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群文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
2022-08-20张丽莉
张丽莉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文化馆)
伴随国内经济稳步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此新形势下人们的追求出现了很大变化,物质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精神追求同样重要。事实上追求精神水平的提升,便是强调精神享受。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精神享受至关重要,由此也更有力地推动着群文发展。音乐创作则在群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群文音乐创作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使人们身心得到良好放松,使之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感得到有效减轻,使人们精神层面得到一定丰富。鉴于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群文音乐创作工作,就显得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创新群文音乐创作工作的必要性
一方面,群文音乐是群众文化生活的必需品。诚然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良好,但国内各企业在新形势下也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受此影响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变大,不少人都出现了或重或轻的心理问题。针对此情况,就需要在生活中构建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让民众能够拥有释放自身压力的空间。而注重群文音乐创作工作的开展及创新,则有助于实现这一点。同时据研究调查,在众多艺术类别中,音乐是最能抒发人情感、放松人身心的一种方式,人们能够在音乐的世界内感受到更多美好。此外,我国当前强调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传统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着手改革与创新群文音乐创作工作,有助于推动音乐文化创作工作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融合,使广大民众成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及继承者,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1]。另外,音乐文化创作涉及非常广泛的人群,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融入群文音乐创作,能将我国优秀文化以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其生活,根植于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所必需。
另一方面,群文音乐是群众精神追求的必需品。在物质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前提下,人民群众开始更多关注精神世界,注重自身精神层次的满足。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众多路径中,群文音乐无疑是较为便捷、顺遂的一条路径。加强群文音乐创作,可以使目前民众在巨大工作压力和紧张生活节奏下形成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减少其当前的压迫感与焦虑感。简而言之,通过加强群文音乐创作,能有效释放现代人的精神空间,使人们在音乐海洋内徜徉,丰富其情感体验,陶冶其情操,实现群众文化修养的提升。所以,在不断演变与发展过程中,群文音乐渐渐成为群众精神世界所必需。
二、目前群文音乐创作存在的问题
(一)方向引领不足,时代敏锐感较弱
要保证作品的生命力,永远都少不了创新支持。但就当前音乐创作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些从事音乐创作的民间艺术家或是文化工作者,对于“为何要创新”“创新方向是什么”等问题,还未在思想上妥善解决,创新很多时候仅体现在形式上,缺少对思想内涵和内容上的创新思考[2]。例如,在2020-2021年的时候,国内各地区基层群众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中国抗疫故事”等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了形式各样的音乐文化活动。但多数活动,都只是再现了过去的优秀红色音乐作品,很少是结合时代背景的原创作品。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因素,则是文化工作者并未良好引领基层群众,并且音乐作品创作有较高的门槛,从而使得群众内的音乐人才缺乏足够的“时代敏锐感”,音乐创作无法紧跟新时代步伐。
(二)师资队伍薄弱,音乐创作水平不足
现如今,不少地区群文音乐活动的开展形式,还处在音乐爱好者们积极响应但能力不足的情况。在这些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上,众多爱好者都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希望能有专业人员定期指导,以使自身音乐活动内容及创作专业水平得以提升。但许多基层文化工作组织,对于爱好者们的期许回应不足,思路束缚于“缺乏资金,无法请人来教”。同时,如今不少群文活动,都并未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需求出发,和当地各企事业单位也缺少信息沟通,这就导致各类文化活动出现了明显的“闭门造车”的情况。
(三)未良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忽视群众音乐人才的培养
广大人民群众是群文音乐活动的主要对象,而群文音乐也须以人民群众为自身成长的土壤,唯有扎根于人民群众,最终才可能收获理想的音乐创作效果与作品。但如今一些文化工作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客观困难的解决上,如“设备设施不足”“缺乏资金投入”等,较少深入调研基层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也忽略了群众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挖掘[3]。受此影响,群文音乐往往只是在形式上开展一些音乐文化活动即可,从根本来讲,便是思想上未将群文音乐“依靠谁创作、为谁创作”的问题良好解决。
(四)品牌效应未成形,借力意识薄弱
为本地区群众文化服务,是各基层文化工作组织的根本职责。此服务不只是开展某些具体活动,还应优化整合文化资源。诚然如今一些群文组织、机构,可能会定期开展某些群众音乐创作活动,但并未将本地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宣传出去,存在资源分散、发力不精准的情况,品牌效应没能良好形成。同时,开展方式上未能对网络等资源做合理利用,没能借助这些资源统筹安排当地的群文音乐活动,缺少对地区经济、文化结合点的考虑。
三、新形势下群文音乐创作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紧跟时代浪潮,建立音乐文化“大课堂”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此话同样适用于文化与音乐创作。音乐创作与文化创作,是无法脱离当前时代特点存在的。任何文化活动的规划及开展,其思想性、针对性及方向性建设都应摆在首位,如此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文化活动成效[4]。对此,应借助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以群众中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人才等为对象,定期开展系列培训,如党的创新理论培训及音乐专业知识培训,进而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以持续提高,增强其时代敏锐感与大局意识。在确保活动方向无误的基础上,尽可能点燃广大群众创作原创作品的热情,坚持主旋律,利用音乐语言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讲好,如“中国抗疫故事”等,从而将群文音乐活动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创新工作模式,凝聚群众音乐创作力量
音乐是一门摸不着、看不到的艺术,且有着很强的专业性。相较于其他艺术,基层群众展开学习及创作时面临的挑战更大。对此,文化组织部门应竭力为他们创造相关条件,将自身的牵头作用良好发挥出来。例如,近些年来广东越秀区文化馆较为重视培训馆内的音乐创作,并且还邀请郭和初、崔臻和等知名音乐人、作曲人,通过举办座谈会等,为地区内的歌曲创作者、音乐爱好者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使基层群众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及学习专业知识,真正把艺术殿堂的大门向他们敞开,这对于群众音乐创作知识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裨益,从而使地区内学习及创作音乐的氛围更为浓厚。并且,该文化馆还创作了大量优质歌曲,如《匠心》和《中华颂》等,其中在广州市民文化节上,《匠心》更是收获了一项大奖,此首歌曲生动传递出广州戏服手艺人的光辉形象。此种工作模式既能促进同事之间展开良好合作,也能给群众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形成有效引领。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情况,还可开展群文志愿教师活动,通过动员本地及周边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师生,面向本地区定期进行群文音乐活动志愿教师的招募,尤其是一些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且想要发光发热,对此应为其提供专长发挥的平台。借助上述方式,则能使活动缺乏教师的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通过群众良好的参与及互教互帮,赋予群众活动更多内涵。此外,各级基层政府还应明确群文音乐活动的专业分管部门与牵头领导,将群文音乐活动视为一项精神文明工作,并开展定期的调研,提供给群文音乐活动适当的设备及场地。
(三)扎根于人民群众,良好发掘民间音乐资源
一辈子活跃在民间的王洛宾,创作出众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其中就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传唱极广的经典歌曲;历经岁月沧桑的民间艺术家华彦钧,创作了《二泉映月》这一传世经典。从这些案例我们能够得知,高手在民间,神曲在民间,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挖掘。因此,文化工作者需清楚认识到生活是文化艺术的根源,同时艺术又高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艺术家从人民中走出,也要回归人民[5]。并且,要注重制度措施的健全,明确要求文化工作者应采用深入群众展开相关调研等方式,能对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诉求有着准确把握,从而做好组织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文化部门也立足“怎样沟通及倾听”的主题,落实好各级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使之能和人民群众展开良好的沟通交流,进而能够有效挖掘出广大群众中的优秀作品及民间艺人,让音乐作品创作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还应善用节假日,定期开展一些歌咏比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活动,以使活动号召力渐渐提升。同时,要引导广大兼职、专职创作人员,不断推出展现时代生命力的作品,坚持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原创性,以使群众音乐文化种类得以丰富,音乐文化品位得以提升。
(四)有效融合资源,打造特色文化精品
现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6]。对此,关于群文音乐创作的创新,也应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整合与引领本地区的资源。尤其是要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资源,以使群文工作的组织效率得以提升。例如,可通过举办一些网络不记名投票的活动,如“我最喜欢的本地音乐作品”等,真正深入基层,避免出现对广大人民群众音乐文化需求不了解的情况,进而使群文工作发力方向得以明确。
并且,要加强民族和地方特色音乐资源的开发,在创作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群众日常生活和地区风土人情的结合点,从而激起群众强烈情感共鸣;注重原创水平的提升,打造精品文化,为起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邀请一些地方知名音乐人,负责音乐创作的指导工作;群文音乐活动开展方式应多样化,可通过开展“群音会”等创作活动,重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互动性。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安排词曲作者和现场观众互动,分享一些自身的创作感受,通过群众身边的艺术家,激发群众参与兴趣。或是与各企业事业单位展开合作,通过一些类似“民间采风”等原创歌曲征集比赛,经过培训、歌曲收集及评比,提高群众参与度;竭力找寻当地产业和群文音乐的契合点,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关于此方面,当前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学习,如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2021年爆红网络,并登上当年的春晚。同时,为新疆可可托海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坐着火车去可可托海”,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区域产业和音乐文化融合的经典案例。我们深入分析此案例,能够发现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将地域标志与艺术巧妙融合,这带给我们群文工作深远的启示。唯有将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内在需要有机结合,才可更具更强的生命力,起到强大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文化“软实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群文音乐要想发挥自身作用,减轻人民群众的焦虑感、压迫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需求,就需要重视群文音乐创作的创新。诚然在群文音乐创作的创新道路上,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相关人员不断探索、实践,则能通过更优质的群文音乐活动、音乐作品,带给人民群众精神享受,提高群众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