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浸润*
——张召永教育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经验
2022-08-19张召永
张召永
张召永教育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由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成立的由15 位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笔者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把“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思想,通过价值驱动、规划导向、主张引领、深耕课堂、平台牵引等措施努力提升工作室的发展活力,有效提升成员的专业水平,积极发挥辐射、引领、服务作用。
一、价值驱动,创造教育者的人生意义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名师基质》一书中说:“教师首先是人生意义的追求者和创造者。”作为教师,我们要争做“四有”好老师,用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素养、广博的仁爱之心去服务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需要我们把理想信念深刻心中,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八个统一”要求,修炼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用我们的专业力量去铸魂育人、铸就辉煌。
笔者将“积极向上”作为工作室成员的精神标识、生长姿态与信念追求。“积极向上”表现在工作上是满腔热情、敬业奉献、使命担当;表现在专业发展上是有持续的发展追求,不断向上、充满活力;表现在生活上是积极、乐观、进取;表现在团队交往上是包容和谐、彼此成全、携手共进。工作室通过政策引领、理论培训、党史学习、革命英雄故事讲述来培育教师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坚定教师的教育信念,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多一份积极向上,就少了一份慵懒;多一份积极向上,就增添了一份生命的活力。“积极向上”已渐渐成为工作室所有成员的人生信条,融入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二、规划导向,确立同行者的发展目标
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就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显然,一个工作室当然要通过发展规划、成长计划来引领教师的发展。为了避免工作室规划的“不切实际”,笔者对工作室成员的年龄结构、专业储备、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个性特长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递进式成长规则,确立“传帮带”行动方案,帮助他们确立发展目标。
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围绕两点开展:一是把工作室成员分成三个梯队,即专业能力突出的作为第一梯队成员,同时担当导师角色,骨干教师作为第二梯队,年轻教师作为第三梯队。每个梯队发展的重点有所不同,领衔人面向全体成员,做好引领工作,并对不同梯队教师施加不同的指导:引导第一梯队教师找准爆发点,找出平衡点,设计成果点;引导第二梯队教师立足课堂教学,总结成功点,拓展理论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始系统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引导第三梯队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突破课堂教学关,实现县、市级优课目标,同时能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尝试用相关理论来审视自己的课堂,上一级梯队教师有责任给予下一级梯队教师一定的教育指导,实现“集体行走”。二是要求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如制定加入工作室后的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和八年规划。
三、主张引领,明确求是者的行动方向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主张是打开专业成长的‘天眼’,教学主张是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把金钥匙。”教学主张源自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总结,又高于实践,可以用于指导实践、改进实践,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思考。笔者从活动教学的学习开始,历经十年的思考与探索,最终提出“主题型活动教学”的主张。“主题型活动教学”就是指在“五育融通”“资源融汇”“学教融和”理念的引领下,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围绕某一主题线索,融通相关教学资源,来整体设计活动过程和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围绕情境、活动、任务展开探讨和学习的一种教学范式。主题、情境、活动、任务、评价是主题型活动教学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主题情境设计、系列化的活动安排、序列化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确立“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如图1所示。
图1 “主题型活动教学”模型示意图
“主题型活动教学”主张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学习、交流、探索的方向,引领他们实现创造性的发展,助力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为了让工作室成员能够理解并运用“主题型活动教学”的主张,笔者带领大家学习杜威、皮亚杰的活动教学理论,阅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沈雪春的议题式教学、胡中锋的教育评价等书籍,理解“主题型活动教学”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领会设计要领、总结基本规律。同时,笔者还鼓励工作室成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大胆运用“主题型活动教学”理念去设计、组织教学,因其理念新、设计巧、效果好,参赛教师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021 年,工作室有1 位教师取得省优课评比一等奖,5 位教师获得市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四、课堂立场,明晰行动者的成长路径
要想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帮助教师明晰专业成长的目标和路径,必须帮助教师澄清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避免教师走弯路。笔者为工作室成员做的第一个讲座就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与实践路径》。讲座梳理了一名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实现的目标,如职称目标(包括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目标、各类名师目标、特级教师目标、学术目标(教学成果奖、教研成果奖、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为工作室成员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四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即综合表彰的取得、德育(班主任)工作成绩、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这四个方面的核心连接点是对“高品质课堂教学”的追求。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核心路径,教学成绩的取得、学生的良好发展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与探讨的必然结果,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而这些必须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才有生命力。许多名师做了校长、局长后还坚持走进课堂,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课堂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立场。
只有深深地扎根课堂,教师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工作室的所有活动都围绕课堂教学展开:公开课展示是每一次活动的重头戏,常常开设2~4 节课,邀请专家现场听课把脉,研究每一节课的优劣得失,寻求优化策略与路径;专家讲座引领成员从课堂实践出发,探求背后蕴含的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阅读、论文写作、课题研究活动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这些活动引导工作室成员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等角度去省视课堂,从情境、活动、主题、任务、评价、互动方式等角度去观察、研究、把握课堂,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主题性、活动性、生活性、融合性等视角来认识课堂、理解课堂、驾驭课堂。随着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成员们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五、平台牵引,讲述追寻者的成长故事
工作室成立以来,笔者利用各种途径搭建各种活动舞台,不断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例如:走进成员学校,通过送课下乡为成员提供学习机会以及展示自我的舞台;与张玉祥等市内名师工作室开展交流,为成员提供学习他人智慧与经验的机会;与南京、常州等地的名师工作室开展跨区域合作,为成员提供更宽阔的舞台;借助与《江苏教育》编辑部的合作机会,促使成员提升专业写作能力等。
同时,工作室还建立微信群,以方便成员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教科研方面的经验、抒发人生感悟等。如建立“天泉思政”微信公众号,用它来记录每一个活动的过程,记录工作室成员的每一份努力、每一个成果,讲述教师自己的成长故事,传达成员的思想与信念。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工作室的有力支撑,牵引着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共同成长。如2021 年末,工作室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我的2021”项目,每位成员回顾自己在2021 年的思想变化、专业成长、成败得失,一份份心得不仅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工作室的其他成员。陈雯老师说:“两年前我遭遇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迷茫的一段时光,自己犹如一艘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孤舟,找不到方向……现在我的职业幸福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成长,另一个则是学生的肯定……”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她的转变,读到了她的成长。徐亚楠老师说:“用‘扎根’这个词来形容我的2021 年,再合适不过了。我想尝试记录我的2021,总结我的得与失,让我保持那份热爱,奔赴下一段山海。”张红星老师说:“静静地梳理我的2021,我想用几个‘变’来记录我的心路历程。我最大的蜕变,是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之后……一直以来,我喜欢待在舒适圈里,幻想‘躺平’的生活,但2021 年的种种经历,让我不知不觉地主动思变了。”尹晶老师说:“不经历,永远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行动,永远不可能改变什么。”
现在,工作室成员已经把工作室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属地、专业发展的加油站,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得到鼓励、支持与帮助,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归属感、取得成绩的成就感、追求卓越的充实感、职业发展的幸福感,而工作室也确实让他们收获了不一样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