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课程为中心“主题联动” 学校德育实践探索
——以浙江省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为例

2022-08-19边佳楣

中小学校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少先队道德

□边佳楣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综观现今学校德育课程和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德育课程内容编排存在零散、重复和交叉现象,有些浪费时间与资源;学校德育较为缺乏统筹规划,合力减弱。因此,整合实施德育课程,已经成为当前优化学校德育课程的必然趋势。学校应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与学校的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德育课程与活动中的重复和交叉部分,提炼德育主题,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德育实施综合性,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一、基于课程,培育素养,整体架构学校德育体系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指导,以国家德育课程为中心,将学校德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立足学校 “雅善、灵动、慧学” 实美学子所应拥有的健康身心、博爱情怀、友好交往、审美雅趣、科学创新 “五大” 素养,依据国家德育课程涵盖的道德、生活、心理健康、生命与安全、法治、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理想信念等内容的要求,结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活动,整合学校德育资源,梳理“十大” 德育主题,整体架构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联动实施,切实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图1)。

图1 学校德育体系架构图

如何整体架构学校德育体系呢?一是让德育内容从无序化到主题化。针对当前学校德育资源存在的零散、重复和交叉现象,围绕“十大” 德育主题,以国家德育课程为核心,整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专题活动等,跨越学科鸿沟,通过合并重组、删减补充,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使学校德育生活更加具有地域特色、更加符合校情和学情。二是让德育目标从各自为政到指向统一。努力将学校德育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实现目标明确、指向统一、协同合作,达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编织立德树人“大网”,真正为培养具有 “五大”核心素养的 “雅善、灵动、慧学”实美学子服务,为学生美好生活奠基,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接班人。三是让德育方式从单一实施到多样联动。通过主题整合、联动实施,优化德育方式,构建德育新样态,丰富学生道德感知和实践体验,引领学生重建美好德育生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良好个性品质形成。

二、聚焦主题,围绕核心,整体定位学校德育目标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 以及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明确当下“大德育” 育人目标,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专题活动等资源所要达成的育人目标,然后以“十大” 德育主题为横坐标,以年级段为纵坐标,以国家德育课程目标为核心,细化 “十大” 德育主题下一至六年级的德育目标,如整合 “学会生活” 德育主题下相关德育课程、活动目标。

表1 可以帮助教师明晰国家德育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目标,整合相关内容,借鉴相关素材,并与相关课程和教育活动配合实施,从而有效地优化资源,提升德育课程与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表1 二年级 “学会生活” 主题整合目标

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和活动目标的梳理整合,让一级目标具体化,各年级主题化的整合目标呈现综合交叉和螺旋上升的特点,符合学生成长和道德发展规律。层级化、系统化的目标让实施有了依据、评价有了标尺,由此既确保了国家德育课程目标的落实,又让 “雅善、灵动、慧学”成为每一位实美学子的成长“胎记”和独特气质。

三、统整共融,优化资源,整体设置学校德育内容

学校依据整合后的 “十大” 德育主题目标,重整德育课程内容,促使德育资源实现最佳整合和有效运用。

(一)以思政课堂教学为原点的整合

学校采用 “道德与法治+” 方式[1],确定德育课程内容,以国家德育课程教材内容为主,整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德育类专题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道德与法治+” 并非课程的累加,而是删掉重复和交叉内容,实现整合共融,达到德育资源合理优化,将一些内容作为课程资源纳入国家德育课程教学,一些无法整合进国家课程的内容则另作安排。

在二年级 “学会生活” 主题中,《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 第二课 《周末巧安排》 的第三个活动板块为 “怎样安排更精彩”。在请孩子们为自己的周末生活做出合理安排时,就可将地方课程 《小公民》 中的第一课 《我能自己做》 和第二课 《我是家庭小帮手》 中的相关资源在这一板块进行补充,让学生知道周末应该先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然后可以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此同时,在“帮家人做事、陪伴家人” 的内容中,部分内容是重复和交叉的,于是我们可以将重复和交叉的内容删掉,由此提升德育课程效度。

(二)以儿童生长节律为路径的整合

小学生的德行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且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主题化德育内容的整合要有计划、分层次。因此,学校将不同课程、不同时段及学校系列活动中目标雷同和内容相似的德育资源统整共融,以 “十大” 德育主题各年级段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德育整合目标为依据,以 《道德与法治》 课程活动为基础,以儿童生长节律为路径,设计编写德育活动方案,自主开发校本德育活动手册——《我们在成长》。

以四年级 “学会生活” 主题为例:《道德与法治》 中 《买东西的学问》 一课与五年级 《亲近余姚》 中的 《超市商厦》 《特色商街》 《规模市场》 等内容存在部分重复,同时与劳动节专题活动中的寻访劳动者、少先队活动 “争做生活小达人” 紧密联系。经过内容整合之后,在校本活动手册 《我们在成长》 中设计 《购物学问多》 主题活动方案,其中包括故事学习、知识拓展、实践体验、交流评比。

校本德育活动手册既是国家德育课程课后实践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蓝本,以及少先队主题月活动的依据,为开展道德体验活动明确方向、提供方便。通过整合设计活动化、序列化和层级化实施方案,既能达成国家德育课程目标,又能落实学校德育目标。

(三)以节日时令为线索的整合

学校以主题德育整合目标为统领,依据学生实际、主题特点,以及 《道德与法治》 教材内容,结合节日时令等因素,将 “十大” 德育主题按月进行有序排列:一般为一月一主题,主题下安排系列活动,突出重点活动,细化班级活动,通过学校、大队部、班级的合力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并且得到发展。

10 月的节日有国庆节、中秋节、建队节、校庆纪念日等。我们确定 “爱满心间” 主题,开展 “爱在身边,快乐你我” 系列活动:上好一堂课(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课),开好一个班会(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举行一次升旗(母校生日快乐),过好一个节日(中秋敬老院慰问)。

学校以 “爱” 为主线,将节日文化串联起来,从爱国家、爱少先队组织,到爱学校、爱家人,从大爱到小爱,最后把满满的爱再传递给需要关爱的群体,活动内容精准而有效。

四、关注联动,形成合力,整体优化学校德育方式

围绕 “十大” 德育主题,促使学校德育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点、一条线,因此方式上采用联动实施,即实现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以及德育课、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协作联动,同时联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阵地,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将教师、家长教育和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将课程、主题活动、拓展活动目标评价相结合,形成德育合力、导向知行合一[2]。

(一)《道德与法治》、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课的联动实施

学校联动实施德育,不再各自为政,即以 《道德与法治》 为主体,以主题来连接,整合课程资源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等资源,在校内进行国家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三维协作。

通过梳理后发现,四年级的生活主题主要围绕 “商场购物” 展开,所以德育活动主题确定为 “学习购物,合理消费”。首先,认真上好教材内容 《买东西的学问》,把地方课程中的部分资源纳入本课教学资源中使用,由此既减轻了教师搜寻资料的负担,又达成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学目标,还有效解决了学校德育 “有课程无课时” 现状。其次,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学习校本课程 《购物学问多》,了解 “三无产品” “购物标志” “购物方式”。最后,组织“贸易节”,让学生体验学习 “买卖规则” “购物技巧” 等。

课堂教学、综合实践、少先队活动紧密相融、联动实施,既可以节约课时,又能够强化目标,凸显知行合一、悟道践行的德育理念,提升德育实效。

(二)学校、社会、家庭“三大”阵地的联动实施

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在生活沃土里生根发芽,需要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巩固形成,课堂40 分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团、班级、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同时借助社会和家长资源,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促使校外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延伸和补充,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五年级 《我在成长》 校本德育活动手册 “学会生活” 主题下 《全新自我,从衣开始》 的活动方案,我们采用阵地联动实施。第一阶段,利用综合实践,开展 《快乐服装秀》 活动;第二阶段,课后延伸,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父母指导下将自己衣柜里的衣服按照运动类、休闲类、礼服类、制服类、内衣、袜子等有序归纳,逐步学习穿衣搭配;第三阶段,利用大队部 “六一cosplay 秀” 进行实践展示,同时与华联商厦童装部联合协作,组织学生参加模特走秀活动。

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实施,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合理穿衣搭配,既能提升自我形象,也是礼仪的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提升生活品质。当然,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会穿衣也是一项生活必备技能。

(三)《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拓展目标评价的联动实施

学校围绕 “十大” 德育主题,设计评价表,每月初下发,让教师、家长和学生人人知晓、落实强化、检查反馈、改进巩固、评比激励,督促主题目标达成,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评价指标的设置:一是 《道德与法治》 课程内容应该达到的相应目标;二是对主题活动达成度的考评;三是设置一些主题下前两部分未能涉及的,但符合时代特征、学校需要学生达到的一些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见表2)。

表2 二年级 “学会生活” 主题德育评价表

以二年级 “学会生活” 主题德育为例,其评价指标包含 《道德与法治》 中 《周末巧安排》、《小公民》 中《我能自己做》 《我是家庭小帮手》、《心理健康》 中 《帮爸爸妈妈分担》、《人·自然·社会》 中 《让教室更整洁》 《管好我们的物品》的教学目标,校本活动课程 《我们在成长》 中 《我是整理小能手》 的教学目标,以及 “五一” 国际劳动节相关专题活动目标。同时,将学会简单垃圾分类作为当前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纳入评价指标。通过上述德育课程、德育活动、拓展目标评价的联动实施,能够集中时间、多维度强化德育主题目标,优化德育实施,提高德育实效。

综上所述,德育课程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只有以国家德育课程为中心,进行主题整合、联动实施,才能让学校德育课程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指向统一、协同合作,以及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由此提升德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促使德育课程更加富有弹性和张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少先队道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加入少先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