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观察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影响分析
2022-08-19帅久红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帅久红(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神经内科常见且多发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家族遗传、其他疾病等导致,表现出的病情特点为病程漫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复杂的症状表现往往涉及诸多方面,如认知功能、感知觉、行为、意志、思维等。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不仅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还会对其生命健康构成威胁[1]。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选择,但用药期间糖脂代谢异常、肥胖等不良反应极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再加上年龄大导致调节血脂、血糖的能力明显减弱,从而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要慎重、合理地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本文将76例就诊于本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现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病例样本为就诊于本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的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8月,按双盲法分成两组,共76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的患者38例,21例为男性患者,17例为女性患者,83岁为最大年龄,63岁为最小年龄,均值为(72.8±2.4)岁;病程最长10个月,最短4个月,均值为(5.8±1.3)个月;命名为试验组的患者38例,22例为男性患者,16例为女性患者,84岁为最大年龄,61岁为最小年龄,均值为(72.6±2.5)岁;病程最长11个月,最短3个月,均值为(5.9±1.4)个月。两组在临床资料的统计比较上,均为P>0.05,能够公平比较。
纳入标准:全部满足《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不存在任何免疫系统疾病;入组前30天未接受过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需要连续3个月内进行放、化疗治疗;存在器质性疾病;配合行为差、依从性不佳;属于药物或酒精过度依赖;存在性质极其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自杀行为。
1.2 方法 奥氮平单一用药的组别为对照组,1次5mg为初始给药剂量,以病情为调整剂量的依据,标准为5-20mg/次,每天需要给药1次,治疗时间为6周。奥氮平与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组别为试验组,奥氮平的给药方式、剂量按照对照组的标准执行即可。齐拉西酮1次20mg,以病情严重程度为依据,可将用药量调整为1次80mg,每天需要给药2次,治疗时间为6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给予其他抗精神活性、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的标准,以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为依据,若治疗后基本上恢复了躯体功能、思维逻辑能力,同时PANSS评分下降超过75%,则表示治愈;若治疗后躯体功能、思维逻辑能力有所好转,同时PANSS评分下降介于50%-74%范围内,则表示显著进步;若治疗后躯体功能、思维逻辑能力改善,同时PANSS评分下降介于25%-49%范围内,则表示进步;若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同时PANSS评分下降在25%以下,则表示无效[3]。由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30分为总分值,得分与认知功能成正比关系[4]。②治疗前、治疗后各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抽取2mL肘
静脉血,于2h内进行5min的3000r/min的离心处理,将血清分离出来,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③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LDL-C(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
1.4 统计学分析 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时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由t检验来完成两组的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由χ2检验来完成两组的对比,P<0.05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在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时,试验组(94.74%)与对照组(76.32%)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血糖水平与认知水平比较 治疗后的试验组、对照组,其与治疗前FBG、2hPG的变化差异明显,且组间相比,同样得到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在MOCA评分上,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高,特别是试验组,其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水平与认知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糖水平与认知水平比较(±s)
组别(n=38) FBG(mmol/L) 2hPG(mmol/L) MOC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6±1.52 6.62±1.37 6.57±1.53 10.32±1.84 19.03±5.10 20.63±4.18试验组 4.63±1.41 4.81±1.13 6.81±1.66 6.97±1.67 18.85±5.25 24.13±4.79 t 1.1001 6.2828 0.6553 8.3107 0.1516 3.3938 P 0.2749 0.0000 0.5143 0.0000 0.8799 0.0011
2.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DL-C、TC、TG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LDL-C、TC、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n=38) LDL-C TG T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26±0.77 3.85±0.40 0.77±0.35 2.22±0.66 3.33±0.34 6.52±1.16试验组 3.20±0.41 3.23±0.11 0.86±0.29 0.89±0.38 3.42±0.28 3.61±1.33 t 0.4240 9.2128 1.2206 10.7654 1.2596 10.1646 P 0.6728 0.0000 0.2261 0.0000 0.2118 0.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目前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根据相关学者[5]的研究可知,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内皮质下多巴胺系统活性呈现出明显增强的状态,则导致5-羟色胺(5-HT)异常兴奋,如此一来,脑结构部位随之发生异常。该病在中青年、老年群体中均可发生,而相较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因为身体机能、重要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致使不能完全吸收药物和保证药物的良好分布,特别是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糖脂代谢紊乱、头晕等不良反应,这不仅会直接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患者病情康复。基于此,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时,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用价值、安全性、合理性等均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6]。
奥氮平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其对多巴胺受体、5-HT受体、胆碱能受体等均具有比较强的亲和力,可以有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HT再摄取,对阳性症状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对阴性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同时促进认知功能的提升。本品口服给药则可获得良好的吸收效果,通常在躁狂症、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运用。临床实践证实[7],精神分裂症以单一奥氮平的方式治疗,延长用药时间及增加药物剂量后,可以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奥氮平会对胰岛素受体产生干扰,不利于维持血糖水平稳定,长期大量用药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再加上连续用药期间患者始终保持在安静状态,这会相应地减慢体内能量代谢速度,造成脂肪过量的后果,增加体质量,强化分解强脂类,TG、TC水平升高明显[8]。
齐拉西酮作为苯异噻唑哌嗪类的新型药物之一,其不仅能够对去甲肾上腺素、5-HT再摄取进行抑制,并且对多巴胺-2受体、5-HT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可使食欲降低,控制患者摄入食物的量,避免高血脂。本品基本上不会与组胺H1受体、胆碱能受体发生亲和的情况,所以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提升认知能力[9]。文献报道[10-11],相较于奥氮平,齐拉西酮更有利于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同时更有利于促使糖脂代谢降低,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由此次研究所得结果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不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差异,而且治疗后,试验组FBG、2hPG、MOCA评分变化以及LDL-C、TC、TG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表明,齐拉西酮与奥氮平联合进行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具有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