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博士论文结论部分参与者导向词块情态特征对比研究

2022-08-19庞雨甜杨才英

关键词:频数词块情态

庞雨甜 杨才英

(暨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630)

词块(lexical bundles)是在特定语域中复现词的组合或建构模块,是具有预制性、反复出现的固定或半固定短语。Hyland指出,掌握特定学科或语域的高频词块有助于学习者融入相应的言语社团。这就为词块这一“频数驱动的短语学单位”成为学术英语研究的重要话题夯实了基础。

学术英语中的词块研究或着眼于词块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或将词块分析和语步分析相结合。研究对象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中外学位论文和跨学科论文,研究内容既有全文研究、也有摘要、引言和结论等部分研究。李梦骁、刘永兵研究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结论语步的词块特征,并对结论语步各子步的词块进行了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此外,也有更为微观细分的研究,聚焦特定功能及其子类下的词块:如立场标记词块、文本导向词块和句子起始词块等,更加注重词块在学术语篇中的人际和谋篇建构。因为,学术写作不仅起到传播客观知识的作用,还能通过建构性话语表达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当前词块的功能划分大多基于Biber 等的指示标记、立场标记、文本组织,与Hyland的研究导向、参与者导向和文本导向两种分类。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和完善,更加适用于学术文本研究。而且,这两种分类均与系统功能语言学(SFL)的三大元功能:经验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相照应。Wang从人际功能的角度讨论了词块的使用,其中包括情态(modality)、承诺(commitment)、评价(evaluation)、介入(engagement),但是未涉及对情态隐喻的分析。Liardét指出,情态隐喻是构建学术语篇的重要资源,而且由先行词it 引导的词块,在情态隐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由此,情态是人际功能的重要体现,是说话者从频率和概率对所说命题有效性做出的判断,或表达个人意愿、倾向,或要求对方承担责任、义务。论文结论部分具有总结、评价和启示的作用,当前有关中外博士论文结论部分特定功能词块的对比研究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对参与者导向词块,即情态词块的研究仍有待展开。因此,本研究以SFL 人际功能为指导,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方法,从参与者导向词块切入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中外博士论文结论部分参与者导向词块的情态系统在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上存在何种差异,以期对学习者英文论文撰写有所启示。

一、理论基础

Hyland的参与者导向词块(participant-oriented bundles)包括立场(stance)和介入(engagement),是对Biber 等的立场标记(stance expression)词块的补充。立场词块表达了作者对话语把握程度的态度和评价,如可能性are more likely to、重要性plays an important role、必要性 it is necessary to 等(Biber 等),实则体现出不同的情态意义。而介入词块除了表示重要性,也包含体现义务的情态词块,如it should be noted。如果说立场主要从说话者/写作者视角,那么Hyland补充的介入纳入听话者/读者,关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互性。

人际功能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交际性,与词汇语法层的参与者导向词块关联,其中情态资源用以表达说话者对陈述内容的态度性和责任度。情态介于肯定与否定之间,表达了作者对所陈之事的态度和评价。SFL首先把情态系统分为两种情态类型:一是“情态化”(modalization),由表示概率或频率的“命题”实现;二是“意态化”(modulation),由表示意愿或义务的“提议”实现。每种情态类型具有高、中、低三种情态量值,以及基于主客观和显隐性的四种情态取向(orientation),即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而且,SFL 的情态隐喻将主观或客观取向的情态表达显性化,扩展了情态系统的意义潜势,丰富了人际意义的表达范畴。

在SFL 情态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将居于词汇语法层的参与者导向词块与意义层面的情态系统相结合,构建了参与者导向词块情态系统,即本文的分析框架,详见图1。

图 1 参与者导向词块情态系统图

在参与者导向词块情态系统中,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是合取关系,即一个词块同时兼具三个维度的情态意义,三者共同作用实现人际意义。不同情态类型之间则是析取关系,即非此即彼,高中低的情态量值亦然。情态取向方面,主客观和显隐性之间首先是合取关系,而主客观和显隐性的区分则分别是析取的,二者组合构成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四种情态取向。

二、研究设计

(一) 语料选取

本文分别从ProQuest 和CNKI 各选取语言学学科100 篇(共200 篇)英文中外博士论文,讨论其结论部分的参与者导向词块的情态特征。因为该学科的结论部分具有总结、评价和启示等共性,所以不再区分具体的研究方向。

我们在ProQuest 学位论文全文库搜索“linguistics”并勾选“仅博士论文”,随机选取100 篇(2007-2021 年)博士论文,剔除图表、脚注等副文本,以纯文本形式保留末章结论部分,自建对比语料库,即本族语者博士论文结论语料库(Corpus of Native Speakers’ Dissertation Conclusions,简称 NSD)。选取本族语者博士论文时,首先观察作者教育背景,接着通过查字典,观察作者名字来源是否为英语国家常用英文名,然后通过网址http://www. surnamedb.com/Surname 和 http://www.archives.com/search/obituary?lastName 查询确认。

为保证两个语料库从学科、作者、内容、时间、库容量上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我们使用CNKI 中国知网英文版下载PDF 文档并排除“Chinese Full Text”论文。首先,在知网英文版搜索栏检索“linguistics”或“language”,勾选“Doctoral Dissertations”,学科选择“foreign language”。接着,随机选取100篇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2007-2021 年),同样用末章结论部分的纯文本,自建学习者语料库,即中国学习者博士论文结论语料库(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 Dissertation Conclusions,简称 CLD),具体学位授予学科包含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最终获得两个语料库的容量大小为:NSD 形符数320 001,类符数14 187;CLD 形符数322 007,类符数11 563。此外,两个语料库的每篇纯文本(TXT)语料依次按照NSD-1, CLD-1 等命名。

(二) 词块提取

本研究采用基于频数的方法提取高频四词词块,因为四词词块在结构和功能上涵盖了三词词块,出现频率也远高于五词词块。词块出现的频率阙值(cut-off frequency)最低标准为每百万至少出现10次,保守的标准为每百万至少出现20 次,也有较高标准为每百万至少出现40 次。每百万词标准频数由原始频数除以语料库形符数,再乘以百万。不同的研究会视库容大小取值。经过预先调试,最终选取原始频数为5 次及以上,即标准频数约为16 pmw 的频率阙值,不仅符合前人研究的适用标准范畴,也能保证提取出适量的词块数目。有关词块的分布广度(dispersion threshold),Biber 等认为至少要出现在5 个及以上的文本以避免个人语言习惯,因此本文将目标词块出现文本数设为5 个及以上。

首先使用AntConc 3.5.9 提取原始频数为5 个以上,标准频数约为16 pmw,且在5 个及以上不同语篇出现的四词词块。然后,根据参与者导向词块所含情态类型和语义特征对其立场和介入功能进一步细分,选出相应情态词块。从情态类型看,情态划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前者包含可能性/能力、确定性和频率,后者包括意愿/倾向、必要性和责任。责任属于介入,其它语义特征属于立场。划分过程中,通过观察所选词块的前后搭配,人工剔除个别重叠词块,如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完全包含should be paid to,只取频数高的前者。本文未发现高频情态化频率词块。最终,在NSD 和CLD 分别获得类符数(Types)为39 类和48 类的参与者导向情态词块,形符数(Tokens)分别为304 个和419 个。同类词块包含相同形态结构的词块,具体情况详见表1。

根据表1,具体数据分析中会用到Loglikelihood and Chi-square Calculator1.0,根据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LL)进行显著性(p 值)差异检验。并在跨距为+3 /-3 的条件下使用Collocator 1.0,根据互信值Mutual Information(MI)观察搭配强度,一般值越大,搭配强度越高,MI〉3 的搭配词是强搭配词。

三、结果与讨论

文章分别从三个情态子系统出发,描述不同情态意义在各子系统的实现方式。首先,按照不同情态类型探讨情态意义和态度倾向性;其次,根据词块所含情态词和相关特征划分情态值,进而探讨词块的学术承诺度;最后,从主客观、显隐性合取划分情态取向和情态隐喻,并讨论学术语篇的责任性和客观性。

(一) 情态类型和情态意义

不同的情态类型选择表现了说话者对于命题或提议态度倾向性的不同表达。文本语料中词块的不同情态类型使用情况,详见表2。

前人研究表明参与者导向词块在语篇中的出现频数低于其他两类词块,本文同样发现本族语者和学习者总体使用参与者导向词块不多,但在使用频数上具有显著差异(LL = -17.66, p 〈0.001)。表2 显示,从不同情态意义来看,两类学者的情态化词块使用频数没有差异(LL = 2.26,p 〉0.05),意态化词块使用频数具有显著差异(LL = -75.84,p 〈0.001);本族语者使用情态化词块较多,而学习者使用意态化词块较多。

表 1 NSD 与CLD 中参与者导向情态词块分布(括号内数字为形符数/个)

表 2 词块情态类型对比频次分布表

这说明,学习者对词块的使用具有依赖性,但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不仅在参与者导向词块的整体使用频数上具有差异,在词块情态意义选择上也有所不同。情态化倾向于表达对命题的旁观性判断, 而意态化倾向于表达对提议的参与性评价,不同情态类型的选择就体现出不同的态度倾向性。本族语者似是置身之外,更倾向于选择去个人化的词块来陈述对命题的把握程度,并做出判断;相反,学习者倾向于参与其中,选择含个人意愿、态度和立场的词块来提出建议。下面我们将从情态类型出发,探讨中外博士论文结论部分不同情态意义的具体体现,以及人际意义的构建。

1. 情态化词块

情态化词块体现可能性/能力和确定性。研究表明,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共同使用、表可能性/能力的高频情态化词块有can be used to,can be seen as,is likely to be,to be able to 和 are more likely to。其中,仅are more likely to 的使用频数具有一定差异(LL =-5.24, p 〈0.05);can be used to 用以突出实用性,阐明目标对象表达的效果、发挥的作用或满足的需求等;can be seen as 能对某个模型的来源做出解释,进而表明该研究一脉相承,得以追根溯源,例如:

(1) This model can be seen as a development in...(CLD-33)

(2) This can be seen as a limitation in...(NSD-36)

在所有表示可能性/能力的词块中,本族语者常用it is possible that 词块为研究结论作出一种“可能的”解释。由于该结论还需进一步佐证,本族语者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合理假设,如:研究结果“可能”会受不同方法论、研究时段、变量和因素的影响等等。此外,本族语者也希望,当前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在未来研究中得到印证。而学习者使用最多的正是are more likely to 词块,用来为研究结论做出解释,表示“更有可能”诱发的行为。例如,受到某种因素的积极影响,目标群体就“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反之亦然。本族语者常用词块程度适中,避免凸显个人态度。相比之下,学习者常用程度较强词块来实现可能性。

关于表确定性词块,本族语者主要使用含clear的词块,如:it is clear that 和 it is not clear。clear 有清楚明白之意,Jalali认为it is clear that 能体现学科认同与自信。这与本族语者常用的非情态名词词块a clearer picture of 相得益彰,显示出本族语者对命题的把握较为精确。而学习者缺乏使用这类词块,常用词块含投射动词argue 和心理动词believe,如:it is argued that 和it is believed that。本族语者虽然也使用了带argue 的词块,但常以I have argued that 和I argue that the 的形式出现,既突出了作者身份,又增加了论证强度。虽然都是对命题进行判断,与本族语者不同,学习者常常会在可能与否问题上突显程度,在确定与否问题上削弱强度。

2. 意态化词块

意态化词块体现意愿/倾向、必要性和责任性。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共同使用的表意愿/倾向的高频意态化词块是it would be interesting 和would be able to,两者使用频数没有显著差异(LL 分别为2.08 和0.10,p 〉0.05)。在所有表意愿/倾向的词块中,本族语者使用最多的正是it would be interesting,该词块后接不定式,常与explore,see,combine, examine,investigate,compare 等动词搭配使用。Would be able to 兼具意愿/倾向和可能性/能力,但是该词块的情态意义首先从情态动词would 体现,因此归为意态化词块。本族语者常用的意态化词块还有would be necessary to,虽然该词块兼具意态化词块中的意愿/倾向和必要性,同理,根据情态动词would 归为前者。观察索引行发现,本族语者有时会在命题中,通过使用表示可能性的词块加上情态动词would 来实现意愿/倾向这一情态意义。事实上,在结论部分,常有情态动词伴随含有情态形容词的词块共现。例如:

(3) It is possible that these two effects would emerge as...(NSD-6)

(4) It is likely that more detailed and richer data could...(NSD-7)

在所有表意愿/倾向的词块中,学习者常用it is suggested that,it is advisable that,it is reasonable to和it is hoped that 词块,在论文结论部分提出建议,做出展望。学习者通常避免直接说I suggest,而是用it is suggested that 来弱化语气,避免将自己的立场强加到读者身上,目的在于让自己的提议更易于被采纳。It is hoped that 也常在结论部分用于提议,但倾向于彰显学术研究价值,表明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有所贡献和启示。It is hoped that 和情态附加语hopefully 常与同样表示意愿/倾向的will shed light on 词块搭配。Arguably,hopefully 和 clearly 是以副词形式呈现的情态附加语,从句干词块上分别体现为it is argued that,it is hoped that 以及it is clear that,可见情态意义有多种表达方式。

两类学者均使用表必要性词块it is necessary to,但在使用频数上具有显著差异(LL = -12.43,p 〈0.001)。本族语者使用该词块对亟需计划、讨论和处理的事情加以说明,而学习者常用该词块或it is necessary for 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想法,希望读者有所思考并采取行动,另外也在陈述研究局限时,提醒需要注意之处,为将来的研究指明方向。学习者还使用it has to be 词块,常跟admitted that 一起搭配,点出研究不足所在。此外,两类学者均使用表示责任的词块it should be noted,但在使用频数上具有一定差异(LL = -4.55,p 〈0.05)。该词块属于介入词块,主要表示作者与读者进行积极互动,同时,其使用可以避免个人化的声音。由于学习者使用该词块的频率高于本族语者,从侧面反映出学习者使用该词块进行积极互动的意愿。

总的来说,学习者在论文结论部分过多地使用具有个人意愿的词块。虽然学习者高频使用it should be noted 以避免个人声音和it is suggested that来模糊立场,这看似隐含学者态度,实则暗含作者对学术表达的某种期待,因此具有较强的态度倾向性。

(二) 情态值和学术承诺

情态值表达说话者对所述命题或提议的承诺程度。根据词块情态词和相关特征划分情态值,语料中的高值情态词块包含情态动词has to 和need to;中值情态词块包含情态动词will,would,should 和情态形容词likely,necessary,clear;低值情态词块包含情态动词may,can,could,情态形容词possible,able,投射动词suggest 和argue,心理动词hope 和 believe 和其它形容词 advisable,reasonable。此外,动词词组词块seems to be a 以及否定句干词块it is not clear 也属于低值。具体词块情态值对比分布情况,详见表3。

表3 显示,本族语者和学习者的高值情态词块使用频数具有显著差异(LL = -18.60, p 〈0.001),中值情态词块使用频数没有显著差异(LL = -3.44,p 〉0.05),低值情态词块使用频数具有较大差异(LL = -8.15,p 〈0.01)。两者均使用较少的高值情态词块和丰富的低值情态词块。受学术语篇的客观性、无人称性影响,学者在阐述学术观点、交流研究成果时,会避免使用高值情态词给读者留下“武断或强加于人的印象”。因为,含高值情态词的词块代表高值学术承诺,意味着说话者在表达学术观点时,对命题的真值与提议的评估程度较高。如果论断得过于绝对,则可能会相应地承担较高的学术风险,或是给人以强硬态度,或是遭行家拒之门外。因此,学术语篇通常履行中值,乃至低值的学术承诺。

表 3 词块情态值对比频次分布表

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使用的高值情态词块均为表示必要性的意态化词块。若非某个信息的必要性值得强调,不建议学者频繁使用高值意态化词块。虽然表3 显示两类学者的中值情态词块使用频数没有显著差异;结合情态类型对比,两者的中值情态化词块使用频数没有显著差异(LL = -2.92,p 〉0.05),中值意态化词块使用频数具有较大差异(LL = -0.84,p 〈0.01)。此外,对比低值情态词块,本族语者使用的均为低值情态化词块;学习者虽然也使用了较高频数的低值情态化词块,仍常用it is suggested that,it is hoped that,it is advisable that 和 it is reasonable to 这类低值意态化词块。如果说意态化词块具有一定的互动性,那么不同量值的意态化词块能将这种互动控制在不同范围。

低值情态化词块中,本族语者使用be able to 结构突出。Be able to 和is likely to 是类似情态助动词的固定表达,但和半情态动词(如have to)不同,able 和likely 能单独表达出整体的情态意义。Be able to 比can 更加正式一些,因为be able to 出现在书面语的频率高于口语,但学习者缺乏对这一词块的使用,学习者常用的高频词块仅发现to be able to 一例。除此之外,本族语者常用的有I was unable to,I was able to,they were able to,may be able to 和not be able to。含人称代词的词块中“I”与was unable 以及was able 的搭配强度 MI 值分别为5.61和 4.02,高于“they”与 were able 的搭配,MI 值为3.25。这几个able 词块都属于低值情态化,不同人称的选择体现了视角的转换,这就是本族语者在保持低值学术承诺的情况下,通过视点转换与读者进行互动的方式。

(三) 情态取向和情态隐喻

情态取向体现了说话者对所述命题或提议的责任性。情态取向决定情态类型的实现方式,因此,主观、客观与显性、隐性相互结合,组成隐性主观、隐性客观、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四种不同的情态取向,实现不同的情态责任。带情态动词的词块为隐性主观,如:can be used to;带情态副词、形容词的词块为隐性客观,如:to be able to;带人称投射的词块为显性主观,如:I argued that ;以投射小句呈现的词块为显性客观,如:it is likely that。具体分布详见表4。

表 4 词块情态取向占比对比 %

根据表4,本族语者和学习者使用的词块情态取向以隐性主观和显性客观居多,这说明,学术文本中的情态词块常表现为隐性主观和显性客观。具体看两类词块的使用占比,本族语者分别为49.7%和26.6%,学习者则分别为53.9%和30.1%。可见,语料中隐性主观词块的使用要多于显性客观词块。此外,本族语者还使用了4.3%的显性主观词块,而学习者未见使用该类词块。

He认为,显性化(explication)增加话语的商讨性以避免潜在的矛盾,而客观化(objectification)则代表了一种非商讨性(non-negotiability)。学术语篇是客观、抽象、非人称的,但是允许不同立场和观点介入,就体现出话语的“多声性”和“商讨性”,即留给读者更多构建意义的话语空间。

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为常见的一致式(congruent form),而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为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隐喻式表达的主观化突出发话者对命题或提议的情态责任,而客观化隐藏了这种情态责任。简单地说,隐喻式扩展了语言资源,让主观趋向客观,让隐性趋向显性。情态隐喻是构建学术语篇的重要资源,情态隐喻拓展了措辞(wordings)即词汇语法(lexico-grammar)层,让说话者通过突显或隐藏情态责任,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性作出与常规一致式不同的情态表达,丰富了情态意义的实现方式,因而受到学术语篇的青睐。结合情态类型,情态隐喻又分为表示可能性/能力和确定性的概率隐喻、表示频率的频率隐喻、表示意愿/倾向的意愿隐喻,以及表示必要性和责任的义务隐喻。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常用词块情态隐喻对比情况,详见表5。

表 5 词块情态隐喻占比对比 %

由表5 可知,本族语者和学习者都运用一定的情态隐喻资源来构建学术语篇,学术文本中的词块情态隐喻以隐藏情态责任的客观情态为主。具体看使用占比,本族语者使用了一小部分义务隐喻(5.3%),主要集中在概率类隐喻(94.7%);而学习者使用的隐喻类型较为分散,从意愿隐喻、概率隐喻到义务隐喻依次递减,占比分别为59.7%,22.2%和18.3%。

Yang认为,识别情态隐喻应依据“语境优先原则”(context-first principle)。我们可以依据词块的结构初步判断情态取向,从而划分情态隐喻。但仍要观察词块索引行,在具体语境中识别相关情态隐喻体现的情态意义。此外,像it is believed that和it is hoped that 等显性客观情态词块,构成了主要的情态隐喻。这类以引导词it 起始的词块具有非人称立场(impersonal stance),这种结构也是典型的评价型强势主位结构,强化了后面的主位成分,同时表达了评价意义。所以,类似这样的词块又称为评价型it 词块。但是,这类词块首先是非人称、客观化的,其次才是具有评价意义、显性化的,这也是学术语篇的特点之一。因此,要在保证客观性的前提下寻求商讨性。先在学术交流空间里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距离,再寻求拓展潜在的对话空间来构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两类学者对情态取向和情态隐喻的选择,与对情态类型和情态值的选择基本一致,充分体现出学术文本的责任性和客观性。

四、结语

本文是SFL 视阈下的学术英语研究,也是基于真实语料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SFL 情态系统,运用数据驱动的语料库分析方法,通过提取中外博士论文结论部分的参与者导向词块,以此构建参与者导向词块情态系统。从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三个维度讨论情态意义,探讨论文作者如何运用不同的情态词块,在博士论文结论部分表达对所述命题或提议的态度倾向性、学术承诺度和情态责任性。

研究表明,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均较少使用高值意态化词块,这符合中值基本的客观性学术承诺,而且中值意态化词块多于情态化词块,为论文观点提供了商讨空间。不同之处在于,本族语者论文结论部分只出现低值情态化词块,而学习者论文结论部分还出现低值意态化词块,当然,低值情态化词块远多于低值意态化词块,这展示出了学术论文的客观命题表达特征。此外,皆以情态取向为显性客观和隐性主观的词块居多,但本族语者则集中在概率隐喻,而学习者集中在意愿隐喻,以展示学术语篇兼具客观性和商讨性。

由此可见,两类学者使用情态词块时,都不同程度地隐藏了情态责任,履行中低值的学术承诺。然而,学习者或是受到母语负迁移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或是急于融入所在学科的学术团体,倾向于凸显个人态度和主观意愿。因此,我们建议学习者减少中值意态化词块的使用频数,而以低值情态化词块为主,充分保障学术文本的客观性。希望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构建参与者导向情态系统,能够促进学者对学术语篇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词块自身表达的情态意义及其具体实现的语境意义,能为学习者学术论文写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频数词块情态
如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词块理论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词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名人演讲中词块使用特点探究
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及应用策略分析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