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
2022-08-18李宝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
李宝华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核心知识,针对此知识,浙教版教材安排了“算法与问题解决”和“算法的程序实现”两个章节的内容,但前者内容比较抽象,后者涉及的概念较多,所以需要用一个大的项目涵盖相关概念。因此,笔者认为可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规划和设计。
● 依据课标,凝练单元主题
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具有规约和指导课程与教学的作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在某个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利用算法进行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重点在于掌握编程解决问题的流程和用程序实现简单算法的技能。所以,结合教材内容,笔者设计了两个单元的主题(如表1)。
表1 单元主题
● 梳理教材,形成概念链
概念是指对一类具体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教材中涉及的核心概念有:①抽象和建模,分析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数据存储和运算,用变量和列表、字典等数据结构存储数据,用算术、关系和逻辑表达式明确每一步的计算;③控制转换,根据数据或运算结果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表现为程序设计的选择和循环控制结构;④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功能模块,通过自定义函数等对功能模块进行封装;⑤解析算法,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所求结果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并进行问题求解;⑥枚举算法,列出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并判断列举的解是否为正确的解。根据计算机编写程序的基本流程,将各个核心概念串联起来,如下图所示。
概念为本的学习模式紧紧围绕“知道”“理解”和“能做”三部分展开,这三个部分简称KUD。其中,知道(Know)的是“事实”,做(Do)的是“技能”,理解(Understand)的是“概念”,而KUD的核心是“U”,只有“理解”了,才能“知道”和“做”。
● 分解单元,确定课时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教学实施的终点。学习目标指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如何达成目标,直接影响学习结果。
学习目标分为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是核心素养目标在本单元的具体化,是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应获得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如表2)。
表2 单元学习目标
课时学习目标以核心概念为载体,指向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注重目标实现的过程和目标实现的方法。课时学习目标应从课程标准、学科指导意见或者教材中来,同时要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强调根据学生行为和学习内容进一步细化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中体现学习的过程、方法和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习评价。
学习目标决定了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学习目标与这些要素必须保持一致,即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一方面强调学习目标是可以评价的,通过评价检测学生是否已经学会,另一方面强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评价任务,修正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内容和要求。
● 整体出发,设计学生活动
如下页表3所示,单元整体设计遵循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逻辑,首先通过对单元项目的分析,讨论项目实施的过程,展示项目实现的三种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编程的流程和编程方法(整体),然后学习数据的存储计算、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等编程技能,先描述实现这个算法需要几步,再逐步细化每个步骤,让学生按需学习各个概念(部分),最后完成一个大的项目作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整体)。
表3 “模拟超市自助结算柜台金额结算”单元活动内容
在“答题卡填涂识别”项目中,首先分析整个项目达成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完成项目任务的分解(整体),然后判断一个像素和一个选项的填涂情况(部分),再检测整个图像上所有选项的情况,最终输出统计结果(整体)。
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去创新,而创新的机制是迁移,迁移是指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要反思这个问题的本质,这就是概念,概念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抽象,引导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归纳与该概念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迁移。例如,在用变量表示用户名、密码时,让学生反思根据商品的代码查找商品的价格,判断商品是否属于特价商品,涉及的数据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用到了多种数据类型。列表和字典都可以存储一组数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生活中哪些数据可以分别存储在列表或字典中?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换序、整合、改编等操作,将一个大项目分解成多个完整的真实问题(小任务),并屏蔽其中的复杂部分,最后将各个小的任务拼装起来,形成相对复杂的整体大项目。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知识概念的本质原理,并对概念进行反思,最终把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