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平台 打造工程数字化生态圈

2022-08-17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参与方开放平台生态圈

目前,建筑业对于BIM 技术的认知基本普及,从模型应用向集成发展,数据应用拓展范围越来越广,BIM 技术与新技术融合创新的需求愈发强烈。

BIM 关键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BIM 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平台搭建核心要素;二是BIM 开放能力成为构建数字化生态圈的原动力;三是BIM 与新技术融合持续深入,实现基于数据的业务管理。

BIM 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平台搭建核心要素

政府期望通过BIM 与其他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提升施工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与建造全业务链的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现场环境监测、智慧调度、物资监管、数字交付等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人均劳动效能。

以BIM 为中心的建筑数字平台建设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搭建以BIM 为核心,融合各种先进技术的技术平台;其次,围绕BIM+IoT+AI 形成支撑工程服务的智能大数据平台;最后,通过构建开放平台,为产业赋能BIM等平台能力,逐步打造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

依托以BIM 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平台,通过大数据、IoT 和AI 技术搭建工程大数据平台,推动建筑工程从物理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转变。围绕工程项目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集成、分析和共享,使工程建造由“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再到“智能驱动”转变,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各类场景,从而创造数据资产价值和工程业务价值。

通过打造开放平台,将数字平台中的技术能力及数据服务能力赋能产业链全参与方,进而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通过平台 +生态的模式,重构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把传统工程管理、传统基建融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形成新设计、新建造和新运维,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并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BIM 开放能力成为构建数字化生态圈的原动力

打造开放平台,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生态圈是指产业中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建立一个价值平台,各利益相关者在这个共同的平台中均能通过平台的整体特性发挥各自的特点,提升参与者的能力,从而推动平台的发展并创造价值,参与者均能从中获取收益。因此构建建筑数字化生态圈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平台的打造,而由于建筑行业的业务复杂、标准化程度低、参与方众多,决定了此平台不可能是封闭的,开放是数字化平台未来的必由之路。通过开放平台,一方面使技术可以在不同业务下被共享使用,如:消息推送、二维码、人脸识别、BIM 等数字化技术,为各参与方赋能;另一方面开放平台能够集成各参与方能力,提升数字化平台能力,进而为产业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建筑数字平台,BIM 是区别于其他行业平台的重要特性。以BIM 为中心,数字平台会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如基于BIM 的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等。对于第三方开发者来说,他们更关注这些服务背后的支撑技术,并期望平台能够开放这些技术,以便进行集成开发,使开发者专注于本身业务功能的实现,打造丰富多彩的应用,逐步构建数字化生态圈。

BIM 与新技术融合持续深入,实现基于数据的业务管理

BIM+GIS。“BIM+GIS”是CIM 重要的支撑技术。GIS 提供的专业空间查询分析能力及宏观地理环境基础,可深度挖掘BIM 的应用价值。一方面,BIM 弥补了三维GIS 缺乏精准建筑模型的空白,是三维GIS 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能够让其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室外进入室内,同时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GIS 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拓展了BIM 的应用领域,BIM 与GIS 融合将满足查询与分析宏观微观一体化、室内外一体化的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发挥GIS 的位置服务与空间分析特长。

BIM+AI。渲染技术是建模和BIM 的核心技术之一。经典的图形渲染是基于光栅化管线渲染,速度快但渲染效果离真实场景有一定距离。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过去被认为很慢但渲染效果很好的光线追踪技术又一次站到台前。基于深度学习的AI 降噪技术推动“实时”光线追踪时代的来临,除处理光栅化生成的低分辨率图像,也可能通过对光追渲染输出的1spp 渲染结果进行超采样,使得“实时”光线追踪某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虽然基于AI 降噪的RTRT 达到真正的real-time 还有一段距离,但已达到可交互(interactive)渲染级别。由于UE4 NV 分支直接集成了DLSS 2.0,众多厂商可以直接调用,在部分游戏测试中也证明了其潜力,基于UE 开发的各种BIM 应用也可以从该项技术受益。

BIM+协同设计。基于BIM 技术的协同设计近几年也有较快发展。像Revit 近年推出基于云端工作共享的协作方式、四方智源与中望软件联合研发并发布的智源云设计—中望Cad2020 版本等,都标志着协同设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设计团队可以在不改变设计人员工作习惯的情况下,实现跨时间、空间的协作,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激发了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商务各环节基于同一BIM 模型进行协同工作的模式,保证了数据源的唯一和信息处理的及时准确。建筑的生产过程不再是各环节的信息孤岛,而是连成一片、信息互通。

BIM+国产化。随着中美贸易冲突越演越烈,美国在诸如“芯片”等高科技领域持续制裁中国公司,使我们充分意识到掌握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而BIM 技术的核心“图形引擎”技术的国产化却不容乐观。虽然近几年国产BIM 软件已成百花开放的态势,但大部分国产BIM 软件缺失图形引擎或直接使用国外厂商的图形引擎,“缺芯”的尴尬局面在BIM 领域再一次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IM 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站在国家信息安全的角度上来看,国外主流图形引擎都是云端架构,BIM 模型需上传至境外服务器,建筑数据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到,大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研发、应用自主可控的BIM 关键核心技术才是未来的趋势。

猜你喜欢

参与方开放平台生态圈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导航电子地图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在线开放平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基于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的传统家居智联网解决方案
BT模式研究
新区制造生态圈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构筑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