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运输巷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技术应用
2022-08-18王帅
王 帅
(山西汾西瑞泰正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灵石 031308)
煤炭井工开采需要掘进大量的地下巷道,由于地下煤岩层赋存复杂多变,导致巷道经常揭露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 受构造影响,巷道揭露围岩应力环境复杂,围岩整体性较差,受采掘活动影响,巷道极易出现大变形现象[1-2]。断层构造区围岩受采掘扰动,断层上、下盘沿断层面相互移动,发生活化,断层较大程度的活化会诱发突水溃沙、冲击地压、煤岩体结构失稳等灾害,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3-6]。本文以正中煤业1201-2 运输巷揭露的Fj10、Fj11 断层区为工程背景,遵循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思路和原则,设计了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技术参数,并应用于现场,为类似复杂条件巷道支护提供指导。
1 工程概况
正中煤业1201-2 工作面位于矿井一采区西北部,工作面开采2下号煤层。 工作面北邻椒仲旧井,南邻一采区轨道上山,西邻井田边界,东部为实体煤层。 1201-2 回采区域上覆为2上号煤层1201-1 采空区和1203-1 采空区(2上号和2下号煤层平均层间距5 m),工作面开采的2下号煤层厚度2.2~3.1 m,煤层倾角平均8°;2下号煤层基本顶为6.0~15.0 m 的细粒砂岩,直接顶为1.5~6.0 m 的砂质泥岩,伪顶为0.3 m 的泥岩,直接底为1.5 m 的泥岩,老底为4.6 m 的细粒砂岩。1201-2 运输巷在掘进至548 m、742 m 时揭露Fj10、Fj11 断层。 Fj10 为正断层,走向260°,倾向350°,倾角45°,落差2.5 m;Fj11 为正断层,走向220°,倾向310°,倾角55°,落差5.0 m,如图1 所示。
图1 试验巷道采掘工程平面
2 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思路和原则
1201-2 运输巷过断层构造区围岩应力环境复杂、岩体整体性能较差,受采掘活动影响,断层活化,易诱发巷道灾变性失稳,需加强支护。
2.1 断层构造区注浆强化思路
由于断层构造区围岩内部遍布节理裂隙,承载、自稳能力较差,1201-2 运输巷过断层期间采用注浆强化的方法加固围岩,利用浆液的粘结性能,将破碎的岩体粘结成一体,从而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
2.2 高预紧力及时强主动支护原则
大量工程案例表明,高预紧力锚杆(索)支护具有支护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 因此,在注浆强化稳定围岩结构的基础上,1201-2 运输巷过断层期间采用高预紧力锚杆 (索) 进行及时强主动支护,促使巷道围岩结构和支护结构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体,充分发挥围岩结构承载性能。
2.3 支护材料匹配原则
采用高预紧力锚杆(索)配套性能相互匹配的金属网、 钢筋梯子梁、W钢带等支护材料,提高1201-2 运输巷支护结构对巷道围岩表面作用面积,形成围岩表层约束力,抑制围岩碎胀变形;同时,采用喷浆强化的方式,在支护和围岩表面形成一层混凝土喷层结构,防止支护材料风化。
3 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技术
1201-2 运输巷掘进宽度4 200 mm,掘进高度2 900 mm,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3.1 断层构造区注浆强化
采用硅酸盐水泥浆液注浆,浆液水灰比1:1.5;注浆孔直径42 mm、长度4.0 m;注浆管采用PVC 管,管径25 mm、 长度2.5 m,注浆压力为2.0~3.0 MPa,间排距1.4 m×2.4 m,具体参数如图2 所示。
图2 巷道注浆加固断面
3.2 高预紧力及时强主动支护
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锚杆规格为直径22 mm、长度2.4 m,间排距0.8 m×0.8 m,配套规格120 mm×120 mm×12 mm 的高强托盘,预紧扭矩280 N·m。 顶板锚索规格为直径21.6 mm、长度8 300 mm,间排距1.4 m×1.6 m,锚索配套300 mm×300 mm×16 mm 的高强托盘,锚固长度不低于2.0 m,锚索张拉预紧力40 MPa。 帮部采用锚网支护,锚杆规格为直径22 mm、 长度2.2 m,间排距0.8 m×0.8 m,配套规格120 mm×120 mm×12 mm 的高强托盘,锚固长度不低于1.0 m,预紧扭矩280 N·m,采用钢筋梯子梁连接,锚索采用厚度3 mm 的W 钢带连接,顶、帮网规格分别为4 200 mm×900 mm、2 700 mm×900 mm 的菱形金属网,具体支护参数如图3 所示。
图3 高预紧力及时强主动支护断面
3.3 混凝土喷层
巷道表面喷射1 层厚度100 mm、强度C20 的混凝土喷层,以防范浆液外漏和支护材料风化。
4 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实施加强支护技术后进行巷道围岩移近量监测,结果如图4 所示。 巷道掘出90 d 内,巷道围岩变形较快,左帮、右帮移近速率分别约0.73 mm/d、0.85 mm/d,顶板、底板移近速率分别约2.17 mm/d、1.13 mm/d;巷道左帮、 右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70 mm、82 mm,顶板、 底板最大移近量分别为95 mm、108 mm。 巷道掘出120 d 后,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大幅度减小,平均移近速度小于0.2 mm/d;此时,巷道左帮、右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84 mm、90 mm,顶板、 底板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05 mm、126 mm。 整体看,巷道底鼓量最大,其次是顶板下沉量,左帮和右帮移近量近似且较小,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巷道围岩变形均较小,属于可控范围,证明了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技术与参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图4 巷道变形曲线
5 结论
1)正中煤业1201-2 运输巷揭露Fj10、Fj11 断层,受采掘活动影响,断层活化,易诱发巷道灾变性失稳。 基于此,提出了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思路和原则,具体包括断层构造区注浆强化思路、高预紧力及时强主动支护原则和支护材料匹配原则。
2)设计了断层构造区加强支护技术参数,并应用于现场,巷道掘出120 d 后,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大幅度减小,平均移近速度小于0.2 mm/d,此时,巷道左帮、 右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84 mm、90 mm,顶板、底板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05 mm、126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