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疗效的影响

2022-08-17安有杰

甘肃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瑞舒伐血脂心肌梗死

安有杰

(甘肃省靖远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甘肃 靖远 7306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类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因患者冠状动脉内发生缺血、缺氧状态[1-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多表现剧烈胸骨疼痛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见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该病的发生严重危及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的加剧,临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数在不断增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4]。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该病常用药物。研究发现,对于此类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5-7]。该次研究主要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临床疗效、血脂及安全性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94 例,通过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7 例)与研究组(47 例)。常规组入选病例男女比例26∶21,患者年龄范围51~78 岁(63.3±3.7)岁;研究组入选病例男女比例24∶23,患者年龄范围51~81 岁(63.9±3.6)岁。入选2 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且患者入组前均已签署相关知情权同意书,研究内容经过医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所制定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存在心前区不适的症状,患者心电图检查提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时间<24 h,且均符合使用尿激酶药物溶栓的相关指征;患者经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检测明确提示存在心肌梗死;(2)排除标准:排除于研究开始前、入院前近期(3 个月内)存在他汀类药物服用史患者;排除合并其他类型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排除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或存在明确药物副反应患者。

1.3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以及肝素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干预。2 组患者均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国药准字:J20 170008;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瑞舒伐他汀10 mg/次、1 次/d 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次、1 次/d 治疗。2 组患者均持续服药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患者经治疗后C 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情况。血脂相关指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CRP、CK-MB 指标通过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进行评分,该表评分项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与环境4 项指标,以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2 组患者血脂指标、CRP、CK-MB 以及QOL 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数据,数据对比采用t 值进行检验;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采用百分率形式描述数据,对比行χ2值检验;并以P<0.05 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 组患者CRP、CK-MB 指标水平对比

2 组患者治疗前CRP、CK-MB 指标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RP、CK-MB 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 组患者CRP、CK-MB 指标水平对比

2.2 治疗前后2 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2 组患者TG、TC、LDL-C、HDL-C 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B 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HDL-C 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 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2.3 治疗前后2 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QOL 评分(30.31±4.62)分,常规组患者QOL 评分(32.07±4.93)分,治疗前2 组患者QOL 评分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QOL 评分(51.48±5.65)分,常规组患者QOL 评分(72.13±6.07)分,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QOL 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

2.4 治疗后2 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2 例发生肌痛、1 例恶心呕吐、1 例谷丙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率8.51%;治疗后常规组患者1 例发生肌痛、1 例恶心呕吐、1 例谷丙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率6.38%;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作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斑块破裂、继发性血栓是作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病理基础,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阶段发作,C 反应蛋白是一类机体急性期炎性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能破坏斑块纤维帽而促使斑块发生破裂,进而导致形成血栓;CKMB 则是一类检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特异性指标,CK-MB 水平降低表示患者治疗效果更明确[8]。同时,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过程中,患者机体内血脂的代谢亦会发生异常,其主要表现为血清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出现异常性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出现异常性降低,血脂指标异常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发生硬化,且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互相的作用,可导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及早进行诊断与干预对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9-10]。

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上主要采取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以及冠脉搭桥手术等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措施均能改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状态,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死亡事件发生率,疗法疗效良好,但均难以促使患者梗死后的心肌细胞重生,治疗后仍易导致患者心脏发生慢性舒缩功能障碍,当患者心脏的充分代偿调节无法维持有效心搏量、心排血量时,将导致此类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等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针对性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具有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针对该病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其主要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对胆固醇生物合成阶段中HMG-CoA 还原酶活性进行抑制,以降低胆固醇的合成水平。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等过程。瑞舒伐他汀是常用的一种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具低亲油性以及肝选择性高等特点[11]。该药可起到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促进血管的新生等,可在心脏缺血的条件下,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提高患者间质充干细胞的自身抗凋亡能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应用中具有改善心肌内环境、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活率提高等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实现自我复制以及多项分化功能,在特定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心肌、内皮细胞,进而促进心脏造血功能的增强、造血重建并修复患者心脏损伤,因此,瑞舒伐他汀在此类患者治疗中能促使患者的预后改善。而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发挥的疗效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瑞舒伐他汀10 mg/次、1 次/d 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次、1次/d 治疗;结果表明,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RP、CK-MB 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低;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B 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低,HDL-C 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高;治疗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QOL 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10 mg/次、1 次/d;20 mg/次、1 次/d 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存在差异,其中,高剂量组患者的疗效更明确,且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并无明显增加,提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应用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高剂量(20 mg/次、1 次/d)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更明确,患者治疗后CRP、CK-MB、血脂指标以及QOL均明显改善,且该治疗方案的应用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瑞舒伐血脂心肌梗死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