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2022-08-17柴璐琦尚雪英

甘肃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市州耦合度甘肃省

柴璐琦,尚雪英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旅游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新型城镇化是旅游业的空间载体,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旅游业为引导,深入挖掘其辐射带动效应,把旅游业转型升级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建设适应时代的特色城镇化体系,是促进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及新一轮重要战略的浪潮。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产生多方效应,是学界开展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城镇化模式、管理与决策、效用与影响研究三大方面[1]。Leiper[2]第一次论述了旅游业系统,提出了旅游业五大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Balaguer和Manulle[3]通过1975—199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了促使西班牙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子是旅游业的逐渐兴起。Garrod和Fyanll[4]通过对文化旅游的研究得出了公共管理机构对于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会贯通作用至关重要这一结论。Rid等[5]认为冈比亚把旅游业作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带动经济增长。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有关旅游业、新型城镇化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到两者的概念界定、意义等方面。普遍认为旅游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力,可以引导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要素向城镇地区集聚[6];二是两者的协同关系研究,主要是数学模型从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两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陈秀琼和黄福才[7]选取评价旅游产业质量指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为后续的评价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粟娟[8]对张家界旅游发展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并不高,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效能。周少雄[9]研究旅游业与城镇化关系比较早,提出两者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王红和宋颖聪[10]认为旅游业发展可以形成集聚效应,推动城镇扩张和重构,形成独特的旅游城镇。结合以上学者实证研究,都普遍认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旅游业、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深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于研究对象的静态性、评价指标系统的单一性,将会丧失对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关系的客观性认识。

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受基础设施、地理环境和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制约,致使甘肃省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发挥,发展较为滞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密不可分,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不容忽视。在新的社会环境及发展理念指导下,把握新时代甘肃省“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契机,推动实现甘肃旅游与多产业之间的融合,探索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之路,必然显得意义重大。

1 研究地区概况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全省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4.72%,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文物古迹,又有自然风光,还有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2019年接待3.74亿人次国内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 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接待入境游客19.82万人次,同比增长98.0%,为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也为推动文化旅游强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环境条件,截至2019年底,全省城镇化率为48.49%,同比提高0.8%。

2 数据来源、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市州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各市州人民政府官网及统计局官网,部分指标数据通过间接测算获取。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业、新型城镇化随着经济环境、社会趋势等的不断演变,已经成为两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子系统。系统发展更具有复杂性,因而单一的指标体系,完全不能完整地体现、概括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充分考虑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立体型等特征。

按照科学研究、便捷获取数据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旅游业子系统从旅游收入、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效益3个方面选取6项指标;新型城镇化子系统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4个方面选取10项指标,每项分别确定指标方向和权重,见表1。

表1 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研究所用的指标数据,其计量单位是存在差别的,且具有不同的指标属性,无法进行统一,会对后期的计算、分析产生影响。故需要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以消除量纲对数据计算处理的影响,计算公式为:

式中:Uij为第i系统的第j项指标;Xjmax为指标的最大值,Xjmin为指标的最小值。

2.3.2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式中:Wi表示两大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ij是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取值;λj表示的是指标的权重,指标的权重采用熵值法计算确定。

2.3.3 协调度模型

首先构建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度模型,计算公式为:

式中:C表示的是耦合度,C值越大,表示两系统的耦合度越高;W1是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W2是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数。

为了科学反映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在耦合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协调度模型,计算公式为:

式中:D表示协调度;C表示耦合度;T表示两大子系统共同作用于总系统的综合协调水平;α、β为待定系数,根据熵值法计算的权重结果,α赋值为0.534 1,β赋值为0.465 9。根据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及甘肃省各市州区域发展现状,将协调度等级划分为以下7个发展阶段,见表2。

表2 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D值区间及发展阶段划分

3 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选取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样本数据,结合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2019年全省14个市州两个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见表3。

表3 2019年甘肃省各市州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及协调发展阶段划分

3.1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特征分析

3.1.1 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特征分析

利用评价模型式(3),计算出14个市州综合评价指数,可见受到地理位置、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性明显。

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值的地区为酒泉市(0.464 3),是最低值金昌市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0.010 1)的45.97倍。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大于0.4的市州有2个,分别是酒泉市和兰州市,为旅游业发展水平良好的城市;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为0.2~0.4的市州有1个,是张掖市,为旅游业发展水平一般的城市;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小于0.2的市州有11个,分别是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甘南州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良好及一般的市州占全省市州总数的21%,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市州占全省市州总数的79%。可见,甘肃省旅游业综合发展空间差异较大,且较多城市处于综合值较低层次,其整体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3.1.2 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特征分析

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模型式(3),计算出甘肃省14个市州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各市州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甘肃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分布于0.05~0.40,跨度范围广,嘉峪关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358 8),临夏州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最低值(0.056 4),两者相差0.302 4,前者是后者的6.36倍。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大于0.3的市州有1个,是嘉峪关市,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良好城市;兰州市、金昌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为0.2~0.3,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一般城市;其他11个市州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小于0.2,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差城市。

可见,甘肃省整体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较大,城镇化水平发展相对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甘肃中西部,甘肃省东南部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与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基本是一致的。

3.2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分析

运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式(4)、式(5),计算出甘肃省14个市州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可见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D值波动范围集中于0.13~0.42,其中D值最高的为兰州市(0.412 2),最低的为定西市(0.131 9)。

根据表2的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表3中的各市州协调度D值,可以将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阶段划分为以下4种:(1)处于初级协调阶段(0.36~0.48)的市州有2个,分别为兰州市(0.412 2)、酒泉市(0.387 1),仅占14.3%,且兰州市是全省14个市州中唯一一个协调度D值大于0.4的城市;(2)处于轻度失调阶段(0.25~0.36)的市州有3个,分别为张掖市(0.308 0)、嘉峪关市(0.306 4)、天水市(0.260 8);(3)处于中度失调阶段(0.16~0.25)的市州有6个,分别为平凉市(0.229 2)、武威市(0.219 7)、甘南州(0.216 4)、白银市(0.200 3)、陇南市(0.189 4)、临夏州(0.181 0);(4)处于极度失调阶段(0.00~0.16)的市州有3个,分别为金昌市(0.152 8)、庆阳市(0.138 6)、定西市(0.131 9)。总之,85.7%的市州处于失调状态。35.7%的市州协调度高于甘肃省协调度平均值(0.238 1),其他64.3%的市州协调度均低于甘肃省协调度平均值,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整体处于低水平,空间差异性较大。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甘肃省14个市州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特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甘肃省各市州受地理、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影响,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地域差异性明显;

(2)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关系,但是协调度D值波动变化范围集中于0.13~0.42,85.7%的市州处于失调状态,64.3%的市州协调度低于平均值,协调度D值整体偏低;

(3)按照协调发展阶段划分结果来看,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的市州数量少,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城市的地位凸显得较为明显,而酒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其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并位居省内前列,但发展质量待提升;处于失调阶段的市州数量太多,旅游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征不明显,需要根据区域实际发展情况优化、升级。

由此,甘肃省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明显,这种不均衡性也是甘肃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缩影,其不均衡性由区域地域差异、资源禀赋、人文素养、交通格局及地方政府发展策略影响和决定的,地方政府应该从探寻制约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出发,探寻发展演变规律,制定发展预案,这也是本研究进一步探寻的突破点。

猜你喜欢

市州耦合度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