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图书资料保存方法
2022-08-20努斯热提库尔班
努斯热提·库尔班
(新疆大学图书馆)
纸质图书资料保存工作的实施,有利于保证资料信息的安全,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纸质资料保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提升纸质图书资料保存与利用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创新保存方法进行分析。
一、信息化时代对纸质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传统纸质为载体的保存模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管理模式,为纸质图书资料的收集、保存与利用提供了便利。信息化时代对纸质图书资料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促使图书资料的共享。在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中,主要是以纸张为载体,通过信息记录与收集的方式,将资料储存在一起。由于纸张的容量有限,无法覆盖更多的图书资料信息,因此,需要较多的纸质资源,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无法保证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与保存的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变了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与保存模式,由以往的资料独享转变为资料共享,能够为不同区域的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图书资料服务,提升了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与服务的水平[1]。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图书资料保存空间不足的问题,为图书资料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第二,丰富图书资料的容量。在传统图书资料服务的过程中,只能为用户提供与纸质图书资料信息相关的服务。若用户产生与纸质图书资料信息无关的内容需求后,则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改变了以往纸质图书资料的管理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操作,获取更多的图书资料,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图书资料,在满足自身服务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图书资料的容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此作为拓展图书管理模式、丰富图书资料的重要举措,为相关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果。在时代快速发展下,纸质图书资料内容与类型越来越丰富,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图书资料检索难度。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图书资料的检索与收集工作提供便利。在实践操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以获得更多的资料,满足自身阅读需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与检索效率,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的使用价值与管理价值。
二、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图书馆的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出现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图书资料管理效果,为图书资料的服务提供了技术手段的支持。通过对实际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图书馆虽然引进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展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与作用,并主动利用此技术进行相关工作。但是由于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不到位,所以造成图书资料混乱、线上服务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影响了纸质图书资料的管理质量与服务效率,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2]。此外,部分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比较落后,与图书馆发展速度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符,无法将纸质图书资料完全呈现给用户,增加图书资料的管理难度。
(二)缺乏统一的标准
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图书资料越来越丰富。我国的出版社或者图书设计人员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会在封面与内容上不断创新,促使纸质图书资料出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增加了图书资料管理的难度,无法为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提供保障。通过对当前信息化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情况的分析,出现同书不同号或者同号不同书的情况,为读者查阅图书信息增添了难度。统一的资料标准,能够使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保存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同时,可以降低读者检索难度,使其快速查找到相关的图书资料。但是因为图书资料管理标准不统一,所以无法为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实施开展。
(三)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纸质图书资料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纸质图书资料的保存与管理,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对当前实际工作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工作人员虽然具备纸质图书资料管理能力,但是缺乏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无法为信息化纸质图书资料的管理提供技术手段支持[3]。工作人员是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效果与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促使图书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若是工作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操作意识或者能力,那么不仅影响当前工作的效果与质量,而且会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成影响。因此,在纸质图书资料保存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促使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四)图书资料利用率低
通过对当前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情况分析发现,图书资料的利用率较低,无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与作用。如不同读者对同一份资料产生需求时,该资料只能为一名读者提供服务,无法为另一名读者提供服务。这一问题在当前图书馆服务中比较常见,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图书馆中,仍采用纸质媒介进行管理工作,将图书资料以纸质材料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因为读者需求的多样性,无法满足读者对资料的阅读需求,致使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低下,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无法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信息化背景下纸质图书资料保存对策
在纸质图书资料的保存工作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具有提升图书资料利用率与管理效果的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此作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依据,有利于优化图书资料保存与管理效果,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为提升图书资料保存与利用效果,需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将纸质图书资料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保存与管理,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4]。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纸质图书资料保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能保证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能够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果,同时,可以解决资源管理空间不足或者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对硬件、软件设备的投入,为纸质图书资料保存工作开展提供设备支持。在图书馆运行的过程中,信息化图书资料保存工作的实施,不仅能够解决纸质图书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使更多用户了解图书资料内容,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因此,图书馆应加大纸质图书资料硬件、软件设备的投入,完善基础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做好纸质图书资料的数字化转化工作。在当前工作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资料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做好保存与管理工作。以扫描仪为例,扫描仪是一种能够把图像资料输入计算机的设备。图片、照片、胶片、图纸图形以及各类文稿资料都可以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相关的资料表明,纸质资料是扫描仪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各式各样的文件都可以利用扫描仪搭配相关处理软件,加以扫描、存取、编辑、输出、传送,以妥善应用数据信息。
第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数字化服务平台,将此作为保存知识信息的媒介,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将图书资料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为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供支持。该平台的建设,能够优化管理工作效果,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升服务效果。
(二)完善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制度
在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解决以往图书资料管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同时,可以为高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首先,完善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条例规则,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在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建设相关的条例,明确图书信息的分类、著录、套录等基础信息,并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则开展纸质资料的管理。其次,构建规章制度,明确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流程[5]。针对当前图书资料保存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图书资料的保存与管理进行动态的监督,保证纸质图书资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避免在后续运用中出现问题。同时,应加强数据资料安全管理,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图书信息资料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纸质图书资料管理的安全性,避免因非法操作或者病毒等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与问题。最后,构建质量反馈机制。图书馆在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纸质图书资料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发现纸质图书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如页码不全、信息不准确。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与读者、纸质图书流通部门的互动,利用沟通及时发现图书资料中存在的不足。若发现问题,则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做好信息的修正,避免对相关工作的实施造成影响。
(三)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在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是推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各项工作效果与质量的前提。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强调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能力在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意义[6]。针对当前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养不高的问题,可以组织以下活动:第一,组织信息技术业务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将信息技术操作方法与手段体现在培训中,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能与信息素养形成清晰的认识,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内部培训活动,可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获得更多的技能,增强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二,组织交流活动。为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要求其参与图书资料管理方面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分享经验、积累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三,组织专家讲座,邀请图书资料管理专家进行相关的讲座活动,将信息化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方法、技能、经验等内容体现在讲座中,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使其在培训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技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优化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为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四)建立图书资料数据库
若想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效果,可以建立纸质图书资料数据库,借此规范图书资料的管理模式,使纸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成为常态。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较大的空间,同时,需要工作人员付出较多的精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纸质图书资料信息保存的有效性。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图书资料保存方式过于单一与落后,无法为高效管理工作实施提供保障[7]。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数据库,将纸质资料以数据化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以此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图书资料的运用提供便利。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将纸质图书资料内容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编号,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进行分类保存,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即可获得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读者的检索速度,同时,可以及时找到对应的纸质图书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的维护与管理,维护图书资料数据库的稳定性,提升数据库运行的安全性。为保证纸质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建立操作权限,为数据库的运行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保证纸质图书资料数据库建设效果,为相关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供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提升纸质图书资料的管理效果,能够将分散的图书资料整合在一起,促使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实际工作中,要提升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投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纸质图书资料管理流程与方式,构建人才队伍,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在数据库的支持下更好地开展纸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更多的人提供图书资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