性值过大,不符合线性回归方程条件。根据表8中的回归标准系数得到X1与X4、X5影响因子之间关系,如式(6)。

表8 影响因子X1与X4、X5的回归系数表

式中,X1为景观协调感,X4为景观色彩丰富度,X5为空间围合状态。

结合式(5)~(6),得到式(7)。

式中,YSBE为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X4为景观色彩丰富度,X5为空间围合状态。

因此,X1景观协调感为庙源溪美景度直接相关的影响因子,X4景观色彩丰富度、X5空间围合状态为间接影响因子,且都呈正相关关系。

4 结论

庙源溪滨水景观样本中10号鲶鱼湾堰坝景观、11号庙源溪水面倒影、12号庙源溪纵向视域3个景观样本的美景度评价较高,这3个景观样本的共性影响因子为具有丰富的景观构成要素和开阔感强的视觉景观特征;6号庙源溪沿溪绿道、1号庙源溪沿岸乡村、14号庙源溪横向视域3个景观样本的美景度评价较低,这3个景观样本的共性影响因子为景观协调感较差且空间闭合感明显。

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影响因子有景观协调感、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围合状态3个,即景观协调感越强,景观色彩丰富度越高,空间越开阔,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越高,且重要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景观协调感>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围合状态。可以从改变相关影响因子的角度提高景观美感。

5 讨论

通过对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影响因子的研究,为相似地区的乡村滨水景观建设、景区规划,以及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启示。

(1)增加景观协调感是关键。景观协调感对美景度的影响最为关键,协调感强的景观能得到游客的喜爱和关注,是建设乡村滨水景观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景观协调感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概念,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阐述,景观的协调感主要来源于相似景观和对比景观[19],相似景观是指色彩形状相似度较高的景观组合,更容易让人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如水岸边深浅不一的绿色组合成的植物景观会给人视觉统一感,使人更易获得平静的感受。对比景观的协调感建立在相互突显的基础上,如平静的水面与空旷的天空,水面倒影照射出的丰富的景观内容和天空单纯的蓝色背景形成对比,相互映衬使人的心理感受到协调感,分析其造景手法可以为提高景观协调感提供方法和策略。如西方园林代表的法国勒诺特景观运用视觉错觉的方法将水景、景观小品、建筑等景观元素进行轴线分布,并通过地形变化和透视法营造视觉深度和大尺度空间错觉,利用有序的景观构图变化进行景观要素设计,营造视觉景观协调感[20]。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通常讲究景观的动态美感,景观在人的视线变化下也产生协调的变化,运用借景、对景、障景的方法在保留原有自然景观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空间大小和性质的且具有山水画意境的景观。中式景观在造景时常存在隐含的空间序列[21],利用景观虚轴上各景观的相互映衬和呼应,获得视线流动下的景观协调感,营造与整体山水相适宜的协调景观[22]。因此,结合不同景点的特征灵活地将几何对称关系、景观隐性空间序列、统一元素排列、主次分明景观构成这些造景手法运用到滨水景观的营造上能够达到提升景观协调感的目的。

(2)增加色彩丰富度是内涵。景观色彩是滨水景观重要的观赏特征之一,景观色彩丰富度对美景度的影响较为强烈,在一定区间内的景观色彩设计能对美景度产生较大影响。从生理学角度看,色彩明丽的物体对人有强烈吸引力,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感受有着不同的影响[23],如绿色对于舒缓人眼疲劳感具有积极作用,让人的心情得到放松,蓝色属于冷色调给人静谧、冷静的视觉感受,红色色彩浓郁具有较强攻击性能够吸引人的注意且引发紧张感等。在美景度评价模型研究中得知,景观色彩会对景观美景度产生影响,在一些乡村景观设计中,由于模仿城市景观的建设,加入了许多与原环境不匹配的色彩艳丽的人工景观,这种脱离原有景观所增加的色彩往往显得突兀,并破坏当地景观特色[24],因此,在景观色彩设计时需要进行前期调查,首先对乡村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探索和挖掘,包括当地原生植物群落色彩、土壤颜色、当地已有建筑色彩、民俗装饰物色彩等[25],整理乡村特色色彩符号,并按不同类型的景观进行归纳,提炼出不同类型的景观色彩如自然色彩、村庄色彩、农田色彩等,利用这些色彩基调的互补色、对比色、同系色进行色彩景观的建设,可以更好地融合新旧景观、提高景观辨识度、保留乡村滨水景观的地域特色,同时加强景观美感。

(3)提升空间开阔感是措施。空间开阔感对景观美景度具有一定影响。空间开阔感是景观给人的视觉感受,可直观描述为空间的围合状态。空间的围合状态可以决定空间的使用功能,对人心里感受具有较大影响,大空间给人开朗的感受,小空间给人舒适的感受,过大的空间让人产生恐惧感,过小空间让人产生压抑感,说明不同的空间围合状态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对人的美景度评价产生影响。增加空间开阔感的观念首先在建筑空间中被提出,方法包括在建筑内部空间中弱化空间界线使空间呈现出整体性;在空间中运用柔和协调的色彩,减少色彩对比产生的空间划分感;运用浅色作为主基调增加空间的视觉量感;通过构建与视线同一方向的线性元素增加空间深度;保持空间敞亮避免单光源照明对空间造成的分割等,且这些方法的使用已被证实可以有效增加空间开阔感[26]。因此,通过将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进行类比,沿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塑造乡村滨水景观空间开阔感的目的。如在乡村滨水景观营造时采用缓坡驳岸和草坪驳岸的形式弱化水与草地的边界、增强空间的整体性,设计色彩柔和的滨水园路与景观小品减少空间的划分感,通过纵向视域中植物、景观小品等元素的线性排列增加景观视觉的深度广度,在有上界面的景观观赏空间中注意保证空间内充分采光避免暗空间造成空间与景观的分割,由此增加景观美景度。

全国乡村建设日益加速,以庙源溪滨水景观为例探究景观建设现存问题和景观美景度的影响因子,能够完善目前乡村滨水景观建设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对今后研究乡村景观建设中建筑资源、植物资源等资源的美景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过去的研究中运用SBE法、SD法其中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地景观评价的较多,结合2个方法并对乡村滨水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并对研究地提出发展提升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笔者研究时间和研究能力有限,并不能涵盖所有乡村滨水景观情况,所以需要更多学者以不同的乡村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当地景观特征和美景度评价的影响因素,从而结合当地发展现状、景观文化基础因地制宜地寻找提升当地滨水景观美景度和吸引力的具体方法,以形成对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

猜你喜欢

滨水美景样本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海洋美景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田园美景
你说的美景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