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豌豆彩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2022-08-19本期特邀嘉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君明副研究员虞国跃研究员

蔬菜 2022年8期
关键词:气门豌豆成虫

本期特邀嘉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君明副研究员、虞国跃研究员

豌豆彩潜蝇[(Goureau,1851)]隶属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又名豌豆潜叶蝇、豌豆植潜蝇、油菜潜叶蝇等。

豌豆彩潜蝇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豌豆彩潜蝇为多食性潜叶类昆虫,涉及36科268属的寄主植物,以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最为常见。北京地区已记录寄主植物9科35种,主要为害菊科、十字花科和豆科蔬菜,如豌豆(封三图1)、生菜、欧洲油菜等。在江苏扬州地区,涉及6科23种寄主植物,蔬菜以菊科、十字花科、豆科和葫芦科为主,如莴苣、花椰菜、豌豆、油菜、蚕豆等。除了为害蔬菜外,也可寄生在园艺观赏植物和草本植物上,如在二月兰、菊花、苦苣菜、泥胡菜等植物上的发生量很大。

图1 豌豆上的危害症状

形态特征

豌豆彩潜蝇是全变态昆虫,整个发育过程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成虫

体长2.3~2.7 mm,翅长2.5~3.1 mm。头部淡黄色,复眼红褐色,单眼区暗褐色。触角第3节、触角芒和下颚须黑色。翅透明,具虹彩反光;M脉近翅尖,缺中横脉(m-m)及中室。足黑色,但腿节端部淡黄色。雌虫腹末具略扁的黑色产卵器(封三图2)。

图2 雌成虫

卵长0.34 mm、宽0.15 mm,呈长椭圆形,卵壳薄而软(易变形,在叶肉中),略透明,呈浅乳白色(封三图3)。

图3 卵

幼虫

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体长与卵的长度相近,体色透明,前端较粗钝,后部较细,无前气门,后气门孔突和开口数较2~3龄幼虫少,头咽骨长度达到身体的1/3。老熟幼虫(3龄)体长2.90 mm,黄白色,体表光滑且透明,前气门呈叉状前伸,后气门在腹部末端背面,为1对明显小突起,后气门突各具8~13个孔(封三图4)。

图4 3龄幼虫

老熟幼虫在叶片内化蛹(封三图5)。蛹长2.3 mm、宽1.1 mm,长椭圆形,乳白色(刚化蛹时呈淡黄色,成虫羽化后的蛹壳呈乳白色);前、后气门红棕色至暗褐色,前气门突破叶片表皮,略呈“V”字状;背面呈圆形隆起,节与节之间有明显的凹陷;腹面平坦,有不规律分布的凹陷(封三图6)。

图5 叶片内化蛹及蛹壳

图6 蛹

危害特点

豌豆彩潜蝇幼虫、成虫均可为害植株,主要以幼虫取食叶肉造成危害,一般在卵孵化后3~4 d就会看到明显的潜道。豌豆彩潜蝇的潜道形状不规则,产卵点可在叶片的任何位置,大多位于近叶缘的部位,潜道通常不穿过主脉(如油菜),也可在豌豆上穿过主脉(封三图1)。叶正面和叶反面都可见“蛇形”不规则潜道,潜道随虫龄的增加而逐渐加宽,道内可见细小黑色颗粒状虫粪(封三图7),有时稀少。幼虫在同一潜道内生活,并不转换潜道或转换叶片。大量的潜道会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受害叶会枯黄脱落,造成植物发育缓慢并减产,苗期受害严重,甚至会造成绝收。雌成虫在叶背面用产卵管刺出刻点,雌、雄虫吸取流出的汁液,随后叶片表面产生明显的小白斑(封三图8),可以从叶片小白斑的数量多少判断雌成虫的多少。有时由于小白点数量众多,可对叶菜类造成明显的危害。此外,这样的机械损伤为病原物侵入植物体提供了重要途径。

图7 潜道及粪点

图8 油菜上的危害症状及取食孔

生活习性

豌豆彩潜蝇的成虫出现早,发育快,1年可发生多代,且有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在东北1年可发生5代,福建13~15代;在华南地区,可连续发生,且无越冬现象。在湖南益阳,老熟幼虫多在12月化蛹,在翌年2月羽化。豌豆彩潜蝇可在北方及沈阳地区顺利越冬,它以蛹在残叶中越冬。北京2—3月即可出现越冬代成虫,4月即可出现第1代成虫。

在北京地区,豌豆彩潜蝇1年有春季和秋季2个发生高峰期,并且春季危害程度重于秋季。豌豆彩潜蝇在2月下旬首先在二月兰、蒲公英、泥胡菜等杂草上发生,这些杂草的花期早又可为豌豆彩潜蝇雌成虫提供蜜源,促进其卵的发育和增加产卵量。3月下旬—5月上旬豌豆彩潜蝇逐渐向露地种植的豌豆、油菜、生菜、莴苣等植物上转移,并迅速繁殖,5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7—8月发生量很少。9月初,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豌豆彩潜蝇的种群数量开始上升,发生量在9月中旬—10月初再次达到高峰,发生期持续至10月下旬。夏季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寄生性天敌数量的快速上升和有效控制,此外,夏季气温升高和寄主植物的减少也是重要原因。

豌豆彩潜蝇多在08:00—11:00羽化,成虫在白天活动、取食、交尾和产卵。雌成虫用产卵管刺破叶面,雌、雄虫在破损处吸食叶片流出的汁液,成虫也可访花,吸食花蜜。雌成虫在嫩叶背面的叶肉内,产1粒卵,产卵部位的外形与取食孔相近,但后者稍大,且颜色更浅,孔隙更大;叶片上大量的小白斑即为取食孔,产卵孔的占比低于10%。雌成虫每次可产卵9~20粒,一生可产卵45~98粒。幼虫孵化后在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形成白色弯曲潜道。老熟幼虫在潜道末端化蛹,仅前气门露出叶片表皮。豌豆彩潜蝇发育快,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增大。

豌豆彩潜蝇的天敌种类非常丰富,在抑制其种群数量上起到重要作用。在杭州已发现9种寄生性天敌,其中豌豆上以底比斯金色姬小蜂()为主(可占全部寄生蜂的50.7%),另一种重要寄生蜂为豌豆潜蝇姬小蜂()。在沈阳,发现豌豆彩潜蝇寄生蜂14种,6月下旬豌豆上的寄生率最高可达94.9%。

防治方法

由于豌豆彩潜蝇具有发育周期短、卵和幼虫潜伏在植物叶片内、世代重叠等特性,化学防治较难,而“注重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是豌豆彩潜蝇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处理残茬枯叶,铲除寄主杂草(如二月兰),将其集中深埋或沤肥,减少菜田内成虫羽化数量;豌豆彩潜蝇蛹不耐水,不耐高温,冬季雨雪量较大,可以有效地降低越冬蛹的成活率,从而降低虫口基数。在蔬菜大棚内,还可以利用蔬菜换茬的间隔期,适当灌水或高温闷棚,杀灭豌豆潜叶蝇幼虫及蛹,从而减少虫口基数。

在保护地通风口处设置孔径为2 mm(40目)的防虫网,避免豌豆彩潜蝇成虫春季往露地迅速扩散;同时,早期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豌豆彩潜蝇成虫,在早春大棚内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化学防治

成虫的防治:当田间发现成虫较多时,用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1 000倍液喷雾1次,6~7 d后再喷1次。这是防治豌豆潜叶蝇的关键环节。幼虫的防治:药剂的使用适期应掌握在幼虫侵害初期,即1龄幼虫期,叶片上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时可采用2.4%阿维·高氯1 500倍液喷雾,10 d后防治效果可达89.0%;或采用20%斑潜净乳1 500倍液、5%的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持效期也较长,可作为备选药剂。在豌豆彩潜蝇的化学防治中,不宜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尽量选用对环境污染小、低毒的生物源农药进行轮用,如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或1%苦参碱可溶液剂(2号)1 200倍液。

生物防治

豌豆彩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在豌豆彩潜蝇的自然控制中起了很大作用,如果发现幼虫或蛹体色呈现褐色或黑褐色,大多已被寄生,可进行保护利用。目前尚未有相关的天敌商品可供利用。

猜你喜欢

气门豌豆成虫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豌豆笑传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豌豆笑传之拔罐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发动机气门组零件的检修
气门与气门座密封不良的诊断与检修
气门烧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配气机构典型故障的分析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