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福家不拘一格为青年

2022-08-17李晨阳黄辛

科学大观园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诺丁汉大学原子核复旦大学

李晨阳 黄辛

杨福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他于1936年出生于上海,18岁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从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1963年,杨福家赴丹麦玻尔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重要成果——验证了所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一种核运动状态的预言。

在世界一流实验室里尽情探索的同时,杨福家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的榜样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玻尔曾婉拒卢瑟福、普朗克等多位学界巨擘的盛情邀请,执意回到战火动荡的祖国,助力丹麦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物理学三大中心之一。杨福家也希望能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炼钢炉子”——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物理学实验室。

杨福家回国后,于1978年被任命为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系主任。他动手组建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炉子”建起来了,“炉火”烧起来了,学科与人才都在其中迅速淬炼。中国第一批实验核物理博士生,就诞生在杨福家的实验室里。

1993年2月,杨福家正式担任新中国第五任复旦大学校长。他始终记得,当年复旦大学秉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办学理念,让自己在24岁那年就有机会出任原子能系副主任。

在这种精神的传承下,杨福家刚上任就提出“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在他任校长期间,至少有百余名青年教师通过独具特色的“打擂台”法获得了高级职称。

数据记录显示,1992年复旦大学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仅54人,到1996年,也就是杨福家上任3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07人,其中教授41人;1997年4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达262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管理者,杨福家的人生舞台不仅限于复旦大学。

早在1986年,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慧眼识珠,“五顾茅庐”,力邀他担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在这里,杨福家充分展现了自己“战略科学家”的素养,“带领原子核所脱胎换骨(中科院院士马余刚语)”。

2001年,杨福家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不仅成为第一位出任英国著名高校校长的中国人,还连任4届,任期长达12年。他推动诺丁汉大学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为推动中英两国间相互了解、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杨福家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并出任首任校长。其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急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杨福家在中外合作办学上“零的突破”,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榜样。

从科学家、教育家到管理者,杨福家逐步凝练出自己“以生立校”的办学理念。就像他的那句名言所说,“学生的头脑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种”。他鼓励学生们走上讲台、自主调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他还欢迎学生们给他写信,然后一一阅览并回信。

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记得,学校接待厅里曾有一句标语“一流的学术造就一流的人才”,在杨福家建议下改成了“一流的学术成就一流的人才”。从“造就”到“成就”的一字之差,足以体现他心目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一生建树颇丰。在原子核能谱学方面,他在实验上发现的一些新能级数据,多年来一直被国际同行采用;在级联衰变方面,他给出了复杂能级的衰变公式,在放射性厂矿企业实际应用,并被推广至核能级寿命测量,给出图心法测量核寿命的普适公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 图片|中国科学报

他还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在国内最早开创离子束分析研究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把运动电场用于束箔机制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激光束—离子束相互作用的研究,并精确测得了一些参数……

作为教育家,他始终是“博雅教育”的践行者。“博”即广博的知识,“雅”即高雅的素养。杨福家多次强调,“一个有科学创造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文理结合得好,才能育出‘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杰出人才”。

杨福家本人就是既“博”且“雅”的典范,曾笑言自己有幸兼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两张证书。他在自己管理的高校里,力主“名教授上基础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名师熏陶;同时提倡讨论式、相互质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他还鼓励学生们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里接受锻炼,理论结合实际,学会做人、做事,學会合作交流。

杨福家曾被评价为“一位理想主义者”,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吸引人的特质,这就是毫无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

他的一生作为,知行合一,正是这段话的最好注脚。

◎ 来源|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诺丁汉大学原子核复旦大学
How does dialogic reading works for the children who have the literacy difficult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Frame Shifting in Family Discourse: a case study
关于原子核结构的讨论
What migh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ndertake to Address som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Middle East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Comment acquérir la culture de l'autre?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