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下如何做好新闻类新媒体海报

2022-08-17郑义潇

新闻传播 2022年13期
关键词:艺术类新华社

郑义潇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北京 海淀 100044]

随着社交类媒体在本世纪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产品都希望能加快适应这一趋势。到目前为止,除了短视频App、微信公众号等常见的新媒体宣传媒介外,新媒体海报设计以其主题性突出,加上“短”“频”“快”的传播特点,极易达到引发大众关注并快速传播的效果。所以,新媒体海报是很多媒体寻求融媒发展的“试验田”。在当下的媒体信息传播途径上,相比文字和短视频来说,海报具有信息图像化、阅读时间短的优势。这一优势也是如今各种主流新闻传播途径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仍能让新媒体海报产生上百万甚至近千万流量的主要原因。

那么好的新闻类新媒体海报应具备哪些特征呢?

一、设计:以新闻内容作为根本出发点

新闻类海报与传统海报最大的异同在于对新闻海报来说,新闻类海报更多的是传递信息,设计时使用的图形配色醒目、突出主题。但是对于以往的艺术类海报来说,艺术类海报可能会在表现形式上有更多的侧重。在艺术类海报的表现形式方面,这种表现形式甚至可以为抽象的,所以传统的艺术类海报会导致给普通大众在接受海报信息内容时的准确性上大打折扣。所以,艺术类海报作品更多的是表现内涵。新闻类海报是围绕新闻热点进行事实阐述,其核心是兼具新闻性和适当的艺术性。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为什么要说是适当的艺术性?因为新闻的根本还是展现客观事实。过多的创意和艺术加工会使一张新闻类海报变得主观化。这就好比传统的广告类海报招贴其来源是商业,而新闻类海报的来源则是新闻事实。所以我们要始终铭记新闻报道的使命,充分发挥媒介优势的同时勿忘新闻类产品的本质。千万不能和以实现利益价值为导向的商业广告混为一谈,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客观发生的事实原模原样地展现在大众视野里。[1]

拿新华社海报突击队的作品举例,其就一直以实时的热点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后迅速推出传播。例如当时恰逢抗美援朝70 周年,新华社紧跟时事推出了一组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系列海报,其运用黑白与彩色对比加上空间留白等艺术表现手法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播发后,浏览量迅速突破10万+。再如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他们又迅速与深圳市政府联合策划,及时进行采访报道,推出生动的前后40年场景对比的影像海报,以此来抢占传播制高点之后也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二、文案:准确、客观、生动、有趣

(新华社“海报突击队”作品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致敬英雄)

(新华社“海报突击队”作品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特别策划)

优秀的海报是图文并茂的。文字,作为海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播时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新闻类新媒体海报来说,海报里的文字内容应具备准确、客观、能让观众快速理解的特征。同时海报上的文字能直击观众内心,才能触发二次传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目前的技术变革和多地域多元文化的交融,我们传统的新闻叙事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当下能触发人们内心同时引起共鸣是每一个优秀作品的必备要素。有时候海报画面中的一个场景、人物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流露出的动作表情,通过艺术手法的加工都可以让人“回味无穷”。拿2021东京奥运会期间,解放日报新媒体平台上观新闻推出了夺金时刻的系列海报来说明,其设计的系列海报充分展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挥汗如雨、奋勇拼搏的场景瞬间,运动员的特写画面极其振奋人心,产品发布后立刻得到了各大媒体的疯狂转载。具体分析来看,这一组海报在技术实现上难度不大,仅仅以当日夺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的特写作为海报的画面主体,然后以“绝对优势”“双赢”“金喜不断”等激昂的词语作为辅助文案并加上合适的排版布局。虽然这样的构成看似简单,但其简单的表现浓缩着足够的韵味且信息表达明确而且强烈,经公众舆论发酵后,极易引起关注。[2]

(上观新闻推出的东京奥运会“夺金时刻”系列海报)

三、运营:不能被忽视的基础

从目前市面上的新闻类新媒体海报来看,真的是很难达到张张精彩张张“爆款”。用实际传播效果来说,并不是说传播效果欠佳的作品它的形式表现就差。而是因为一款优秀的海报不仅在海报本身上下足了功夫,而且它同时一定在运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上也极其优秀。可以说运营环节也是决定产品好坏的一大关键。那么好的运营应具备哪些要素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如下几点:

首先,对内容时效性的拿捏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提高作品的产出效率,利用海报自身体量小、产出快的特征第一时间抢占传播高地是好运营的基础。其次利用传播中的情绪化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闻的选题上,我们除了可以以常见的重大节日以及活动作为主题外,一些常规的新闻题材里我们也可以尝试挖掘一些跟人们情绪相关的东西,然后再结合新闻内容本身中选择合适的情绪点进行切入,这样就算不借助形势风口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还是拿新华社海报突击队的作品来举例,其在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设计的作品《壮士,干了这碗热干面》就是以黄昏下援汉的他省医护人员的离别作为主基调,通过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在临行前再次吃上一碗武汉当地特色美食“热干面”来表达“大灾无情,人间有爱”、“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后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一作品就很好说明了通过抓住细节同时植入情感再加上烘托整体气氛的方式,就算选题是件小事我们依然能制作出很好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很多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对待多种人群的不同情绪进行对应推出相应的产品。因为往往这种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群是多样的、复杂的,所以我们在考虑这方面时需要更加谨慎,而不能只照顾某一类特定群体。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跟其他传播渠道合作进行产品植入,这样多渠道穿插形成立体式传播的模式能极大地增加产品流量。比如,我们当日进入新浪微博等新闻社交媒体App时,就可以在加载页看到这张海报,用户还能通过进一步跳转到这张海报所在的新闻详情页,直接进行阅读和转发。[3]这种减少中间流程,操作简单的方式不论对于用户还是我们媒体来说都是极其易用便捷的。

结语

简单来说,判断一款新闻类新媒体海报是否优秀,我们不仅要观察它在本领域的传播效果,还要看他能否“出圈”“破圈”到其他领域。一款优秀的新闻类新媒体海报的成功,实际包含了从策划到设计再到推广运营等多个环节。好的作品一定是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这也意味着,如今新闻类新媒体领域的产品,已不再是简单的制作和推送,而更像是一个立体式的项目,而作为从业人员的我们就必须以更加多元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

(新华社海报突击队作品“壮士,干了这碗热干面”)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新华社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视界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