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河北乡村景观提升策略研究

2022-08-20王薇雅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旅景观村民

王薇雅

(河北美术学院)

一、文旅融合与乡村景观的概念

(一)文旅融合

目前,我国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目标,其重要方式是文旅融合。其将文化资源作为纽带,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以产业联动模式优化产业资源,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动文化资源动态配置。

对于只关注经济属性或自然属性的单一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文化资源联动旅游资源的模式成为大势所趋。文旅融合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通过合理定位进行区位资源联系,注重三次产业的多元协调发展,其关键性在于通过挖掘地区文化资源进行符号转换,以期形成可直接感知的主题项目或产品,从而促进游客的深度体验,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品质。

(二)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居民对于居住环境长期的改造过程中呈现的景观,是乡村地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人文资源的综合。村庄景观的地域范围和景观主题均与一般都市景观不同,村民可通过辛勤劳动与因地制宜的建设,使乡村的建筑形态与发展过程一脉相承,并延续着其独特的历史特色。同时,乡村景观与自然景观也有所不同,乡村景观的发展受到自然景观的约束,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受到居民生产、生活等行为影响,是自然条件、人类元素、社会系统等影响因素的综合体。

(三)基于文旅融合的乡村景观设计意义

随着国家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深入,许多乡村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在乡建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因此,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通过对乡村景观合理的设计规划,在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乡村生态的基础上,创造出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物友好和谐的乡村景观形式。通过关联优势资源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在独特的景观环境中实现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进而产生精神情感的共鸣,助力我国的乡村振兴发展。

二、河北省乡村景观特质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分为9个地区,12个市。北临辽宁地区,西与内蒙古毗连,南临山东、河南,东临渤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区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并有盆地散布,中部为平原。由于地处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形成了河北省乡村特有景观,并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是河北省乡村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河北乡村风貌

河北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几乎汇聚了各种种类的地形地貌景观,并明显分成3个主体地貌区域,其分别为坝上草原地区、燕山-太行山地区、河北平原地域,呈现独具特色的格局,形成地域性的乡村民居景观与建筑聚落空间。

气候对于乡村景观也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气候会使村落中的景观产生不同的形态特征。河北整体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但冬夏温度差异大,其中雨季较多出现于夏季,且干湿季鲜明,这也直接造成了聚落的保暖、采光、通风形式的差异,同样又造成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地的植被类型和民居形式格局特征。

在河北省的乡村中,其传统建筑材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北地区乡村普遍使用的传统材料是夯土、木材、砖、瓦、石料,其大部分为土木或砖木结构,住宅的梁、柱、檩、椽、门、窗等均为木质,墙面一般为夯土或砖石,其承重主体为木柱,墙体则主要负责保暖,但相对于我国农村而言,河北省乡村特色明显的村落,其主要建筑材料为砖石结合混建或纯石材,独具北方特点。

(二)河北乡村文化

河北省是我国历史遗存较为丰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因位于中原,具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五大国家级的历史传统文化城市,所以河北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河北乡村文化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建筑文化等物质文化,也包括河北梆子、新乐伏羲祭奠、井陉拉花、蔚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乡村文化别具特点,实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是乡村建设中的重点。

(三)当前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缺乏创新

目前,河北乡村结构相对单一,传统的村庄类型较多,部分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田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因此,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发展出体系化的特色旅游产业。从居住环境的现状来看,整体有待提升,且目前乡村原有的生态景观不断被冲击,农村生产景观有所影响,导致乡村原有的自然文化和农牧业生产生活不断被破坏甚至出现倒退。城市产业的盲目引入开发也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土地承载力下降,生态和生产生活饱受环境和自然景观消失的双重压力,农村生活垃圾和管道铺设仍旧威胁到目前的乡村生态环境,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产业发展受限严重,地形影响土地很难规模化地结合旅游业发展农业休闲景观。

2.乡建体系尚未完善

如今,乡村景观建设理论和设计体系并不完善,主要是因为乡村景观建设中未做到因地制宜,没有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寻求适宜的乡建体系和方法。乡村建设中公共空间环境是村民聚集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增进感情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但有不少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侵占了公共空间开展营利活动,这种村民自建的模式缺乏全局观念,不利于乡村景观全面发展。如今,不完善的乡建体系易导致乡村景观各要素之间缺乏联系,相对孤立、缺乏创新,忽略了乡村景观除观赏性以外的其他价值,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3.文化景观有待发掘

不少村落都有着独特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提出的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中,不少乡村加入热潮,形成千村一面的问题,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婴儿学步阶段,主要原因便是未能准确地进行乡村定位,无效地挖掘当地文化特质,盲目地改变村落空间,脱离当地村民的主体生活。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需在村庄文化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发掘和创新,使之成为文化窗口。

4.基础设施管理不足

基础设施的建立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应当逐渐形成遍布全域的设施服务网络。目前,许多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都面临问题,如公共基础设施数量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利用方式不便等,同时,缺少可对外服务的旅游配套设施。尽管部分乡村的公园等休闲场所逐步扩建,但由于前期规划相对不合理、功能定位不便,公厕数量有限,其使用频率不高,部分乡村的停车位数量无法满足汽车停放需要,广场、绿化、亭子等休闲服务设施也出现了人为的破坏现象,部分功能甚至无法辐射至全部乡村,更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乡村景观建设的重点是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景观和本土村民及外来游客的生活之间做好协调。为更好地促进乡村文旅发展,需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有针对性地考虑乡村村民和游客之间的不同需求,结合年龄特征、文化层次等特点,从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等视角赋予乡村景观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模式。

(二)因地制宜原则

乡村景观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其核心是尊重自然特点,使得景观成为乡村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更好地将自然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另外,为更好地体现产业与旅游之间的合理性,需要从实际出发,提供良好的交流空间,进而保障乡村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多感官参与原则

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景观建设中,只具备走马观花式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无论是对于当地村民还是游客,参与项目并进行深层次体验是其所追求的,且是较为直接的一种参与形式,通过五感体验使得人们更好地体会乡村特色,人与景观、人与人之间均能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更好地理解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产生深刻的乡土印象,进而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

(四)生态保护原则

在乡村建设中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需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这是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例如,在建设中可就地取材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对当地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导致过度浪费。

四、文旅融合视角下河北乡村景观的提升策略

大多数乡村依托农业、产业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河北依靠乡村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视角下进行乡村景观提升,有利于平衡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扩展公共生活空间,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日常交流和生产生活体验。

(一)发展多元文旅产业

利用乡村的优势发展适宜的乡村文化,打造多元乡村景观业态。例如,可根据当地农田等特点开发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形成集合生产和观光的旅游模式,增加休闲游和体验游的主题项目。一方面,促进农业景观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体验的过程中丰富游客对于传统农业的认知,有助于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更好地爱护来之不易的粮食,对当下社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二)完善乡村体系建设

一个具有特色的乡村空间,可以从精神层面丰富和强化村民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进而使得乡村更好对发展。完善乡村体系建设,增强乡村景观规划的整体性,一方面,要做到不能一味地拆和违法地建,把握以文旅需求为基础,构建具有旅游特色的村庄建设体系,在保证乡村空间群落的整体性的同时,落实产业振兴的新思路;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需注重互动体验景观的营造,如将空置住宅合理改造为农村特色民宿,融合当地特色生活,完善配套休闲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良好的观景视线和视觉体验,使游客对于乡村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丰富人与景观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引导人们发现和享受村落景观美,恢复乡村活力。

(三)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乡村景观设计中只重视形式必然会导致同质化问题。每个村庄的发展背后都会有其所属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彼此间在生产、生活方式和村庄风貌上形成差异。村庄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业态的共融发展离不开乡村互动体验景观的营造,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乡韵而忽略村民和游客的深层次体验,那么乡村景观设计必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质,结合特色文化保留乡村独特韵味,提炼专属景观风格特色,有利于打造属于该乡村的文化品牌和文创产品。可将原生民俗文化景点化,建立符合心理、生理需求的游览路线,开发情境体验项目,如地方戏曲体验园、VR剪纸情境园等,做好从原本静态观赏的形式过渡到情景体验模式,不仅可以引导游客积极主动参与,与景观进行深入交流对话,还能在发掘潜在乐趣和感知文化的同时满足情感需求,更好地推广该村以独特的风土人情带动经济消费,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忽略实用性和长远发展观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为更好地形成乡村景观与乡村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必须充分发挥村民的能动性,把村民作为未来乡村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唤醒其维护乡村景观设施的行为,认真对待公共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发展线上线下的监管模式,更好地改善村庄的自然生存环境,促进乡村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和村庄整体经济水平。

五、结语

河北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理优势和浓厚的历史文化,为更好地满足当下乡村建设的需求,实现河北乡村景观建设的全面提升,需要采取发展多元文旅产业、完善乡村体系建设、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举措。在乡村建设中通过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新模式,将乡村产业与乡村文化有机地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集生态与人文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模式,弘扬中国农村民俗文化,进而实现农村文化产业的新价值,达到中国农村景观有机提升的目标,促进我国乡村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景观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景观平面图》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