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OPG、TGF-β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2022-08-20刘史浩王彩娥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经皮心肌梗死血清

刘史浩,王彩娥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0 前言

目前,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可维持血流通畅,缓解患者症状,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因此,明确影响A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因素尤为重要。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调节因子,与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可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促进细胞增殖、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由此,推测血清OPG、TGF-β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有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OPG、TGF-β与A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73例AMI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AMI诊断标准[3];②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③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12 h;②严重心肾功能不全;③冠状动脉完全阻塞伴严重钙化的病变。273例AMI患者年龄42~69岁,平均(53.31±3.14)岁;男183例,女90例;体重指数17.69~26.16 kg/m2,平均(22.65±1.17)kg/m2。

1.2 介入治疗效果判定及分组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周后,参照相关标准[4]评价疗效。显效:冠脉再灌注,梗死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或心电图上只留Q波,ST-T段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痊愈;好转:病情明显改善,偶有心绞痛发作,各项并发症好转,心电图ST-T段持续改善;无效:梗死症状无好转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病死。将无效患者纳入无效组,将显效、好转患者纳入有效组。

1.3 观察指标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包含年龄、性别(男、女)、体重指数、长期吸烟史(有、无,吸烟指数≥4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实验室指标检测:采集患者就诊当天静脉血10 mL,均分为两份,置于-80℃的环境中待检。①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处理10 min,离心半径10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成都恩普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A8020)检测;②血清OPG、TGF-β水平: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处理10 min,离心半径10 cm,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PG、TGF-β水平,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治疗效果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介入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后4周,273例AMI患者中治疗无效26例,占比9.52%;治疗有效247例,占比90.48%,其中显效164例,好转83例。

2.2 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无效组的血清OPG水平高于有效组,血清TGF-β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无效组和有效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s,n(%)]

表1 无效组和有效组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s,n(%)]

项目 无效组(n=26)有效组(n=247) t/χ2 P年龄(岁) 53.87±3.25 53.25±3.13 0.957 0.339性别 男 18(69.23) 165(66.80) 0.063 0.802女 8(30.77) 82(33.20)体重指数(kg/m2) 22.73±1.24 22.64±1.10 0.392 0.695长期吸烟史 15(57.69) 171(69.23) 1.442 0.230 11(42.31) 76(30.77)梗死相 左前降支 9(34.62) 85(34.41)关血管 左回旋支 5(19.23) 60(24.29) 0.386 0.824右冠状动脉 12(46.15) 102(41.3)TG(mmol/L) 4.86±0.68 4.67±0.63 1.452 0.148 TC(mmol/L) 4.93±0.72 4.79±0.66 1.020 0.309 OPG(ng/L) 437.25±40.03 362.69±32.47 10.879 <0.001 TGF-β(pg/mL) 213.54±16.14 241.27±18.63 7.304 <0.001有 无

2.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OPG、TGF-β水平作为自变量,以介入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1=无效,0=有效),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水平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危险因子(OR>1,P<0.05),TGF-β水平高是其保护因子(OR<1,P<0.05)。见表2。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AMI是由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所致,患者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AMI的有效手段,能够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缓解患者梗死症状。但本研究中,273例AMI患者介入治疗后4周,治疗无效26例,占比9.52%,提示AMI患者介入治疗后仍存在治疗无效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介入治疗效果,需在治疗开展前对AMI患者进行评估,明确影响A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效组的血清OPG水平高于有效组,TGF-β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初步推测血清OPG、TGFβ水平与AMI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有关,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分析原因在于,血清OPG作为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影响患者内源性凝血因子代谢,促进单核、泡沫细胞浸润血管内皮,加重血管损伤。血清OPG水平升高可介导机体炎性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纤维蛋白在此不断富集,引发血管钙化,加重血管粥样硬化[5]。由此可见,血清OPG水平升高的AMI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更为严重,加重心血管损伤,增加介入治疗无效的风险。TGF-β为多效能细胞因子,可加快T细胞17分化,增加抑炎因子的表达,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TGF-β水平下降可导致TGF-β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减少抑炎因子释放量,加快血管斑块破裂速度,促使血栓形成[6]。因此,血清TGF-β水平降低与AMI患者介入治疗无效有关,且水平降低越明显,血管损伤越严重,介入治疗无效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AMI患者介入治疗无效与血清OPG水平高、TGF-β水平低有关,临床可通过检测AMI患者的血清OPG、TGF-β水平,预测介入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实施。

猜你喜欢

经皮心肌梗死血清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血清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