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 在网络语境中的语义变异
2022-08-19◎刘玙
◎刘 玙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随着网络社区和即时通信软件的流行,网络交流日益频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网络语言呈现了蓬勃的发展势头。网络语言不同于平面媒体语言,其形式生动活泼、感情色彩夸张,这些特点也使得它在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而年轻人的创造力反过来又推动网络语言不断翻新换代。
网络语言类型众多,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这里把它大致分为四类:字母类——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如“BC”,表示“白痴”;同音类——因读音相似而替代原词,意义完全不变,如“V587”谐音“威武霸气”,“童鞋”谐音“同学”;符号类——形象生动的图画,如“^_^”,是一个笑脸,表示“开心”;新生类——意义在范围大小或感情色彩上有变化,但与书写形式原义有联系,如“顶”,表示“同意、支持”。
关于网络语言词汇的研究数量众多,但多数研究的对象都是“雷”“神马”这样的高人气词语,特别是每年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榜单的成员,在相关研究中频繁出现。而那些不太显眼、但同样广泛使用的网络词语却很少受到关注。而名气大的网络流行词只是网络语言的一部分,只研究他们不利于全面了解网络语言的发展演变。“酸”字在网络语境中,特别是粉丝群体中使用广泛,其在网络语境下的意义也与常规义项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选择“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网络语境中产生的新义及意义演变过程,从而扩展网络语言研究的覆盖范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酸”意义概述
《说文解字》对“酸”的解释为“酸,酢也。从酉夋聲。關東謂酢曰酸。籒文酸从畯,素官切。”《康熙字典》也载明,《广韵》的解释为“醋也”。在《汉语大字典》中,词条“酸”有如下义项:①醋;②像醋一样的味道;③用醋烹制;④一种用醋烹制的食品;⑤胃酸,胃液;⑥疾病或疲劳引起的筋肉微痛无力的感觉;⑦悲伤、凄凉;⑧寒酸、迂腐;⑨因男女关系引起的嫉妒;⑩杂剧角色之一,主要扮演青年文人,因此亦为对文人的蔑称;⑪化学上酸类的简称;⑫小雨。参见“酸然”;⑬古代传说中的水名。其中义项②为基本意义。
由此可见,“酸”源于函谷关以东地区对“醋”的别称,本义为“醋”,是名词,后来意义发生了转变,转指“醋的味道”,成了形容词。但在网络中,“酸”出现了字典中没有的意义和用法,这说明“酸”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语义变异。
(二)研究方法
网络语言是平民化的,其使用主体应该是普通网民,而在以往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中,所列举的语料绝大多数都来自媒体新闻报道,具有比较强的官方化、精英化色彩,这与网络语言本身的特征相矛盾,也未能体现普通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因此网络语言的语料来源应该是“以普通网民为发声、使用主体”的通信软件、论坛社区。但在技术层面,由于微信、QQ等社交应用不具备全站搜索功能,只能在“与朋友的聊天记录”中检索,所获得的结果只能体现小范围社交群体的语言特征,不能代表网民的整体语言使用情况,因此网络语料的收集需要借助“全站搜索功能”,且作为语料来源的网站用户人数必须足够多。故本文选择“具备全站搜索功能、月活人数排名高”的两大网络社区—— “微博和贴吧”作为语料来源。
首先,通过两个社区的“微博搜索”(显示1000条结果)和“全吧搜索”功能(显示750条结果)检索“酸”字,然后在获得的检索结果中,筛选出与常规义项不一致的语料,再进行义项归并和例句分类,最终共获得202条“含有新义”的语料,其中微博169条,贴吧33条。
二、“酸”的新义与语法功能
经分析归类发现,在这些语料中“酸”用作形容词的次数最多,共133次,也常用作动词,共59次,还可用作名词,共10次。可见,在网络语境中,“酸”的新义具有典型的形容词、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而形容词是其基本词性。
(一)“酸”的新义
1.作形容词
①那也是人家的实力到那了,打谁都有把握,你们这些人酸死了! (贴吧)
②比你优秀的人哪儿都比你优秀。酸味儿真是溢出屏幕了,无语。(微博)
③没强迫你们看,酸鸡就跳一边去吧。(微博)
④陈建斌也太浪漫了吧!……哇真的酸了,羡慕!(微博)
⑤被告知无法发货的人流下酸酸的泪水。(微博)
⑥越看越酸啊啊啊啊啊,什么时候我能见到活的。(微博)
这一类“酸”可以归纳为两个义项:
(1) 嫉妒心强,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贬义。
如例②就明确提到酸的对象是“比你优秀的人”。该义项共出现46次,例①、 ②、 ③属这一类。
(2) 羡慕别人、希望得到别人拥有的东西的心情,中性义。
如例⑤中,自己买的东西无法发货,因而羡慕“发了货”的其他人,所以“流下酸酸的泪水”。该义项共出现87次,例④、 ⑤、 ⑥属这一类。
句法功能上,形容词“酸”可以作谓语,既能后跟程度补语,如例①,也能前加副词,如例④,也可重叠使用,如例⑤,还可以作定语直接修饰名词,如例③,其中“酸鸡”是常用搭配,共出现29次,占到了形容词语料的21.8%。
2. 作动词
⑦我爸中午和哥们儿几个吃饭。喝酒回来就酸他哥们买卖一套房子挣了200万。(微博)
⑧看到比你优秀或幸运的人,不酸不妒忌。(微博)
⑨别人offer已经酸了好几个月了……自己的申请季也就差不多这样了叭。(微博)
⑩比如某几个人看到有海宁的帖子就要酸一酸。(贴吧)
⑪淡定的酸别人两句就够了。(贴吧)
⑫当金星员工太幸福了!不光送车还附赠上海车牌!我酸啊。(微博)
“酸”在此处也可以归纳为两个义项:
(1)因不如别人心生嫉妒,讽刺、贬低、抹黑他人成就,贬义。
如例⑧就明确提到“比你优秀或幸运”,足见该义项的使用条件是“因不如人而嫉妒”,与形容词义“嫉妒心强”相比,本义项的重点是“贬低别人”的言语行为。该用法共出现43次,例⑦—例⑪均属此类。
(2)别人拥有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因而心生羡慕,中性义。
如例⑫中的“送车、送车牌”就是别人想得到的福利。该用法共出现16次,例⑫属此类。
动词“酸”常作谓语,其后可带宾语,如例⑦,能受副词“不”修饰,如例⑧,也可以带补语和动态助词“了、着、过”,如例⑨,也可带双宾语,如例⑪,还有 “V一V”这样的动词特殊形式,如例⑩。
3.作名词
⑬新专一定要大卖,气死黑酸,黑酸越跳脚我越开心。(微博)
⑭这么多酸黑白龙我笑了,他这个战力普遍匹配比自己突破高的吧。(贴吧)
这一类可归纳为一个义项—— “抹黑、贬低优秀者的群体”,主要作主语和宾语,常用搭配为并列式词语“黑酸”,在10条相关语料中出现了9次。
三、语义演变过程与原因
(一)语义演变过程
通过分析上一章“酸”在网络语境下产生的几个新义项,本文认为,“酸”在网络语境下产生的三类意义中,动词义最先产生,然后引申出了形容词义,最后引申出名词义。
在语料收集过程中,本文发现绝大部分例句都出现在粉丝骂战的情境中,娱乐和体育这两大领域尤其多见。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各家粉丝都认定自家偶像是最优秀的,每当出现“明星相互比较”的话题时,面对存在高低先后差别的评比结果,粉丝必定心生不满,进而声称“偶像被低估了,排在前面的人不如自家偶像”,最终引发骂战。在这个过程中,“酸的行为”是具体的、外显的,而“酸的原因”是抽象的、内隐的,由于粉丝骂战节奏相当快,没有时间深入思考,所以使用者会先看到“酸的行为”,并创造出“动词义”来进行描述,然后察觉到“酸的原因”,再引申出形容词义进行表达,这两者是“行为”与“行为原因”的关系。而在接触到一定数量“抹黑自家偶像”的网民以后,粉丝就产生了“用一个名称统称这些人”的表达需要,进而将其抽象为一个群体并“标签化”,从而产生了名词义。
那“动词义”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本文认为存在两种可能:
一、“酸”的旧有义——“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该义项和“动词义”都包含“嫉妒”的义素特征,网民用它来表示“动词义”,是对其使用范围的扩大,属于词义变化中的“词义扩大”类,其联想过程大致如下:“因不如对方而心生嫉妒,于是在言语行为上讽刺、贬低、抹黑对方——因不如对方而引起的嫉妒——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酸。”
二、《狐狸与葡萄》的寓言故事。由该故事衍生出了著名的“酸葡萄效应”,即“贬低得不到的东西以获得心理满足”,这一故事内涵很接近粉丝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不如对方”就是“得不到对方的优点和成绩”,而且“以获得心理满足”这层意思也能很好地体现对方的可笑和对对方的鄙夷,表达效果极佳,加之“酸”在该典故中本就是关键词,因此被选中。有例句就证明了这一点,如“年年都吃不到葡萄,年年都要酸别人,这种人,可悲啊”,这里“酸葡萄”典故和“酸+宾语”的用法就同时出现了。
(二) 演变原因分析
1.经济原则
Martinet(1962)提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已经熟悉了的或比较习惯的,或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吕叔湘(1979)认为,一般人心目中的词是不太长不太复杂的语音语义单位。”英国语言学家波特在《变化的英语》中也说过:“一种省略形式被普遍使用久了,它原来的完全形式可能被遗忘而不用”,如“躺着都中枪”现在已被简化为“躺枪”。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粉丝骂战的节奏非常快”,几分钟就能刷出几页帖子,双方都想在帖子数量上压倒对方。而由于输入完整语言形式太耗费时间,所以需要用尽量短小的语言单位传递最大的信息量,简易的语言形式自然更符合需求。通过一个单音节词“酸”表达出“嫉妒”和“抹黑”两层意思,还兼顾了“酸葡萄”典故,这样不仅缩短了表达单位、节约了输入时间,而且富有新意和感情色彩, 而“酸”原指一种具体可感的味道,这使得该用法更直观易懂。
2. 转喻理论
赵艳芳(2001)认为“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转喻一般发生在一个相关的认知域内,是通过某一事物内部比较突出和清晰的一部分来指称和理解该事物的全部或该事物内部另外的较模糊的部分。”事物具有多面性,而在交际中,人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突出的、与话题相关的方面,这些方面也就成了词的基本意义,但在某些时候,人会注意到事物的次要方面,从而产生引申义。沈家煊(1999)认为“转喻也不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相似联想常常成为词义引申的基础,因此词义引申往往由事物间的相似性引发。
“动词义”与旧有义“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和“酸葡萄”典故有意义上的相似性,因而网民会把“动词义”和原本没有该意义的“酸”联系起来,并用其表达“动词义”。而“动词义”之所以引申出“嫉妒心强”的意义,也是因为二者具有“原因—结果”的相关性。
3.年轻人的特质
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人占到了网民总数的52.1%,这些年轻人反叛传统,不满足于传统老套的俗语雅言,标新立异、喜欢展示自我,不断在网络语言上创新,以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网络语“表达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的特点。而且他们喜欢追赶潮流,不想被视作落伍,而高度发达和自由的网络为年轻人创造力的释放提供了条件。因此,一个词语一旦流行起来,网民们就会以接力的方式迅速把它传播开。
而明星粉丝群体主要也是由年轻人构成,“嫉妒”“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他们来说过于传统、缺乏新意,他们倾向于“以最少的语言来传达全面的信息”,于是发挥创造力,用简短的“酸”来表达“动词义”,由于其“形象化、格式化和简单化”的特点,这一用法产生后,迅速在网民中流行起来。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单音节词“酸”在微博、贴吧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了“酸”在网络语言中的五个新义,其中形容词义两个:(1)嫉妒心强,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 (2)羡慕别人、希望得到别人拥有的东西的心情。动词义两个:(1)因不如别人心生嫉妒,讽刺、贬低、抹黑他人成就;(2)心生羡慕。名词义一个:抹黑、贬低优秀者的群体。三类意义的演变顺序是“动词义—形容词义—名词义”,而动词义有两个可能的来源:(1)“酸”的旧有义—— “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2)《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这些演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1)经济原则;(2)意义的相关性、相似性;(3)年轻人求异、创新的特质。
由于技术条件所限,本文未能从其他一些社交网站收集语料,而微博、贴吧的全站搜索结果又有数量限制,因此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语料的覆盖面、提高语料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