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宣:解放战争时期的《浙南周报·画刊》
2022-08-17司开国
司开国
(绍兴文理学院 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浙南周报》是长江以南各游击根据地最早的共产党党报,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国统区黑暗统治下的东南一隅。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共产党中央号召各解放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浙南游击根据地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全国主力作战。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和通讯原因,中共浙南党组织远离中央,消息闭塞,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舆论横加压制:一方面,对真实消息严加封锁,原来在国统区尚能看到的共产党党报党刊《新华日报》《群众》等,都被禁绝了;另一方面,国民党反动派通过其御用通讯社和报社,对解放区和游击根据地进行污蔑造谣,颠倒是非。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共浙南党组织迫切需要创办自己的党报党刊。
1947年5月1日,经过浙南特别区委员会(以下简称“特委”)讨论决定,《时事周报》正式创刊。《时事周报》为四开四版油印报,主要内容是由特委电台提供的新华社电讯。1948年4月3日,《时事周报》增设副刊《画刊》,主要发表漫画和木刻作品。1948年7月1日,《时事周报》更名为《浙南周报》,主要登载浙南人民斗争的消息,旨在揭穿浙南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相应地将画刊调整为双周刊。
1947年10月,浙南特委驻上海联络站临时党支部成立,其任务是动员和介绍上海、南京等地学运骨干和进步学生到浙南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有各地进步学生1000多人来到浙南游击根据地,其中在上海美专学习的温州籍学生陈沙兵(1)陈沙兵(1920—1979),温州人,原名素屏。1944年秋,考入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1946年,转读上海美专,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组织学生运动。后奉命撤离上海,转移至浙南游击区,在特委组织部参与《浙南周报·画刊》的工作。1949年之后,任温州地委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文艺科科长。195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后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他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同年不幸因病去世。参见《浙南游击根据地四画家》,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年版。、张怀江(2)张怀江(1922—1989),温州乐清人,原名隆超,笔名施木、槐岗等。1938年,从版画家野夫开始学习木刻。1939年冬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刻函授班学习。1947年入党,次年参加浙南游击纵队,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参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集的创作和出版。1949年之后,任温州地委宣传部教育科副科长、文艺科副科长。1950年起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曾任校教务处处长。参见《浙南游击根据地四画家》,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年版。、夏子颐(3)夏子颐(1918—2000),温州人,笔名立如。1934年进施公敏画社学习国画。1939年参加浙江战时木刻研究社主办的木刻函授班学习。1941年参与组织永嘉战时木刻通讯社,出版《木刻通讯》,主编出版《瓯江木刻集》。1942年考入东南联大艺术专修科,1946年转学上海美专,1948年在浙南游击纵队任宣传队长,参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集的创作和出版。1949年任中共温州地委文工团艺术指导。195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曾任附中校长、美术师范系主任等职。参见《浙南游击根据地四画家》,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年版。等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名单。在浙南特委上海支部的联络下,陈沙兵等三人陆续来到浙南根据地参加革命,被分配到宣传部工作,负责编辑《浙南周报·画刊》。
一、《浙南周报·画刊》中的漫画作品
受印刷条件限制,《浙南周报·画刊》上的漫画作品都是以线描为主,包括政治漫画、连环漫画、时事漫画、诗配漫画、转载漫画和生活漫画等。作者戈、八古、古、施木、如卉、干、陆草等,出于安全起见,都用的是化名,其中,陆草是张怀江的化名,干是陈干的化名,其他化名暂无法考证。
政治漫画如干的《前台求和 后台备战》(图1)描绘了“求和,美记国民党戏台1949年元旦开演”。漫画采用金字塔形构图,一上一下的蒋介石判若两人,表面上他高站在戏台架上,深深地鞠躬求和,戏台上垂下来的帷幕具有欺骗性;暗地里他在台下磨刀霍霍,杀机重重,漫画上下两部分对比强烈又统一在金字塔构图中。政治漫画以漫画的形式描绘解放战争进程中国民党反动派假民主、假和平的虚伪面目,让人一目了然。
连环漫画图文并茂,如署名为君的漫画《老百姓帮助自己的军队打敌人》(图1)配有文字说明,介绍漫画内容是老百姓帮助解放军“探听敌情,放哨带路,运送子弹,送菜送饭,救护受伤解放军,搬运战利品”。戈的漫画《解放区点滴》(图2)描绘“晋绥联防军区,各机关动员生产!东北安东区合作社三个月来共组织了二千四百八十三户群众。东北一万二千个干部下乡,进行土地改革。渤海民主政府,帮助群众春耕”。八古的漫画《国民党同土匪是一家》(图3)配文字“土匪很多,百姓不安心。夜里,土匪闯进门。衣裳财物都抢去。百姓眼睛雪亮,知道是阴谋。报告自己的军队,为民除害。埋伏林中,等候土匪。一声勿动,土匪齐举手。原来土匪就是国民党。小土匪放回去,改邪归正做好人。逃匪去报告,气煞反动派”。《老百姓帮助自己的军队打敌人》《解放区点滴》《国民党同土匪是一家》等漫画根据时局背景和故事情节,采用多幅连环漫画的形式,运用单线描勾勒造型和人物动态,符合报纸印刷的需要。
图2 《浙南周报·画刊》,1948年4月10日
《老百姓帮助自己的军队打敌人》《解放区点滴》反映解放区的军民关系,与《国民党同土匪是一家》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国民党同土匪是一家》表明,国民党的部队许多是杂牌军,其军人是不能从国民党国防部领取军费的,比如温州的国民党军队就没有经费,为了生存,他们对老百姓强取豪夺,因此民间有所谓“匪来如梳,兵来如剃”的说法。国民党军队对老百姓的搜刮甚至比土匪还要厉害,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民党同土匪就是一家。连环漫画用多幅连续漫画说明解放战争时期浙南地区的现实情况。
时事漫画和解放战争的形势联系更加紧密。随着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解放军越战越勇,从胜利走向胜利。国民党上层统治愈发黑暗和具有欺骗性,经济上崩溃,政治上破产,军事上失败。时事漫画既反映了正面事例,如解放军将要渡过长江;又有反面的例子,如蒋匪帮是如何欺骗人民、卖国害民的。作品有八古的《卖国害民》(图2),蒋介石不惜出卖民族利益,换取美帝国主义支持,打内战;《解放军渡江南进的前夜》(图4)从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一面是伟大的胜利,一面是垂死的惨败。时事漫画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及蒋介石的丑陋形象,如蒋介石光头贴着治头痛的膏药;相对应地也描绘了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英勇威武的形象。
诗配漫画主要有马兵作诗、陆草作画的《好消息》《大荒年》《烧炮台》等。诗配漫画以打油诗加漫画的形式,通俗地反映浙南游击根据地的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烧炮台》(图5)中的打油诗:“反动派,造炮台,一个炮台几亿元。百姓的血,百姓的钱,造起炮台百姓害。大家来,细安排,打倒反动烧炮台!”与《烧炮台》相似的事例有,瑞安东区民兵摧毁敌人碉堡的胜利,影响很大。194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防止我党在瑞安东区发动游击战争,建筑了十八座碉堡。1947年2月中旬,我东区区委在敌人碉堡即将建设完毕而反动派还未派兵驻守之际,发动全区民兵统一行动,一夜之间,将敌人的十八座碉堡全部摧毁。瑞安东区地处沿海平原,人烟稠密,既是敌人统治的重要地区,又是瑞安通往温州的水陆交通要道。瑞安民兵摧毁敌人碉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有利于我军在沿海水网地带开展游击战争。
转载漫画,如特伟的《传说刘伯承快要渡江》(图5)反映国民党反动警察“奉主席令,请加紧防范,日夜搜查”,造成国统区群众民不聊生的现实,黎明前的黑暗预示着解放大军即将渡江,光明就要到来。
图5 《浙南周报·画刊》,1948年10月17日
生活漫画,如戈的《参军》(图1),展现了在浙南游击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过程中,百姓参加革命队伍的热情。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为特委、县委及其武装队伍输送了大量的干部和战士。
《浙南周报·画刊》中的漫画作品大都是单线描形式,尺寸虽不大,但形象生动。作者运笔非常熟练,对题材也非常熟悉。漫画题材主要根据新华社电讯和浙南解放战争的及时消息,漫画形象符合地域特征,让人一目了然,达到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浙南周报·画刊》中的木刻作品
画刊中木刻作品的作者有方人、易罗、干、赤子、宝子等,均是化名。经访谈现年97岁的老游击队员洪水平(4)2021年5月27日在温州市鹿城区隔岸路寓所,笔者对洪水平先生做访谈。洪水平,1925年出生,中学时代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进入浙南游击根据地,先后在浙南特委宣传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工作,参与创办《浙南周报》。在与温州国民党200师师长叶芳的起义谈判中,为我方代表团工作人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从事浙南党史研究工作。后考证出,方人是张怀江的化名,易罗是夏子颐的化名,干是陈干的化名,赤子、宝子是陈沙兵的化名。陈沙兵、夏子颐和张怀江等人结合《浙南周报》的需要,进行黑白木刻创作。他们学习延安木刻的艺术特点,其木刻作品以写实、线刻为主,易为战士和群众接受。张怀江回忆说:“那时环境很艰苦,条件很差,我们刻作时;白天常是拿条长凳找个有阳光的角落;晚间就埋首在小油灯和火篾的微弱灯光下;落雨时,就在群众的阁楼上拿掉屋檐的几片瓦爿来采光;甚至利用行军的休息时间,从背包里拿出木板就在膝头上刻几刀。我们难能有时间去追求什么形式美、韵律感,常常在一天半日内赶成,立即交给《周报》刊用。”[1]48
这些木刻作品充满着金石韵味和计白当黑的情趣,有“学延安,画浙南”的艺术特色。木刻作品都是赞扬性的,主要表现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军民关系、游击队作战的胜利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内容,反映浙南革命斗争的特点,在解放浙南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如赤子的《解放军爱护老百姓,老百姓欢迎解放军》、方人的《穷人要翻身,加入解放军!》、干的《慰劳老百姓自己的军队》等木刻作品,反映了军民关系,其中《慰劳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图4)刻画了一群百姓放着鞭炮,打着“为民前锋”条幅,抬着一头猪来慰问游击队。这幅木刻作品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真实写照,人民群众不但用生命保卫了特委、县委,还发展生产,保障了后勤物资供应,养育了革命队伍。《慰劳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木刻构图与中国画的长卷相似,画面中“为民前锋”条幅和“共产党万岁”横幅局部打破构图框,借鉴了篆刻的破构图手法。木刻也强调黑白形成对比,图中人物上衣和裤子的黑白对比,抬着的黑猪与抬猪人的白色衣服形成对比,背景中房子黑瓦与白墙形成对比。整幅木刻,白色是主色调,黑色是人物的轮廓或衣服,像单幅连环画,符合大多数人的欣赏习惯。
方人的《我们有进攻,也有防御》、宝子的《又打了一次大胜仗》(图3)表明游击队的战术原则,并在此原则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也传递着解放大军的胜利消息。易罗的《民兵》(图1)则反映了游击队民兵作为一股庞大的力量,在解放浙南的进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1948年4月,浙南特委第二届第九次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浙南特委关于民主政权之决定》,其中有“组织与训练民兵,动员人民参军,支援主力作战”等内容[2]445。民兵,就是当地武装起来的农民。浙南特委十分重视民兵工作,在根据地,大部分乡镇有民兵大队(又称农民自卫队)或中队,村有民兵小队,自然村有民兵班。据1949年4月统计,浙南游击根据地有民兵9万多人。浙南民兵参加群众斗争,开展革命宣传,保卫地方安全,摧毁敌人防御工事,配合部队作战,参加支前工作,为浙南全境解放写下了光辉一页。
宝子的《损坏了老百姓的东西应该赔偿》(图6)、方人的《同志的母亲》(图6)、易罗的《不调戏妇女》(图7),属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1948年10月,浙南游击队开始实行“练兵一月”计划。为配合军队建设,宣传部要求在练兵期间印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集,于是陈沙兵、张怀江、夏子颐三人合作创作了该主题木刻集。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集于1949年元旦正式发行之前,他们创作的部分木刻作品已提前发表在《浙南周报·画刊》上。
《损坏了老百姓的东西应该赔偿》设计构图巧妙,设计门外和门内两个空间:门外的游击队员向门内的群众赔偿损坏的东西,画面焦点落在门口军民互相客气的情节上;门外开阔的亮空间与门内四周黑色主调形成了黑白对比。《同志的母亲》木刻构图锁定在室内空间,母亲来游击队看望她的儿子,母子两人促膝相谈,处在木刻中心位置。母子身后,两位游击队员坐而交谈,还有一位游击队员正望着母子二人,露出羡慕的神情。右上角的门打开着,一位妇女和孩子望着探亲的母亲。从画面看,在游击队,亲属来探亲是常态,这有利于军民融合,也可以激发游击队员的士气。这里的室内空间以白色背景为主,母子两人黑色的衣服成为画面焦点,形成黑白对比。《不调戏妇女》完全是户外空间,没有构图框,木刻分为左右两部分:最右边是被调戏的妇女掩面而泣,犯错误的游击队员正接受批评,他也捂着脸,衣服全是黑色,似有寓意,身后的枪靠着大树;画面左边是两位游击队员,他们正在严肃批评调戏妇女者。
三、《浙南周报》及其《画刊》发行
作为共产党党报,《浙南周报》所起的作用十分显著。就特委本身来说,与上级联系困难,只能依靠新华社的消息和评论来分析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新闻封锁的情况下,《浙南周报》及时报道了全国尤其是浙南解放战争的胜利消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谎言和罪行,给人民带来了希望。《画刊》则以漫画、木刻的形式配以文字报道,形象生动,扩大了《浙南周报》的宣传影响。
浙南特委亲自办报,极为重视《浙南周报》及《画刊》的发行工作,把它作为推进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浙南周报》无法通过国统区正常的邮政系统发行,而是靠秘密的交通网发行。共产党在浙南地区秘密的交通网是由无数交通线连接起来的,各交通线上又有地下交通站,地下交通员运用隐秘的手法,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国民党封锁线,将报纸巧妙地藏在柴担里,塞进竹杠里,使漂流在温州瓯江上的蚱蜢船也成为《浙南周报》的“邮包”。
正是通过秘密交通网,《浙南周报》及《画刊》可以从地处崇山峻岭的特委机关神话般转送进温州城里,在进步学生、群众和党外人士中秘密传阅。永嘉的胡卜熊老先生桃李满天下,不畏蒋匪帮的威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有时拿着《浙南周报》在家门口向群众宣读。《浙南周报》及《画刊》引起的巨大反响,是编辑们所始料不及的,他们对此感到很欣慰。国民党反动派因为《浙南周报》在温州城里广泛秘密传播而气急败坏,他们加紧对邮包、邮件的暗监明查,但绝大多数行动都徒劳无功。在那水深火热、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广大群众渴望早日解放,小小的油印《浙南周报》及《画刊》是点燃在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有时一张报纸经过多人传阅,纸张磨烂,字迹模糊,还舍不得扔掉。当时温州国民党的最高行政长官——专员余森文也读到了被收缴的一批共产党党报,他把秘书处的人叫来训诫道:“共产党在山里边,条件那么差,报刊却印得那么好,办得那么认真!我们能不惭愧?我看了几本小册子,没有发现错别字,但后面居然还附了张勘误表”,他叹息着说:“共产党之认真,不可及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