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

2022-08-20李旻泽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综艺卫视形式

李旻泽

(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度阐述。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其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头。想要树立文化自信心,就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文化类综艺节目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的现象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成功传承的重要方面。

一、文化类综艺概述

文化类综艺是指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娱乐形式为外壳的综艺节目,既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又满足文化价值传承的新形式、新表达。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综艺节目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既保证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又借助影视技术的进步在视听方面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因此,综艺节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文化类综艺的节目特点

文化类综艺节目总的来说就是,站在当代人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去品味一字一句、一山一水,既具有历史脉搏的厚度,也不失当代文化的广度。在当下综艺市场大繁荣的时代下,文化类综艺的具体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加深文化认同

文化类综艺节目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娱乐节目,而是运用现代科技以及娱乐手段,使得相对枯燥乏味的文化生动起来,使之注入精气神,深入浅出的娱乐化表达,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经典咏流传》在文化传递过程中,其传承脉络是在追本溯源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加深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其手段正是运用当下实力与流量兼具的实力派明星担当“经典传唱人”的身份,通过将诗词进行重新谱曲、编排,最终以一种焕然一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在保留了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可以彰显时代魅力、将人文情怀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快、更好地传递给受众。

(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满足受众观影习惯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受众的观影需求,不少文化类综艺纷纷在节目的形式展现方面进行了创新式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国家宝藏》,该节目从开创至今,一直沿用的口号就是“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在节目时长方面,采取了20分钟为一个文物章节,在短视频风靡的时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当下受众的观影习惯,观众还不用担心信息“断链”,由曾经的“看客”转变为现今的参与者,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的同时还可以实时参与到节目互动,从而增强受众参与感。

即便如此,文化类综艺目前存在的问题依旧不可忽视,即使在许多好评如潮的节目中,依旧逃不开“高开低走”的局面。例如,由董卿创办的《朗读者》在第一季开播的时候可谓兴盛于互联网之顶峰,全网点击量高达6亿,豆瓣评分为9.2分,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集体的褒奖,曾数次在各大媒体平台占领热搜榜首。但是在第二季开播的时候,由于形式、风格的单一,第二季的总播放量不及第一季的一半。除此之外,其他热门综艺也都曾由于缺乏创新,面临过同样尴尬的局面。显然,要想综艺节目得到长足发展,只有广泛开拓节目视角、创新节目形式、深挖文化内涵才能打造时代精品,才可以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1.文化类综艺发展历程概述

回首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始期”——这一阶段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游戏竞技为主,通过游戏竞技为文化元素转译赋能,其代表节目有《正大综艺》《幸运52》等;第二阶段为“发展期”——这一阶段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慢综艺的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其代表节目有《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第三阶段为文化类综艺节目鼎盛期——这一阶段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各媒介之间互联互通,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形成立体化传播形式,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节目有《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通过上面的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综艺节目穿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同时,在思想上也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2.当下文化类综艺发展出现的问题

(1)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发展势头良好,同时跟风现象也风头正劲。如果有哪类节目得到了观众关注、获得好评,那么就会有一大波相类似的节目喷涌而来,借势发展——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播出不久,就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的双赢,于是各大卫视纷纷效仿其节目形式,陆续推出了《向上吧!诗词》《中国好诗词》等节目。不仅如此,还有央视参与制作的,在2017年首播,至今仍在播出的《国家宝藏》这档文博探索节目,以及同为央视参与策划的,在2020年6月首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这档国宝类纪实节目。前者的本质均为诗词类竞技节目,后者均为国宝展映节目。像上述这样同类型的节目,在同一时间出现必然会使得受众产生审美疲劳,阻碍节目的向前发展,这种“似曾相识”的节目,不免得会让观众在再次观看的时候,有种嗤之以鼻的厌烦之感。

(2)节目缺乏原创性

在我国文化类综艺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原创性文化综艺节目占比较小,大都是以某个地方台近期发展较好的节目,在适当修改之后成为自己的一档节目。如此一来虽然可以减少节目前期的投入资金,但这种做法已经严重影响了综艺节目创新的脚步。例如,湖南卫视的《中餐厅》,其创作本意是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将中国美食带向世界各地,深入海外游子内心深处,引起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乡愁记忆、家国情怀。但在节目播出不久就被贴上了抄袭韩国综艺《尹食堂》的标签,使人们对节目创新和情感共鸣也打了折扣。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众多卫视中均有这种“类似”的节目出现。近两年,在文化综艺创新方面能够标新立异、堪称榜样的应属河南卫视的系列节目。河南卫视在2021年元宵节春晚疯狂出圈的《唐宫夜宴》以及端午的水下飞天《祈》,从内容到形式都做到了极致,无疑成为目前文化综艺的天花板。所以,只有创新才能一鸣惊人、与众不同。

(3)忽略价值观传递

近几年,关于树立文化自信的话题深入人心,新旧媒介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窗口之一,始终担负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命。但是依旧有个别节目,只顾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节目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传递,而故意将节目庸俗化,甚至不惜通过炒作明星之间的绯闻或者创造嘉宾之间的矛盾,来作为整档节目的卖点,博取观众的眼球。例如,浙江卫视的《追我吧》美其名曰是一个竞技综艺,但是由于严重忽略嘉宾的身体健康问题,最终使高以翔在追逐过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事实。原本想要通过竞技或者其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迎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所以文化综艺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人文主义才是节目的核心部分,不能偏移。

三、传统文化在综艺传播中的创新探索

(一)文化+科技——打造耳目一新的形式盛宴

2020-2021年可谓是我国科技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同时又乘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东风,我国的4K、8K等高新技术,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科技也日益成为各类综艺中的新宠儿。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综艺节目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对于内容的创新,形式与内容兼顾才是综艺节目长足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在此不得不再次提出2021开年盛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该作品讲述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体态丰腴、俏皮可爱的宫女们在赴宴表演的途中发生的趣事。该作品在唐文化的基础上,借助5G+AR的形式进行舞台建构,并通过十余件文物来构建一个大唐盛世的场景。在表演过程中多种场景交替呈现,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场景,让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消除了对于节目的距离感和空洞感,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除此之外,《典籍里的中国》也成功晋级为一档现象级综艺,其最大亮点就是创新式地运用了双重空间的舞台布景成功出圈。因为目前单一化的叙事空间,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为了打破这一传统叙事模式,同时也为了能够迎合当代观众的观影体验,节目组探索出了一套“影像空间”叙事法,就是将AR、环幕投屏等技术有机结合,不仅增强了古代与现代舞台的时空交叉感,而且还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性。如若所有节目形式都是按照主持人讲述来进行,必然也会使得观众失去“视听惊奇性”,无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文化+时尚——颠覆传统文综形象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打破受众对其刻板的印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不仅要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就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使世界看到一个包容、开放、有精气神的泱泱大国。近几年,我国文化类综艺,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节目视角,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节目的主题和内容,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唤起受众对于文化本体的情感认同。例如,河南卫视在2021年《端午奇妙游》中成功出圈的水下节目《祈》,使得“河南卫视杀疯了”这一话题再度登上微博热搜榜。舞者化身洛神,其舞姿娉婷婀娜,再配上《千里江山图》的背景,将《洛神赋》演绎得出神入化,一个不到两分钟的节目被外交部、新华社竞相转发。不得不说,从春节到端午连续四场晚会节目,河南卫视把一次次的联欢晚会硬生生做成王炸现场,这种创新手段、“营销”思路,值得每一个媒体人争相学习。

(三)文化+文创——打造传统文化流量IP

在当今的社会化传播热潮以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想要综艺节目加强自身可持续附加值,必须打造一条完整产业链,利用媒介融合实现“破圈传播”,这样“互动性”的传播,不仅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内核价值,还可以利用其IP影响力,实现中华文明深更层次的传播。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等,引发了一系列“故宫文创热”,体现了传统文化强大的主导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传统文化焕发长久生命力,可以借助“文化+文创”的形式让更多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泛娱乐化时代成为流量新宠。曾经有网友评论,要想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文物这一符号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转化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如此一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就不再是孤立的、单向的价值观呈现,而是以优质IP内核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联手打造出完整的可持续化产业链,真正实现节目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长久繁荣。

(四)文化+文旅——铸牢可持续文化产业链

为了使得文化类综艺更有价值和娱乐意义,在现象级综艺《典籍里的中国》中,通过与国家权威机构合作,把历史文物“搬出”演播室,走进历史发源地,将文物风采、人文情怀、匠心魅力带入大众眼前。通过“文化+”的传播途径,带动相关话题互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筑牢文化产业链的永久繁荣。在受众感受文物魅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当地文旅、文博类产业的复兴。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类综艺应当自觉承担起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责任。要想出色地完成传承任务,就得找到内容、形式两个着力点进行创新,坚持两条腿走路,紧跟时代步伐,传承而不守旧。在联合社会各方能力下,加之流量扶持和IP助能的背景下,着力打造可持续文化产业链,通过体验化、创新化、互动化的新型表达模式,实现古人、今人在价值观、人文精神的精准共振。作为传媒领域从业者,我们既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又要优化节目传播形式,思考多途径传播,不仅要坚持“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的精神,还要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浸润每一个中华儿女,有一天让国潮引领世界潮。

猜你喜欢

综艺卫视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