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2022-08-20韩卓儒
韩卓儒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以及学科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建筑装饰设计行业迅速发展,设计市场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居住空间设计》这门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实施的策略、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与素养、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与成果输出、学校教学资源与相关设备等都可能影响该课程的最终教学成果。基于产教融合为背景,以高职院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对接室内设计师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探索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策略,为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产教融合背景概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协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开设的相关专业,积极开办专业进行生产,并通过将生产与教学二者有机结合。对职业院校而言,落实产教融合就是要使自身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能力与对应产业发展、转型及就业和创业需求紧密对接,从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
二、项目化教学概述
项目化教学作为目前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应用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同时将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职业素养三者相结合,围绕着具体项目展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教师指导学生以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素养的提升。相对于传统教学,项目化教学能较为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对原有传统教学进行思维转换,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对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素养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概述
《居住空间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二上学期,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居住空间改造和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思维。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小组团队协作,合理的任务分工,能设计出具有艺术和科学性,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有人文内涵的现代居住空间环境,为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实践应用型课程,其课程内容涵盖范围较广,且涉及诸多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为本专业其他核心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四、《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轨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部分高职院校《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缺少与建筑装饰行业及相关企业的深度调研和拓展交流,导致部分学校开设该门课程后,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当前就业需求,从部分企业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岗位实习就业情况的反馈结果来看较为不理想。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不具备工作任务典型性和时效性。尚未结合课程的教学需求设置完整的总体框架,导致课程教学片面性问题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涉及相关知识有机串联在一起[2],并且课程未能有效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使得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未能有效提升专业综合竞争力。
(二)课程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学资源和手段单一
一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年轻教师大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缺少企业实战工作经验,在进行实践课程教学中,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不能有效为学生进行现场示范和讲授;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现有师资队伍构成单一,基本以本校专任教师为主,缺少有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入教学团队;三是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仍未转变,还是以传统“教”为主,未能将课程教学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建筑装饰设计行业不断发展,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更新迭代,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常规多媒体课件,将理论知识讲授和图片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授课,《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常见户型空间改造与设计能力,学生若未能真实体验或感知项目空间大小,只停留在图纸阶段,不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导致学生最终还是被动学习;部分授课教师未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及资源提升教学互动性,导致教师未及时有效了解学生知识内化吸收情况,就不能根据学生教学反馈,做到有效调整课程教学进度与授课计划。
(三)课程教学考评机制不完善,课程教学成果转化路径单一
课程目前大多为平时课堂任务考核、期末结课任务考核,主要表现为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方案较为模糊,特别是缺少过程性评价考核,参与评价考核主体人员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评价没有详细的评价标准,更是缺少来自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参与考核。
课程教学成果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等因素,往往只能通过课程结课任务作为教学成果的内容,缺乏转换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课程项目在设置时由于其自身的虚拟性和自拟性,导致课程项目无法继续深入本质问题,只能停留在概念图纸阶段,不能指导项目实施与最终落地完工[3]。《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成果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居住空间内部的家具产品设计、室内空间软装搭配以及整体空间效果图表现等,如果能面向社会市场需求,面向当地政府,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促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的有机同步发展,就可以探索出一条从课程项目任务到设计成果落地实施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五、《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互动教学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将《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任务与室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家装顾问、绘图员等相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遵循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对原有传统教材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梳理和重构出典型设计项目化教学任务。通过对应目前家装设计市场各类住宅空间设计需求,从小户型空间设计逐渐过渡到大户型空间设计,结合地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风貌改造与提升设计等进行项目化课程设置;结合学生综合学情分析,从而明确课程具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可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角色互换、项目导向、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课前通过云平台发布课程任务单及推送相关资源,学生登录云平台领取任务并完成相关课程内容的自学;课中项目团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合作,师生课堂上通过实时互动教学,教师对学生薄弱知识进行点拨与答疑,根据学生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授课计划;课后教师通过云平台推送资源和发布课后任务,学生查阅资源进行课后拓展,并完成对应课后任务,教师与学生及时通过云平台进行课后答疑与互动,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搭建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库平台,打造产业化素质“双师型”团队
通过打造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企业与学校可以联合建立校内设计工作室,由学校提供相应场地和教学设备,企业提供实际工作项目;校内设计工作室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管理与指导,选拔和组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还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将行业标准融入项目化课程教学中,以及校企单位与学校共同开发电子云教材、活页式教材、研发任务式教材等,共同确保与企业用人需求相互融通;校企共同建立“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平台,教师与学生能获得丰富的课程素材与教学资源,并且及时了解来自行业、产业的前沿资讯;企业通过将优秀案例推送至教学资源库平台,教师能依托企业真实案例为项目化课程任务来源,引导学生基于真实项目案例,展开对应的教学与指导,帮助学生落实项目化课程任务。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把实际生产项目引入项目化课程任务,同时也要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的产业化素质建设。一方面实行“行业专家进课堂”,通过柔性引进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组成教师兼职团队,到学校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4];另一方面开展“学校教师进企业”,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习实践,建立教师实习制度,鼓励不同年龄段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将教师下企业锻炼纳入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创建和形成“双导师”灵活教学机制,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课程项目任务不同,企业派出专家参与和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项目实习。
(三)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企业项目考核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将企业与社会市场主体纳入多元化评价考核之一,形成以学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地方政府、业主等多方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课程项目实施,形成以校内全职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对项目学生团队参与的项目任务成果进行过程化考核评价。借助现代教学云平台,及时监测学生团队教学环节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与课程反馈,对课程每个项目子任务的设计过程和提交成果进行过程性考核,制定详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例如对课程项目完成质量考核,图纸的数量达标率、设计内容是否符合业主相关需求、图幅画面整洁,设计图纸符合制图规范性;提交时间节点,及时性,完整性[5];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等;可邀请企业专家、项目合作的地方政府、项目业主代表共同参与项目成果展示汇报评价,收集来自社会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到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中。
(四)构建“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落实教学成果转化体系
采用以“家装室内设计师”岗位能力要求为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岗位应用、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岗位职业人才为目标,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课程设置与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相融通,对接“1+X”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要求相融通,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的思维与能力要求相融通。构建和形成以“岗课赛证创”的五维融通,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项目化课程学习,对各个设计实施环节有深刻理解,以及相关知识点与工作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产教融合背景下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项目团队完成的课程最终设计成果和作品,可以投稿参加设计类相关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目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赛积极性;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课程项目,有较为成熟和优秀的作品,也能成为企业采纳的设计方案,同时可作为案例素材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下一届学生进行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对接“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级、中级考试要求,实现教学任务与职业认证培训的双赢;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在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与改造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和突破设计创新能力,激活学生的专业热情,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发展。
六、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为适应国家对专业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需要来自产业、行业、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等各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推动,以及教学一线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的不断探讨和深化改革,共同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背景下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生活力,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突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带动相关行业领域持续蓬勃发展,继而促使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