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分析
2022-08-18王晶
王晶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路桥设计研究院分公司,湖北武汉 430023)
0 引言
由于山区独特的地形、环境气候等条件,导致山区公路平纵线形设计限制因素多,难度大。我国的山区公路设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山区公路设计规范,平纵线的设计也主要是以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为依据,导致山区道路设计的问题日益突出。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情况
以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路线穿越莲花山脉,沿线多为丘陵地貌、山前(河谷)平原地貌及丘间谷地地貌,局部为中低山地貌,高差起伏较大,桥隧比高,将产生大量的弃方。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平纵横和取弃土场设计,同时注意对取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利用;施工阶段将结合分标及施工组织情况合理调配土石方,统一协调,尽量利用挖余方及隧道弃渣。
B27 线方案隧道内布设+0.5%、-2%人字坡,纵面抬高后,B27 隧道出口段落利用地形向左侧山体偏移、减小桥梁工程规模。路线里程及技术指标:B27线里程较B5 线增加14m,两者里程基本相当。如下图1 为梅子坪隧道人字坡B27 线。
图1 梅子坪隧道人字坡B27 线
连续纵坡:B5 线连续下坡2.37%/6.985km,B27 线设置人字坡后,连续下坡分为2 段,分别为:2.52%/2.88km、2.25%/4.798km。
1.2 设计需求
道路线形是公路的基本骨架,对于道路施工具有直接的影响。山区道路路线设计要考虑驾驶员的视觉以及心理方面的要求,尽量选择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的设计组合,避免因为平纵设计不合理形成安全隐患,确保驾驶员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前方路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
2.1 地理环境复杂
研究的山区公路,地理环境复杂,起伏较大,坡面较高,受到暴雨以及洪涝灾害的影响时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如下图2 为复杂地质构造示例。拟建路线沿线穿越山脉主要为莲花山山脉的北东段,部分地段地势险峻,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700m 以内,相对高差多在200~500m 之间,山体坡度多在20~35之间,局部陡壁坡度大于45。主要分布于路线区K59+670~K65+800 及K69+550~K75+000 段,为隧道通过段。
图2 复杂地质构造示例
2.2 山区公路设计要求高
山区环境复杂,地质陡峭。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走廊和小道少,为山区道路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山区设计应该以山区地形和不同位置为基础,以线形的道路设计规范为依据,综合考虑山区情况,确定好路基宽度,以实现车辆安全通行和错车的要求。
2.3 山区环境保护的需要
自然环境保护是当前道路建设的基本需求。山区具有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原生态环境。因此,在山区道路路线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方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为避让调整自然保护地,拟划定生态红线,将本路段作为初测重点路段进行研究,结合该段控制因素研究多个方案进行比选,最终拟定了避让生态红线的B19 线方案以及K 线方案进行比选。从结果来看,B19 线如图3 所示,因隧道内存在小偏角曲线安全性较差;改建国道G206 长350m,G206 刚通车尚未进行交工验收,梅州市公路事务中心考虑刚通车便改建社会影响差,强烈反对改建;改建G206 段需设置700m长抗滑桩;经比选后在初测初勘技术研讨会上确定采用K 线方案舍弃B19 线方案。
图3 绕避方案B19 线
3 山区公路路线平纵线组合设计
3.1 设计指标
山区公路是一条带状的三维空间体,路线是公路的骨架结构,主要由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构成。从山区公路建设来看,平纵线组合设计决定了公路的建设和投资规模,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以及运营安全。具体的设计指标如下。
第一,平面线形设计指标。平面线形设计指标包括直线、圆曲线和曲线三要素。其中,直线是最为常见的设计线形。这种线形距离短、道路方向明确、施工方便,但距离过长的直线容易引发驾驶员视觉上的疲劳,诱发交通事故,且直线线形与起伏较大的地区协调性差,并不完全适合山区公路建设。圆曲线通常设置于路线方向的转折位置,可以适应山区地形,起到改变路线方向的作用,可以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节省工程造价。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不同半径的曲线结构,缓和曲线能够让线形平顺,诱导道路行驶轨道,从而让驾驶员和游客具有更加舒适的道路体验。
第二,纵断面设计指标。纵断面是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后,沿着路线方向展开的线性结构,山区公路的纵断面通常具有空间起伏,能够反映公路起伏变化。直线是纵断面的重要设计指标,其中直线的坡度和坡长是两个关键的指标,为了满足行车安全,需要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保证最小纵坡值≥0.3%。竖曲线是两个直线坡段转折点位置设置的线性结构,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7),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值为极限最小半径值的1.5~2.0 倍,长度≥3s 的设计行程。
3.2 设计要点
山区公路起伏较大,沿线较长,而且地形环境复杂,因此平面线形中曲线占比较大。为了使平纵线形组合更加合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设计。
第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山区公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需要结合山区地形、地物等因素进行考虑,以当前公路设计规范为依据,选取合理的平纵线形指标,从而设计出平顺、连续的平纵线。
第二,平面线形设计要点。该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5m,其余技术指标采用规定值。该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所示,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采用103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采用1600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采用10000m。
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
第三,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对纵断面进行设计前需要对纵断面纵坡值、竖曲线半径以及长度进行合理设计。在该工程中,选择较小的纵坡坡度值,在地形条件较好的区域,延长长度以降低坡度,可用于比较长的打隧道设计。竖曲线尽量选择较高的技术指标,具体的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纵断面设计参数
3.3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方法
平面设计和纵断面决定着道路空间位置,当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设计时,就构成了平纵线组合设计,其设计方法如下。
第一,选取组合路段。在设计中要将平曲线和总曲线对应,并确保竖曲线在平曲线的缓和曲线路段中。平曲线线形是组合设计的基本型,需要确保平曲线长度≥200m。第二,确定变坡点。为了确保路线合理安全先行,需要根据设计需求设置相应的变坡点。其位置最好对应圆曲线的中心位置,并且相邻的两个变坡点距离应该在200m 以上。第三,确定变坡点高程与调整。在确定变坡点位置后,需要初步确定变坡点高程,选择切线控制的方法,确定竖曲线半径,并且设置竖曲线。在设计过程中,平曲线和竖曲线不能交叉,且竖曲线半径和平曲线半径应该成比例。如果受到构筑物的影响,需要在满足组合设计需求的前提下,对变坡点进行小幅度调整。第四,组合设计注意事项。需要避免拐点重合,以免造成曲线扭曲,影响路段连续性。当山区公路设计车速在40km/h 以上时,平曲线设计应该注意驾驶员的视线,确保驾驶员能够提早发现平曲线情况,以便提前做出判断。
4 山区公路平纵线组合设计评价
选择车载GPS 测速仪,对研究的山区公路进行测速研究。车载GPS 经过平纵线组合设计路段,采用自动、连续记录实测的方式,测试汽车行驶速度。在试验路段确定连续测点位置,分别选择大型车和小型车进行GPS 测速。利用连续测速的方法,可以反映道路线形条件。由于山区公路建设周期较长,后期如果改建费时费力,因此选择连续测速,在设计阶段就对道路平纵线组合进行评价,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指导。当前的道路设计都是以速度为设计依据,选择最小计数指标值进行设计,保障设计安全性。山区公路平纵线组合路段是事故高发地段,选择连续测试的方法,能够对组合设计的指标选取提供参考,可以确保组合路段安全行驶。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山区公路平纵线组合的设计难度较大。如果平纵线组合设计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对路线设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危及行车安全。在设计、修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修路为民的理念,加强与建设单位、地方交通部门、沿线百姓之间的沟通,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做好相关设计与处理工作。此外,还要在相关规范的指导下进行道路设计,结合山区公路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障设计质量,确保山区道路行车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